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非交通领域合作的战略思考

发布时间:2018-06-26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21世纪以来,非洲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其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仍然比较滞后,不能适应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日益成为制约其贸易往来、市场融合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同时,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经贸关系迅速发展,这一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巨大的贸易和投资市场吸引着众多中国企业前来开展经贸合作。在这一过程中,非洲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状况,也成为阻碍双方经贸关系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加强中非交通领域合作的重要意义
  中国加强与非洲交通领域的合作,有利于加强中非经贸合作,有助于推动国内产业转移和企业“走出去”。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2011年,中国与非洲的贸易额达到1663.2亿美元,同比增长31.05%;对非洲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7亿美元,同比增长58.9%;在非洲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457.7亿美元,同比增长19.36%,非洲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商品、投资市场和最重要的工程承包目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第3期的地之一。
  中国积极参与非洲交通建设,不仅可以获得更大的工程承包市场份额,并在参与过程中直接带动大批工程机械、建筑材料出口,而且能够改善非洲基础设施条件和投资环境,降低当地运输成本、缩短运输时间,从而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更加便捷地与之开展贸易、投资活动。此外,中国企业在参与建设的过程中,也能更加了解当地消费习惯和市场偏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获取大量市场信息,有利于带动更多的中国企业赴当地开展业务。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加强与非洲交通领域合作,还有望获得自身发展所急需的能源和资源。随着人口增长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矿产资源供应形势日趋严峻,资源结构性短缺问题日益突出。非洲能源矿产丰富,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进口来源地和能源企业“走出去”的目的地。近年来,自非洲原油进口基本占到中国全部原油进口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中国通过加强与非洲国家,特别是富矿国在交通领域的合作,以基础设施建设换资源,一方面可以获得矿石的优先进口权或直接参股矿山、参与矿石议价,从而加强我们在战略性资源采购领域的选择权和话语权;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降低资金占用和汇兑风险,实现双赢。
  对非洲国家而言,中国参与当地交通网络的建设,不仅可以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提升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非洲国家吸引外资、发展生产,还有助于降低区内货物和人员往来的运输成本,为地区贸易带来较大程度的便利化,有利于非洲自身形成更广阔的市场,实现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因此,中国加强与非洲交通领域合作,对合作双方均具有重大意义。
  二、中国参与非洲交通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一)发展现状
  中国和非洲在交通领域的合作是伴随着中国对非援助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以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方式,在非洲援建了包括铁路、公路、桥梁、机场等在内的数百个交通设施项目。20世纪70年代之后,中国企业通过援助项目实施所积累的经验,开始进入非洲国家承包工程市场。由于在技术、设备、管理和人力成本方面有较大竞争优势,中国企业逐渐获得非洲国家的认可。
  目前,工程承包成为中国参与非洲交通建设的主要方式。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非洲地区的53个国家开展承包业务,并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新签合同额从2000年的20.8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457.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2.4%。2011年,受到年初利比亚、埃及等地区局势动荡的影响,非洲地区上半年的合同量有较大下滑,新签合同额152.8亿美元,同比下降22.7%;但是下半年出现了强劲的复苏势头,安哥拉、阿尔及利亚等市场表现出众,使得非洲全年新签合同额达到457.7亿美元,同比增长19.36%。从行业比重来看,2011年,非洲承包工程市场占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全行业新签合同额的32.2%,成为中国对外承包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二)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非洲参与交通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一些负面影响和问题也逐渐呈现出来。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一是部分企业“走出去”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先期准备不足、缺乏国际工程建设经验,难以适应国外的物资采购及纠纷索赔等实际问题。二是中国公司之间缺乏协调配合,恶性竞争现象突出,公司利润率普遍偏低。有的企业为击垮对手,不计项目成本和利润,报价远远低于合理的价格水平,造成施工困难甚至亏本运营。三是对非洲这样融资能力有限的地区而言,大部分工程项目都需要承包商融资或垫资,因此普遍采用带资承包和租赁经营的模式。由于中国企业融资能力欠缺和融资手段不足,使竞争力受到了很大限制。四是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时,为了降低成本和便于管理,往往从国内输出大量劳动力,还有些企业不注重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方面的问题,导致企业在非洲的形象欠佳。
  上述现象的发生,固然是企业自身缺乏国际化经营的能力和经验而引起的。但究其根本,则与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和中介结构缺乏相应的规范、引导、协调和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
  1.中国对非合作战略的整体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一方面,中非合作缺乏长远的、有针对性的并具备可操作性的对非洲次区域、国别或行业的合作发展规划,难以具体指导中国投资或其他经营主体走进非洲、在非洲开展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各领域(对非贸易、投资、工程承包和援助等)之间,甚至各领域内部的发展规划普遍缺乏全局性、整体性的统筹协调,在执行过程中也缺乏相互间的配合与互动,难以形成合力,使合作效益最大化。这种整体战略的缺乏,反映在交通合作领域,表现为各工程承包企业和融资性金融机构之间各自为政、盲目扩张、无序竞争,长此以往,将难以达到通过参与交通设施建设,带动中非经贸合作良性发展、获取资源和市场的深层次目标。
  2.政府对企业赴非洲开展交通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不足。企业在非洲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风险高,特别是前期的勘测、设计、可行性研究等均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往往超出企业的负担能力,需要政府及相关金融机构给予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同时,企业在非洲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还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和商业风险,需要中国与非洲有关国家政府积极磋商、协调,需要国内相关部门提供完备的风险防范和保障制度。但从目前情况看,中国仍未与安哥拉、纳米比亚、博茨瓦纳等多个非洲国家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或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展投资活动缺乏最基本的权益保障。而国内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

相关热词搜索:中非 思考 领域 战略 交通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