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互联网医院与实体医院管理模式

发布时间:2020-10-17 来源: 工作计划 点击:

 县域互联网 医院与实体医院的管理模式

  “医院的围墙正在逐步拆除,从坐在诊室等诊到‘抢单’,互联网医疗正在改变着医生的看病模式,而这一点在慢病管理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县域互联网+慢病管理分论坛吸引了众多专家、县域医院管理者齐聚一堂,他们就相关话题展开交流探讨,来自内蒙古赤峰市医院胸痛中心副主任、医务部副主任孙显东的一句话道破了互联网医疗带来的巨变。

 一、 新冠疫情

 加速互联网在慢病和轻症患者中的应用

 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叶福龙主持此次论坛,他指出,大健康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医疗新型诊疗模式应运而生,利用互联网+提升健康管理效率是大势所趋。刚刚经历的新冠肺炎疫情,互联网+医疗更是成为战略先锋,各级医院都在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通过线上交流与问诊带来的“无接触”医疗服务,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感染风险,缓解线下医院的就诊压力,同时也满足了疫情下慢病和轻症患者的居家治疗与用药需求。

 毋庸置疑,疫情给慢病患者的复诊和长期管理带来非常大的障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不容乐观,而互联网医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诊疗的困境。2020 年 3 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互联网医疗机构复

 诊可依规进行医保报销。

 据统计数据显示,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17 倍,一些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平台,诊疗咨询量比同期增长了 20 多倍,处方量增长了近 10 倍。

 二、 依托实体医院走出差异化发展道路

 何为互联网诊疗?中日友好医院远程医疗中心主任卢清君给出自己的理解,“这是一种新型服务模式,解决了重大慢病连续照护的问题,提升便民惠民获得感。”卢清君认为,互联网+医疗的本质是实体医疗的延伸,服务主体、服务内容、管理原则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服务方式发生改变。关于如何正确定位“互联网+医疗”,卢清君指出,医疗资源供应侧结构重塑,促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医院高质量发展。

 卢清君强调,我国医疗体系的短板包含四个方面,社区医疗难、大病预防难、慢病管理难、养老就医难。促进分级诊疗是刚需,而其中互联网+医疗要促进分级诊疗,而不是虹吸。互联网医院的出路在于依托实体医院走差异化特色发展道路,大型公立医院,坚持基本医疗、凸显核心优势;基层医疗机构,注重慢病管理和公共卫生;营利性机构作为补充医疗、特需医疗;互联网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商业服务。

 三、 质量控制仍处于蹒跚学步

 探索前行阶段

 北京协和医院远程医疗中心主任秦明伟就“互联网+医疗的质量控制模式探索”话题进行了分享。秦明伟介绍,北京协和医院具有病人数量大、病种覆盖广、外地患者多的特点,疫情期间,协和医院提

 速“互联网+医疗”体系建设。2 周内上线咨询模块,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培训,参与医、护、药、技人员成倍增长,全院 49 个科室,近千名医护人员开展咨询 10 万余例;与此同时,顺利通过互联网诊疗资质申报,并与北京医保签署协议;稳扎稳打,持续探索发展路径,5 月 21 日,互联网诊疗顺利上线,从常见病、慢性病出发,突出科室特色,广受患者好评。

 “创新决定飞多高,质量决定飞多远。”秦明伟认为,互联网+医疗质量控制当前仍处于蹒跚起步、摸索前行的阶段。主要表现在,医患间的诊疗行为依托互联网,主要通过文字、音频和视频完成,各环节质控缺乏抓手;另外,互联网+医疗萌芽不久,普遍关注点仍然在流程、模式、智慧医疗等方面,医疗质量管理基础几乎为零。

 秦明伟强调,互联网+医疗质控应该从制度建设、管理架构、流程改造、指标体系四个方面入手夯实根基,着力进行提升。其中,线下流程已经具备成熟管理体系,可以参考制定互联网诊疗流程;质控指标是质量管理的抓手,质量管理通过对指标的监测、改进实现,需覆盖“事前人员监管、事中环节质控、事后综合评价”等指标体系。同时,秦明伟指出,应该严格控制准入流程,建立医疗风险评估与处置体系;动员全员培训,加大互联网诊疗人员储备;以患者为中心,建立满意度评价机制,考核结果与人员准入及绩效挂钩;从临床需求出发,结合线上线下诊疗流程,打造覆盖患者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就医流程…… 四、 从治病到管人

 培养患者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慢病管理是管病还是管人?”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教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顾问顾湲率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她认为,慢病管理的关键在于人,在这个过程中,不单单靠医院,需要患者自知自觉自律,对于个体生活方式的管理占比达 70%。慢病时代意味着传统专科诊疗方式的局限和终结,要完成从治病到管人的转变。

 基于此,顾湲指出慢性病管理中的团队合作(PPP 模式)的重要性,其中自我管理是基础,个案管理需要全科和专科医生协同,最后才是急症重症合并症处理。顾湲强调,全科/家庭医生是慢病管理的专业操盘手。其一,家庭医生要把握管理中的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其二,要实现标准化、流程化与个性化的统一;与此同时,要通过工作赢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这就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通过一种科学+人文的全生命周期健康关怀,以患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健康为目标的基层医疗健康照护模式形成。”

 医共体如何改变县域慢病管理现状?顾湲认为,核心在于形成以卫生院+村医团队为主体,县医院为后盾的慢病管理体系。互联网同样需要以人为本,以全科医生为督导,引导、教育、培养患者正确使用网络工具与各种资源。长期坚持,实时反馈,及时纠错,培养兴趣,从而真正实现慢病管控。

 五、 夯实数据共享

 实现互联网与慢病管理一体化

 孙显东对于互联网与慢病管理如何实现一体化有自己的判断。孙显东分析,慢病患者的电子病历、电子档案等无法畅通地在整个院内不同科室间流转,医生无法及时准确地得到患者的基本资料和过往病

 史,导致无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监测以及有针对性的提出精准化诊疗方案,极大地影响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他提到,以“电子病历”建设为抓手,加强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临床建设,进一步夯实医院信息化建设基础,实现医院内部系统集成和全院数据共享。同时,推进“智慧服务”建设,进一步提升患者就医感受,在诊前、诊中、诊后提供全程服务。“要借助信息化建设,完善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使电子病历、门诊记录、住院记录、检验记录等形成相互关联的体系,让居民健康档案真正成为‘活档’。”

 “做好务实的慢病管理,追求高科技应用未必是最佳或唯一选择。”什么是最有效的医疗服务和慢病管理?孙显东坦言,只有患者自己最清楚,这就要求医疗服务模式必须以满足患者需求为核心!

 六、 互联网+ + 助力精准医疗

 精诚服务

 精细管理

 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于 2020 年 7 月成为安徽省县级第一家互联网医院,该院党委书记、院长祝振华就如何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作用,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经验分享。

 近年来,太和县人民医院围绕人民群众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不断学习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强化信息化建设要素投入,着力打造智慧化、数字化医院,助力精准医疗,精诚服务,精细管理。

 “互联网实际上是医疗单位和患者之间一个看不见的红娘。”在接受中国县域卫生专访时,祝振华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认为,互联网+慢病管理需要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生态链,同时把院前、院中、院后的信息打通,流程不断优化,让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祝振华介绍,太和县人民医院聚焦公益性质和服务职能,深化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和“最多跑一次”、“一本明白账”试点,围绕患者就医难点、痛点、堵点,全面优化患者就医体验。同时,医院立足患者需求和医疗中心,全面打造业务软件、数字化医疗设备、网络平台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建立基于临床医疗服务、医疗质量管理、临床科研和教育教学的数据中心,全力推进五级电子病历应用评级。

 医院坚持运用智能工具为管理赋能,上线三级医院评审系统,树立问题导向,健全计划-实施-检查-奖惩-反馈-改进体系,在规范中求改进、在改进中促提升。设立后勤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电话与网络报修,上线物品申领系统、报修系统、点餐系统和安保巡更系统,实现物品运送和后勤维修线上申请、网上受理、自动分析。

 此外,医院门诊和住院大厅设置自助点评机和院长信箱,入院患者短信提醒住院楼层和监督投诉电话,病区自助缴费机和床头呼叫屏增设自助点评模块,出院患者开展科级和院级电话随访。此外,不满意“语音包”直接反馈通报,同时邀请行风监督员暗访拍摄、督促整改,实现治疗环节、服务态度、响应速度等服务过程线上点评和线下跟踪。

相关热词搜索:互联网 医院 管理模式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