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文|刘尚伟亲情三篇

发布时间:2022-10-1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再说大散文之四——刘尚伟亲情三篇焦红军近期黄海散文平台连续推出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省党代表、胶东散文作者刘尚伟的《悼念母亲》《怀念母亲》《思念父亲》三篇亲情文字,这都是作者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在长长的旅途中、在休歇的宾馆房间里、在思念的漫漫长夜中写下的发自内心深处呼唤的文字。读刘尚伟的文字也一如他的为人,平易亲和,从善如流,感情的份量在作者的眼里拿捏的恰到好处,那些大情小事、家长里短、孝亲敬老等身边流、生活流,总是能通过纸上的抵达,将人世间的温暖和凡人平实亲爱的情愫,表现的淋漓尽致,直抵内心,显示出安静自若和随和沉稳的气息。请看作者在《悼念母亲》文章中的文字—“母亲在大舅妈的手里长大,十八就匆匆嫁给了大她七岁的父亲。奶奶的厉害和父亲的孝顺,在三里五村是出了名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夹在中间的母亲受了多少委屈,付出多少辛苦,在邻居老人们的口里得到过证实。到现在,每当提起与奶奶一起生活的时光,母亲还是不停的落泪,并一再叮嘱,百年之后,葬的离奶奶墓地远些。后来奶奶去世了,我也出生了,至此她度过了一生最幸福的十年时光!”这段文字在这里显示了作者高度的叙述技巧,百年时光,作者意识连飞,仅仅几句话,百十余字,就将母亲的几个最重要的人生瞬间,进行了透彻心扉的表达。不能不说,作者在这里的讲述是节制的、表现是深情的、文字是优雅的。作为晚辈,作者没有站出来讲解家庭背景里的是非对错,只是点出了一句“奶奶的厉害和父亲的孝顺是四乡闻名的”,以至于成年以后,母亲一再叮嘱“百年之后,葬的离奶奶远些”。仅此一句,令人读完之后,心有唏忪,正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也不由的为作者的高格与胸怀而点赞,显示出作者为人为文的包容无私、大气沉稳,这正是我们当下的时代所需要的,作者通过自己的文字给我们进行了私人化写作上的展示和深切的表达,而这也正是2022黄海散文平台推出的大散文“不重大之名头,不重有形无形之关索,重在写作者思想上的见解独到,文章气韵恢弘,艺术的翻陈出新上”的又一个民间网络散文平台的实践探索。——《黄海散文》总编点评刘尚伟亲情三篇文|刘尚伟悼念母亲 昏昏沉沉,不知道睡了多久,醒来时只记得昨天晚上回到家里,再也坚持不住,没有刷牙也没洗澡,一头栽倒在床上就昏睡过去,看了一下手表,已是正午时分。头仍然昏沉,四肢酸痛,眼眶干涩。想到坚强、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母亲真的永远离开了我们,从此以后天人相隔,再也回不来了,心如刀割,透心彻骨,不能自抑,哭干的眼眶又涌出泪水,泪水顺着脸颊流淌,湿透了枕巾。母亲病重久矣,曾无数次的设想母亲离去时的情景,自认为自已一直尽心尽力善侍母亲,母亲已九十又一的高龄了,得享天年,即便离开也无憾事了。且自诩为自性开悟之人,真到那时也不会落泪。但当看到在眼前急救中的母亲,急促的呼吸渐渐停止,自己却无能为力时,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喊着“妈妈!妈妈!”,泪如泉涌,痛彻心扉。母亲一生可谓究竟圆满,年轻时吃过苦,晚年也享过福。母亲十几岁的时候,因二舅在解放青岛的战斗中牺牲了,姥姥、姥爷因痛失爱子 ,过度悲痛,短短几天相继去世,母亲在大舅妈的手里长大,十八就匆匆嫁给了大她七岁的父亲。奶奶的厉害和父亲的孝顺,在三里五村是出了名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夹在中间的母亲受了多少委屈,付出多少辛苦,在邻居老人们的口里得到过证实。到现在,每当提起与奶奶一起生活的时光,母亲还是不停的落泪,并一再叮嘱,百年之后,葬的离奶奶墓地远些。后来奶奶去世了,我也出生了,至此她度过了一生最幸福的十年时光!一九八二年,胶东半岛农村刚刚要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前,父亲就因病过早离开了人世,扔下了十一岁的我和五个姐姐,当时除了大姐、二姐已成家,其它三个姐姐和我都在读书,全部重担都压在了母亲身上,在当时现实而又势利的农村里,其中的苦难可想而知。记得很清楚,父亲去世后,家境异常艰难,养猪成了家里最大经济来源,母亲每天早早起床做熟早饭后,就匆匆的去地里挖喂猪的野菜,什么灰菜、马荠菜、三马扎⋯⋯,等到我们醒来,母亲就已经回来,一边喂猪,一边对着窗户喊“快起来吃饭了,上学要迟到了!” 白天下地,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做一些外加工的活计,如“拔沙参”(给一种种植的沙参去皮)、糊火柴盒等等很多,总之有活就干,挣钱补贴家用。再有空闲母亲就在缝纫机上,缝补修改衣物,就是母亲这双勤劳的双手支撑起这个艰难而温暖的家。一九九零年我考上了大学,成为我村三十年来第一个本科生时,可惜父亲早已不在人世间。依稀还记得,拿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一件事,就是母亲拉着我的手,到父亲坟前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场,是辛酸,是喜悦,更是对父亲期望有了一个交代的释怀。一直到九十年代初,我们都工作了,她才轻松些了,但已经闲不下来了!直到现在,如果回到农村小住,还是今天帮这家,明天帮那家,实在没有事,自己就收集野麦秸,编成精美的箩筐,篮子,这家送一个,那家送一个,忙个不停!几十年了,为了这个家,母亲一直默默付出,勤奋善良,坚强不屈!母亲手巧在村里是有名的,不管什么活,只要让她看上一遍,干上一遍,她都会做的像模像样的,不管是男人们的瓦工、木工还是篾工,还是女人家的针线活,样样拿得起。生产队期间,在村里都挣整劳力(强壮的男人才能拿整劳力的工分,一般妇女只能挣半工分)的工分。奶奶小脚,对穿着异常挑剔,唯独对母亲给她纳的绣花鞋和缝制的衣服不置一词,背后表扬也最多。孩子们更不用说,直到上大学,我们的大部分衣服都出自母亲的巧手。去年五月初就与九十岁的母亲商量,如何给她老人家过九十大寿,母亲头摇得跟拔浪鼓似的,“不用过了,太浪费了,一家人简单吃碗面就行”。生日的前一天,与母亲坐在一起闲聊。母亲长吁短叹半天,说“如今老了,你们都忙,总想起你们还小的时候,忙活半天,做一大桌子饭菜,虽然没有现在山珍海味,但齐刷刷一家八口人,吃得热气腾腾,热热闹闹的情景”,说着脸上充满了幸福和眷恋。现在生活好了,也许人老了,最怕的就是孤独,就像小孩子,总想有人一直陪着说说话儿。但是我们工作都一直很忙,很难时时陪她,为此我心里始终感到内疚,却无法做到。也许一代一代都是如此吧,经常以此安慰自己。“再忙,还是请姐姐、姐夫们来烟台一起给她老人家过个生日吧,况且人生能有几个九十岁。再说母亲的身体也大不如前了,过了九十,今后的日子,恐怕不能论年计了,要珍惜好与她老人家在一起的每个月,每一天了。我们姊弟几个就一起热热闹闹给她老人家过个生日吧。”我电话通知了姐姐们。母亲虽然嘴上说不要破费,但当看到姐姐、姐夫们都赶来了,特别见到大伯家的姐姐也从家乡赶来,母亲显得格外高兴。“都九十了,我知足了,当年你奶奶活到八十岁,在村已算高寿了”,母亲笑逐颜开地说。我说“大家都向您学习,九十岁刚起步。等到七十岁的大姐过九十大寿时,请您为大姐主持寿礼”。母亲听懂了,满脸笑成了花儿,大家都乐了!今年三月起,母亲的身体越发脆弱,先后血栓了两次,由于长期吃消炎药引起了胃溃疡多次住院。5月15日(农历四月十五),母亲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一向的大饭量迅速减少,只能吃一些流食,最喜欢喝的是妻子给她买的养乐多。话也很少且秃秃噜噜,吐字不清。我跟姐姐们商量给她过了人生的最后一个生日。当天,怕她太兴奋,提前叮嘱了她半天,不要激动,也点头同意了,但当她见到姐姐、姐夫、外甥们能来的都来了的时候,母亲格外高兴,吃了不少饭,说了不少话,劝也劝不住。下午三时许,随着姐姐、姐姐夫们一一告别,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母亲突然说不出话来了,随后的日子,行为更加怪异,睡眠很少,一直拼命的撕纸尿裤和衣服。按医生的建议,只能给她少量服用一点安定药,让她得到休息。因为工作原因,我要经常出差、开会。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她临终前我能陪在她身边;再一个就是希望带她再回一趟,她与父亲生活过的家乡老屋看一眼。知道母亲随时都会离开我们,因为这我推迟了好多工作,不敢出远门。今年有幸被选举为省十二届党代表,5月28日的省党代会是山东省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前最重要的事,全省上下十分重视。也是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无疑是庄严而神圣的,丝毫不敢马虎。最担心的是母亲此时的身体,唯恐忠孝不能两全。5月25日,临行前,我紧握着母亲瘦小且布满老人斑的手,告诉母亲我要去参加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一定要好好吃饭等我回来,我陪她回老家看看。母亲听懂了,点了点头,两眼直钩钩的看我离开,我赶紧转头,眼泪已止不住的流了下来。会议前几天,多次与姐姐,保姆视频,看到母亲状态稳定,心稍微放了下来,全力以赴开好会。后几天保姆来电说母亲不怎么吃饭,每次只有给她讲,要坚持吃几口,等你儿子回来陪你回老家时,才会勉强吃几口。我心急如焚,唯恐不能满足她老人家心愿,抱恨终生。大会开的非常圆满成功,6月2日,心随着奔驰的高铁在飞弛,一路向东,急切地回到母亲身边。当踏进病房时,母亲远远看到我,呆滞的眼神发出异样的光彩,左手用力的握着我的手,久久不松开。我抚摸着母亲花白的头发,轻声地说:“妈,我回来了,明天就陪你回老家”。母亲用力点了点头,眨了眨眼睛。我知道她在说“儿子,我等到你回来了!”我急忙扭过头去,眼泪再一次失控。6月3日从老家回来,母亲显得极不平静,晚上几乎没有睡觉,安定药也失去作用。6月4日上午,母亲却表现得非常好,睡了好一会儿,一向张不开的嘴,也张开了,吃了不少,脸色也比较红润,我心里稍微安心了些。下午两点左右,情况突然变化,母亲突然变得面色发黄,手指开始发凉,呼吸急促,心率不稳。三时许,母亲紧握着我的手松开了,在急救中仙逝了!此刻,干旱了许久的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天地同悲!6月6日夜,怕惊动家人,自己偷偷来到书房,一边写着对母亲点点滴滴的回忆,一边捂着嘴巴嚎啕大哭,泪如雨下⋯⋯永远记住这个日子2022年6月4日(农历五月初六),儿子永远失去了母亲!怀念母亲随着从青岛至乌鲁木齐的航班腾空而起,透过机舱窗,看着近在咫尺的蓝天、机翼划过的一片片白云,一丝丝久违的轻松全身散开。好久没有出差了,先期因为疫情,不是目的地有情况,就是烟台当地出状况;后来又因为“两会”,“省党代会”的先后召开;紧接着又深深的为身体状况每日愈下的母亲担心,出差的事儿一拖再拖。眨眼间,母亲仙逝已九天了。前天,一家人给她老人家烧了个头七,总算了却了一份牵挂,再加上全国大部分地区疫情都是基本动态清零,便不敢再耽搁,匆匆地安排了这次拖了好久的乌鲁木齐之行。飞机满员,机舱坐满了一群去新疆旅游的青岛退休大妈。也许是因为好久未出远门的缘故吧!她们显得异常兴奋,一路上聊着家长里短,叽叽喳喳,煞是热闹。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大约七十岁左右的大妈,讲述着她侍候九十五岁高龄婆婆的趣事,她说婆婆生活中越来越挑刺,还经常骂人,谁照顾她多些,她就说谁的不是??,一会儿绘声绘色,眉飞色舞,一会儿又唉声叹气,一脸无奈。不仅让我想起临逝前一段时间,母亲的表现,何其相似!想起母亲,眼泪又充满了眼眶,近期与母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又浮现在眼前。大约半年前,一场血栓让母亲失去了部分自理能力。为了不给孩子们留下什么遗憾,应她要求到每个姐姐家都住上一个月。可是无论到了那个姐姐家中,住不了几天,就喊着回来,不是说姐姐们这儿不好,就是那儿不对,不是嫌弃这个姐姐家伙食不好,就是嫌弃那个姐姐陪她太少,说得姐姐们苦笑不得,无可奈何!气愤地说母亲,“您折腾吧!等您去世时,我们都不会掉眼泪!”。没办法,为了让她开心,一个姐姐家少住了几天,就把她接回公寓,给她请了个保姆同我们一同照顾她。当看到母亲去世的一瞬间,姐姐们哭得撕心裂肺,死去活来,早已忘记她生前的调皮与挑剔。太平间里,我们几个给母亲穿着她生前早早给自己备下的寿衣,突然间发现,母亲脸上呈现出难得的安详,临终前,母亲被病痛折磨的满脸痛苦,面色暗黄,紧锁皱眉,而此刻正在慢慢消失,脸部皮肤变得丰满紧致,且泛起一丝丝白红。生前两条对起来可成棱形的双腿,也自然伸展开来,合并通直。在殡仪馆,当我打开骨灰盒,发现母亲慈祥的身躯己变成一小堆炙热灰白的碎骨,轻轻地将一对假牙放在上面,又轻轻地关上,我不再哭泣,母亲究竟圆满了!走得自然、洒脱、自在!从此可以天上人间,来去自由!从青岛经停兰州到乌鲁木齐,是一次漫长的行程,全程大约需要八个小时,不亚于去了趟欧洲,飞机飞行得安静平稳。拉回思绪,再次透过机窗向下看去,脚下白云朵朵,依次飘远,上方碧空如洗,蔚蓝无际。百无聊赖间,随手拿出装在行李包的那本《六祖坛经》,细细参悟,消磨时间,文字间突然灵光一闪,瞬间明白了母亲临终前的种种表现。母亲不识字,一辈子只认识她的名字。不礼佛,更不懂禅法。年轻时一直在生活的艰苦中修行,为了照顾厉害的奶奶、为了支持父亲的工作,为了孩子们好好的成长,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父亲去逝后,在纯朴但狭隘且势利的农村,勇敢地挑起一家人生活的重担,艰难不以为苦,侮辱不以为耻,卑屈不以为贱,培养了出了优秀的儿孙;等到晚年,得享幸福,衣食住行远远优于同龄中人,自豪却无戾气,帮完左邻帮右舍,助人不以为烦,宽容智慧,自性真如!临终前那些怪异的行为、对姐姐们的折腾,不正是她的慈悲吗?让孩子们在她离世时,达到不想、不念、不住,了无牵挂的境界吗?一阵颠簸后,着陆,飞机平稳的降落在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漫长的八个小时行程,在回忆中,也只是一瞬。“青青翠竹皆是妙谛,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世人苦苦寻佛,母爱厚德,可载日月山河。母亲慈悲,正见无常空苦,原来佛就在身边——母亲是佛!思念父亲今天父亲节,原本打算不再写什么了。一来往年写的太多了,确实没有什么好写的了;二来母亲刚刚离世,自己还没有从痛苦中走出来,可能由于思念过度的原因吧 ,近期梦里几乎天天都有她的身影,她总是显得格外年轻,一声不吱,静静地干着家务、编着篮子。但是凌晨四点多一点,又有文友发来短信,“刘老师,您把您2020年写的《父爱如山》发给我吧,我想朗诵一遍,今天发表”。是呀!今年的父亲节确实特别,从1982年到2022年,整整四十年了,天堂里,父亲有了勤劳的母亲和孝顺的四姐相伴,从此不再孤独。母亲下葬的前一天,我请了一位在老家有名的石匠,选了一块上好的汉白玉石料,给父母刻了一桩墓碑,以表达对父母一生养育教诲的感恩,也希望后世子孙回到家乡能找到她们,以寄哀思!母亲下葬后,碑随后便立了起来,碑文朴实清秀,碑面干净明洁,立在碑前,气氛立刻显得庄严肃穆,悲伤宁重。乡亲们都说好,一位年纪较长、与父亲生前交厚的二哥(父亲在村中辈份太大,以至于我的同辈中人大多都七八十岁了)感慨的说:“四叔四婶,仔细、勤俭了一辈子,死后,儿子能为他树这么好的一桩碑,也该满足了。”“不记得何时兴起过父亲节,以前从不以为然,因为父亲已经去世三十多年,儿时对父亲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的繁忙,总是日渐模糊淡漠,对微信、短信中父亲节的祝福也一略而过。也许是年龄渐长,儿子渐大的原因吧,今年父亲节却非常思念父亲,清晨醒来,对父亲点点滴滴,碎片化的记忆从四面八方涌来,找遍所有的角落,竟然没有找到父亲的照片,内心充满了惆怅与自责,更加愈发的思念父亲。父亲之孝。父亲是十里八乡出名的孝子,我共有四个伯叔和一个姑姑,父亲排行老四,姑姑最小。爷爷去世的早,我出生那年奶奶去世了,关于父亲的孝顺都是从街坊邻里和母亲、姐姐那里听说的,也经常听远近乡亲夸我,像他爸爸孝纯,每次都很受用。六七十年代,农村家里都很穷,奶奶去世前,家里已经是五个姐姐、加上奶奶、父母的八口之家了,靠父母在生产队那点微薄的工分收入过活,日子较他人更拮据些。逢年过节吃饺子总是包两种皮两种馅,父亲总是安排白面肉馅的给奶奶,黑面素馅的父母和姐姐们吃,此事后来经常被姐姐们提起。那个时候,农村放电影是最新鲜最幸福的事了,全村老少无一不喜。奶奶爱热闹,年龄又大,裹着小脚也不能走远路,不管三里五村,无论哪里放电影,忙碌一天的父亲,总是用小推车,一边放着棉被,让奶奶坐上,一边放几块石头配重去揍热闹。为此,父亲还专门给奶奶定制一把可以背的竹椅(在北方是个稀罕物),碰上人多,看不着屏幕时,背着奶奶看,这把竹椅至今还保存在老屋。关于父亲孝顺的故事还有好多,不能一一列举,可能是由于父亲比三位大伯更孝顺的原因,奶奶一直活到八十多岁,从未离开过我家。父亲之勤俭。父亲的勤劳节俭也是远近闻名的。可能由于孩子太多,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得病以前,从未休息过,早上有工上工,无工时为生产队拾粪,白天生产队上工,晚上去看场院。即使在农闲的冬季,他也去饲养院、油坊、粉坊上工挣工分,以至于后来病倒,才歇下来。父亲的节俭,我讲一个赶集的故事就可见一斑了。那时生产队的东西除了上交国家,还有剩余就可以去集市上销售,由于父亲的精细与认真,他成了为生产队赶集,卖农产品的不二人选。父亲爱好,注意仪表,每逢赶集出村前总是打扮的朴素干净,穿上一双新鞋,等出了村庄,就脱下鞋子,赤脚走路,等快到集市时,找个小河洗一下脚穿上鞋昂然入市,出了集市再脱下,快回村时再穿上,以至于在我的记忆里,十一年来,他始终有一双新鞋。此事也传为村里的美谈。父亲最高兴的事,就是看到孩子们能够好好读书。父亲从小没有上过学,却认识很多字,都是自学的,在村里也算半个秀才了。他对有知识的人极其敬重,以至于对我们学习方面极其苛刻,姐弟六人读过高中的就有四人,在那个时代的农村已经难能可贵了。曾经发生的一件事仍让我记忆犹新,一九八零年,三姐参加高考,差一分名落孙山,那时父亲已经病了,他还一再坚持让三姐复读,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三姐选择了回农村务农、绣花添补家用,成了父亲临终前的一大遗憾!还有一件小事能看到父亲对知识的渴望。那年我还未上小学,在育红班(现在叫幼儿园),闲来从小学捡了好多粉笔头,把家里门里门外写满了字,姐姐批评我时,被父亲发现,父亲走过来,端详了许久,指出哪个‘大’、‘刘’字写的极好!微微一笑,未批评一句。在父亲的纵容下,家里糊墙的报纸上、门板上、地面上都成了我写字的天堂。一九八八年,我寄宿读高中时,那时经济条件已经好了许多,但我家因为没有父亲的存在,入不敷出,成了全班唯一一个带点补丁的被褥上学的学生,为了一份自尊与虚荣,总是早上第一起床,把被褥叠起来,晚上最晩一个睡觉,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怕同学看不起。在这段极其自卑的日子里,是父亲的期望促使我努力的学习!一九九〇年我考上了大学,成为我村三十年来第一个本科生时,可惜父亲早已不在人世间。依稀还记得,拿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一件事,就是母亲拉着我的手,到父亲坟前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场,是辛酸,是喜悦,更是对父亲期望有了一个交代的释怀。”——《父爱如山》(节选)我想今天的天堂里一定热闹,母亲一定蒸了香喷喷的年糕,炖了一盆白嫩的猪蹄;四姐一定烧了三碗油黄的跑山鸡汤,煮了一锅肉丸饺子,推杯换盏,欢歌笑语!我心已安!祝父母四十年后的重聚!祝天堂里的父亲,节日快乐!2022年6月19日晨 父亲节作者简介:刘尚伟,男,1972年生人,文学爱好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华鼎伟业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正高职称,入选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推进计划,烟台市“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多篇散文入选《胶东散文年选》《黄海散文双年选》《黄海散文十四家》《黄海散文百家作品选》。散文《秋入人间第几重》荣获黄海数字出版社“黄海散文双年选(2022)最佳作品奖”。投稿邮箱:huanghaisanwen@163.com壹点号胶东散文

相关热词搜索: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