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发布时间:2018-06-25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教学目标,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随着社会上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校园暴力等各种青少年心理问题引发的社会事件时有发生,为此,国家教育部对初中的德育教育更加重视,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来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初中
  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教育,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和思想压力,也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涵盖了思想道德教育、社会主义建设理念、自强自立精神、优秀品质等内容,重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形成了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一、构建平等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很多学生敬畏甚至畏惧教师,教师必须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相处,明确学生的所需,鼓励学增强自信,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特别对处于叛逆期、有厌学情绪学生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教育,学生对教师的情就会感油然而生,学习的热情也会高涨。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学活用学科知识
  道德与法治教学在中考中的比重不是很大,再加上开卷考试的模式,很容易让部分学生忽视道德与法治课,所以在学习上不会下功夫。再加上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较为枯燥的理论性课程,也会让许多学生对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如,将现实社会的情感生活融入到教学中,将学生带进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情感教育不僅是师生关系之间心灵沟通的纽带,也是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良方。
  三、以情感体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由于知识的枯燥乏味及各种概念规律的抽象难解,部分老师只要求学生勾画重点知识,死记硬背概念,应付考试,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让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也脱离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其实,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观看电视记录片和教学影视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理论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从情感上体会道德与法治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让学生从心灵上真正感悟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大意义,借景生情,以理激情,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尊重学生独特个性,培养学生自信自立
  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除了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外,还要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教人教版七年级《扬起自信的风帆》一课时,如果教师只是口若悬河地告诉学生自信的重要性以及树立自信的方法,学生一定会茫然失措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
  要想真正树立学生的自信自立,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让学生发挥其特长,并鼓励其扬长避短。如:让学生进行才艺比赛,发掘自我特长,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教师逐步了解了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也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
  五、紧贴学生生活实际,合理开展道德教育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紧贴学生生活实际,提高课堂的开放性,引导初中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将德育教育、心理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初中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在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实用知识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如: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思考》的教学中,为了让初中生学会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守护生命,教师应适当选取生活中的案例,结合初中生的生活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激发初中生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教师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学生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一个表率作用。如:对学生作业的批阅,一定要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所存在的问题要清晰明确地指出,而不是一个“良”“优”“合格”或者“阅”。因为学生辛辛苦苦完成的作业需要得到教师的认可和指导的。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列举实际案例,列举自己或者其他科目教师的优秀事迹,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尊敬的心理,由对教师的兴趣转移到对其授课的兴趣。
  七、深入挖掘新教材,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善于转变教学方式,调动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深入挖掘新教材,按照实际学情进行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道德与法治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侧重于法治教育,在教材中增加了法治教育版块。教师必须选择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情境,逐步向学生渗透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增强初中生对法治的重视程度,使初中生能够形成基本的法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八、理论联系生活实际,逐步渗透情感教育
  当学生遇到思想和道德事件时,应该如何处理,可以凭借自己的道德与法治思想来进行评判,教师可以将新闻或报道中的案例融入到课本中,让学生对于高尚或者不道德的事件进行评价,并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书本内容对具体事物进行辩论,从而在学习中发现自身的不足。
  九、合理巧设悬念,激发求知欲望
  悬念是教师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内容的需要故意设置的疑问,给学生制造悬念,引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心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如,在教学《我有一个快乐的家》一课时,教师首先要诠释“家”的含义,接着让学生分析爸爸妈妈绞尽脑汁为自己所起的好听且赋有蕴涵的名字。学生兴趣高涨,跃跃欲试,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母以及家人对自己的爱,感受到了父母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有所作为,长大之后光宗耀祖,衣锦还乡。从而感受家庭的温馨,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呵护,感受自己与父母亲密无间的亲情。
  情感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十分关键,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进步和效率,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情感教学,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凤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单盈盈.利用生活化素材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6(2):36-37.

相关热词搜索:浅析 法治 渗透 课中 道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