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后旗查干陶勒盖地球化学环境及其成矿条件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25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土壤)测量及异常检查,查明测区内化探异常源,分析和成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在成矿有利地段寻找多金属矿进一步缩小靶区,提出进一步开展勘查工作的勘查区,最终发现并找到具有工业价值的多金属矿床。
  关键词:水系沉积物(土壤)测量;异常源;靶区;多金属矿床
  Abstract:Through 1∶50000 stream sediment(soil)measurement and anomaly inspection,find out the source of workspace geochemical anomalies,analysis and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mineralization related to the favorable area for looking for polymetallic further reduce target area,put forward the prospecting area of further exploration,finally found and find polymetallic deposit of industrial value.
  Key words:Stream Sediment(Soil)Survey;anomaly source;reducing target;polymetallic deposit
  1.地质背景
  查干陶勒盖测区位于乌力吉—锡林浩特元古代、华力西期、燕山期铜、铁、铬、金、萤石成矿带上。内生矿产形成的时期可分为华力西晚期和燕山晚期。查干此老—巴音杭盖金成矿带是内蒙古重要的成矿带,乌拉特中旗巴音杭盖金矿就位于本矿带的东北部。
  1.1地层
  测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宝音图群,岩性为石英岩、变粒岩夹二云石英片岩等。该地层主要分布于测区西部,由于大面积岩浆岩侵入,造成老地层呈残留体形态分布于测区东部。地层走向呈北东向展布。测区东南角有少量白垩系上统固阳组地层出露,岩性为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含砾粉砂岩。第三系渐新统为橘黄色含砾中粗粒砂岩、粉砂泥岩、长石砂岩。西部及西北角零星分布第四系全新统。
  1.2侵入岩
  晚元古代粉红色变质深成侵入岩主要分布在测区中部,东部为石炭纪侵入岩,岩性为灰色花岗闪长岩。
  1.3构造
  测区处于内蒙古地槽褶皱系晚华力西褶皱带西部宝音图中央隆起北部,其北部为查干脑劳-白音察干断裂构造带,南部为巴音乌拉山—狼山—色尔腾山南缘深断裂,宝音图深大断裂在测区通过。构造活动强烈。
  2.地球化学特征
  2.1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测区对应1∶20万地球化学异常图中的AS-18异常,该异常呈带状分布,空间上异常呈北北西向展布。异常元素以Ag、Cu、Cd、W、Mo为主,伴生Bi、F、Th、Rb、Y、U元素,其中Ag、Cu、Mo、W、As、F、U元素异常较吻合,异常浓集中心明显。主要异常元素的强度及面积分别为:Ag强度0.16×10-6,异常面积为21km2;Cu强度25×10-6,异常面积为3km2;Cd强度0.15×10-6,异常面积为4km2;W强度3×10-6,异常面积为1.5km2;Mo强度2.5×10-6,异常面积为16km2;异常元素浓度分级为一至二级。見图1。
  2.2测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2.2.1水系沉积物中元素的分布特征
  测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元素富集与贫化特征是相对于内蒙古华北地台北缘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而论。测区水系沉积物(土壤)中Sb、As、W、Mo、Au、Bi、Sn元素浓集克拉克值大于1.2,为富集元素;而Hg元素浓集克拉克值小于0.8,为相对贫化元素;Cu、Pb、Ag、Zn元素在测区无明显贫化和富集,其平均值接近华北地台北缘背景值。见表1、图2。
  2.2.2元素的分异特征
  表2、表3及图3、图4表明测区的W、Sb、As、Bi元素属明显富集强分异型元素,易在局部富集,为主要伴生元素;Cu、Mo、Sn、Ag、Zn元素虽然分布有贫有富,但这些元素变异系数在0.5~1之间,趋于分异属分异型元素,容易聚集局部富集成矿,为主要成矿元素;相对而言Au元素在测区相对富集,Pb元素无明显贫化和富集,且元素变异系数小于0.5,为弱分异元素,均匀分布,不易发生聚集。
  2.2.3元素组合特征
  为了解水系沉积物(土壤)中各元素之间的组合特征,将全区十二种元素的背景值作了R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在相关系数r=0.3时分为七个簇群:
  ①Au;②Hg;③Pb;④Bi;⑤Sn;⑥Mo、Cu、As、Sb、Ag、Zn;⑦W
  第六簇群与第一因子对应,为一套中低温~高温热液元素组合,反映了测区地层受后期构造热液活动影响元素的富集特征。其他几个簇群均呈单元素存在,与其他元素相关性较小。第二因子、第五因子分别反映了As元素与Sb元素、Au元素与Hg元素在后期频繁的构造活动中具有相同的地球化学行为;第五簇群与第四因子对应,反映了晚元古代粉红色黑云钾长片麻岩、黑云钾长变粒岩岩体以富集Sn元素为特征;第六、第七因子反映Au元素在后期构造热液活动的叠加作用中形成多次富集。

相关热词搜索:乌拉特后旗 成矿 地球化学 条件 环境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