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课堂小组协作学习有效性初探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 广东 肇庆 526000)
  摘要:小组协作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的有效方法,它能促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相互探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本文就高三数学课堂小组协作学习有效性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一系列促进小组协作学习的对策,希望能够有助于提高高三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三数学课堂;小组协作学习;教学效率;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67-01
  一、小组协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高三数学课堂教学难度大、容量多,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抽象性,学生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教师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小组对知识进行探究和分析,既可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进而又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责任感
  小组协作学习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知识学习的一种方式。由于学生的认知存在差异,掌握知识程度不同,对待问题的看法不同,教师需要对小组成员的思想进行综合,教育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要学会包容。因此,通过小组协作整合内部差异,提升小组合作的效率,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责任感。
  3.促进师生交流,提高课堂效率
  小组协作学习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作为引导者和辅助者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帮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升学习效率。开展小组协作学习,教师和学生进行知识的探讨过程中,不仅能够进行知识的分析,解决教学问题,而且能够更好地促进师生交流,提升学习效果。
  二、高三数学课堂小组协作学习的误区
  1.小组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当前高三数学课堂小组协作学习中存在着学生参与不均衡的现象,只有少数人参与,其他成员滥竽充数,甚至是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小组讨论、探究全由小组长“一手包办”,而其同学似是“绿叶”作为陪衬,更有部分学生将小组协作学习的时间作为玩耍的时间,从而不能很好地实现小组成员间共同进步的目标。
  2.小组合作过度引发学生疲惫
  在高三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分追求课堂氛围,过度运用小组协作学习,忽视了高三数学课堂复习的时效性,造成表面繁荣、成绩不佳的现象。小组协作学习虽然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并不是高三所有的数学复习内容都能够运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在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时候要把握好度,不能过度运用,否则不仅达不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反而造成学生学习疲惫,学习状态陷入僵局。
  3.课堂缺乏监管导致放任混乱
  部分教师在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时候将所有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探讨和分析,自己只是听取最终的结果,并不进行点评和引导,这种不加监管过于放任的形式只能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三、提高高三数学课堂小组协作学习有效性的对策
  1. 创建合作小组,明确小组学生分工
  小组协作学习是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来达到学习目标的,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和自身素质,能力、兴趣、爱好等也有所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成绩创建小组。一般每一个小组的人数在4-6人之间,男生和女生、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都要搭配均匀,教师要做好小组成员的分工,保证每位组员都能担任一定的角色,比如发言者、组长、登记者等等,并定期进行角色的轮换,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能够体验不同的角色。
  如在教授高三复习数列求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角色的分工,登记者对小组每一位成员分工进行记录,如基础薄弱的同学负责“公式法”,基础一般的同学负责“分类求和法”,基础较好的同学负责“错位相减法”,基础最好的同学负责“裂项相消法”,每一成员需要找出每一方法对应的数列特征,并找到典型例题,对典型例题进行变式提升。组长整理汇总,发言者再整理例题、思路进行总结发言。这样大家都有事情可做,有助于提升學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2.教师敢于放手,小组合作有的放矢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不能为教师所传授的,而只能为学习者所建构,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采用小组协作学习就是让学生进行相互沟通、探讨,使他们内在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敢于放手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接触困难、体验失败,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如在高三复习“外接球”问题时,学生很难通过想象来快速了解“外接球”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运用几何画板对图形进行探讨,通过小组中学生多角度的思考来发现问题,在相互启发、相互帮助中找出规律,利用“截面法”、“补形法”解决“外接球”问题。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3.做好小组监管,及时引导快乐学习
  布鲁纳主张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发现法”、“引导学生去发现它”、“尽可能的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系列”。他认为学生最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去自主探究数学学科的构成,主动发现结论和规律,“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参与到小组协作中,关注每一个小组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小组协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教师的引导并不是直接对问题进行讲解,而是通过诱导和启发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走出误区。同时,教师要做好小组协作的监管,规范化协作的过程,避免学生滥竽充数。
  四、结束语
  小组协作学习是适应新课程理念需求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之间通过合作而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目前在高三数学课堂教学中虽然采用了小组协作学习方式,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教师对该教学方式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所引入的教学内容不合理,因此要想提升小组协作学习的运用效果,需要对教学内容和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深入探讨,保证小组协作学习实施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范晓莹.提高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J].新课程(中学) 2014年
  [2]东消沉.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J].学周刊 2015年
  [3]苏红雨.探讨高三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年

相关热词搜索:初探 协作 课堂 有效性 小组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