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教材知识点复习提纲

发布时间:2020-10-05 来源: 工作计划 点击:

  第 1 页 共 20 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教材知识点复习提纲 必修 2

 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 . 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a):人民民主专政 注意:

 ① 国体决定政体 ② 国体决定政府性质和政府职能 ③ 国体决定我国政党制度的性质 ④ 国体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的外交政策 ⑤ 国体决定了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 2 .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b)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的地位: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①人民民主的特点: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②专政:国家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注意:

 ① 人民民主的最广泛,强调我们享有民主的主体很广泛,享有的民主权利很广泛 ② 人民民主的最真实,强调我们的民主有制度、法律、物质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 ③ 人民民主的最管用:强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突出我国制度的完善和优点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b)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立国之本,是我国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注意:

 ① 人民≠公民 ② 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③ 人民民主≠人民民主专政

  第 2 页 共 20 页 ④ 人民民主的特点≠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⑤ 人民民主≠全民民主,民主具有阶级性 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二、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4 .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a)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注意:

 (1)权利≠权力 ① 权利是法律概念,一般指赋予人们的权利和利益,即自身拥有的维护利益之权。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作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做出相应的行为,权利的行使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正当的权利。公民享有的是权利,另外主权国家在国际上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也是权利 ② 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一般是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它总是与服从联结在一起。国家、政府一般跟权力。如政府的行政权力 (2)选举权≠选举权利 ① 选举权是特指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大代表)的权利,不是所有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条件是什么?)

 ② 选举权利是广义:包括人大代表的选举、选举其他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和政党、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的代表和领导人的活动。

 (3)任何政治权利、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是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

 (4)基本民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不要和其他权利混淆 (5)扩大或者缩小权利的说法都是错误的,公民权利是法律规定的。

 (6)监督权≠民主监督,监督权特指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民主监督的范围要广的多 (7)公民不享有对国家事务的决策权 5 . 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a)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保证、实现公民的权利的重要保证

  第 3 页 共 20 页 (2)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的表现,是公民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注意:

 ① 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不要误以为只有享有权利。

 ② 权利、义务≠政治权利、政治义务 6 . 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c):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注意: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在守法、执法上一律平等,在立法上是不平等的,国家的立法只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与意志 (2)平等≠一样;如人大代表享有的提案权,质询权、人身特别保护权、言论特别保障权等,就并非人人都有 (3)权利与义务统一≠权利就是义务≠权利和义务完全对等(一般来说,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但是不能说完全对等)

 (4)以下观点都是错误的:

 ① 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 ② 权利和义务是可以分离的; ③ 权利和义务都是可以放弃的; ④ 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或者先履行义务,后享有权利 ⑤ 享有权利比履行义务更重要或者履行义务比享有权利更重要 (5)可以说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但不能说扩大公民政治权利

  第 4 页 共 20 页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协商 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7 .不同 选举方式的特点(b):

 (1)直接选举:最直接地反映民意;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2)间接选举:适合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 (3)等额选举: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选民的选择 (4)差额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但是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注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这四种选举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不能说某一种选举方式比其他选举方式更好 8 . 选择不同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b):

 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我国的选举方式: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 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9 .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b)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2)专家咨询制度:这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公民享有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实行公示,有利于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 (4)社会听证制度:听政于民是为了决策利民。

 注意:

 (1)公民网络问政,说明我国民主形式日益丰富,民主渠道不断拓宽,不能说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 (2)区分 ①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 ② 扩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第 5 页 共 20 页 ③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3)区分四个方式:

 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侧重点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决策机关) 决策前(有确定主题或无确定主题;民意信息收集) 公民(包括专家)主动提出意见、建议 专家咨询制度 (决策机关→专家→决策机关) 座谈会、论证会(专业性、技术性、科学性) 决策机关主动询问咨询专家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决策机关→公民→决策机关) 决策草案形成后:公布草案、修正案(知情权、参与权、参与度) 决策机关依法主动将决策信息进行公示并征集意见和建议 社会听证制度 (决策机关→公民→决策机关) 听证会(拟定方案的修正和完善) 10 .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b):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

 (1)有助于决策反映民意,体现民主性, (2)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注意: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① 决策的科学化,是指决策指导思想、决策体制、决策组织和决策程序必须科学化,强调集中民智。

 ② 决策民主化是指,决策必须代表和体现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体现民意,发扬民主。

 三、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11.基层民主自治的形式(a):村民自治、居民自治 (1)村委会,居委会性质: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非国家政权机关(国家机关,如政府、人大)、非群众组织(工会﹑妇女联合会、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非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

 (2)村民自治的内容:

 ①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②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③通过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第 6 页 共 20 页 ④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3)居民自治的内容:

 ①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 ②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③日常事务居民管 ④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 12.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b)

 (1)实现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2)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注意:“民主管理”命题陷阱 (1)基层民主组织形式主要有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短期一般不会改变,所以民主管理的创新一般是管理形式的创新,而不是组织形式的创新。

 (2)村民(居民)自治权的范围由法律规定,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但可以拓宽民主管理的途径,丰富民主管理的形式。

 (3)村委会、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基层政权机关、行政机关、政府。

 (4)村民会议(居民会议)是村(社区)“最高议事机构”,涉及全村(社区)的重大事务,不是由村委会(居委会)决定,而是都必须在村民会议(居民会议)上讨论决定。

 (5)政府对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可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不得干预依法应属于居(村)民自治范围的事项。

 (6)区分几个途径 ①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基层民主)

 ②村民自治的基础,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自己选举当家人(村民选举村干部)

 ③村民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通过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 (7)村委会、居委会≠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不能说行政,监督村委会(居委会)及其成员一般不能说行使监督权 (8)人民群众通过参与民主管理(村民自治、居民自治),管理的是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不是管理国家事务 (9)基层民主的范围不仅仅是村民自治、居民自治,还有其他,如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第 7 页 共 20 页 四、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13 . 民主监督的方式(a):

 (1)信访制度 (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3)舆论监督制度。特点: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 (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14. 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b)

 (1)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注意:

 ① 区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突出公民就自身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是一种“事前”或者“事中”行为;民主监督突出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建议,是一种“事后”行为 ② 通过网络参与可以是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都只是拓宽了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但并不能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③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是公民通过人大代表参与民主监督,主体是公民不是人大代表 ④ 参与民主监督,可以预防或防止腐败,但是不能说“杜绝腐败、消灭腐败、确保了国家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⑤ 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网上述职、暗访式考察、听取群众意见等体现民主监督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15. 我国政府的法律地位和基本职能(c)

 (1)我国政府的法律地位: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2)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加强社会建设职能(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如教育、医疗、养老等)

  第 8 页 共 20 页 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职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注意:

 ① 不能说“减少”“削弱”政府管理职能,可以说“优化”管理职能 ② 经济职能中的宏观调控强调的是政府通过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计划(规划)影响、调节经济发展;市场监管强调的是政府通过加强对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监督和管理来影响经济 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16 .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b)

 (1)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国政府的工作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如何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侧重在为谁服务,出发点是为了谁,侧重思想和态度上的“为民”,反对官僚主义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侧重工作过程中的“惠民”,反对形式主义;强调效率,解决实际问题,取得良好效果,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群众满意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侧重工作过程和方法的“靠民”,反对主观主义,强调调查、下基层,听取人民意见,发扬民主,民主决策 注意:政府宗旨和原则不要对调;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不要混淆 17 .

 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a)

 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推行电子政务,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18 .

 政府依法行政(c)

 (1)含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2)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意义: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的权威;

  第 9 页 共 20 页 ③有利于防止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4)具体要求: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持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19.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b):

 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1)科学决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

 (2)民主决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3)依法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二、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20. 权力是把双刃剑(b):权力是把双刃剑,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21 .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b):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一靠民主,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切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二靠法制,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22 .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a):

 (1)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2)行政(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政府、下级政府、审计部门

  第 10 页 共 20 页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c):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1)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领导核心、执政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3)坚持党对一切的领导的重要性: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 (4)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②确保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注意:

 ①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②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③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二.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24.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a); (1)马克思列宁主义 (2)毛泽东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 邓小平理论 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 科学发展观 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第 11 页 共 20 页 25.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

 (1)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如何做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②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活动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注意:

 ①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② 中国共产党是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但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有自身的正当的特殊利益 ③ 党领导一切,但是不负责国家具体事务的管理 ④ 党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党是依法执政,政府是依法行政,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是公正司法。

 ⑤ “中共中央”“省委、市委、党委,纪委”“书记”要用党的知识分析

 第六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26 .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a):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 注意区分:

 ① 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② 人大代表:通过人大直接(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注意不是直接管理国家事务,是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③ 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④ 其他国家机关:具体行使国家权力 27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b)

 (1)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部分职权)。

 (2)全国人大,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它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

  第 12 页 共 20 页 它监督。

 (3)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①性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②职权: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注意:

 ① 不是所有国家机关都由全国人大产生,只能说其他中央国家机关。地方政府、法院、检察院、监察委是由其同级的地方人大产生的 ② “最高”两个字只能和全国人大连在一起,全国人大常委会都不能用“最高” ③ 人大具有监督权,但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检察院,不是人大 ④ 四个“权力”的区分:关键是看内容 ⑤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是唯一的立法机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所有设区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授权立法,有立法权,但不是立法机关,只能制定地方性法规。县(不含民族自治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乡镇人大都没有立法权。

 ⑥ 国家立法权≠最高立法权,全国人大和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但最高立法权只能是全国人大 28 .

 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义务和权利(b)

 (1)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2)人大代表的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注意与人大的权力区分开来)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基本内容(a)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1)含义: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 (2)基本内容: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第 13 页 共 20 页 30 .

 民主集中制及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体现(b)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重要特点):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指: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2)民主集中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表现:

 ①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贯彻执行人大的决定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b):

 ①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②动员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注意:与人民代表大会相关的几个知识点 (1)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我国的政体。

 (2)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不是互相监督的关系,是人民监督人大 (4)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不是互相制衡、相互监督的关系。在我国,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与司法机关(各级法院和检察院)、监察机关、行政机关(各级政府),它们之间是决定与执行、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协调一致开展工作的关系 (5)政府、监察委员会、法院和检察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国家机构都要接受党的领导。

 第七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2.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优势(b); (1)我国的民主党派: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

  第 14 页 共 20 页 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2)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 ①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二者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② 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政治领导,非组织领导。)

 ③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3)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是新型政党制度,新在哪里?)

 ①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 ② 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 ③ 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注意:

 ①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多党制≠一党制 ② 参政党≠在野党、反对党;民主党派参政不是为了上台执政 ③ 党和民主党派是相互监督,不是只有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3.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

 (1)政协的性质:统一战线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

 (2)政协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3)政协的主题:团结和民主; (4)政协的职能:

 ① 政治协商——决策之前或决策实施中进行协商(党或国家机关主动)

 ② 民主监督——决策之后的意见、批评、建议(协商式监督)

 ③ 参政议政——主动建议(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 注意:

  第 15 页 共 20 页 ① 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国家机关 ② 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提出的是议案;政协委员提出的是提案 ③ 政协因其性质与人大不同,在国家大政方针问题上,政协及其委员后面不能使用“审议、表决” ④ 民主协商≠政治协商≠协商民主 民主协商是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我国基层民主协商主要包括:乡镇、街道的协商,行政村、社区的协商,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协商。→民主协商侧重于发扬民主 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政治协商是侧重于协商内容的政治性 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的渠道主要有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协商民主侧重于民主形式 政治协商、协商民主是民主协商的具体体现

 第八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34 .

 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a):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注意:

 ①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今后采取的有利于处理好民族关系的措施或行为,都只能说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而不是有利于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也不能说确立新型民族关系。

 ② 新型民族关系的确立不意味着我国不存在民族矛盾 35 .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b)

 (1)民族平等:

 (2)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

 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注意:

  第 16 页 共 20 页 ① 民族平等≠消除差异 ② 坚持民族平等≠已经实现民族平等 ③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繁荣的前提 ④ 民族团结不仅指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还包括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 ⑤ 共同繁荣≠同步繁荣; ⑥ 各民族共同繁荣不仅指各民族经济共同繁荣,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共同繁荣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36.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优越性(b)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①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②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注意: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自治机关只指人大和政府,自治不能说高度自治、完全自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37 .党的 宗教工作基本方针(b)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包括两个方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事务属于我国内政,不容干涉;坚持宗教的中国化方向)

 (4)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注意:

 ①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鼓励公民信教,也不是反对公民信教,而是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

 ② 坚持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引导宗教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努力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不是要求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改变宗教教义

  第 17 页 共 20 页 ③ 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不是说宗教没有消极作用,宗教本质也没有发生变化

  第 18 页 共 20 页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第九课

 走近国际社会 一、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38 .

 主权国家的地位和构成要素(a)

 (1)地位:主权国家是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

 其中主权是最重要的要素,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对内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 注意: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 39.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b)

 (1)主权国家的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2)主权国家的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注意:不干涉他国是错误的,是不干涉他国内政 40.国际组织的分类和作用(a)

 (1)国际组织的分类:政府间和非政府间、世界性和区域性 (2)国际组织的作用:要具体分析。其积极作用:

 ①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②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③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41.

 联合国的宗旨、原则(b)

 (1)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二、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42 . 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b)

 (1)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根本原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2)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

 注意:

 (1)区分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国际关系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冲突

  第 19 页 共 20 页 (2)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力量,不是国家利益 (3)各国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据、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本国的国家利益,不是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4)“不等式”法加深对国家利益的理解 ①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各国根本利益(不能认为世界各国根本利益一致) ② 国家利益≠人民利益 国家利益: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相一致 ③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家利益 任何国家都不应该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他国的内政。

 (5)任何国家间都存在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差别,因此国家间经常会同时存在合作与冲突。

 43 .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c)

 (1)我国的国家利益是什么?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为什么要维护?

 ①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 (3)怎么样维护? ①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②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第十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44 . 当今时代的主题(a):和平和发展。

 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注意:

 ① 和平≠和平问题;发展≠发展问题。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和发展,不能说是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② 虽然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至今一个都没有真正解决 45 .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b):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注意:

  第 20 页 共 20 页 ① 危及和平和发展的障碍有很多:恐怖主义,分裂势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等;但是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 中国是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积极作用,建设性作用),但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才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力军 ③ 对解决国际纠纷,我国政府的主张是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反对诉求武力;不能认为是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解决国际纠纷 ④ 国际新秩序尚未建立、形成 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是所有国家都认可的 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46 .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a):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其将在曲折中发展)——当今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 注意:

 ① 世界多极化在深入发展,但是不能说已经形成。

 ② 即使英国脱欧,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实力犹在,还是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的 47 .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表现及其实质(b):

 (1)表现: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2)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三、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 48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b)

 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③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注意:

 ①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② 我国是不结盟,不能说与其他国家联盟,但可以建立伙伴关系 ③ 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方面,我国在国际上都不能说“主导”世界

相关热词搜索:政治生活 提纲 知识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