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村贫困状况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9-28 来源: 讲话发言 点击:

 XX 村贫困状况调查报告

 按照市实践办的部署要求[①],为了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了解和掌握教育实践联系点(xx 镇芹洋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一步帮助芹洋村摆脱贫困,从 20xx 年 3月上旬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 xx6 次带领市直有关部门及人大机关干部深入该村“蹲点”调研。期间,先后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村入户调查 68 人次,采取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公开征集意见、参与接访等调研方式,听取了 xx 镇领导干部及芹洋村两委班子的工作汇报,查阅调查该村的档案资料,走访农户 138 户 456 人,取得了一手资料,详细了解芹洋村的贫困现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芹洋村位于 xx 镇西部,下辖芹洋主村和长林自然村。年平均气温 19.6℃,年均降雨量 1566 毫米,年无霜期 285 天,适宜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生长。

 全村共有 436 户 1837 人,男性 998 人,女性 839 人。其中,芹洋主村 298 户 1227 人,长林自然村 168 户 610 人;少数民族28 户 91 人,占 4.9%;党员 32 名,其中女党员 5 名;共有 16 个村民小组,劳动力 1212 人(在外打工 786 人,占主劳力的 64.9%);现有初级小学 1 所,教师 1 名,在校学生 18 名,村级农家书屋1 个,无村级卫生室。全村目前共有各类在读学生 157 名。其中,本科及以上 13 名,高中生 22 名,初中生 36 名,小学生 86 名(含

 本村在校生)。

 芹洋村有水田面积 1293 亩,山地面积 1206 亩,林地面积7010 亩。现有农民经济合作社 6 家,农业公司 2 家,主要种植脐橙、红肉蜜柚、紫薯、大华李、葡萄等农作物。2013 年,该村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因投资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负债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65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②]低 4796 元。其中,全村高于市人均收入的有 36 户 198 人,占10.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 400 户 1639 人,占 89.2%。目前,全村共有低保户 23 户 63 人,五保户 15 户,残疾人 45 人,其中三级残疾 xx 人,二级残疾以上 31 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村级组织薄弱,村主干素质偏低。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威信不高,缺乏凝聚力和感召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对发展村集体经济思路不够清晰,规划性较弱,方向不明确。全村 15 名村干中仅有 5 名村干部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其中大专学历的 1 名。村干个人致富能力弱,虽然有干事的热情,但是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破解难题的能力,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时,村主干对党和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没有吃透,不了解政策、不懂政策,更谈不上运用政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如,种植大户王寿生从 2010 年开始先后投入资金 100 多万元租用土地 300 多亩种植柑橘等水果,并成立了1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但至今为止未向上级争取过帮扶资金,导

 致资本资金周转困难,项目成本和风险不断增大。其原因是村主干政策意识薄弱,没有掌握好政策,更没有积极地向群众宣传政策、帮助群众争取资金扶持,使惠农政策在“最后一公里”掉了链子,在群众发展生产的关键时刻“贻误战机”。

 二是剩余劳动力闲置,土地分配不合理。目前,芹洋村在村人口 650 多人,大部分是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年人,由于没有专业技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等因素,这一部分年长劳动力无法转移到城镇务工或从事其他行业,造成劳动力严重浪费。由于历史原因,芹洋村没有制定村规民约,土地没有随着人口的变化得到合理分配和流转,特别是在五保户的赡养问题上,村委没有与五保户签订抚养协议,导致在五保户死亡后遗留下的土地村集体无法收回,而是被其亲属长期占有,这种情况下村委也没有按照《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向其亲属要求扣回“五保”费用,集体资产流失比较严重。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多,部分土地长期荒废,在村的部分群众又因为土地少无法发展生产,出现“人多地少”的情况,严重挫伤了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三是学校布局不科学,儿童上学成本高。芹洋村原有一所完全小学,可辐射华岩、周家山、瓜溪等周边村庄,鼎盛时期有学生 260 多人。随着农村教育改革“撤点并校”政策实施,根据xx 中心校的布局调整,芹洋村级小学被撤并成初小校,只剩下幼儿园、一至二年级学生在本村就读。目前,配备 1 名老师,有18 名的学生(其中 12 名为学前儿童),教师同时跨年段、跨学

 科进行教学。而 xx 镇在院前、磻溪(两村相距不足 2 公里)设立了 2 所完全小学。芹洋村适龄儿童每天要独立乘坐公交车往返于 6-8 公里外的上洋小学或磻溪小学就读,群众怨声载道、反映强烈。为此,很多群众都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到罗江、赛岐以及城区小学就读,顺便外出打工。这种因孩子念书问题被迫外出打工的家庭占外出人口的 35.4%。由于外出生活成本较高,收入反而不如在家务农,严重加大了这些家庭的生活负担。

 四是农业发展滞后,村民小额信贷难。由于芹洋村群众大部分采用传统农业种植方式,农户普遍采用小规模分散式种植传统农作物,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大,现代农业发展缓慢。村中只有 5户从事规模种养殖和现代设施种养殖的大户,村集体也无固定的经济来源和经济实体,农业产业结构整体仍然处于低层次的传统农业阶段。一些家庭有劳力,也很勤劳,但由于缺文化、缺技术、缺资金、不善经营,劳动成果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尽管近几年,党委政府在政策上对农村贫困地区给予了极大扶持,但因村级经济底子薄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还是难以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需要。同时,银行部门没有将惠农政策落实到实处,甚至违出现规操作惠农资金的现象。如计生部门对计生三户提供期限为 3年的 2 万元贴息贷款,部分群众申请后,信用社要求花费 8000元购买指定的基金等金融产品才能予以放款,加上免息贷款程序多、手续杂,严重影响群众申请小额贷款帮扶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由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属条块管理,其系统有自行规定,如

 部分金融部门在提供贷款时,要求至少要有 1 名公职人员为农民担保,无形中增加了农民小额贷款的难度。

 五是低保政策执行不规范,残疾保障金发放不及时。芹洋村目前有低保户 23 户 63 人,五保户 15 户,残疾人 45 人。这部分群众基本无劳动能力,生活主要依靠政府、社会和亲属的救济。调研发现,芹洋村部分低保户生活水平明显不符合低保标准却依然享受低保政策,而部分生活困难的群众却无法享受到低保政策,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如:低保户王明花育有 3 女,均已出嫁,其 2006 年起开始享受低保补贴。据了解,王明花目前生活水平已高出村人均收入,且盖有一栋占地面积 200 多平方米的新房,不属于低保范围;村民詹光增(党员),从芹洋村原来的东北洋自然村迁入芹洋主村。目前无住房、无耕地,育有 1 孩,现就读福安一中高一,家庭基本无经济收入,至今仍未享受到低保补贴。同时,在调研走访中,许多残疾人反映去年开始没有领到残疾人保障金。据了解有关部门,2013 年,全市残疾人保障金共需 500 多万元,市财政没有按预算拨付到位。

 三、对策建议 市人大机关通过进村入户蹲点实地调查,不仅了解到芹洋村群众当前所面临的生产生活困难,更看到了村民在新形势下的那种潜在的动力和积极参与的巨大热情,特别是在市挂钩领导、挂钩单位的指导下,村两委正在谋划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思路。在下一步对口帮扶中,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

 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认真落实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以发展求脱贫,以项目求带动,以就业求实效,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促进芹洋村协调发展,着力改善芹洋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芹洋脱贫致富步伐。

 ㈠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干引领能力。要不断提高村级组织的领导能力,加强现任村级“两委”成员培训教育,着力提高村干部特别是村主干的的政治素质、政策意识、文化水平,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下半年,要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到穆云溪塔村、晓阳镇恩辉农博园等农业示范基地参观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理清工作思路,提升班子成员的素质和创业技能,切实解决“两委”班子思想不解放、不善于创新、不了解党的政策、不敢干、不能干、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要发挥“下派干部”驻村指导作用[③],积极开展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实施农村“168”党建工作机制,推行“六要”群众工作法,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推行“6321”工作规则,健全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推动基层组织阵地建设。要建立健全村干部的培养和激励机制,把有热情、素质高、能干事的能人发展到党员队伍中,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村班子整体素质,保障村级领导班子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小组和本村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使村民代表小组和人大代表通过监督、引导、带头、示范,带动更多的群

 众参与芹洋村经济社会发展事业。

 ㈡大力实施“瞄准式”扶贫,开展“双到”工程计划。在芹洋村这样处于自然经济状态的贫困村,面对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女性化的现实。对确认的农村贫困人口,根据致贫原因分类制定政策实行差异化扶持,做到扶持规划到户,扶持项目实施到户,扶持资金落实兑现到户。对低保人口[④],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根据其收入状况分别确定享受低保的标准。对有开发能力低保人口和非低保贫困人口,享受扶贫开发有关政策,在产业扶贫、小额信贷扶贫、贫困村资金互助会入股、贫困助学、技能培训、贷款担保、住房改造和扶贫移民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政策支持。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带动农户脱贫有机结合的方式,解决村级集体收入来源,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带动产业发展,实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㈢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扶贫先扶教。通过调查,仅芹洋村因孩子就学的因素家长外出打工的比例达到三成以上,周边村庄类似情况的所占比例更高,成为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对芹洋村周边学校布局重新进行调整,支持芹洋村恢复开办完全小学,服务半径辐射到周边的华岩、周家山、瓜溪、吉坑、岭头等 5 个行政村的适龄儿童,解决“就学难”问题。要支山区教育,加大对教育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大力保障就读学生的饮食、住宿、学习、交通等条件,按照师生比例配备足额教师,对不同学龄的儿童进行分年级式教育,彻底改变芹

 洋村“复式”教学的落后现状。

 ㈣突出产业扶贫开发,推进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农业仍是贫困村的主导产业,要因地制宜,立足当地资源,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找准增收门路。目前芹洋村要重点发展 1-2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借鉴潭头镇柯洋村“公司+合作社+农户”,及晓阳镇恩辉农博园“自建自管、我建他管、他建他管”的模式,引导群众采取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确保全村群众都能享受到芹洋村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引进有实力、规模大、管理规范的企业合作,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和林下经济,在充分考虑短、中、长期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积极引进适合该村的农产品,充分挖掘农业效益,提高农业附加值。政府有关部门要帮助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妇女小额贷款、计生三户贷款等惠农资金政策的扶持力度,有效引导群众融资集资,解决发展资金不足、农业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

 ㈤严格执行保障标准,落实项目捆绑资金。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把好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审批关,对不符合条件申请标准的群众,严把审批关;对已经不符合享受标准的群众,强制取消其领取资格。尤其是村委会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低保申报程序,对不属于低保范围的群众,要积极做好思想工作,使其主动将补助名额让与其他更困难的群众。要积极向党员群众宣传困难党员建房补助、旧村复垦等党和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充分利用好扶

 贫政策,争取项目扶贫资金,帮助困难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市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要规范残疾人保障金的发放,确保每一名符合领取标准的残疾人都能及时足额领取补助金,有关部门要对补助金发放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及时进行整改,落实相关责任,切实保障残疾人士的基本生活。

相关热词搜索:调查报告 贫困 状况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