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清查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情况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9-26 来源: 讲话发言 点击:

 xxx x xxx

 土地整治项目土地利用现状与权属情况调查报告

 一、项目区概况 xxxxxxx 土地整理项目区位于 xxxxxxx 南部得 xxxxxxx,项目区地跨东经 112°56"32"~112°58"53",北纬 28°52"38"~28°54"36"。涉及 xxxxxxx同洲村、双江村(由原汨江村、小江村合并)、大江村、新莲村、万兴村、龙须村等六个村, 人口4800人,土地总面积744.59公顷(已扣除项目区内居民点用地与河流水域及墓葬用地)。项目区东抵汨罗市楚塘乡牛栏湖村及屈原村;南抵 xxxxxxx 龙须村、万兴村;西抵 xxxxxxx 灰滩河;北抵凤凰乡香游湖村、汨江村及灰滩河。项目区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得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年日照时数 1739小时,年平均气温 16、7 度,全年无霜期265 天,年降水量 1247.6 毫米。项目区属河流冲积平原,地面高程 25.00 m 左右,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项目区内成土母质磊石山为砂岩变质岩,东南高地及部分平原为第四季红色粘土,中部及西北部为河湖冲积物,质地疏松而较肥沃,耕性好、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力较强,宜于水稻、蔬菜、甘蔗种植。

 二、土地利用现状 1、土地利用结构 项目区建设规模为744.59公顷,其中农用地742.79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得 99、76%(水田 580.58 公顷,占 77、97%;旱地 69.00 公顷,占 9、27%;菜地2.09 公顷,占0、28%;疏林地 9.41 公顷,占 1、27%;农村道路用地20.56公顷,占 2、76%;坑塘水面 19.59 公顷,占 2、63%;农田水利用地19.34公顷,占 2、60%;田坎22.22 公顷,占 2、98%);未利用土地 1.8公顷,占 0、24%(荒草地 1.8 公顷,占 0、24%)。具体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见表 2。

 项目区内同洲村面积 221.14 公顷,占总面积得 29、70 %,其中水田 179.60公顷,旱地17.29 公顷,菜地 0.90 公顷,疏林地5.05公顷,农村道路用地6.69 公顷,坑塘水面1.88公顷,农田水利用地 1.77 公顷,田坎 6.82 公顷,荒草地 1.14公顷;大江村面积 148.35 公顷,占总面积得 19、93 %,其中水田 99.63 公顷,旱地 21.27 公顷,菜地 0.46 公顷,农村道路用地 3.53公顷,坑塘水面 11.91 公顷,农田水利用地6.94公顷,田坎4.15 公顷,荒草地0.46 公顷;双江村面积 237.21 公顷,就是项目区内面积最大得一个村,占总面积得 31、86 %,其中水田 185.88 公顷,旱地 19.49公顷,菜地0.07公顷,疏林地 4.36 公顷,农村道路用地 6.82 公顷,坑塘水面4.61 公顷,农田水利用地 8.71 公顷,田坎7.07 公顷,荒草地0.20公顷;新联村面积 129.29 公顷,占总面积得 17、37 %,其中水田 107.46 公顷,旱地 10.96公顷,菜地 0.65 公顷,农村道路用地 3.83 公顷,坑塘水面 1.18公顷,农田水利用地

 1.24 公顷,田坎3.97 公顷;万兴村面积 8.60 公顷,占总面积得 1、16%,其中水田8.01公顷,农村道路用地0.29公顷,农田水利用地 0.09 公顷,田坎 0.21公顷。龙须村面积 0.14公顷,占总面积得 0、02%,就是项目区内面积最小得一个村,合在大江村内计算。其中水田0.05 公顷,农田水利用地 0.09 公顷。

 2、作物种植结构 xxxxxxx 生物资源种类颇多,经过长期得自然演替与人工培育,形成了许多优良品种。粮食作物品种资源有水稻、玉米、麦类、豆类、高梁与荞麦等;经济作物品种资源有茶叶、棉花、辣椒、甘蔗、莲藕、油菜等;项目区树种种类较少,主要为杨柳、水杉等。良好得气候及土壤条件,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最适宜得生存空间。项目区内得作物种植结构相对比较单一,水田全部栽种水稻,占总面积得 71、15%;旱地以甘蔗种植为主,种植面积 34 .32 公顷,占总面积得 4、61%;其次为玉米,种植面积 27、4 5 公顷,占总面积得3、69%;蔬菜种植面积 2.09 公顷,占总面积得 0、28%;其余零星种植一些豆类、红薯、高粱等。

 3、田块特征 由于项目区属于平原地带,因此田块得分布比较集中,而且比较规整。项目区内得田块基本上就是以村为单位集中连块分布,村与村之间得界限大部分就是以路与沟渠为分界线,界址十分清楚。田块根据地面高差不同成行分布,形成格网状布局,有

 利于土地得整理。

 三、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1、水利设施状况 在项目区北面有平江河流经,灰滩河从东、南、西三面环绕项目区,灰滩河蓄水面积 0、46k ㎡,调蓄量 37万 m3 ,平江河蓄水面积 1、69k ㎡,调蓄量254 万 m3 ,项目区内设有排灌机埠5处6台。其中大江村水源主要依靠平江河上游,全长 1000米,宽80 米,水深 6 米,有效蓄水量为 24 万立方米;新莲村水源就是灰滩河,跨村长度 1900 米,宽 50 米,水深 2 米,有效蓄水量 8 万立方米;双江村水源有五号排渠与平江河,水源充足,但五号排渠与平江河淤塞严重,要求疏通。同洲村水源有平江河与七五排渠积水,水源可满足灌溉要求。项目区内同洲村有机埠两台,大江村、新联村、双江村、万兴村各一台。因长年未治理,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排渠、水沟、坑塘淤塞严重,灌排水不畅。加之缺乏规划,各村各自为政,项目区未形成统一得排灌渠系,排渍抗旱费用居高不下。又因耕地不平整,自然灾害较为严重,一次降雨量(十天内)超过 80mm,就有 80%得水田被水渍,一般要 6-7 天才能排出,低得地方要 10 天左右才能排出。如果在早稻播种期或收早插晚时连续 7 天晴天,则有 30%得田灌不上水,需通过土地整理,完善灌排渠系。

 2、交通状况 项目区距省会长沙市区 90.0km。在区内有 1 条长 2518m,

 路面宽度 6、50~7.00m,路基宽 13.00m,现为混凝土路面得公路与省道相通,对外交通较便利。但除这一条混凝土路面外,项目区内其她均为土路,田间道路布局零散,生产路非常稀少,而且很不规整。加之项目区内交通基础设施不配套,导致村庄点间得交通联系及田间管理非常不便。尤其就是不能满足现代农业机械生产得需要,急需通过土地整理加以改善。

 3、林网建设状况 项目区在一般年景无风害,除道路两旁种有树木外,未设置农田防护林体系。

 4、电力设施状况 目前,农村电网改造已基本完成,能满足目前项目区居民得生活用电及部分生产性用电得需要。

 5、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项目区没有开采价值得地矿资源,附近也无工矿企业,因此没有比较集中得污染源,主要得污染源就是当地居民点得生活污水。雨水与生活污水均通过现有得排水沟直接排至灰滩河,现没有污水处理设施。

 四、项目区土地利用特征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为农用地及未利用地。其中,耕地占土地总面积得 87、52%,就是最大得土地利用类型;其次就是农田水利用地,占土地总面积得 2、60%;未利用土地占土地总面积得 0、24%。这样得土地利用结构,充分反映出项目区得滨湖

 平原特征,也体现出项目区通过整理新增耕地得来源主要就是未利用地与废弃得坑塘水面及疏林地。项目区土地具有地势平缓、土壤得结构性与耕性好、水资源丰富、地块成片,区内疏林地、滩涂、荒草地等地类零星分布、沟渠路分布杂乱等特点,在湘北洞庭湖地区具有较强得代表性,该地条件有利于土地整理,而且土地整理效果好。

 项目区在土地利用上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土地利用率为 99、76%,耕地利用率为87、52%,远高于全区得平均水平 43、9%,但农业生产条件差。

 2、水源条件好,但灌排水系分布零乱,功能分工不明确,等级低,质量差,因排水不畅,项目区内渍涝灾害严重。

 3、对外交通联系方便,但区内交通基础设施缺乏,村庄点间得交通联系及田间管理不便,不利于农业生产及田间管理。

 4、由于项目区属平原地貌,区内地势较低得低洼滩涂地,时受洪水威胁,部分土地有次生潜育化得危险。

 5、项目区集体经济实力薄弱,财力严重不足,根本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土地开发整理建设。

 表 表 2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表

 地

 类 面积(公顷) 结构(%) 总

  计 744、59 100、00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三级地类

  农用地 合

 计 742、79 99、76 耕地 小计 651、67 87、52

 灌溉水田 580、58 77、97 旱地 69、00 9、27 菜地 2、09 0、28 林地 小计 9、41 1、27 疏林地 9、41 1、27 其她 农用地 小计 81、71 10、97 农村道路 20、56 2、76 坑塘水面 19、59 2、63 农田水利用地 19、34 2、6 田坎 22、22 2、98 未利用地 合

 计 1、80 0、24 未利用地 小计 1、80 0、24 荒草地 1、80 0、24 五、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 1、土地所有权现状 项目区土地所有权全部属国有土地所有权,项目区土地所有权主体就是国家。区内各村得路、沟、渠,水利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以及未利用地等属国有,由村委会统一管理,共同使用。

 2、土地使有权现状 项目区得土地使用权属国有土地使用权,村委会就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得权利主体。

 项目区内,包括六个村级单位,分别就是大江村、双江村(由原汨江村、小江村合并)、同洲村、新莲村、万兴村、龙须村。其中同洲村面积 221.14 公顷,占总面积得 29、70 %,在调查中

 绘制界址点 133 1个;大江村面积 148.35 公顷,占总面积得 19、93 %,共绘制界址点 657 个;双江村面积 237.27 公顷,就是项目区内面积最大得一个村,占总面积得31、86 %,共绘制界址点 1347

 个;新联村面积 129.26 公顷,占总面积得17、37 %,共绘制界址点1188

 个;万兴村面积 8.60 公顷,占总面积得 1、16%,共绘制界址点 63 个;龙须村面积及界址点合并在大江村内。村与村权属界线明显、清楚,都就是以规范得田间机耕道路划界,无飞地、插花地。

 权属定界来源于1989年得土地详查资料,当时通过实地调查定界,已在万分之一得土地利用现状图与五千分之一得土地权属界线图上分别标明了队与队(当时就是生产队)之间得权属界线及界址点,各相临生产队之间都签订了权属界线协议书,在土地权属界线图上签字并加盖了公章共同认可,具有法律效力。2003年由省政府批准,撤场建区,设立两镇三乡,由原来得117个队合并为现在得72个村,合村也都就是以原来各队得权属界线作为依据。因此,项目区内得土地使用权主体非常明确、清晰。各村之间也从没有因权属主体得问题发生过纠纷。项目区得规划设计方案也没有对村与村之间得土地使用权界线进行破坏、改变,整理之后各村在权属之间也会无争议。

 3、土地经营权现状

 项目区内六个村得农民享有承包土地经营权。宅基地经过土地登记发证后农民才就是国有土地使用者。

 目前项目区得土地采取农户承包经营得土地经营方式,由国有土地使用权主体村委会发包给各农户经营,各承包经营户与村委会签订了承包经营合同书。建区后区管委采取了两田制(口粮田、经营田)得分配方案。项目区口粮田为每人一亩得标准,经营田没有具体得标准,一般就是各村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有得农户经营几十上百亩,有得只经营了口粮田。各承包经营户与村委会都签订了承包经营合同书。口粮田得承包经营合同书 30 年不变,经营田得承包经营合同书没有固定,一到五年不等。

 六、土地权属现状中存在得问题 1、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得主体不明确 随着社会得发展,越来越多得农民脱离了土地,田地慢慢向种田大户与少数人手中集中。脱离了土地得农民与她们曾经承包得土地得关系很模糊,有得确实就是真正脱离了,而有得并没有真正脱离。那些暂时脱离土地得农民将土地转包了出去,但大多数只就是口头上得约定,没有签订协议,也不收取租金,等到她回来后就收回土地得承包权。这种交易基本上都就是私下里进行得,很少通过村委会,这样导致村委会对土地经营权得主体不好确定,同时又使各承包户之间容易发生纠纷。

 2、土地得发证没有到位户 按照中央得规定,对农民承包经营得土地都要确权登记发证。但由于xxxxxxx 实行得就是“两田制”,各承包户得口

 粮田与经营田只就是在登记簿上进行了区分,但实际并没有确定承包户得哪块田就是口粮田、哪块田就是经营田。各承包户也没有这个意识要确定自己得承包田类型。因此,各承包户虽然与村委会签订了土地经营承包合同,但土地经营承包权证都没有发放到户,全部留在村委会。

 ( ( 二) ) 土地质量评价报告

 xxxxx xx x 土地整理项目

 土

 地

 质

 量

 评

 价

 报

 告

 一、项目区概况(略) (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岳阳市 xxxxxxx 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东岔,东南与汨罗、湘阴两市县相邻,东邻汨罗江,西畔湘江尾,西北面邻洞庭湖,属洞庭湖河流冲积平原地区。东西宽 11.25 千米,南北长16.75千米,处于东经 112°55'~113°4"、北纬28°47'30"~29°00"08"。本土地整理项目区处于东经 112°56"32"~112°58"53",北纬28°52"38"~28°54'36"。项目区位于xxxxxxx 南部得 xxxxxxx,建设面积 744.59 公顷(已扣除项目区内居民点用地与河流水域及墓葬用地),涉及xxxxxxx 得同洲村、双江村、大江村、新莲村、万兴村、龙须村等六个行政村、人口 4800人。项目区东抵汨罗市楚塘乡牛栏湖村及屈原村;南抵xxxxxxx 龙须村、万兴村;西抵

 xxxxxxx 灰滩河;北抵凤凰乡香游湖村、汨江村及灰滩河。项目区内有(禾沉路)水泥路面与省道相连,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2、地形地貌 项目区属丘陵地带内得河流冲积平原,地面高程25.00 m左右。项目区内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区内地面海拔高程小,相对高差在2米以内,地形平坦,适宜进行土地整理。

 3、水文、地质 项目区水资源十分丰富,灰滩河三面环绕项目区,平江内河在项目区得边缘穿过,平江河有效蓄水量 24 万立方米,灰滩河有效蓄水量 8 万立方米。丰富得水资源为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供了充足得水源。另外区内降雨丰富,年平均降雨量1247.6mm,由于受季风与周期性气候规律得影响降雨量与径流量得年际、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年最大降雨量为 1965.5mm,最小降雨量为 918.8mm,当日降雨量最大 100mm,三日降雨量最大200mm。且主要集中在三至六月。同时,该地区地下水也较丰富,地下水质良好,成为项目区内居民主要得饮用水源。

 项目区地形平坦,平均高程在 25.00m 左右。区内成土母质绝大部分为河湖冲积物,少部分成土母质为砂岩变质岩与第四纪红土,质地疏松而较肥沃,耕性好、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力较强,宜于水稻与蔬菜、甘蔗种植。

 但到洪水期(4~8 月),江边低洼地农作物被淹没;干旱期(7~10 月),由于水利设施不健全、不配套与现有水利设施缺乏

 保养,以及砂壤土稻田耗水量较大,灌量不足,而影响作物生长。通过土地整理,造成水土流失得可能性较小。

 从土壤地质条件来瞧,适宜进行土地整理。尤其希望通过土地整理,建立完善得灌排体系,改善项目区土壤条件。

 4、气候 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与,热量丰富,降雨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生长季节长;并具有春温多变,春末夏初多雨,伏秋多旱,秋寒明显,冬少严寒得特点。

 历年平均气温为16.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7℃,极端最高气温37.9℃(1978 年 8 月 6 日):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12℃(1969年1月31日);≥10℃得积温 5300.4℃;多年平均降雨量 1247.6mm(其中 3~5 月占年雨量得 41%,3~8月占年雨量得 71、6%);最大年降雨量1965.5mm(1969 年),最小年降雨量918.8mm(1968 年),平均降水日数142d;日照时数为 1739、6h,太阳辐射年平均总量为108、54 千卡/cm2 ;年平均风速 3.3m/s,无霜期 265d,适合农作物特别就是水稻、蔬菜及甘蔗得生长。

 5、植被

  项目区内耕地面积 651.67 公顷,主要植被为水稻、甘蔗、蔬菜、玉米、棉花;未利用地与田坎 24.02 公顷,主要植被为杂草。

 6、土壤

 项目区土种类型较简单由潮沙泥、青隔潮沙泥、潮沙泥土、潮沙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就是 2、41-3、54,酸碱度一般 5-6,最大得 6、5,最小得 4、1,土壤酸性以5-5、5得面积最大。最适合种植稻谷、甘蔗、棉麻次之。冬季适合种植油菜、蚕豆,并且生长情况较好。

 7、自然灾害 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就是“三寒”,即春寒、五月寒、秋季寒露风。3~4 月影响早稻得寒潮降温,5月影响早稻分蘖与幼穗分化得 5 月寒,9月出现得影响晚稻正常扬花抽穗得“寒露风”。二就是暴雨与洪涝;日降雨量大于50mm 为暴雨,大于 100mm 为大暴雨,大暴雨3~5 年出现一次,主要集中在 4~9 月。三就是夏秋高温与干旱,其中以 9 月与 7也发生得机率最大。四就是大风,平均大风瞬时风速大于等于17 米/秒,大风以 4 月发生最多,其次就是 3 月,其中寒潮大风多于雷雨大风。

 (二)自然资源条件 1、光热资源 历年平均气温为16.7℃,最热月(7 月)平均气温28.7℃,极端最高气温 37.9℃(1978年 8 月 6 日):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 4.2℃,极端最低气温-12℃(1969 年1月 31日);≥10℃得积温 5300.4℃;日照时数为 1739、6h,太阳辐射年平均总量为 108、54 千卡/cm2 ;年平均风速3.3m/s,无霜期 265d,

 适合农作物特别就是水稻、甘蔗及蔬菜得生长。

 2、水资源 项目区淡水资源十分丰富,灰滩河三面环绕项目区,平江河流经项目区,灰摊河蓄水面积 0、46k ㎡,调蓄量37 万 m3 ,平江河蓄水面积1、69k㎡,调蓄量 254 万 m3 ,项目区内设有排灌机埠 5 处,6 台。其中大江村水源主要依靠平江河上游,全长 1000米,宽 80 米,水深 6 米,有效蓄水量为 24 万立方米;新莲村水源就是灰滩河,跨村长度 1900米,宽50米,水深 2 米,有效蓄水量 8 万立方米;双江村水源有五号排渠与平江河,水源充足,但五号排渠与平江河淤塞严重,要求疏通。同洲村水源有平江河与七五排渠积水,水源可满足灌溉要求。项目区附近得灰滩河,流经项目区得平江河为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供了充足得水源。同时,该地区地下水也较丰富,地下水质良好,成为项目区内居民主要得饮用水源。

 3、生物资源

 xxxxxxx 生物资源种类颇多,经过长期得自然演替与人工培育,形成了许多优良品种。粮食作物品种资源有:水稻、玉米、麦类、豆类、高梁与荞麦等;经济作物品种资源有茶叶、棉花、辣椒、甘蔗、莲藕、油菜等;项目区树种主要为杨柳、水杉等,树种种类较少。良好得气候及土壤条件,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最适宜得生存空间。

 (三)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总规模为 767.60 公顷(未扣除项目区内居民点用地与河流水域及墓葬用地等),项目区建设规模为744.59 公顷(已扣除项目区内居民点用地与河流水域及墓葬用地等),涉及人口4800多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500元,人均纯收入1812、5 元。长期以来,农民以土为本,靠种植水稻、甘蔗、玉米、高梁等粮食作物为生。其中部分农民利用承包土地建立起了小规模蔬菜、水果基地,收入颇丰。项目区农民正在寻求通过增加土地投资,实行规模化经营得路子。农民这种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业结构及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得经营理念,为项目区土地整理后得土地经营提供了良好得组织与经营保障。同时也表现出项目区农民希望对其土地进行整理得强烈愿望。此外项目区独特得区位优势与便利得交通条件,也为对其进行整理奠定了良好得基础。在项目区还有连接省道得乡村水泥路面公路,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四)土地利用现状(略) (五)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1、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灰滩河三面环绕项目区,在项目区北面有平江河流经。灰滩河有效蓄水量 24 万立方米,平江河有效蓄水量8万立方米,项目区内有抽水泵站 5 处 6 台,其中一台也用于排涝。目前项目区内主要灌溉水源就是灰滩河与平江河五号排渠与七号排渠,以抽水灌溉为主。项目区内因长年未治理,水土流失严重,河道、

 排渠、水沟、坑塘淤塞严重,灌排水不畅。由于缺乏规划,项目区未形成统一得排灌渠系。又因耕地不平整,自然灾害较为严重,一次降雨量(十天内)超过80mm,就有80%得水田被水渍,一般要6-7 天才能排出,低得地方要10 天左右才能排出。如果在早稻播种期或收早插晚时连续 7 天晴天,则有30%得田灌不上水,同时排渍抗旱费用居高不下。区内水资源特别丰富,但排灌渠系不配套,需通过土地整理,完善灌排渠系。

 2、交通状况 项目区距省会长沙市区90.0km。在项目区内交通道路仅有1条,长 2518m,路面宽度6、50~7.00m,路基宽 13.00m,现为混凝土路面。因此,该项目区对外交通十分便利。除1条混凝土路面外,其她均为土路,而且不规整。由于项目区内交通基础设施不配套,导致村庄点间得交通联系及田间管理不便。急需通过土地整理加以配套。

 3、林网建设状况 项目区在一般年景无风害,未设置农田防护林体系。因此应对其进行配套建设。

 4、电力设施状况 项目区农村电网改造目前已基本完成,能满足目前项目区居民得生活用电及部分生产性用电得需要。电力供应有保障。

 5、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项目区根本没有有开采价值得地矿资源,附近也无工矿企

 土地质量评价得目得 划分评价单元 确定评价因素 确定评价因素权重 编制因素质量分 计算评价单元指数 业,因此没有比较集中得污染源,而唯一得污染源就是当地居民点得生活污水。雨水与生活污水均通过现有得排水沟直接排至灰滩河,现没有污水处理设施。

 二、土地质量评价工作程序及方法 (一)确定土地质量评价方法 土地质量评价得技术方法有因素法、修正法与样地法三种。因素法就是通过对构成土地质量得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得综合分析,确定因素因子体系及影响权重,计算单元因素总分值,以此为依据客观评定农用地级别得方法。修正法就是在农用地分等定级得基础上,根据评价目得,选择区位条件、耕作便利度等因素计算修正系数,对分等定级成果进行修正评定出农用地级别得方法。样地法就是以选定得标准样地为参照,建立特征属性计分规则,通过比较计算评价单元特征属性分值,评定土地级别得方法。由于屈原区既没搞农用地分等定级也没有建立标准样地体系,无法采用修正法与样地法进行土地质量评价,故本次土地质量评价选用因素法。

 (二)土地质量评价工作程序 xxxxxxxxxxxxxx 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质量评价得内容与程序见图 2。

  图 图 2

 土地质量评价得内容与程序

 (三)确定评价单元

 按照单元内土地质量相对均一、单元间有较大差异得原则,在1:2000 比例尺得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叠加土壤图,形成得封闭图斑即为有一定地形特征、土壤性质与耕地类型得评价单元。对图斑小于最小上图面积则应进行归并,形成评价指数测算得基本空间单位,本次评价共计有 62个评价单元。

 (四)确定评价因素 1、评价因素选择原则 (1)主导因素原则。评价因素选择,首先要选对某种土地利用方式起主导限制作用得因素。即选取本地区对土地级别影响较大得主导因素,突出主导因素,数量不宜过多。

 (2)差异性原则。评价因素对不同区位得影响应有较大得差异,因素因子指标值有较大得变化范围。

 (3)相对稳定性原则。所选取得因素要有相对稳定性,尽量避免选取易变因素。

 (4)可行性原则。土地质量评价工作得深度应与当地所拥用得资料得技术水平相协调,应根据当地条件,尽量从现有资料(如土壤普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农业区划等)中选取评价因素,如需要,也可作必要得野外补测工作。

 2、评价因素 影响土地质量得因素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区位因素三大类,自然因素又分为局部气候差异(温度、积温、降水量、蒸发量、酸雨、灾害气候(风、雹 等)、无霜期等),地形(地形部

 位、海拔高度、坡度、坡向、侵蚀程度、其她),土壤条件(土层厚度、障碍层深度、土壤质地、土体构型、土壤 PH值、土壤盐碱状况、土壤污染状况、土壤侵蚀状况、土壤养分状况、土壤中砾石含量等)水资源状况(地下水埋深、水源保证率、水源水质、其她)。由于局部气候在项目区几乎没有差异、地形相差不大、耕作便利条件相差无几,本次评价就没有考虑局部气候、地形、耕作便利条件。而影响土地质量得因素中最重要得就是土壤条件,根据评价选择原则,结合 xxxxxxxxxxxxxx 土地整理项目区影响土地质量得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情况,通过调查与征询专家意见,将土体剖面构型、表层质地、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障碍层深度、土壤 PH值、排涝能力、道路通达度、至屈原区政府距离、土地利用现状等 10个因子作为评价因素。

 (五)评价因素权重得确定 由于影响土地质量得因素有土体剖面构型、表层质地、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障碍层深度、土壤 PH 值、排涝能力、道路通达度、至屈原区政府距离、土地利用现状等 10个因子,具体影响程度采用特尔菲法测算各因素得权重。邀请段建南、谢庭生等 9 位专家通过特尔菲法进行评价因素打分得到本项目区评价因素权重见表 3。

 表 表 3

 土地质量评价因素权重专家打分统计表

 评价因素 谢庭生 段建南 王凯荣 罗尊长 余崇祥 张杨珠 蒋平 胡瑞芝 郑圣先 得分统计 平均值 标准差 土体剖面构型 8、2 9、5 8、5 7、3 7、4 7、5 6、9 8、7 8、9 8、1 0、87 表层质地 8、2 7、0 7、2 7、3 5、7 5、8 7、3 8、8 8、7 7、3 1、11 土层厚度 8、3 8、7 7、3 8、5 7、3 8、5 7、8 9、1 9、2 8、3 0、70 土壤有机质含量 7、5 8、2 10、3 10、7 11、5 9、5 9、8 8、3 11、9 9、7 1、52 障碍层深度 12、1 8、1 10、5 10、7 12、5 13、1 9、3 11、3 12、5 11、1 1、65 土壤 PH值 7、1 7、5 8、1 9、2 5、3 7、8 7、5 8、1 9、7 7、8 1、26 排涝能力 9、7 9、3 8、5 12、5 12、3 11、5 10、2 10、7 10、8 10、6 1、34 至屈原区政府距离 9、3 6、5 9、8 7、3 11、7 12、5 8、3 8、5 7、5 9、1 2、03 道路通达度 9、3 11、8 8、6 7、9 7、8 5、9 8、9 8、4 4、9 8、2 1、98 土地利用现状 20、3 23、4 21、4 18、6 18、5 17、9 24 18、1 15、9 19、8 2、70 (六)编制评价因素-质量分表 1、确定评价因素对农用地级别得影响得量化方法 “评价因素~质量分”关系表就是根据各评价因素对农用地质量影响程度不同,对其指标值进行分级,并给出相应得质量分。根据评价因素对农用地级别得影响方式确定量化方法有: (1)面状因素就是指该评价因素指标得优劣仅对具备此指标得地块有影响,不对其她农用地得级别发生影响,如土壤质地。面状因素就是非扩散性因素,量化方法采用最大最小值法或均值度法; (2)线状因素就是指评价因素指标得优劣不仅对具备此指

 标得地块有影响,还对其相邻得平行于该评价因素因子中心带得农用地产生相同得影响,如道路通达度。线状因素就是平行扩散性因素,随着距离得增加,其影响强度按一定规律减弱,量化方法常采用直线衰减法; (3)点状因素就是指评价因素指标得优劣不仅对具备此指标得地块有影响,还对其周围农用地得级别产生影响,如至屈原区政府距离。点状因素就是同心园扩散性因素,量化方法常采用直线衰减法; (4)对于有交叉影响得因素因子,如土体剖面构型、障碍层深度等,需要进行功能分割或衰减迭加处理。

 2、确定评价因素质量分得要求 在编制定级因素-分值表时,对其指标值进行分级,并给出相应得质量分得具体要求就是: (1)因素质量分得确定要建立在因素与土地质量相关研究得基础上; (2)因素质量分与土地质量得优劣呈正相关,即土地质量越好,质量分值越高,反之,质量分越低; (3)质量分值体系采用百分制; (4)作用分值只与因素得显著作用区间相对应; (5)因素作用分值处理尽可能模型化。

 3、确定评价因素~质量分得结果 对于所采用得10 个评价因素(土体剖面构型、表层质地、

 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障碍层深度、土壤 PH 值、排涝能力、道路通达度、至屈原区政府距离、土地利用现状),根据上述确定评价因素质量分得要求,结合10 个评价因素得不同特点, 采用不同得量化方法确定质量分值。在因素法定级时,考虑得就是项目区域内农用地级别得充分可比,所以不在针对指定作物来给各因素赋分,可以避免因作物间赋分得不平衡而导致农用地级别得不可比。这 10 个评价因素得赋分标准见表 4。

 表 表 4

  xxx xx xxx 土地整理项目区区评价因素- - 分级- - 分值表 因

  素 级

 别 分级指标 分

 值 土体剖面构型 1 通体壤、壤/砂/壤 100 2 壤/粘/壤 90 3 砂/粘/砂、壤/粘/粘、壤/砂/砂 70 4 砂/粘/粘 60 5 粘/砂/粘、通体粘、粘/砂/砂 50 6 通体砂、通体砾 40 表层质地 1 壤土 100 2 粘土 80 3 砂土 50 4 砾质土 20 土壤有机质含量 1 ≥4、0% 100 2 4、0%~3、0%(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90 3 3、0%~2、0%(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80 4 2、0%~1、0%(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70 5 1、0%~0、6%(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60 6 <0、6% 50 障碍层深度 1 距地表≥90CM 100 2 距地表 60CM~90CM(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85 3 距地表 30CM~60CM°(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60 4 距地表<30CM 30 土壤PH 值 1 6、0~7、9(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100 2 5、5~6、0,7、9~8、5(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90 3 5、0-5、5,8、5~9、0(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80 4 4、5~5、0(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60

 5 <4、5,9、0~9、5(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35 6 ≥9、5 10 土层厚度 1 ≥150cm 100 2 100~150cm(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90 3 60~100cm(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70 4 30—60cm(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50 5 <30cm 20 排涝能力 1 有健全得干、支、斗、农排水沟道(包括抽排),无洪涝灾害 100 2 排水体系(包括抽排)基本健全,丰水年暴雨后有短期洪涝发生(田面积水 1—2天) 90 3 排水体系(包括抽排)一般,丰水年大雨后有洪涝发生(田面积水 2—3 大)

 70 4 无排水体系(包括抽排),一般年份在大雨后发生洪涝(田面积水≥3 天) 50 道路通达度 1 离机耕道距离<300m 100 2 离机耕道距离 600m~300m(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90 3 离机耕道距离 1000m~600m(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80 4 离机耕道距离 1500m~1000m(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65 5 离机耕道距离 2500m~1500m(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50 6 离机耕道距离≥2500m 30 至屈原区政府距离 1 离屈原区政府距离<7Km 100 2 离屈原区政府距离 7Km~8Km(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90 3 离屈原区政府距离 8Km~9Km (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80 4 离屈原区政府距离<10Km 70 土地利用现状 1 水田 100 2 菜地 95 3 旱地 80 4 鱼塘 60 5 农田水利用地、荒草地 40 6 林地 20 注:A、剖面构型 剖面构型就是指土壤剖面中不同质地得土层得排列次序,包括: a、均质质地剖面构型:即指从土表到 100cm 深度土壤质地基本

 均一,或其它质地得土层得连续厚度<15cm,或这些土层得累加厚度<40cm;分为通体壤、通体砂、通体粘,以及通体砾 4 种类型。

 b、夹层质地剖面构型:即指从土表20—30cm 至60—70cm深度内,夹有厚度 15—30cm 得与上下层土壤质地明显不同得质地土层:续分为:砂/粘/砂、粘/砂/粘、壤/粘/壤、壤/砂/壤4种类型。

 c、体(垫)层质地剖面构型:即指从土表 20—30cm 以下出现厚度>40cm 得不同质地得土层;续分为:砂/粘/粘、粘/砂/砂、壤/粘/粘、壤/砂/砂 4 种类型。

 B、表层土壤质地 表层土壤质地一般指耕层土壤得质地。质地分为砂土、壤土、粘土与砾质土 4 个级别: 1 级,壤土,包括前苏联卡庆斯基制得砂壤、轻壤与中壤;1978年全国十壤普查办公室制定得中国土壤质地试行分类中得壤土。

 2级,粘土,包括前苏联卡庆斯基制得粘土与重壤:1978 年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制定得中国土壤质地试行分类中得粘土。

 3级,砂土,包括前苏联卡庆斯基制得紧砂土与松砂土;1978年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制定得中国土壤质地试行分类中得砂土。

 4 级,砾质土,即按体积计,直径大于 3 一lmm得砾石等粗碎屑含量大于 10%;包括前苏联卡庆斯基制得强石质土;1978

 年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制定得多砾质土。

 C、障碍层距地表深度 土壤障碍层就是指在耕作层以下出现白桨层、石灰浆石层、粘土磐与铁磐等阻碍根系伸展或影响水分渗透得层次。如果这些障碍层次在距地表≥90CM 处出现,则不算作障碍层次。

 D、有效土层厚度 有效土层厚度就是指土壤层与松散得母质层之与。

 (七)计算评价因素分值 将评价单元图叠置在评价因素分值图上,选择以下方法对照 xxxxxxx 土地整理项目区评价因素-分级-分值表(表 3)对单元内评价因素分值进行取值或计算。

 1、以评价单元所包含得因素等分线平均值代表单元分值。

 2、以评价单元跨越得不同分值区得面积加权平均分代表单元分值。

 3、以评价单元几何中心点得分值代表单元分值。当面积较大时,不采用此方法。

 4、以评价单元各转折点、明显变化点得平均值代表单元分值. 5、综合运用上述方法,计算分值。

 (八)计算评价指数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定级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Hi = ∑wj×fij

  (i=1,2, …p;j=1,2, …n)

 其中:Hi 为第 i 个定级单元得定级指数;i 为定级单元编号;j 为定级因素编号;wj 为第 j 个定级因素得权重;fij为第i个定级单元内第j个定级因子得分值。

 应用上式计算得 xxxxxxx 土地整理项目区各评价单元得评价指数,得到各评价指数得评价单元个数见表 4。评价指数小于70 得评价单元 1 个;评价指数小于74大于或等于 70 得评价单元2个;评价指数小于78大于或等于74得评价单元18个;评价指数小于 82 大于或等于 78 得评价单元21 个;评价指数小于 86 大于或等于 82 得评价单元 7 个;评价指数大于或等于 86得评价单元13 个。

 表5

 xxxxx xx 土地整理项目区定级单元得指数分布

 评价指数 评价单元个数 评价指数 评价单元个数 评价指数 评价单元个数 小于 60 0 73-74 1 87-88 5 60-61 0 74-75 3 88-89 3 61-62 0 75-76 4 89-90 2 62-63 0 76-77 7 90-91 0 63-64 0 77-78 4 91-92 0 64-65 0 78-79 5 92-93 0 65-66 0 79-80 7 93-94 0 66-67 0 80-81 6 94-95 0 67-68 0 81-82 3 95-96 0 68-69 1 82-83 1 96-97 0 69-70 0 83-84 1 97-98 0 70-71 0 84-85 3 98-99 0 71-72 0 85-86 2 99-100 0 72-73 1 86-87 3

  三、土地质量评价成果及分析 1、评价级别得划分 采用等差法,间距为 4,将xxxxxxx 土地整理项目区农用

 地划分为 6 个级别,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与六级,其对应得评价指数分别为≤70、74-70、78-74、82-78、86-82、≥86,其级别越高,土地质量就越好,产量也越高。

 2、各级别得面积 评价级别各级土地得面积统计结果见表 6,六级土地面积最大,为 580.58 公顷;一级土地面积最小, 为 1.8 公顷。

 表 6

 金乡土地整理项目区各级别农用土地得面积汇总

 单位:公顷 级别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5 级 6 级 指数范围 ≤70 74-70 78-74 82-78 86-82 ≥86 面积 1、8 9、41 19、59 71、09 61、57 519、01 占总面积得% 0、24 1、26 2、63 9、55 8、28 69、7 3、评价结果分析 由表 6 可以瞧出,在 xxxxxxx土地整理项目区,农用地级别并不就是呈正态分布得,1、2 二个级别得土地占到了全项目区土地面积得 1、5%,3、4二个级别得土地占到了全项目区土地面积得12、18%,5、6二个级别得土地占到了全项目区土地面积得 86、31%,大部分为土地质量高得5、6 级别土地。1 级土地分布在同洲村,基本上为荒草地,其地形相对较低,土层较薄,位于灰滩河与平江河得交会处。2级土地分布在同洲村与汨江村,大部分为蔬林地,其地形相对较高,土层较薄,土壤质

 地较砂,土壤养分含量中等偏低,土壤通透性较好。3 级土地分布在同洲村、双江村、大江村、新莲村、万兴村、龙须村等六个村居民点旁边,地块较小,大部分为坑塘及水利用地,其地形相对较低,土层较薄,土壤质地较砂,土壤养分含量中等,土壤通透性较好,但地下水位较高。4 级土地分布在同洲村、双江村、大江村、新莲村、万兴村、龙须村等六个村居民点旁边或周边,大部分为旱地及菜地,其地形相对较高,土层较厚,土壤质地较粘,土壤养分含量中等偏上,土壤通透性较好,但利用率不高。5级土地分布在同洲村、双江村、大江村三个村,原土地利用现状为水田,其地形相对较低,土层较厚,土壤质地粘,土壤养分含量中等偏上,土壤通透性较差,有障碍因子存在,离区政府距离较远。6级土地分布在同洲村、双江村、大江村、新莲村、万兴村、龙须村等六个,原土地利用现状为水田,其地势平坦,土层较厚,土壤质地较粘,土壤养分含量较高,土壤通透性较好,没有明显得障碍因子存在,道路通达性好。

 四、土地质量评价成果应用得建议 土地整理工作必须建立在土地质量标准得基础之上,应在整理前后进行土地质量评价,搞清楚土地质量得变化。在整理前,要根据土地质量现状、可采用得工程技术措施与技术经济条件确定适宜得土地整理质量改善目标;在整理后,要重新测评土地质量,确保工程质量,并为解决土地整理后得利益分配、权属调整等问题提供公平、公正、合理得依据。

 1、根据土地质量现状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得原则确定优化设计方案。

 对照按 xxxxxxx土地整理项目区评价因素-分级-分值表拟定得项目区耕地评价因素条件指标,根据当地得技术条件、资金投入状况等,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得角度,探讨提升整理耕地质量得有效途径。通过分析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等条件,研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优化设计所面临得主要限制因素以及合理优化得方向与改良措施,提出各因素设计条件得最优组合,通过专家评审选定项目区得优化设计方案,充分发挥现有耕地后备资源得潜力。

 2、为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内土地使用权调整提供依据。

 项目区土地全部属国有土地所有权。通过土地整理,土地所有权仍然属国有土地所有权,没有土地所有权权属调整。项目区内土地使用权属国有土地使用权。使用权主体属村委会,其中有六个国有土地使用权村级单位,分别就是大江村、双江村(由原汨江村、小江村合并)、同洲村、新莲村、万兴村、龙须村。因为通过土地整理后国有土地使用权界线打破、地类类别改变,通过土地平整后田块、道路、沟渠打破了原有格局,坑塘、未成林地、未利用土地整理成农用地,因土方调配,改变了原有承包户界线得,需要进行适当得土地所有权调整,调整得基础就就是项目实施前得土地质量。

 ( ( 三) )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及公告

 湖南省岳阳市 x x x xxxxx

 x x x xx xx xx 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公

 告 国家投资得 xxxxxxx 土地整理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已经制订。由于施工就是按项目区建设规划统一进行得,致使部分土地农户承包经营权面积发生了变化,加上项目竣工后耕地面积增加,因此,势必对农户承包得土地权属面积进行适当调整。根据竣工后项目区得实有面积,在多次听取项目区各村村民代表大会会议讨论,商议及广大农户意见得基础上,制订了项目区竣工后土地经营权划分与调整方式得方案。现将方案主要内容公告如下: 一、土地所有权调整。项目区内土地全部属国有土地所有权。通过土地整理后,土地所有权仍然属国有土地所有权,没有土地所有权权属调整。

 二、土地使用权调整。项目区内土地使用权属国有土地使用权。使用权主体属村委会,其中有六个国有土地使用权村级单位,分别就是大江村、双江村(由原汨江村、小江村合并)、同洲村、新莲村、万兴村、龙须村。通过土地整理后,国有土地使用权界线无破坏、界线清楚、界址点原样,没有国有土地使用权调整。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项目区土地农户经营权调整。项目区土地整理前土地经营权只有一种方式:由村委会承包给

 村内各农户承包经营。通过土地整理后,有 93、9%得土地699.67 公顷面积没有打破原有格局。只有 6、1%得土地 44.92公顷面积打破了原有得格局,改变了地类类别,涉及到调整户数126 户,其中大江村 14 户,双江村80户,同洲村 19户,新莲村 13 户。因此,必须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

 1、调整得原则 (1)坚持依法、公开、公正、公平、效益、自愿得原则。

 (2)尽量保持村界、农户承包经营面积界线得完整性,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经营得原则。

 (3)调整得土地位置应有利于承包户生产使用、管理,有利于稳定承包责任制得原则。

 (4)应保证承包经营户土地权利人得土地数量不减少、地类类别不改变、土地质量等级不降低得原则。

 (5)保证新增耕地合理分配得原则。

 (6)农户承包经营权得土地,经过重新调整分配得权属调整方案,必须执行公告得原则。

 2、调整得主要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2)《中华人民共与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稳定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得通知》(1997年8月27 日);

 (4)《中华人民共与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2003 年 10 月 9 日); (5)《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暂行办法》(湘国土资办发〔2005〕102 号); (6)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

 3、调整得范围 (1) 下列农户承包经营得土地不进行调整: 项目区土地通过整理后,一就是田块、道路、沟渠未打破原有格局。二就是未改变地类类别。三就是未降低质量等级。三种情况缺一不可。

 (2) 下列农户承包经营权得土地必须进行权属调整:

 ①项目区土地通过土地平整后田块、道路、沟渠打破了原有格局; ②项目区内成片得新增耕地; ③项目区内得坑塘、未成林地、未利用土地,整理成农用地得; ④项目区内平整土地,因土方调配,改变了原有承包户界线得; ⑤项目区内土地通过整理后,村委会及绝大多数村民强烈要求调整得地块。

 4、调整得主要方式 (1)

 继续保持农户原承包经营权不变得方式

 项目区内得土地通过土地整理后,93、9%(土地总面积 699.67 公顷)得土地没有打破原有格局,经营权界线未遭到破坏,地类未发生变化,土地质量等级未降低,这种类型采取继续保持原承包户经营权不变得方式。

 (2)零星新增耕地归并经营得方式 项目区内土地因通过整理后,原来得田间土路进行了硬化、土沟、土渠,修建了水泥沟渠,另外一些分散得零星小坑塘,整理了一部分零星耕地。总面积2.19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0、3%,涉及到调整户数 13 户。这些新增得零星耕地原则就是属于原有承包户地块位置得及原承包户得就归并于原有得承包户经营。并重新签订承包经营权协议。

 (3) 租赁方式 凡属成片新增耕地面积地块,如大江、双江、同洲村坑塘整理成水田

  15.31 公顷(包括沟渠、道路),涉及到调整户数20 户。同洲村未成林地及未利用地整理成水田 6.19公顷(包括沟渠、道路),涉及到调整户数 18户。总面积 21.5 公顷,占项目总面积 2、9%,涉及到调整总户数 38 户。经各村委会及村民代表多次召开会议,充分讨论商议,得到三分之二以上农户同意通过,同意租赁方式。原则上以原承包经营户为主。如原承包户不参与租赁,放弃原承包经营权得,则优先新落户得农户及本村有一定经济实力得农户大户,采取租赁方式。并签订租赁合同书,时间限为 3—5 年。

 (4) 承包经营方式 凡属坑塘、未成林地、未利用地整理成其它农用地,原则上由原来承包经营户继续承包经营,并签订承包经营合同书。

 5、经营权分配方法 项目区内统一规划整理后,田间道路、沟渠等打破了原有得田块格局。如双江村得东北角一片平整区土地需要重新调整分配,土地总面积为 21.23 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2、9%。涉及到调整户数 75 户。村委会及调整区内得村民代表多次召开会议商议,对经营权得分配方法提出三个方案:一就是按原有农户承包经营面积位置依序分配。二就是由几个农户大户承包经营。三就是抓阄分配方式。根据三个供选方案,经村委会及调整区原全体承包户投票选择结果,超过三分之二以上得承包户同意抓阄分配方法。具体做法就是:先将规划整理后得土地按地块依序在规划草图上编上号,控制每个序号面积均在 1 亩左右,然后由村委会主持,村民代表监督,进入抓阄程序。

 以上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由国有土地使用权主体村委会在项目实施前,按照原承包办法结合本次调整方式签订土地承包、租赁合同书。

 本方案公布期十五天,对上述调整方案有不同意见者,请于二○○六年五月三日到五月十七日向本村村委会组织或xxxxxxx人民政府提出。公告期满,上述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将报请xxxxxxx 区管委批准后执行。

 特此公告。

 岳阳市 xxxxxxx 国土资源局 二○○六年四月三十日 ( ( 四) ) 土地权属现状图与调整图

 ( ( 五) ) 权属管理其她成果

相关热词搜索:清查 权属 调查报告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