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气质量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26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kjj/rkjj201802/rkjj20180206-7-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kjj/rkjj201802/rkjj20180206-6-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kjj/rkjj201802/rkjj20180206-5-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kjj/rkjj201802/rkjj20180206-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kjj/rkjj201802/rkjj20180206-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kjj/rkjj201802/rkjj20180206-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kjj/rkjj201802/rkjj20180206-1-l.JPG
  摘要:为了检验空气污染对于公众健康的影响程度及其影响机制,本文聚焦于2002-2012年期间G20国家环境空气质量对于公众健康的影响。首先,以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作为主要健康指标,衡量PM2.5浓度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程度,发现空气质量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其次,为了深入探究空气质量对于公众健康水平的影响机制,将肺癌死亡率作为主要的健康指标,检验空气质量恶化对肺癌死亡率增加的促进作用,进而验证出空气质量通过增加肺癌死亡率的路径来减缓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最后,将中国从G20国家的样本中抽取出来做个案分析,并与G20整体的数据形成对比,观察其与G20国家整体变化趋势的匹配程度。
  关键词:空气质量;公众健康;G20
  中图分类号:C924.24;X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18)02-0057-12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8.02.006
  一、前言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于2013年1月联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中国的空气质量恶化造成了较为高昂的社会成本,基于疾病成本估算,每年由空气污染所产生的经济损失约折合为当年GDP的1.2%,而基于支付意愿估算,这种经济损失则能够高达当年GDP的3.8%。若以GDP为50万亿元人民币的当量计算,1%的损失约等于5000亿元左右。可见目前的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健康、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政府治理空气污染迫在眉睫。
  绿色和平组织于2014年委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雾霾的健康危害开展了研究,并发布《危险的呼吸2:大气PM2.5对中国城市公众健康效应研究》报告,指出与最清洁的WHO情景相比,在基线情景即2013年PM2.5污染暴露水平下,31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共发生了25.7万例超额死亡。十九大以后,公共健康问题更加受到关注,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就空气质量对健康影响加以研究。
  二、空气污染对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
  2013年10月,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把大气颗粒物(以PM10、PM2.5为代表)升级列为一类致癌物。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表明,伴随控烟措施的推行,吸烟导致的肺癌(鳞状上皮癌,简称鳞癌)发病率上升势头得到明显控制,但与环境影响呈正相关的肺癌(小细胞腺癌,简称腺癌)发病率却飞速上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公众健康状况明显好转,儿童死亡率降低,结核病和下呼吸道感染等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但是,中国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长却是非常有限的。
  暴露一反应关系将空气质量的变化(每增加一单位PM2.5浓度)和人群健康效应终端(死亡率、患病率、住院率等)的变化联系起来,是定量评价空气污染对健康损失的关键。因此,对于健康水平的衡量,首先需要采用常规指标,根据WHO对健康的定义并参照以往研究,将重点选取10岁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作为度量指标,即假定当期各年龄段的死亡率保持不变,根据婴儿和各年龄段人口死亡的情况计算后得出,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龄。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高低,除了个人差异,还与社会经济条件、医疗卫生水平、环境质量等客观因素密切相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健康水平的结构差异。
  1.样本选取
  单纯地看中国的个案情况,难以判断环境监管是否真正有效,是否能够改善公众健康水平,因为缺乏有效的衡量标准。只有把中国的个案纳入同类国家的整体水平情境下,才能提炼出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從而与中国的具体情况进行比较,得出中国的环境监管与公众感受之间的关系。
  基于样本的典型性与可比性考虑,本研究选取G20(二十国集团)国家为分析样本。与OECD、APEC等具有明显发展水平或地域归属特征的国际组织相比,G20国家的样本类型呈现出较为多元化的特点,样本的分布较为广泛,分别来源于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各个地区,G20的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平衡性,G20人口占全球的2/3,国土面积占全球的60%,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90%,贸易额占全球的80%。
  作为一种国际合作网络,G20对于自身的加盟成员已经参照相应标准做出一定地筛选,形成一种良好的取样机制,所选国家具有非常显著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并且究其政治、经济、社会及自然条件而言,同中国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因此,直接将G20国家(剔除欧盟,共19个样本)作为分析对象,能较好地为中国环境监管中的“数字减排”困局提供参照样本,并基于此展开比较研究。
  同时,根据样本数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研究重点选择G20国家在2002-2012年之间的相关指标数据,这一时期也正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稳定高速发展的阶段,能够较为明显地识别出“数字减排”困局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
  2.计量模型
  在G20国家中,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拥有较好的空气质量和较高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但是,这不能断定空气质量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之间存在必然的关联性。因此,本文将基于G20国家的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来进行分析。
  数据均取自G20国家在2002-2012年期间的年度数据,i表示国家,t表示年份。其中,被解释变量expectancyit代表健康,分别用各国每年的总人口、男性和女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来表示,因为不同人群对空气污染暴露的毒性反应不同,PM2.5的沉积、迁移、清除及毒性的主要后果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性别等特征的影响,所以对不同性别的影响予以区分。
  核心解释变量pmit表示安全质量,用各国每年的年平均PM2.5浓度值来表示,选取由耶鲁大学环境法规政策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国家地球科学信息网络中心、瑞士世界经济论坛和意大利欧洲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环境绩效指标(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EPI),其中各国PM2.5年均浓度是根据范·董科拉尔(Van Donkelaar)的模型,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观测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MODIS Aerosol Optical Depth)和地表大气PM2.5浓度水平的关系得到计算结果。

相关热词搜索:空气质量 中国 公众 影响 健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