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跳骤停患者复苏后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发布时间:2018-06-24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3--01
  临床资料:患者 男性 57岁 因“胸痛一天、突发意识障碍5+分钟”就诊于我院,入院后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数次,简易呼吸机辅助呼吸,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纠酸等对症治疗。经过上述抢救后恢复窦性心律。行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V1—V6导联.ST段上抬,诊断: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及时请心内科会诊后在导管室紧急作PCI手术治疗。
  抢救及护理:
  1.早期心肺复苏:发现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胸外心臟按压.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建立气道.人工呼吸及循环,并迅速恢复循环及呼吸,维持心 肺 脑的供氧及供血,保证肾的灌注,维持基础生命活动。
  2.迅速建立人工气道:以迅速改善心.肺.脑等器官缺氧状态,有利于心肺脑复苏的成功,严密观察面色.口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情况,并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3.尽快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合理使用复苏药物如盐酸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及呼吸兴奋剂。
  4.早期电除颤:电除颤作为基础生命支持的重要部分,除颤强调越早越好。许多学者认为:在心跳停止后1钟内除颤,复苏的成活率约90%,每延迟1分钟,复苏成活率将下降7%—10%。延迟12—15分钟后电除颤很难奏效。
  5.尽早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宜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易于穿刺成功及保证畅通。同时药物尽早到达心脏发挥作用。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以保证输入液体的质量同时便于固定。
  6.药物的应用:
  6.1. 肾上腺素:可使停搏的心室产生自发性的收缩,促进心室颤动的细波转为粗波,便于电复律,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使心肌及脑血流量增多,增加心肌收缩。
  6.2. 碳酸氢纳使用:根据血气结果决定。
  6.3. 脱水剂的应用:血压稳定时尽早使用。
  7.复苏后的护理:
  7.1. 早期进行脑保护.重视脑复苏
  维持脑灌注,减轻脑水肿,可静注甘露醇.地塞米松等。使用冰帽及冰毯降温.降低脑细胞的耗氧量,预防脑水肿。(体温每下降一度,脑细胞耗氧量将减少15%)。
  7.2.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持续心电监测,密切观察呼吸频率.瞳孔.尿量.血气血糖等变化。并及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
  7.3. 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按时翻身叩背,每天清洁全身皮肤一次,保持床单元整洁,防止压疮的发生及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眼部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每天进行空气消毒2次,定时通风换气,保障空气的流通,同时使病房内温度及湿度相对恒定。
  7.4. 作好气管插管的护理:每天进行口腔护理两次,并注意无菌操作。做好口腔固定器的 护理,防止口腔异味及口腔内感染的发生,气囊 应每隔6—8h放气一次,每次约5分钟,以解除局部黏膜压力,避免气管黏膜长时间受压引起溃疡或坏死。放气前先吸净气道内.口鼻腔.咽喉部的分泌物,预防分泌物误入气道导致病人剧烈呛咳.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7.5. 心理护理 心肺复苏患者清醒后难免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担心自身安全以及是否会再次发病,因此护士应及时给予帮助,正确疏导减轻其心理负担,消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健康宣教,出院后定期进行回访及时指导患者按时吃药定期复查。
  8.体会:
  8.1. 心肺复苏是最安全.最基本的抢救生命的技术,开始复苏的时间越早,存活率越高。争取有效的抢救时机,发现心跳骤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就地抢救。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及时有效进行心肺复苏,医护人员紧密配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8.2.合理使用复苏药 盐酸肾上腺素能使冠状动脉灌注增加,有利于自主循环恢复。
  8.3. 及时有效进行电除颤。
  8.4. 原发病的观察及护理
  8.5. 加强复苏后监护 维持有效通气,纠正低血压防止心律失常。

相关热词搜索:综合征 复苏 一例 急救 护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