巧设课堂导入加强历史教学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湖北省大悟县实验中学 湖北 大悟 432800)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35-02
  老师说,历史难教,因为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学生说,历史难学,因为历史枯燥无味。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我认为:上课时巧妙的课堂导入,对改变这种状况很有效。因为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能够从上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下面几种课堂导入值得借鉴。
  一、复习导入法。
  这种方法的选择要求是新旧课之间知识联系比较紧密,在“温故”的基础上深化到“新知”、融通到“变化”。如在上《改革开放》这一课时,教师先复习上一课《伟大的历史转变》的知识,提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在学生回答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的基础上,继续提问“如何改革开放?怎样改革?又怎样开放?这样的导入方式,既温习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又以提问的形式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用悬念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教学活动与学生心境达成一致,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二、热点问题导入法。
  利用热门话题导入新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方法。例如上《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的:先用多媒体播放“9.11事件”的视频,当看到世贸大楼顷刻间化为乌有时,学生会喊了起来。这是老师说:“当9.11事件发生后,美国震惊了,世界震惊了,人们都在担心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不会因此爆发?于是,人们不得不把目光重新聚焦在前两次世界大战,今天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在第一次世纪大战。”这样导入就深深吸引住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历史再现导入法。
  学生喜欢看电视,在上课前三分钟,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
  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视频,再现当时历史画面,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在上《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以让学生观看电影《甲午风云》中的“黄海战争”片段。看完之后,教室肯定非常安静,这是老师可以连续提出三个问题与学生交流。1、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的是什么电影?学生回答:《甲午风云》。2、它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学生回答:甲午中日战争。3、从刚才的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这场战争的结局是什么?学生回答:中国失败。这时,老师就进一步设問:“那么,中日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这场战争是怎样爆发的?中国为什么会失败?这场战争的失败又将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呢?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探讨这些问题。”学生就非常感兴趣,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他们急于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四、诗词名句导入法。
  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文、名言名句,而这些恰恰反映某些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充分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导入是十分自然地。如在讲到《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时,先以王昌龄的《出塞》来引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中的龙城飞将是谁呢?从而引出汉与匈奴的关系。在学习《灿烂的宋元文化》时,教师可以显示出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学习《辉煌的隋唐文化》时,可以用李白的诗歌导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又让学生感到古典文化的魅力。历史教科书上,有许多成语典故,信手拈来,用在教学导入中,言简意赅,直截了当,字字铿锵,寓意深刻。如:围魏救赵、道路以目、卧薪尝胆、揭竿而起、四面楚歌、约法三章、破釜沉舟、闻鸡起舞、击楫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公车上书、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等等。
  当然,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诸如用歌曲导入、用节日导入、用故事导入、用事实导入等等。导入的形式不同,但是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那就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保证教学效果。所以,成功的导入是成功课堂的金钥匙。历史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事件,无法准确验证历史现象。只有当学生听讲时集中注意力,边听边展开联想,才能形成完整的历史表象。作为一个优秀的历史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要有一颗“迎合”学生的教学情商。这些表现在课堂上的一个关键就是匠心独具的巧设课堂导入。这样上课,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举动性,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使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相关热词搜索:导入 课堂 历史教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