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讲稿,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课件,改革开放40周年宣讲材料

发布时间:2020-10-17 来源: 讲话发言 点击: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讲稿目录

  一、我国改革开放的四大时期…………………………0 00 页

 (一)以试点先行为特征的开放探索期………………00 页

 (二)以政策引导为特征的开放扩大期………………00 页

 (三)以体制开放为特征的开放加速期………………00 页

 (四)以主动布局为特征的开放高潮期………………00 页

 二、我国改革开放的辉煌巨变…………………………0 00 页

 (一)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00 页

 (二)人民生活水平巨大飞跃…………………………00 页

 (三)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00 页

 (四)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稳定…………………………00 页

 三、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刻变化…………………………0 00 页

 (一)探索前行的进程…………………………………00 页

 (二)真抓实干的进程…………………………………00 页

 (三)共同富裕的进程…………………………………00 页

 (四)与世交融的进程…………………………………00 页

 四、我国改革开放的根本原因…………………………00 页 (一)选择了适合国情的道路…………………………00 页 (二)坚持了市场化改革方向…………………………00 页 (三)推进了融入全球化开放…………………………00 页 (四)着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00 页 (五)始终维护了社会谐稳定…………………………00 页 (六)制定实施系列发展规划…………………………00 页 五、继续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00 页 (一)明确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必由之路………………00 页 (二)坚持用改革办法破解新困难矛盾………………00 页 (三)抓住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寻求突破………………00 页 (四)改革要服务人民增强群众获得感………………00 页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讲座讲稿

  各位同事:

 2018 年是我国改革开放 40 周年。40 年风雷激荡,40 年岁月峥嵘。40 年来,我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极大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社会生产力;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开辟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充分显示了我国力量;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作出了我国贡献。今天,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我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40 年来有 7 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我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历史昭示我们,“改革开放这场我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我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下面我们围绕改革开放发展阶段,相关经验、重点任务来具体学习一下:

 一、我国改革开放的四大版本

 40 年伟大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梦的必由之路。纵观上下 40 年,我国改革开放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四大升级版时代。

 (一)改革开放第一版本时代:8 1978 年至 1 1991 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发端,是以试点先行为特征的开放探索期,重点解决我国如何打开国门向世界开放的问题。1979年 7 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政策;1980 年 5 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窗口”,并给予外资和港澳台资本投资以“两免三减”等优惠政策;之后几年,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展开,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形成较为完整的沿海开放地带。开放 1.0 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活力,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样板和经验。1978 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仅为 206.4 亿美元(其中逆差 11.4 亿美元),世界排名第 32位,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只有 0.79%;到 1991 年,进出口总额达到 1357 亿美元,其中出口 719.1 亿美元,进口 637.91亿美元,顺差 81.2 亿美元。1983 年,实际利用外资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分别只有 22.6 亿美元、9.2 亿美元;1991 年,分别达到 115.54 亿美元、43.66 亿美元,有效解决了改革开放之初较为严峻的“双缺口”问题。

 (二)改革开放第二版本时代:2 1992 年至 0 2000 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指引,是以政策引导为特征的开放扩大期,重点解决要不要继续扩大开放的问题。这一阶段,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我国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到全

 国各地,基本形成了沿海、沿江、沿线、沿边、内地的全方位区域开放格局,开放重点逐步从区域开放转向产业开放。在外资政策方面,制定并颁布《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低税收政策,引导外资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外贸政策方面,继续放开外贸经营权,实行承包责任制,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完善有利于出口的信贷制度。从1992 年到 2001 年 10 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8 万多亿元,达 10.96 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发展我国家第一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702亿元,是1979至1991年间的 15 倍。2001 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额是 1992 年的3 倍,达到 5096.5 亿美元,世界贸易排名升至第六位。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实现了由农产品和原材料为主,到以轻纺加工产品为主,再到机电产品出口为主的转变。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迅速发展,跻身国际工程承包世界十强。

 (三)改革开放第三版本时代:1 2001 年至 2 2012 年,以加入世贸组织( WTO )为标志,是以体制性开放为特征的开放加速期,重点解决进一步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如何与国际接轨的问题 。2001 年 12 月 1 日,我国正式成为 WTO 成员国。通过清理、修订和颁布与涉外经济、贸易、投资和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符合 WTO 规则的统一、透明的法律体系。特别是 2004

 年 4 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订后的《外贸法》,将实行 50 年之久的外贸权审批制改为登记制。服务业对外开放成为重点领域,在地域、数量、经营范围、股权等方面扩大了开放。这一阶段是 30 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不仅顺利度过WTO过渡期,而且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3年,我国 GDP 达到 9.18 万亿美元,从 2010 年开始连续 4 年列世界第二位;2013 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 4.16 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 2.21 万亿美元,进口额 1.95 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外汇储备 3.84 万亿美元,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外金融净资产 1.97 万亿美元,是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债权国;利用外资总额 1239 亿美元,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利用外资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 1078 亿美元,是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

 从 (四)改革开放第四版本时代:从 3 2013 年开始,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为动力,是以 主动布局为特征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升级期,重点解决如何从被动到顺应再到主动转变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方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出一系列战略构想,一是主动开拓为我所用、安全畅通的全球开放通道,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跨境流通效率;二是主动构筑高水平“引进来”与

 大规模“走出去”相得益彰的投资贸易格局。顺应世界经济格局变动趋势,主动布局面向全球的贸易网络、投资网络、生产网络,打造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三是主动搭建多元、多样、多领域的全球合作平台;四是主动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有利于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为我国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赢得制度优势;五是主动为全球治理贡献我国智慧、提出我国主张、制定我国方案。

 二、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发生的辉煌巨变

 自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在弹指一挥间走过了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情况、新变化,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完善和调整,走出了一条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我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全面回顾风雨兼程四十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更够更好的激励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发展,在新时代我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发力。

 (一)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蝉联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我国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令人民信心满满,更让世界改变了对我国的看法和态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 1978 年的 3645 亿元迅速跃升至 2017 年的 82.7 万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65468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427032 亿元,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四十年来,我国不仅在经济总量上得到极大提升,而且在经济质量上有了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创造、创业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再升级。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五年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巨大变化。

 (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巨大飞跃。1978 年全国居民的粮食消费量比 1949 年低 18 斤,食油消费量比 1949 年低 0.2斤;当年全国有 139 万个生产队(占总数的 29.5%),人均收入在 50 元以下。1978 年全国有 2.5 亿绝对贫困人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把蛋糕做大做好的同时做到分好切好,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在四十年的砥砺奋进中,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发展。其中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变化,

 也显示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说明了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更加高效的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三)科学技术能力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向前发展。当今世界,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3D 打印技术等为代表的新科技、新能源和新业态正在逐渐成长,世界各国在科技创新方面都在竞相加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我国家,我国更是把科技创新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习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已经与世界前沿的水平持平,有的甚至领先,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水平。我国自主制造的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再也不能被忽视的发展我国家。

 (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 福感获得感大增。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繁荣和发展,人民精神生

 活日益丰富和充实,国家软实力得到极大提升,我国的声音逐渐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同时,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的投入,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新的医疗政策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等则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的面貌。四十年间,我国在教育、医疗、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数不胜数,实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攀升。

 但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我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总括四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展现了四个伟大进程:

 一是探索前行的进程。一个 13 多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我国的发展注定要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党带领人民“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地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地探索前进,开创和发展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是真抓实干的进程。四十年间,国家和人民紧紧抓住

 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靠着拼劲、闯劲、干劲,靠着钉钉子的精神,把我国建成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货物贸易国、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8000 美元。

 三是共同富裕的进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改革开放以来,累计有 7 亿多人口摆脱贫困,13 亿多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

 四是与世交融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敞开大门搞建设,从大规模引进到大踏步走出去,积极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我国同外部世界的互动持续加深,我国正在走向世界,世界也在走向我国。

 四、四十年我国改革开放为什么能成功

 伟大成就令人备受鼓舞,但是我们不禁要问作为一个发展我国家,我国是如何在现有的国际秩序下通过和平方式和自身的变革做到这些的呢?促使我国快速发展究竟有哪些经验可以总结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选择了适合我情的特色发展道路

 那就是选择了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一道路包含内容十分丰富,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坚持社会主义方

 向,另一个就是同时兼备我国特色。

 所谓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主要就是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能只是一部分人富裕,另一部分人贫困;尽管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最终目标还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党和政府把扶贫工作一直看得很重,制定了许多政策,采取了很多措施,40 年间成功地使 7 亿人走出了绝对贫困境地。目前正在花大力气努力解决最后约 4000 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力求在 2020 年前使所有的贫困人口都走出绝对贫困,把我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的国家。除了消除贫困外,我国在改善民生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近年来每年都为城市居民新增就业岗位 1300 万个左右,城市登记失业率一直都稳定在 4%这样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二是人民受教育的机会增多,40 年前的文盲率还高于 30%,现在已经少于 3%了,同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目前总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所占比重已达到25%左右,40 年前这一比重就只有不到 0。5%;三是社会保障有了很大改善,全国性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已经超过了 8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占到总人口的 95%以上;四是城乡收入差距一度比较高,尤其是在 2000-2010 年间比较高,但 2011 年开始逐年减少,基尼系数也从 2008 年开始逐年减少了,但目前仍然处于 0.45 左右。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还表现出另外一些特点,譬如说土

 地公有制、国有企业的发展、政府对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持比较强的调控力、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等等。

 我国发展道路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体现在其我国特色上,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的民主政治模式与西方国家是不一样的:我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没有搞三权分立,而是三位一体,即将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实现有机统一;同时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二是积极发挥政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重要作用。三是源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些因素发挥了重要影响,譬如说我国儒家学说的一些基本思想对于如何协调和平衡德治与法制之间的关系、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都有巨大影响,正式制度和道德规范往往同时发力。

 (二)坚持了市场化改革方向

 全世界都知道,我国之所以取得今天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是因为邓小平同志启动了伟大改革。但更重要的是,改革从始至终都坚持了市场取向,坚定不移地走了一条市场主导的改革路线,这是我国改革成果卓著的另一个关键原因。

 从改革一开始,我国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积极搞商品经济,后来又意识到要搞市场经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所以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但同

 时也没有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而是让新、旧两种体制和制度共存,并使这两方面尽可能发挥相互补充的作用,即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逐渐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这样既推进了改革,又维护了社会稳定。经过 40 年的努力,我国的市场取向的改革得到了巨大成效,因此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此即使是按照美国传统基金会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来衡量,我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也是在不断提高的,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只要坚持这一点,我国的改革事业就会越做越好。

 (三)推进了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开放

 我国取得今天的成就,也得益于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得益于我国的对外开放。我国迄今为止的开放,大致经历了三大浪潮的推进与发展:第一个大浪潮是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到 90 年代的开放浪潮,主要目的就是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投资于我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我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依托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发展最快。以广东为例,由于临近香港,而且许多香港人原本就与广东不少地区的人存在亲缘和血缘关系,因此通过“三来一补”方式,许多香港人到广东投资办厂,建立了大量的工业开发区,使许多村庄很快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譬如说东莞就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到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进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上确定了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二个大的浪潮出现在 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一直到 2012年左右。我国在这段时期主要完成了两大重要任务:一是实现了我国的贸易与投资规则与世界的对接,主要是与西方发达国家规则的对接,使世界可以更好地接纳我国;二是更好地实现了我国与世界在价值链上的对接,使我国逐渐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离不开我国。经过这 10 多年从这两个方面的对接,我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结果是我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了很大提升。作为重要的结果之一,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另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我国的 GDP 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的GDP 总量。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三次浪潮就是从 2013 年开始的主动开放期,尽管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只有 4 年时间,但开局良好,效果很不错。这一次的开放,我国希望充分利用自己在资金、某些实用技术和某些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一道,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人文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着力于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我国于 1978 年底提出了一套新的发展思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抓阶级斗争转到抓经济工作上来,实现了工作重点的大转移。从那以后,不论是我党的各级组织,还是我国的各级政府,都把经济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中心工作。在七、八十年代甚至到了九十年代的前期,我国普遍地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而海外投资者正好也在我国寻找投资机会,加上外资进入后,还可以为当地增加税收,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民收入水平,增加消费,于是我国各地都出现了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改革前几十年,经过各级政府的努力,我国各地的经济增长都很快,GDP 增速很少有在 10%以下的。一批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了,制造业在我国广大的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譬如说由于起初对环保要求不高,导致许多地方的环境恶化严重;由于低价甚至免费提供土地给外商,导致土地过多地为工业所用,农业用地减少太多等等;目前在这些方面,正在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纠正因抓经济而忽视的其他方面。

 (五)始终维护政治社会和谐稳定

 我国在过去的 40 年里之所以发展很快,其中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在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方面做得非常好。不论是我

 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可以感受到我国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国家,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国家。那么,作为一个多民族、又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是如何做到的呢?我认为有四个因素很重要:

 一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对于稳定我国的政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首先,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其他民主党派都是参政党,这就决定了政治局面的基本稳定。其次,我国的党组织分布很广,从中央到地方,从南到北,党的组织遍布各地,近几年更是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且严格执行同一化政策,因此社会管理非常有效。再次,我党已经积累了 70 年治国理政经验,掌握了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法。最后,我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勇于自我革命,不断纠正存在问题,始终赢得人民信任。

 二是我国的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都特别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在我国,有一句大家都知道的说法,那就是“稳定压倒一切”,因为我国坚信,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事都不可能做成功。因此,为了保证社会稳定工作得以落实,我国的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机构往往会从组织上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一直把社会管理组织延伸到农村和城市街道,为了防止和反击破坏社会稳定的各种力量,我国各地都组织了强有力的公安、武警队伍,以维护社会稳定与秩序。

 三是有充足的财政资源来保障维护稳定工作的可持续进行,这就是一个财力保障问题,也是非常重要。

 四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也是有助于促进我国社会稳定

 的,譬如说我国人讲究“和为贵”“和气生财”,不主张冲突;又譬如说,我国信奉“中庸”“知足者常乐”,凡事不走极端等等。

 (六)制定和实施了全方位发展规划

 任何领域的工作,我国都会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规划并切实贯彻执行。党的工作有规划,政府的工作有规划,上上下下各方面的工作都有规划,既有涉及到未来 15 年、30 年发展的长期规划,也有涉及到未来 5 年发展的中期规划和涉及年度和季度发展的短期规划,而且相互之间紧密衔接。更重要的是,不论是长期目标,还是中期和短期目标;不论是总体目标,还是具体目标,都坚持不折不扣地得以实施和落实,通过真抓实干使规划变成现实。以五年规划为例,自1949 年新我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制定了 13 个五年发展规划。每个五年发展规划都是根据当时的情况指出五年间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然后提出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以及主要的政策与措施,以确保所提出的任务都能按期完成,所确定的目标都能按期实现。制定和实施规划的最大好处,就是有利于使整个国家从上到下都明白未来的奋斗目标与发展蓝图,也明白困难问题以及主要政策与措施,因此就有利于全国上下凝聚共同的力量,形成合力,克服困难,实现共同的目标。新我国成立 60 多年来,正是伴随着这些规划的制定与实施,逐步地解决了许多问题,一步一步地取得了许多成就,最终

 迎来了历史性的飞跃。

 五、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关键一招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展望未来,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以落实党的十九战略部署为推手,我们一定能够掀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注入新动力,为 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发展注入新活力。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重点做好以下方面:

 (一)明确改革是实现伟大目标和梦想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我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一重大论述和判断充分表明,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梦的必由之路。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伟大目标的必由之路。我国发展道路和实践经验已经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我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和国家、军队等发展面貌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

 实践发展表明,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制度和文化,使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

 在继续开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历史征程中,富起来的我国要决胜全面小康,更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唯有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推动和实施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奠定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所需要的各项制度和体制条件;也唯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创造有利于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内在动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真正形成决胜全面小康的活力和合力。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努力奋斗,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要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梦的光明前景。实现伟大的我国梦,更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

 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历史征程中,富起来的我国要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基础上,继续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引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梦的伟大目标。要实现这个伟大梦想和目标,我们更要依靠全面深化

 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国梦,必须依靠并拥有持续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强大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能力和基础;必须依靠更加完善和成熟的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现代化的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这就必须不断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增强社会活力,为实现伟大的我国梦奠定科学的制度基础和环境。由此可见,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伟大目标和伟大梦想的必由之路。

 (二)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前进路上的困难和矛盾

 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是解决我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由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证明的一条根本性经验,也是解决新时代新矛盾和新问题的根本途径。

 一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表明,只有用改革的办法才能破解前进路上的各种困难和矛盾。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面对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科技不发达、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高等各种困难和现实问题,提出通过改革的办法,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以改革的方式,聚焦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一系列矛盾,促进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成功地进行了一场伟大的改革实践。在这个伟大的实践中,我们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着眼于初级阶段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坚持不懈推进改革,持续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进入新时代。

 二是解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是根本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近 40 年的改革开放,我们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总体上也实现了小康,到 2020 年我们将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仍然会面临如何更好地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新矛盾,尤其是如何更好地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为此,必须坚持运用改革的思维,通过全方位的深层次的全面深化改革,大力破解许多深层次矛盾和复杂问题;自觉和主动运用改革的办法和手段,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

 (三)抓住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寻求突破

 进入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不仅任务繁重,而且要求更高,既需要凸显改革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又要善于

 抓住关键环节,聚焦重点领域,坚持问题导向,实现系统集成,凸显全面深化改革的协同效应、整体效应和集成效应。

 一是要以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为重点,突出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要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契机,聚焦解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条主线。围绕这条主线,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以是否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否能够实现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是否切实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标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衡量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与得失。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就要有所应”,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

 二是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彰显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使命和新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为改革而改革,而是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科学发展提供重大的动力支撑和制度条件。全面深化改革要着力体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新理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全面深化改革;要紧紧围绕全面决胜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梦,以新的历史使命和历史担当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把完善和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把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作为己任和目标。

 三是以弥补发展短板和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新的出发点,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需求导向。全面深化改革要着力解决一切阻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国家治理体系完善、社会民生改善、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发展和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此,必须进一步聚焦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建设;进一步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政治建设;进一步聚焦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建设;进一步聚焦社会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建设;进一步聚焦生态体制改革,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通过一系列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改革,弥补发展短板,大力提升“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和发展能力,提升发展的协调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改革要服务人民,增强群众获得感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

 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为此,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是要善始善终,注重改革的持续性。党员干部要以对历史和人民勇于担当的使命,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要确保各项改革举措、顶层设计善始善终,有头有尾,要确保改革措施层层落实。为此,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改革,要抓督办协调,防止拖延扯皮;要抓督察落实,强化督察职能,确定一批重点改革督察项目,形成全党上下齐抓改革落实的局面。为此,我们一方面要谋划改革,另一方面也要抓完善机制,形成完善督办协调、督察落实、考评激励、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确保改革善始善终。

 二是要善作善成,注重提高改革成效和质量。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使命和新任务,要求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注重改革的成效,人民群众也比过去更加注重改革给自身带来的实际获得感。这就决定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要实实在在提高改革的实际效果;改革要强调科学性、实效性,既要有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问题导向提出改革举措,也要善于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改革;要有对各项改革成效的评估考核体系,确立绩效评价机制,把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创造

 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汇集成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

 三是要落地生根,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继续深化改革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价值导向。全面深化改革成败与否和是否有效,关键就是看人民群众是否从改革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这就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接地气,必须确保各项措施真正落地、开花结果。

相关热词搜索:改革开放 讲稿 宣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