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行政支出控制与我国政府“三公”消费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来源: 讲话发言 点击:

 政府行政支出控制与我国政府“三公”消费问题研究

 摘要:政府行政支出控制一直是政府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也是近期社会舆论的焦点所在。本文以“三公”消费问题为切入点,从政府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角度讨论了政府行政支出膨胀的必然性,以及控制政府行政支出的必要性,最后笔者为“三公”消费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些可行思路。论文关键词:政府,行政支出,“三公”消费,政府经济学 一、控制政府行政支出的必要性 公共开支的合理增长并不意味着行政支出可以不受限制的膨胀,我们需要划清政府行政开支的合理增长与恶性膨胀之间的界限。“三公”消费作为政府行政支出里最大的开销项目,其恶性膨胀不仅导致政府行政成本的整体上升,还会引发公众对政府执政能力和公信力的质疑。以下笔者将从社会契约论、效率与公平的视角分析控制其恶性膨胀的必要性。

 (一)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 社会契约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其核心精神即每个公民出让部分的个人权利,共同缔结契约,从而获取平等的契约自由。而在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中,契约思想的核心是委托—代理关系,即公民为了满足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以及对个人财产和权利的有效保护,共同缔结契约,让渡部分私有财产,组建并委托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及服务,维护公共秩序,保障每个人享有平等的自由权利。

 公民出资委托政府提供服务,意味着政府作为代理人的角色应当服从

 委托人的意见表达,实现委托人的利益诉求。委托人支付政府组建及运转的行政管理费用,这些资金的使用必须经过委托人的同意和授权,且资金的使用过程应当接受严密的社会监督。

 从契约关系的角度看,控制政府行政支出的恶性膨胀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性,在良好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人应当在委托人的监督和授权下,控制行政成本,严格管控经费的使用情况,维持诚信友好的契约关系。

 (二)从效率的角度 追求效率最大化一直以来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核心目标之一,在政府部门行政效率的研究方面,新公共管理学派的理论独树一帜,将当代政府管理引入效率时代,引发了全球性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新公共管理理论又被称为“企业家政府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引入政府管理中去,运用成本—效益工具,缩小政府规模,降低行政成本,创造竞争性的公共物品提供环境,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构建一个有效率的政府。

 运用成本—效益分析工具,我们可以对政府的行政效率下一个定义,行政效率即政府部门在实现公共目的的过程中,所耗费的行政成本与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之比。从广义上说,行政成本不仅包括公民为享受公共产品而让渡的部分私有财产,还包括整个社会为了实现公共目的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人力等资源;从狭义上说,行政成本即政府部门自身运转所耗费的人力、金钱、时间等资源。假设政府提供一项公共产品的成本=公共产品自身耗费的成本(如原材料)+政府行政成本

 (如官员工资),那么削减政府部门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就可以减少这项公共产品所耗费的总成本,从而达到减少财政支出、提高行政效率乃至整个社会运行效率的目的。

 (三)从公平正义的角度 除了“效率”之外,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公共部门经济学还以实现“公平”为主要研究目标。代写硕士论文从公平正义的角度看,控制政府行政开支的必要性可以从两方面来论证,一是从政府行政经费的来源角度,二是从政府行政经费的开支角度。

 近几年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公开了“三公”消费账单,预算外收入进入公众视野并引发了普遍质疑,人们有理由怀疑这部分收入是否与政府过度参与市场、寻租、违规从事经营活动等行为相关,而这些行为显然违背了公平正义原则。

 二、 “三公”消费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约束惩戒力度 尽管我国已建立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为基准的财政收支制度,但关于“三公”消费这一重点内容却无明文规定,既没有对“三公”消费进行概念界定,也没有明确的关于其记录格式、公开监督、惩戒等内容规定。解决“三公”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从制度上进行规范,我国还需要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将“三公”消费真正纳入法律轨道进行控制和约束。

 (二)统一口径,分类细化 从各级政府部门公布的“三公”消费账目来看,存在账目信息大而不详、

 记录格式不统一等问题。如大部分政府部门仅公开了“三公”开支总额,但对于详细的分类、用途等却无具体说明,这种公开记录使得各级人大以及社会公众难以了解这些开支的含义,从而难以进行约束和监督。为此,我国应当建立统一的“三公”消费账目格式,对各项支出进行统一分类,并细化每项支出的具体内容和使用过程,使公众真正读懂“三公”消费报告的每项内容,便于行使监督权利。

 (三)与政府部门绩效考核相挂钩 节约行政开支不应当仅仅成为一项口号,还应与政府部门绩效和官员个人绩效相挂钩,实行奖惩才能发挥实效。将预算与绩效考核相关联,首先应当衡量部门的行政成本,在保证行政效率的前提下尽量压缩经费,建立适度合理、分类详细的部门预算方案。通过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对收支平衡以及厉行节约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对严重超支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处。

 (四)加强信息公开,内外监督相结合 政府财务信息公开是监督控制的前提,全国应当确立统一的“三公”消费公开时间,将预决算信息的公开作为预算流程的例行程序。同时,对政府预算的监督应当内外结合,从内部来说,上级政府部门应履行好对下级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工作;从外部来说,应由人大和审计部门主导,社会公众和媒体舆论辅助进行政府预算的监督和审查工作。

 (五)营造勤俭节约、克己奉公的行政氛围 提高行政人员的节约意识,创造清廉的行政氛围也是治理“三公”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从中央到基层政府纷纷转变

 工作作风,推行节约清廉的工作方式,借助行政和舆论的力量有效地减少了公款宴请、公车私用、公费出国等腐败浪费现象的发生,这些转变说明了良好的行政氛围对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官员素质、提升政府形象所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1]陶菲:强化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若干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年 09 期[2]苗月新: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比例分析与总量控制策略[J];财政研究;2011 年 04 期

相关热词搜索:政府 支出 三公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