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发布时间:2020-09-16 来源: 讲话发言 点击:

 检测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

 能力认可准则

  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认可委员会

 二〇〇五年九月

 目 目

  录

 前言………………………………………………………………………………………………2 1 范围……………………………………………………………………………………………3 2 引用标准………………………………………………………………………………………3 3 术语和定义……………………………………………………………………………………4 4 管理要求………………………………………………………………………………………4 4.1 组织…………………………………………………………………………………………4 4.2 管理体系……………………………………………………………………………………5 4.3 文件控制……………………………………………………………………………………6 4.4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7 4.5 检测和校准的分包…………………………………………………………………………8 4.6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9 4.7 服务客户……………………………………………………………………………………9 4.8 投诉…………………………………………………………………………………………9 4.9 不符合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控制………………………………………………………10 4.10 改进………………………………………………………………………………………10 4.11 纠正措施…………………………………………………………………………………10 4.12 预防措施…………………………………………………………………………………11 4.13 记录的控制………………………………………………………………………………11 4.14 内部审核…………………………………………………………………………………12 4.15 管理评审…………………………………………………………………………………13 5 技术要求……………………………………………………………………………………13 5.1 总则………………………………………………………………………………………13 5.2 人员………………………………………………………………………………………14 5.3 设施和环境条件…………………………………………………………………………15 5.4 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16 5.5 设备………………………………………………………………………………………19 5.6 测量溯源性………………………………………………………………………………21 5.7 抽样………………………………………………………………………………………23 5.8 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24 5.9 检测和校准结果质量的保证……………………………………………………………25 5.10 结果报告………………………………………………………………………………25 附录 ISO/IEC 17025 与 ISO9001:2000 的条款对照……………………………………30 献 参考文献……………………………………………………………………………………32

 前 前

 言

 本准则《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等同采用 ISO/IEC 17025:2005。

 本准则包含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为证明其按管理体系运行、具有技术能力并能提供正确的技术结果所必须满足的所有要求。同时,本准则已包含了 ISO 9001 中与实验室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检测和校准服务有关的所有要求,因此,符合本准则的检测和校准实验室,也是依据 ISO 9001 运作的。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符合 ISO 9001 的要求,并不证明实验室具有出具技术上有效数据和结果的能力;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本准则,也不意味其运作符合 ISO 9001 的所有要求。

 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英文缩写:DILAC)使用本准则作为对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进行认可的基础。为支持特定领域的认可活动,DILAC 还根据不同领域的专业特点,制定一系列的特定领域应用说明,对本准则的通用要求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和解释,但并不增加或减少本准则的要求。

 申请 DILAC 认可的实验室应同时满足本准则以及相应领域的应用说明。

 本准则的附录是信息性的,不是要求,旨在帮助理解和实施本准则。

  检测 实验室 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1 . 范围 1.1 本准则规定了承担国防科技工业任务的检测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这些检测和校准包括应用标准方法、非标准方法和实验室制定的方法进行的检测和校准。

 1.2 本准则适用于所有从事检测和/或校准的组织,包括诸如为国防科技工业提供检测和(或)校准服务的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实验室,以及将检测和/或校准作为检查和产品认证工作一部分的实验室。

 本准则适用于所有实验室,不论其人员数量的多少或检测和/或校准活动范围的大小。当实验室不从事本准则所包括的一种或多种活动,例如抽样和新方法的设计(制定)时,可不采用本准则中相关条款的要求。

 1.3 本准则是 DILAC 对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进行认可的依据,也可为实验室建立质量、行政和技术运作的管理体系,以及为实验室的客户、法定管理机构对实验室的能力进行确认或承认提供指南。本准则并不意图用作实验室认证的基础。

 注:术语“管理体系”在本准则中是指控制实验室运作的质量、行政和技术体系。

 1.4 本准则不包含实验室运作中应符合的法规和安全要求。

 注:为确保这些要求应用的一致性,或许有必要对本准则的某些要求进行说明或解释。

 1.5 如果检测和校准实验室遵守本准则的要求,其针对检测和校准所运作的质量管理体系也就满足了 ISO 9001 的原则。附录提供了 ISO/IEC 17025:2005 和 ISO 9001 标准的对照。本准则包含了 ISO 9001 中未包含的技术能力要求。

 注 1:为确保这些要求应用的一致性,或许有必要对本准则的某些要求进行说明或解释。

 注 2:符合本准则的检测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其运作也就依照了 GB/T19001(idt ISO 9001)和 GJB 9001A。依据 GB/T19001(idt ISO 9001)和 GJB 9001A 进行的认证并不证明实验室具备出具技术上有效测量数据和结果的能力。

 注 3:如果实验室希望其部分或全部检测和校准活动获得认可,应当选择一个依据ISO/IEC 17011:2004 运作的认可机构 。

 2 .引用标准

 下列参考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不可缺少。对注明日期的参考文件,只采用所引用的版本;对没有注明日期的参考文件,采用最新的版本(包括任何的修订)。

 ISO/IEC 17000 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

 VIM,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由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医学联合会(IFC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理论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国际理论物理和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和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发布。

 注: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包含了 VIM 的全部内容。

 3. 术语和定义 本准则使用 ISO/IEC 17000 和 VIM 中给出的相关术语和定义。

 注:ISO 9000 规定了与质量有关的通用定义,ISO/IEC 17000 则专门规定了与认证和实验室认可有关的定义。若 ISO 9000 与 ISO/IEC 17000 和 VIM 中给出的定义有差异,优先使用 ISO/IEC 17000 和 VIM 中的定义。

  4 .管理要求 4.1 组织 4.1.1 实验室或其所在组织应是一个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

 注:承担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检定任务的校准实验室应具有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批准建立该实验室的批文,或其他有效证明文件。

 4.1.2 实验室有责任确保所从事检测和校准工作符合本准则的要求,并能满足客户、法定管理机构或对其提供承认的组织的需求。

 注:符合本标准并获得认可的校准实验室经授权可从事国防科技工业的计量检定工作。

 4.1.3 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应覆盖实验室在固定设施内、离开其固定设施的场所,或在相关的临时或移动设施中进行的工作。

 4.1.4 如果实验室所在的组织还从事检测和/或校准以外的活动,为识别潜在利益冲突,应规定该组织中涉及检测和/或校准、或对检测和/或校准有影响的关键人员的职责。

 注 1:如果实验室是某个较大组织的一部分,该组织应当使其有利益冲突的部分,如生产、商业营销或财务部门,不对实验室满足本准则的要求产生不良影响。

 注 2:如果实验室希望作为第三方实验室得到承认,实验室应能证明其公正性,并能证明实验室及其员工不受任何可能影响其技术判断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或其他方

 面的压力。第三方检测或校准实验室不应当参与任何可能损害其判断独立性和检测或校准诚信度的活动。

 4.1.5 实验室应:

 a) 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论他们的其他责任,他们应具有所需的权力和资源来履行包括实施、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识别对管理体系或检测和/或校准程序的偏离,以及采取预防或减少这些偏离的措施(见 5.2); b) 有措施确保其管理层和员工不受任何对工作质量有不良影响的、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 c) 有保护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保护电子存储和传输结果的程序, 并有遵守军工产品、国防科技工业保密的有关规定; ; d) 有政策和程序以避免卷入任何会降低其在能力、公正性、判断力或运作诚实性方面的可信度的活动; e) 确定实验室的组织和管理结构、其在母体组织中的地位,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 (注:实验室的内部关系及其在母体组织中的地位可用组织机构图表示。)

 f) 规定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 g) 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校准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充分地监督; 并有检测和(或)校准工作质量监督的规定,配备能保证满足实施监督所需的监督人员,并明确其职责; 注:监督人员一般占从事检测和(或)校准人员的 5% - 10%,至少应有 1 人。

 h) 有技术管理者,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提供确保实验室运作质量所需的资源; 注:实验室的技术管理层负责人一般应具有大学学历,并具有与实验室有关的专业技术经历。

 i) 指定一名员工作为质量主管(不论如何称谓),不论其他职责,应赋予其在任何时候都能确保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遵循的责任和权力。质量主管应有直接渠道接触决定实验室政策或资源的最高管理者; 注:实验室的质量主管一般应具有大学学历, 并接受过与实验室认可有关的培训。

 j) 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见注); k) 确保实验室人员理解他们活动的相互关系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管理体系质量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注:一个人可能有多项职能,对每项职能都指定代理人可能是不现实的。

 4.1.6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实验室内部建立适宜的沟通机制,并就确保与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事宜进行沟通。

 4.2 管理体系 4.2.1 实验室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与其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应将其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指导书制订成文件,并达到确保实验室检测和/或校准结果质量所需的要求。体系文件应传达至有关人员,并被其理解、获取和执行。

 注: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含记录格式、表格)、记录。

 4.2.2 实验室管理体系中与质量有关的政策,包括质量方针声明,应在质量手册(不论如何称谓)中阐明。应制定总体目标并在管理评审时加以评审。质量方针声明应在最高管理者的授权下发布,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 实验室管理者对良好职业行为和为客户提供检测和校准服务质量的承诺; b) 管理者关于实验室服务标准的声明; c) 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体系的目的; d) 要求实验室所有与检测和校准活动有关的人员熟悉质量文件,并在工作中执行这些政策和程序; e) 实验室管理者对遵循本准则及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注 1:质量方针声明应当简明,可包括应始终按照声明的方法和客户的要求来进行检测和/或校准的要求。当检测和/或校准实验室是某个较大组织的一部分时,某些质量方针要素可以列于其他文件之中。

 注 2:质量目标应具体、可量化、可考核,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4.2.3 最高管理者应提供建立和实施管理体系以及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承诺的证据。

 4.2.4 最高管理者应将满足客户要求和法定要求的重要性传达到组织。

 4.2.5 质量手册应包括或指明含技术程序在内的支持性程序,并概述管理体系中所用文件的架构。

 4.2.6 质量手册中应规定技术管理者和质量主管的作用和责任,包括确保遵循本准则的责任。

 4.2.7 当策划和实施管理体系的变更时,最高管理者应确保保持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4.2.8 实验室应编制质量手册并及时更新。质量手册应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签发。

 4.3 文件控制 4.3.1 总则

  实验室应建立和保持程序来控制构成其管理体系的所有文件(内部制订或来自外部的),诸如法规、标准、其他规范化文件、检测和/或校准方法,以及图纸、软件、规范、指导书和手册。

 注 1:本文中的“文件”可以是方针声明、程序、规范、校准表格、图表、教科书、张贴品、通知、备忘录、软件、图纸、计划等。这些文件可能承载在各种载体上,无论是硬拷贝或是电子媒体,并且可以是数字的、模拟的、摄影的或书面的形式。

 注 2:有关检测和校准数据的控制在 5.4.7 条中规定。记录的控制在 4.13 中规定。

 4.3.2 文件的批准和发布 4.3.2.1 凡作为管理体系组成部分发给实验室人员的所有文件,在发布之前应由授权人员审查并批准使用。应建立识别管理体系中文件当前的修订状态和分发的控制清单或等效的文件控制程序并使之易于获得,以防止使用无效和/或作废的文件。

 4.3.2.2 文件控制程序应确保:

 a) 在对实验室有效运作起重要作用的所有作业场所都能得到相应文件的授权版本; b) 定期审查文件,必要时进行修订,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满足使用的要求; c) 及时地从所有使用或发布处撤除无效或作废文件,或用其他方法保证防止误用; d) 出于法律或知识保存目的而保留的作废文件,应有适当的标记。

 e) 对外来文件应有明确的标识并控制其分发的范围; f) 对需要保密的文件应按有关保密规定确定适当密级,并进行管理。

 4.3.2.3 实验室制订的管理体系文件应有唯一性标识。该标识应包括发布日期和/或修订标识、页码、总页数或表示文件结束的标记和发布机构。

 4.3.3 文件变更 4.3.3.1 除非另有特别指定,文件的变更应由原审查责任人进行审查和批准。被指定的人员应获得进行审查和批准所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

 4.3.3.2 若可行,更改的或新的内容应在文件或适当的附件中标明。

 4.3.3.3 如果实验室的文件控制系统允许在文件再版之前对文件进行手写修改,则应确定修改的程序和权限。修改之处应有清晰的标注、签名缩写并注明日期。修订的文件应尽快地正式发布。

 4.3.3.4 应制订程序来描述如何更改和控制保存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

 4.4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4.4.1 实验室应建立和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程序。这些为签订检测和/或校准合同而进行评审的政策和程序应确保:

 a)

 对包括所用方法在内的要求应予充分规定,形成文件,并易于理解(见5.4.2); 注:要求可包括(但不限于):

 -----客户明示的要求; -----隐含的要求; -----必须执行的要求(如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

 b) 实验室有能力和资源满足这些要求; c) 选择适当的、能满足客户要求的检测和/或校准方法(见 5.4.2);

  客户的要求或标书与合同之间的任何差异,应在工作开始之前得到解决。每项合同应得到实验室和客户双方的接受。

 注 1:对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应当以可行和有效的方式进行,并考虑财务、法律和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影响。对内部客户的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可以简化方式进行。

 注 2:对实验室能力的评审,应当证实实验室具备了必要的物力、人力和信息资源,且实验室人员对所从事的检测和/或校准具有必要的技能和专业技术。该评审也可包括以前参加的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和/或为确定测量不确定度、检出限、置信限等而使用的已知值样品或物品所做的试验性检测或校准计划的结果。

 注 3:合同可以是为客户提供检测和/或校准服务的任何书面的或口头的协议。

 注4:必要时, 实验室承担军工产品检测任务能力的评审应按军工产品检测的有关规定进行。

 4.4.2 应保存包括任何重大变化在内的评审的记录。在执行合同期间,就客户的要求或工作结果与客户进行讨论的有关记录,也应予以保存。

  注:对例行和其他简单任务的评审,由实验室中负责合同工作的人员注明日期并加以标识(如签名缩写)即可。对于重复性的例行工作,如果客户要求不变,仅需在初期调查阶段,或在与客户的总协议下对持续进行的例行工作合同批准时进行评审。对于新的、复杂的或先进的检测和/或校准任务,则应当保存更为全面的记录。

 4.4.3 评审的内容应包括被实验室分包出去的任何工作。

 4.4.4 对合同的任何偏离均应通知客户。

 4.4.5 工作开始后如果需要修改合同,应重复进行同样的合同评审过程,并将所有修改内容通知所有受到影响的人员。

 4.5 检测和校准的分包

 4.5.1 实验室由于未预料的原因(如工作量、需要更多专业技术或暂时不具备能力)或持续性的原因(如通过长期分包、代理或特殊协议)需将工作分包时,应分包给有能力的分包方,例如能够按照本准则开展工作的分包方。

 注:分包时,应优先选择符合本标准并获得认可的实验室。

 4.5.2 实验室应将分包安排以书面形式通知客户,适当时应得到客户的准许,最好是书面的同意。

 4.5.3 实验室应就分包方的工作对客户负责,由客户或法定管理机构指定的分包方除外。

 4.5.4 实验室应保存检测和/或校准中使用的所有分包方的注册记录,并保存其工作符合本准则的证明记录。

 4.6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4.6.1 实验室应有选择和购买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政策和程序。还应有与检测和校准有关的试剂和消耗材料的购买、接收和存储的程序。

 4.6.2 实验室应确保所购买的、影响检测和/或校准质量的供应品、试剂和消耗材料,只有在经检查或以其他方式验证了符合有关检测和/或校准方法中规定的标准规范或要求之后才投入使用。所使用的服务和供应品应符合规定的要求。应保存所采取的符合性检查活动的记录。

 4.6.3 影响实验室输出质量的物品的采购文件,应包含描述所购服务和供应品的资料。这些采购文件在发出之前,其技术内容应经过审查和批准。

 注:该描述可包括型式、类别、等级、准确的标识、规格、图纸、检查说明、包括检测结果批准在内的其他技术资料、质量要求和进行这些工作所依据的管理体系标准。

 4.6.4 实验室应对影响检测和校准质量的重要消耗品、供应品和服务的供应商进行评价,并保存这些评价的记录和获批准的供应商名单。

 4.6.5 实验室采购所需供应品、试剂和消耗材料时,应优先选择符合本标准并获得认可的实验室和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认证的组织提供的产品。

 4.7

 服务 客户 4.7.1 实验室应有服务客户的政策和程序,这些政策和程序应包括为军工产品提供现场服务的承诺和规定。在确保其他客户机密的前提下,实验室应在明确客户要求、监视实验室中与工作相关操作方面积极与客户或其代表合作。

 注 1:这种合作可包括:

 a) 允许客户或其代表合理进入实验室的相关区域直接观察为其进行的检测和/或校准。

 b) 客户出于验证目的所需的检测和/或校准物品的准备、包装和发送。

 注 2:客户非常重视与实验室保持技术方面的良好沟通并获得建议和指导,以及根据结果得出的意见和解释。实验室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应当与客户尤其是大宗业务的客户保持沟通。实验室应当将检测和/或校准过程中的任何延误或主要偏离通知客户。

 4.7.2 实验室应向客户征求反馈,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应使用和分析这些意见并以改进管理体系、检测和校准活动及客户服务。

 注:反馈的类型示例包括:客户满意度调查、与客户一起评价检测或校准报告。

 4.8 投诉

  实验室应有政策和程序处理来自客户或其他方面的投诉。应保存所有投诉的记录以及实验室针对投诉所开展的调查和纠正措施的记录(见 4.11)。

 如果检测和校准结果引起的抱怨直接涉及军工产品质量时,实验室应立即进行调查,必要时进行附加审核(4.11.5),采取 纠正措施,并保存记录。

 4.9 不符合检测和/ 或校准工作的控制 4.9.1 实验室应有政策和程序,当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任何方面,或该工作的结果不符合其程序或与客户达成一致的要求时,予以实施。该政策和程序应确保:

 a) 确定对不符合工作进行管理的责任和权力,规定当识别出不符合工作时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必要时暂停工作、扣发检测报告和校准证书); b) 对不符合工作的严重性进行评价; c) 立即进行纠正,同时对不符合工作的可接受性作出决定; d) 必要时,通知客户并取消工作; e) 规定批准恢复工作的职责。

 注:对管理体系或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的不符合工作或问题的识别,可能发生在管理体系和技术运作的各个环节,例如客户投诉、质量控制、仪器校准、消耗材料的核查、对员工的考察或监督、检测报告和校准证书的核查、管理评审和内部或外部审核。

 4.9.2 当评价表明不符合工作可能再度发生,或对实验室的运作与其政策和程序的符合性产生怀疑时,应立即执行 4.11 中规定的纠正措施程序。

 4.10

 改进

 实验室应通过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应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4.11

 纠正措施 4.11.1 总则 实验室应制定政策和程序并规定相应的权力,以便在识别出不符合工作和对管理体系或技术运作中的政策和程序的偏离后实施纠正措施。

  注:实验室管理体系或技术运作中的问题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识别,例如不符合工作的控制、内部或外部审核、管理评审、客户的反馈或员工的观察。

 4.11.2 原因分析

 纠正措施程序应从确定问题根本原因的调查开始。

  注:原因分析是纠正措施程序中最关键有时也是最困难的部分。根本原因通常并不明显,因此需要仔细分析产生问题的所有潜在原因。潜在原因可包括:客户要求、样品、样品规格、方法和程序、员工的技能和培训、消耗品、设备及其校准。

 4.11.3 纠正措施的选择和实施

  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时,实验室应对潜在的各项纠正措施进行识别,并选择和实施最可能消除问题和防止问题再次发生的措施。

 纠正措施应与问题的严重程度和风险大小相适应。

 实验室应将纠正措施调查所要求的任何变更制定成文件并加以实施。

 4.11.4 纠正措施的监控 实验室应对纠正措施的结果进行监控,以确保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有效的。

  当对不符合或偏离的识别引起对实验室符合其政策和程序,或符合本准则产生怀疑时,实验室应尽快依据 4.14 条的规定对相关活动区域进行审核。

  注:附加审核常在纠正措施实施后进行,以确定纠正措施的有效性。仅在识别出问题严重或对业务有危害时,才有必要进行附加审核。

 4.12 预防措施 4.12.1 应识别潜在不符合的原因和所需的改进,无论是技术方面的还是相关管理体系方面。当识别出改进机会,或需采取预防措施时,应制定、执行和监控这些措施计划,以减少类似不符合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并借机改进。

 4.12.2 预防措施程序应包括措施的启动和控制,以确保其有效性。

 注 1:预防措施是事先主动识别改进机会的过程,而不是对已发现问题或投诉的反应。

 注 2:除对运作程序进行评审之外,预防措施还可能涉及包括趋势和风险分析结果以及能力验证结果在内的数据分析。

 4.13 记录的控制 4.13.1 总则 4.13.1.1 实验室应建立和保持识别、收集、索引、存取、存档、存放、维护和清理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的程序。质量记录应包括内部审核报告和管理评审报告以及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记录。

 4.13.1.2 所有记录应清晰明了,并以便于存取的方式存放和保存在具有防止损坏、变质、丢失的适宜环境的设施中。应规定记录的保存期。

 注 1:记录可存于任何媒体上,例如硬拷贝或电子媒体。

 注 2:军工产品的检测和校准记录的保存时间,应按军工产品、国防科技工业的有关要求在文件中做出规定。

 4.13.1.3 所有记录应予安全保护和保密。

 4.13.1.4 实验室应有程序来保护和备份以电子形式存储的记录,并防止未经授权的侵入或修改。

 注:该程序可包括电子形式存储的记录修改的授权、备份的保留,对不允许更改部分的只读处理。

 4.13.2 技术记录 4.13.2.1 实验室应将原始观察、导出资料和建立审核路径的充分信息的记录、校准记录、员工记录以及发出的每份检测报告或校准证书的副本按规定的时间保存。每项检测或校准的记录应包含充分的信息,以便在可能时识别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并确保该检测或校准在尽可能接近原条件的情况下能够重复。记录应包括负责抽样的人员、每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操作人员和结果校核人员的标识。

 注 1:在某些领域,保留所有的原始观察记录也许是不可能或不实际的。

 注 2:技术记录是进行检测和/或校准所得数据(见 5.4.7)和信息的累积,它们表明检测和/或校准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质量或规定的过程参数。技术记录可包括表格、合同、工作单、工作手册、核查表、工作笔记、控制图、外部和内部的检测报告及校准证书、客户信函、文件和反馈。

 4.13.2.2 观察结果、数据和计算应在产生的当时予以记录,并能按照特定任务分类识别。

 4.13.2.3 当记录中出现错误时,每一错误应划改,不可擦涂掉,以免字迹模糊或消失,并将正确值填写在其旁边。对记录的所有改动应有改动人的签名或签名缩写。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同等措施,以避免原始数据的丢失或改动。

 4.14 内部审核 4.14.1 实验室应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地对其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内部审核计划应涉及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包括检测和/或校准活动。质量主管负责按照日程表的要求和管理层的需要策划和组织内部审核。审核应由经过培训和具备资格的人员来执行,只要资源允许,审核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

  注:内部审核的周期通常应当为一年。

 4.14.2 当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导致对运作的有效性,或对实验室检测和/或校准结果的正确性或有效性产生怀疑时,实验室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如果调查表明实验室的结果可能已受影响,应书面通知客户。

 4.14.3 审核活动的领域、审核发现的情况和因此采取的纠正措施,应予以记录。

 4.14.4 跟踪审核活动应验证和记录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有效性。

 4.15

 管理评审 4.15.1 实验室的最高管理者应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地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和检测和/或校准活动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必要的变更或改进。评审应考虑到:

 ——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 ——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 ——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 ——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 ——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 ——客户反馈; ——投诉; ——改进的建议; ——其他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员工培训。

 注 1:管理评审的典型周期为 12 个月。

 注 2:评审结果应当输入实验室策划系统,并包括下年度的目的、目标和活动计划。

 注 3:管理评审包括对日常管理会议中有关议题的研究。

 4.15.2 应记录管理评审中的发现和由此采取的措施。管理者应确保这些措施在适当和约定的时限内得到实施。

 5 技术要求 5.1 总则 5.1.1 决定实验室检测和/或校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

 ——人员(5.2); ——设施和环境条件(5.3); ——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确认(5.4); ——设备(5.5); ——测量的溯源性(5.6); ——抽样(5.7); ——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5.8)。

 5.1.2 上述因素对总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程度,在(各类)检测之间和(各类)校准之间明显不同。实验室在制定检测和校准的方法和程序、培训和考核人员、选择和校准所用设备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

 5.2 人员 5.2.1 实验室管理者应确保所有操作专门设备、从事检测和/或校准、评价结果、签署检测报告和校准证书的人员的能力。当使用在培员工时,应对其安排适当的监督。对从事特定工作的人员,应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

 国防科技工业从事校准的人员应持有资格证书;从事检测的人员应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注 1:某些技术领域(如无损检测)可能要求从事某些工作的人员持有个人资格证书,实验室有责任满足这些指定人员持证上岗的要求。人员持证上岗的要求可能是法定的、特殊技术领域标准包含的,或是客户要求的。

 注 2:对检测报告所含意见和解释负责的人员,除了具备相应的资格、培训、经验以及所进行的检测方面的充分知识外,还需具有:

  ——用于制造被检测物品、材料、产品等的相关技术知识、已使用或拟使用方法的知识,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或降级等方面的知识;

  ——法规和标准中阐明的通用要求的知识;

  ——对物品、材料和产品等正常使用中发现的偏离所产生影响程度的了解。

 5.2.2 实验室管理者应制订实验室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技能目标。应有确定培训需求和提供人员培训的政策和程序。培训计划应与实验室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应评价这些培训活动的有效性。

 5.2.3 实验室应使用长期雇佣人员或签约人员。在使用签约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且受到监督,并按照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工作。

 5.2.4 对与检测和/或校准有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关键支持人员,实验室应保留其当前工作的描述。

 注:工作描述可用多种方式规定。但至少应当规定以下内容:

  ——从事检测和/或校准工作方面的职责;

  ——检测和/或校准策划和结果评价方面的职责;

  ——提交意见和解释的职责;

  ——方法改进、新方法制定和确认方面的职责;

  ——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资格和培训计划;

  ——管理职责。

 5.2.5 管理层应授权专门人员进行特定类型的抽样、检测和/或校准、签发检测报告和校准证书、提出意见和解释以及操作特定类型的设备。实验室应保留所有技术人员(包括签约人员)的相关授权、能力、教育和专业资格、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并包含授权和/或能力确认的日期。这些信息应易于获取。

 5.3 设施和环境条件 5.3.1 用于检测和/或校准的实验室设施,包括但不限于能源、照明和环境条件,应有利于检测和/或校准的正确实施。

 实验室应确保其环境条件不会使结果无效,或对所要求的测量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在实验室固定设施以外的场所进行抽样、检测和/或校准时,应予特别注意。对影响检测和校准结果的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技术要求应制定成文件。

 5.3.2 相关的规范、方法和程序有要求,或对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实验室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对诸如生物消毒、灰尘、电磁干扰、辐射、湿度、供电、温度、声级和振级等应予重视,使其适应于相关的技术活动。当环境条件危及到检测和/或校准的结果时,应停止检测和校准。

 5.3.3 应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应采取措施以防止交叉污染。

 5.3.4 应对影响检测和/或校准质量的区域的进入和使用加以控制。实验室应根据其特定情况确定控制的范围。

 5.3.5 应采取措施确保实验室的良好内务,必要时应制定专门的程序。

 5.4 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 5.4.1 总则

 实验室应使用适合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所有检测和/或校准,包括被检测和/或校准物品的抽样、处理、运输、存储和准备,适当时,还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和分析检测和/或校准数据的统计技术。

 如果缺少指导书可能影响检测和/或校准结果,实验室应具有所有相关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指导书以及处置、准备检测和/或校准物品的指导书,或者二者兼有。所有与实验室工作有关的指导书、标准、手册和参考资料应保持现行有效并易于员工取阅(见 4.3)。对检测和校准方法的偏离,仅应在该偏离已被文件规定、经技术判断、授权和客户接受的情况下才允许发生。

  注:如果国际的、区域的或国家的标准,或其他公认的规范已包含了如何进行检测和/或校准的简明和充分信息,并且这些标准是以可被实验室操作人员作为公开文件使用的方式书写时,则不需再进行补充或改写为内部程序。对方法中的可选择步骤,可能有必要制定附加细则或补充文件。

 5.4.2 方法的选择

  实验室应采用满足客户需求并适用于所进行的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包括抽样的方法。应优先使用以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发布的方法。实验室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除非该版本不适宜或不可能使用。必要时,应采用附加细则对标准加以补充,以确保应用的一致性。

 当客户未指定所用方法时,实验室应从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中发布的,或由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学书籍和期刊公布的,或由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方法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实验室制定的或采用的方法如能满足预期用途并经过确认,也可使用。所选用的方法应通知客户。在引入检测或校准之前,实验室应证实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标准方法。如果标准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证实。

  当认为客户建议的方法不适合或已过期时,实验室应通知客户。

  注:实验室开展军工产品的检测和校准工作时,应优先选择国家军用标准。

 5.4.3 实验室制定的方法 实验室为其应用而制定检测和校准方法的过程应是有计划的活动,并应指定具有足够资源的有资格的人员进行。

  计划应随方法制定的进度加以更新,并确保所有有关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必要时,方法制定过程中的相应阶段应进行评审,以证实要求得到满足。

 5.4.4 非标准方法

  当必须使用标准方法中未包含的方法时,应遵守与客户达成的协议,且应包括对客户要求的清晰说明以及检测和/或校准的目的。所制定的方法在使用前应经适当的确认。

 注:对新的检测和/或校准方法,在进行检测和/或校准之前应当制定程序。程序中至少应该包含下列信息:

 a) 适当的标识; b) 范围; c) 被检测或校准物品类型的描述; d) 被测定的参数或量和范围; e) 仪器和设备,包括技术性能要求; f) 所需的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参考物质); g) 要求的环境条件和所需的稳定周期; h) 程序的描述,包括:

  ——物品的附加识别标志、处置、运输、存储和准备;

  ——工作开始前所进行的检查;

  ——检查设备工作是否正常,需要时,在每次使用之前对设备进行校准和调整;

  ——观察和结果的记录方法;

  ——需遵循的安全措施; i) 接受(或拒绝)的准则和/或要求;

 j) 需记录的数据以及分析和表达的方法; k) 不确定度或评定不确定度的程序。

 5.4.5 方法 的确认 5.4.5.1 确认是通过检查并提供客观证据,以证实某一特定预期用途的特定要求得到满足。

 5.4.5.2 实验室应对非标准方法、实验室设计(制定)的方法、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进行确认,以证实该方法适用于预期的用途。确认应尽可能全面,以满足预定用途或应用领域的需要。实验室应记录所获得的结果、使用的确认程序以及该方法是否适合预期用途的声明。

 注 1:确认可包括对抽样、处置和运输程序的确认。

  注 2:用于确定某方法性能的技术应当是下列之一,或是其组合:

  ——使用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校准;

  ——与其他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

  ——实验室间比对;

  ——对影响结果的因素作系统性评审;

  ——根据对方法的理论原理和实践经验的科学理解,对所得结果不确定度进行的评定。

  注 3:当对已确认的非标准方法作某些改动时,应当将这些改动的影响制订成文件,适当时应当重新进行确认。

 5.4.5.3 按预期用途进行评价所确认的方法得到的值的范围和准确度,应与客户的需求紧密相关。这些值诸如:结果的不确定度、检出限、方法的选择性、线性、重复性限和/或复现性限、抵御外来影响的稳健度和/或抵御来自样品(或测试物)基体干扰的交互灵敏度。

 注 1:确认包括对要求的详细说明、对方法特性量的测定、对利用该方法能满足要求的核查以及对有效性的声明。

 注 2:在方法制定过程中,需进行定期的评审,以证实客户的需求仍能得到满足。要求中的认可变更需要对方法制定计划进行调整时,应当得到批准和授权。

 注 3:确认通常是成本、风险和技术可行性之间的一种平衡。许多情况下,由于缺乏信息,数值(如:准确度、检出限、选择性、线性、重复性、复现性、稳健度和交互灵敏度)的范围和不确定度只能以简化的方式给出。

 5.4.6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5.4.6.1 校准实验室或进行自校准的检测实验室,对所有的校准和各种校准类型都应具有并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

 5.4.6.2 检测实验室应具有并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某些情况下,检测方法的性质会妨碍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严密的计量学和统计学上的有效计算。这种情况下,实验室至少应努力找出不确定度的所有分量且作出合理评定,并确保结果的报告方式不会对不确定度造成错觉。合理的评定应依据对方法特性的理解和测量范围,并利用诸如过去的经验和确认的数据。

  注 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所需的严密程度取决于某些因素,诸如:

  ——检测方法的要求;

  ——客户的要求;

  ——据以作出满足某规范决定的窄限。

 注 2:某些情况下,公认的检测方法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的值的极限,并规定了计算结果的表示方式,这时,实验室只要遵守该检测方法和报告的说明(5.10),即被认为符合本款的要求。

 5.4.6.3 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时,对给定情况下的所有重要不确定度分量,均应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加以考虑。

 注 1:不确定度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所用的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方法和设备、环境条件、被检测或校准物品的性能和状态以及操作人员。

 注 2: 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时,通常不考虑被检测和/或校准物品预计的长期性能。

 注 3: 进一步信息参见 ISO 5725 和“测量不确定度表述指南”(见参考文献)。

 注 4: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可参照国家军用标准 GJB3756-1999 进行。

 5.4.7 数据控制 5.4.7.1 应对计算和数据转移进行系统和适当的检查。

 5.4.7.2 当利用计算机或自动设备对检测或校准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记录、报告、存储或检索时,实验室应确保:

 a) 由使用者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应被制定成足够详细的文件,并对其适用性进行适当确认; b) 建立并实施数据保护的程序。这些程序应包括(但不限于):数据输入或采集、数据存储、数据转移和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注:这些程序还应包括与军工产品有关的检测和(或)校准数据的保密措施(如与因特网物理断开)。

 c) 维护计算机和自动设备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提供保护检测和校准数据完整性所必需的环境和运行条件。

 注:通用的商业现成软件(如文字处理、数据库和统计程序),在其设计的应用范围内可认为是经充分确认的,但实验室对软件进行了配置或调整,则应当按 5.4.7.2 a)进行确认。

 5.5 设备 5.5.1 实验室应配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包括抽样、物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所要求的所有抽样、测量和检测设备。当实验室需要使用永久控制之外的设备时,应确保满足本准则的要求。

 注:实验室应编制设备清单(包括测量标准),清单上应列出设备名称、编号、生产厂家、型号、技术指标(如测量范围、允许误差极限或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稳定性和分辨力)等。

 5.5.2 用于检测、校准和抽样的设备及其软件应达到要求的准确度,并符合检测和/或校准相应的规范要求。对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的关键量或值,应制定校准计划。设备(包括用于抽样的设备)在投入服务前应进行校准或核查,以证实其能够满足实验室的规范要求和相应的标准规范。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核查和/或校准(见 5.6)。

 5.5.3 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最新版说明书(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手册)应便于合适的实验室有关人员取用。

 5.5.4 用于检测和校准并对结果有影响的每一设备及其软件,如可能,均应加以唯一性标识。

 5.5.5 应保存对检测和/或校准具有重要影响的每一设备及其软件的记录。该记录至少应包括:

 a)

 设备及其软件的识别; b) 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c) 对设备是否符合规范的核查(见 5.5.2); d) 当前的位置(如果适用); e) 制造商的说明书(如果有),或指明其地点; f) 所有校准报告和证书的日期、结果及复印件,设备调整、验收准则和下次校准的预定日期;

 g)

 设备维护计划,以及已进行的维护(适当时); h) 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

 5.5.6 实验室应具有安全处置、运输、存放、使用和有计划维护测量设备的程序,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防止污染或性能退化。

 注:在实验室固定场所外使用测量设备进行检测、校准或抽样时,可能需要附加的程序。

 5.5.7 曾经过载或处置不当、给出可疑结果,或已显示出缺陷、超出规定限度的设备,均应停止使用。这些设备应予隔离以防误用,或加贴标签、标记以清晰表明该设备已停用,直至修复并通过校准或检测表明能正常工作为止。实验室应核查这些缺陷或偏离规定极限对先前的检测和/或校准的影响,并执行“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见 4.9)。

 5.5.8 实验室控制下的需校准的所有设备,只要可行,应使用标签、编码或其他标识表明其校准状态,包括上次校准的日期、再校准或失效日期。

 5.5.9 无论什么原因,若设备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实验室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核查并能显示满意结果。

 5.5.10 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5.5.11 当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实验室应有程序确保其所有备份(例如计算机软件中的备份)得到正确更新。

 5.5.12 检测和校准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应得到保护,以避免发生致使检测和/或校准结果失效的调整。

 5.6 测量溯源性 5.6.1 总则 用于检测和/或校准的对检测、校准和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所有设备,包括辅助测量设备(例如用于测量环境条件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校准。实验室应制定设备校准的计划和程序。

 注 1:该计划应当包含一个对测量标准、用作测量标准的标准物质(参考物质)以及用于检测和校准的测量与检测设备进行选择、使用、校准、核查、控制和维护的系统。

 注2:实验室用的最高测量标准应按国防科技工业测量标准管理办法考核合格后投入使用。

 注 3:测量设备应按国家检定系统或国防测量器具等级图溯源到国防最高测量标准或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

 5.6.2 特定要求

 5.6.2.1 校准 5.6.2.1.1 对于校准实验室,设...

相关热词搜索:实验室 校准 认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