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科,解题指导

发布时间:2020-11-19 来源: 讲话发言 点击:

 政治科 解题指导 一、 解主观题要求 :

 (1)绝对不能放空问答题且一定要尽量多写一些观点,(但同一要点的话句不能反复啰嗦),高考改卷中一道问答题,只要你写了两句话以上,不管内容是否对,都给 1-2 分.

 不能因为高考试题中的答案简单我们就仿效它的简单,答案充实才能得高分。

 (2)分析高考真题的答案,要找到得分点,并将不规范的高考答案加以整理,找到规范的答案模式,以规范应对不规范. 别为高考题答案不规范而怀疑规范答题的必要性.别学它的不规范!

  二、主观题的解题要领:

 1.解题 先审设问,审设问 四步走 :

 ( (1 )审知 识范围,知识范围有开放性(范围宽)试题和指向性(只考一个知识点)试题。

 开放性试题的范围大,知识点多,答题要每体现一个观点,对应一层材料分析,有多少个观点就分多少层,每层一个序号;如:请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对上述材料实行分析说明。

 指向性试题范围小,但观点的内容层次要细化。答题时要写观点的一层内容,对应一层材料作分析,能体现几层内容则分几个小点,每小点要写序号。

 如:请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对上述材料实行分析说明。

 ( (2 )审题型,即弄清设问的角度。有“体现”、“反映”、“为什么”、“怎么办”、“意义”、“理解、评价”、“启示”、“对比”题。

 不同的设问角度回答的方式和和方向都不同。

 ( (3 )审主体,一般在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第一、二、三课及全书的综合题中,问及做事的“原材 料现 现 象 意义、影响 实质(课本理论) 措施 原 因大意 .运用…….知识对材料进行

 材料观点 对\错 依据 6.评析 5.分析说明 2.是怎样体现 2.依据\为什么要 3.怎么做 6.看待 7.反映\说明 8.启示 6.认识(如果是针对错误的做法,还要答措施)

 1.体现

 因”、“措施”题中用到此法。(哲学常识题和和政治常识的民族、宗教和对外关系不用此法)。

 不同的主体涉及不同的内容,协助你找到课文切入点。

 经济学中主体主要有:国家、企业、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

 政治学中主体主要有:国家、国家各机关(人大、主席、政府、法院、检察院、中央军委)、公民、共产党、政协。

 如:使用经济学知识回答:企业应如何打造知名品牌?——指向“企业”(企业经营成功的要素)。

 (4)

 审设问中指向的材料。要看清设问中指向的是 全部材料还是只问其中 一段话或 一个词。

  如:请你使用政治常识对材料中的“复杂心态”实行评析。——指向材料中对“复杂心态”的描述。

 2、按设问的要求 审设问指向的材料内容。

 看清设问中对材料范围的要求,是整则材料还是其中一段话,超出指定的材料范围的答案是无效答案。如果设问指向的是一句话、一个词。则直接展开对它的理解或评析。

 审整段材料要善于找 关键的信息词,还要学会 读句号和分号划分出的各层意思。

 三、各种常考主观题解题技巧:

 ( 各例题练习题只标页码者均为《3 2013 详解》之题)

 (一)“体现”型题解题提示:

 1.审题型。体现型的设问通常有"体现了什么"、 “蕴涵什么道理”、“包含什么道理”、“表明什么”以及 "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

 2.审知识范围。(确定考核的知识点)

 根据设问的范围,它又能够分为两类:

 (1)指向型:材料是如何体现 课本的一个具体知识点的。如: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 依法治国原则的;是如何体现 我国的外交政策的;是如何体现 联系的观点的;是如何体现国家的 宏观调控的。此类题的解题,一定要 心中先对体现的 知识点的内容很清楚,然后根据该知识点的内容一一展开,用材料去对应,对应得上的即是体现出的知识,对应不上的就没有体现出来。这种设问要求我们对那些小范围的知识点的细节内容体系要掌握好。如经济学就有价格的相关知识、货币的基本知识、市场经济的知识、宏观调控的知识、企业的相关知识、农业的知识、财政的知识、税收的知识、银行的知识、市场的知识、消费的知识、世界化的知识、对外贸易的知识等大大小小的知识体系;每个知识都要沿着它们的“体现在”、“是什么”、“为什么”、“有何作用”、“ 怎么做”或涉及的主体或客体的属性、特点等方面去找答案。

 哲学则有唯物论的知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知识、实事求是的知识、规律的客观性的知识,辩证法的知识、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辩证的否定观;理解论有主观能动性

 的知识、实践的观点、科学的思维方法、理解的相关知识;历史唯物主义有社会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政治学则有公民、国家、政党、政协、人大等不同主体的知识、国际关系知识、我国对外政策知识、对外政策基本点。

 (2)开放性的设问,材料体现了一个大的知识范围内的什么道理。道理也许不只一个,体现了哪些道理就把道理讲出来,并拿出材料作论据。

  当材料是描述现象,问体现什么道理,即是从材料中 提炼出观点,答案先写体现的观点,再把你提炼出观点的材料放在后面即可。

  例:1.上述材料体现了经济常识的哪些道理?(——开放性,范围大。)

 说明:开放性的试题答案,每一个层次前面都应该是观点,后面都应该是材料分析。能体现多少个观点,就要写多少个序号。

  2.P12;7.结合材料,说明促动农民工融入城镇社区自治和决策体现了“公民政治的政治生活”中的哪些道理。(——中度开放性,范围适中。)

 —— 课堂探究 :

 请研究该例题答案的构成 及生成的过程。

 。

 3.审主体。什么主体做事即体现与它相关的知识。

  材料是某行为主体做事,问体现什么道理的,则会体现该主体做事的原因和作用。

 例 3:国家增大社保资金的投入,体现经济学中的什么道理? 对应的课文知识点就有:政府、宏观调控、经济手段、财政措施、财政的作用、社会保障的作用; 例 4:国家增大社保资金的投入,体现政治学中的什么道理? 对应的课文就是: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原则、职能(+意义)、科观。

 4.审材料指向。一定要看清材料内容的层次、关键词,才能找到与它相对应的知识。

 例题:

 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使用了当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2)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创作过程如何体现辩证否定的实质?(10 分)

 ———(材料指向:创作过程。

  考点指向:某个具体知识点)

 分析:第一、该设问把知识范围锁定“辩证否定的实质”,那么,心中就首先要对辩证的否定的实质的内容有清楚的记忆。解题时先把原理的内容表述出来,然后结合材料实行分析:如何体现。该知识点只有一个层次,所以,答题时观点分一层,材料分一层。需要说明的是,如

 果体现的一个知识点有多个层次的内容,一定要分层次写知识内容,每一层次都用相关材料作对应分析。切不可先把内容都写出来,再写一堆材料。即每一层次都有观点+材料。

 第二、该设问指向的材料是“创作过程”,所以在分析中必定要出现这个具体的过程。

  答案:①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内容,保留其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②《田螺遗梦》的创作就是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它剔除了原有传说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保留了其中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并使用现代科技手段,融入国际元素,使之发扬光大,是一次成功的“扬弃”。

 说明:观点“辩证的否定的实质”课文中只有一个层次的内容。所以,序号①应该是答体现的课文知识,序号②则应该是对材料实行分析,对应观点。

  (二)

 原因、依据型 ——

 “ 为什么 ” 题解题提示:

 1 1 、审题型:

 “为什么型”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必要性”、“原因”、“道理”、“准确性”、“合理性”、“依据”、“理由”等。

 (1)为什么说:后面一定是跟一个观点,而且是准确的,要你给这个观点找到论据。课本上有这个观点的论据或表现。

 (2)为什么要:是要做一件事,要找出做此事的原因加意义。一般为做此事的主体的地位、性质、职责和要做的事的性质、特点、现状、重要性等作原因,然后再加上做此事的具体作用(意义)。它能够用做事的“依据”、“理由”、“合理性”、“准确性”等方式设问。

 (3)“原因”、“为什么会”“为什么能”等仅仅问原因。

 2 2 、审知识范围。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的依据(课本知识)、“这样做”的原因+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应先理论原因后现实原因,再现实意义;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3 3 、审主体。在开放性试题中,把握这个点特别重要。抓住主体就找到了这个主体做某事的原因及意义。

 例 1:P4,4: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原因。

  ——— 课堂探究:认真研究该题的设问,弄清答案的生成过程。

  例 2:材料一:

 为进一步推动转方式调结构,2010 年 10 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 17市实行了实施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理解。

  (1)结合材料一,使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山东省委为什么要组织调研,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8 分)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原因)山东省委组织调研,听取建议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要求(或有利于党的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作用)

 ②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党派具有参政议政的权力,(原因)共产党听取民主党派的建议,有利于促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合作关系。(意义)

 ③听取群众建议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利于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意义)(党风建设要求)

 (注意,听群众的建议,对政府来说应该是公民有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政府要实行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课堂练习 1:P8,4 题(2)问:

 课后练习 1:P31,7 题):

 理解下列题目的设问:

 材料一

 表:中国与世界部分经济指标对比

  三 大 产 业 结 构 比 例(2009)

 研发经费占 GDP 比重 单位 GDP 二痒化碳排放量(2008)

 中国 16.6 :46.8 :42.6 1.7%2009 中国

  ≈3。5 世界平均 世界平均 3 :28 :69 2.212007 以各产业增加占GPD比重计算

 材料二

  1978 年至 2010 年,我国 GDP 总量从 3645 亿元增长到 397983 亿元,年均增长9.87%。“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 7&。温家宝总理对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 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使用经济生活知识,根据上述材料解释 为什么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 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2 分)(问原因)

 (2)“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单一直徘徊在 4.0—4.3%之间。在经济意义上,失业人口的存有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使用劳动二重性的知识予以说明。(8 分)(等于问为什么说)

 答案(1)①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②科研投入不足,影响自主创新水平的提升;③环境压力较大,影响可持续发展;④经济总量的大幅度提升,制约增长速度。

 (2)①任何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②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③失业人口无法通过直接参与社会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

 (三)措施 型 —— “ 怎么办” ” 型 型 题解题提示 :

  1。审题型:“怎么办型”一般以“应如何”、“应怎样”、“建议”、 “对策”、以及“是怎样”、“是怎样做到”、“是如何遵从”、“是如何做到”“是如何发挥作用”等来设问,还在“某主体在某事中的作用”。

 (1)“应如何”、“应怎样”、“建议”、 “对策”的设问方式是此事还没有做,要我们提出做的措施。一般有四种情况:

 一是抓“主体”型:针对材料中存有的现实问题,各主体应该怎样做;

 二是“对症下药”型:材料指出各种问题,问对策,就必须针对题中存有的问题找对策; 三是考课本知识型:设问指向课本知识的某一考点问措施,则答案主要在课本上找。

  ( 如:怎样 做到依法治国?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怎样发体现代农业?)

 四是从某一主体角度,就一个具体问题,要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而这些具体措施课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要你进入角色,站在某主体的立场上,从现实出发,就事论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何搞好抗旱工作?如何自主创新?国家应怎样增居民的收入?国家应怎样增强居民的消费水平?国家应怎样保证粮食安全? (2)“是怎样”、“是如何”、“是怎样做到”、“是如何遵从”、“是如何做到”“是如何发挥作用”,此等设问表明材料已经有对问题的解决措施,要我们将材料中的措施上升为课本观点,即用术语表达即可。

 2. 审知识范围:看清是从哪个角度来设问,在不同的知识范围中主体有不同的措施。经济学中和政治学中的主体对应的做法是不一样的。

 3.。

 审主体。“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找到做的主体,即从主体知识中找对策。

 如果从经常学角度看,“应怎么办”,通常涉及国家、企业、个人(劳动者、消费者)三大主体应怎么做。

  如果从政治学角度看,通常有政府、共产党、公民主体,也可有人大及其他国家机关及民主党派、政协等主体做事。

 4 4 .审设问指向要解决的问题。是课本上的问题,从课本上找答案;是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则抓主体回答。

 例题 1:材料二 我国某汽车企业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已经完全掌握了发动机、变速器、底盘三大核心部件的生产和制造技术,创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两大发动机品牌,截至 2009年 9 月,该企业累计申请专利 4003 件。获得授权专利 2414 件。在国内汽车行业中遥遥领先,该企业先后通过 ISO9001,ISO/TS16949 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9 年该企业销售达 50 万辆,连续 9 年蝉联中国企业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冠军,连续 7 年成为中国最大分乘用车出口企业。10多年来,该企业已经让 100 多万消费者实现了拼车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自主创新 对该企业发展的作用(——抓企业的知识)。假设你是企业经营者,你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 ( —— 考具体问题)

 (14 分)答案:自主创新对该企业发展的作用:

 ①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打造自主品牌;(2 分)

 ②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销量;(2 分)

 ③有利于提升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2 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企业经营者应该采取这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

 ①增大研究开发经费投入;②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③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创新活动;

 ④通过奖金、股权等方式激励科技人员;⑤与大学、科研机构实行科技合作; ⑥积极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

 (答出 1 项得 2 分,答出任意 4 项可得 8 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分析:这道题的第一问容易回答,用相关企业应怎样经营才能获得成功的措施,将自主创新措施提出来,阐述它对其它措施的作用即可。(即其他措施转化为意义)。

 第二问就不容易回答了。它属于第四类,它指向了一个特定的主体,设定了一个具体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在材料中既没有出现相关问题,用不上对症下药型,也用不上抓主体型,也不是课本知识中现在有答案的。此类问题只能从主体面对的问题,根据所学的知识,从现实角度入手,开放性地答题。此题问:企业应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那就得看什么措施能使自己的创新水平提升了,能够从资金、人才、分配、合作等方面找相关的措施。

 例 2:P6,1 题(3)问:如何通过国民收入的 初次分配促动社会公平。( ——)

 考课本上的知识)

  —— 阅读并领悟答案。

 课堂练习 1:( P4,6 题、7 题)。

  课后练习 1:

 ( P4,6 题、7 题)。

 (四)“ 意义 、影响、作用”型及型的解题提示:

 1、审题型:

 (1)“意义型”的设问方式主要有:“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做某事对某主体或客体的意义(A 对 B 的意义)”等。它的表达方式通常是“有利于”,关系到、是什么的要求等;也可能有负面的影响。而“某主体在某事中的作用”,先谈该主体在事件中做了什么,再谈带来的好处,每谈一种做法,就谈对应的好处。

 (2)“作用”型则可能强调某一主体做某事对某对象起什么作用?“有何作用”等。此类问法通常表达的方式是用一些能表达作用的“动词”来表示其作用。如“促动了”、“提升了”等,也相当于意义题。

 (3)“X 对 Y 的作用”型,X 是指做某事,Y 是某主体或客体。

 如:增强自主创新水平对企业的作用。——答案围绕科技创新对企业带来的好处谈。

 (4)“X 在 Y 中的作用”型,一般是“某主体在某事中的作用”,:这类题目一定是通过题中的主体做某些事情(措施),然后这些事情在某方面起了作用(即意义。)所以,要先用所学知识答出主体做的事,再答引出的意义。如:政府在治理淮河中所起的作用;人大代表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这类题先谈该主体在事件中做了什么,再谈这些做法带来的好处,每谈一种做法,就谈对应的好处。

 如:材料:政府发行国债,增大对淮河治理的投入力度,使一批停止的工程重新启动。

 问:谈谈 政府在 治理淮河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会涉及:发行国债性质及作用,增加“投入”——即“财政”的作用,对工程的作用。

 2、 、审知识范围。“意义型”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是在哪个范围的意义,是经济意义、还是政治意义、或者是经济政治意义或者是对某一特定主体或客体的意义。如果没有范围则先答对经济的意义然后答政治的意义。其次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还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

 3.审设问指向的材料内容。

 提示一:很多题目为选定对象谈意义,对象通常为:有利于个人(消费者、农民......),有利于企业......,有利于产业......,有利于某种地区......,有利于民族......,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国家/社会......,有利于国家之间(亚太地区等)......,有利于世界......,根据材料取舍补充。

 提示二:如为经济意义,通常要答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增强(企业或国际)竞争力,提升经济效益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如为政治意义,通常要答有利于民族团结共同繁荣(伟大复兴)(尤其出现解决边疆西部地区问题时),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意义题的答案一般都有指向受益主体的共性答案,还会有针对题目材料存有问题得到解决的个性意义。

 也就是说,在给定的受益对象中,你要知道它想要获得的好处。如:经济发展需要什么、社会发展需要什么、公民需要什么、农业需要什么、农民需要什么、政府需要什么、国家需要什么、一个省、一个市它有哪些方面的发展需要。它需要的,你做事满足了,就是对它的意义。

 例题 1:2011 年 1 月,《人民日报》以“社会好与坏,居民说了算”为题对天津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经验实行了介绍:一是综合评价社区居委会及其成员。2010 年河西区 178 个社区居委员会接受了 9960 名居民代表的民主评议。二是建设社区居民参与评议监督机制,将知情、表达、决策、监督权全部交给居民。尖山街辖区一个大院 138 户居民家暖气不热,居委会在听取居民意见后,约请各方代表共商解决办法,督促相关单位改造了输热管道,是公开与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遇到难题充分与群众协商,和平区尚友里有 200 多辆车,而车位仅 130 多个,为解决挣抢车位的问题,居委会邀请各方代表召开恳谈会,听证会、促成了问题的解决。

 (1)使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说明上述经验的政治意义。(12 分)

 答案:(1)①有利于实现民主监督,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②有利于推动民主决策,提升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③有利于增强民主管理,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的积极性;④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推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分析:公民监督,对公民权利的实现、政府工作的展开、民主政治建设有好处。就此展开。

 例题 2:材料一

 民主改革 50 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统计,1959 年至 2010 年,西藏生产总值由 1.74 亿元增长到 507.46 亿元。2010 年西藏的经济增长率为 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2 个百分点。1959 年至 2008 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 2.019 亿元,平均增长过 12%。“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 2124 亿元。

 (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12 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央财政支付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8 分)

 答案:(1)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和西藏的实际,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西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动国家富强和西藏的繁荣,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作用:使西藏自治区充分享有广泛的自治权,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提升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动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

 分析:此题问“政策”对“某某”的作用,分别用了“使”、“保障了”、“能”、“提升了”、巩固和发展了、“促动了”等动词来表明它的作用。

 (2)加快西藏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促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分析:本题也是用“加快”、“为„„创造条件”、“促动”、“为„„奠定基础”、 “建立健全”“提升”等词来表达中央财政支付给西藏带来的好处。

 课堂练习:( P3,4 题)

 课后练习:( P8,5 题)

  (五)“使用......知识对......实行分析说明”型解题提示

 1.审题型:

 “使用......知识对......实行分析说明”是包容性最强的问法。此问法能够和“原因”、“措施”“意义”“评析”连用,即 “使用.. ....知识对______实行分析说明”,填空线内能够是原因、措施,也能够在分析说明后加“意义”或“对 XXXX 实行评析。” (1)它能够是直接提出在限定的知识范围内针对材料问原因、问意义、问措施,或是对

 不同主体之间的内容实行比较等。此时,使用“使用......知识对,分析说明”仅是设定的知识范围。真正的答案点是侧重后面的设问角度。

 如:使用经济学常识,分析说明产生上述现象的 原因。

 —— 可见,此题真正的是问“原因”。

 (2)如果限定的知识范围是指向型的,则答案就必须以指向的知识为依据,也就是说,要先答出知识,再依据知识对材料实行分析。

 如:使用市场经济的知识,对上述材料实行分析说明。——此题就是分析说明题,指向“市场经济”的知识,涉及它的含义、特征、市场弱点、宏观调控等知识。答案要将用到的知识摆出来,再结合材料分析。

 (3)在“使用......知识对......实行分析说明”后面也能够什么角度都不提,就让你对材料实行分析。此时,它涉及的内容是广泛的,哲学题通常就用这个题型。

 如: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上述材料实行分析说明。

 答案是一个原理,一层材料分析。

 ①材料讲一些现象时,分析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有何影响、怎么办这些角度回答。

 “是什么”即提示现象的本质; “为什么”即用所学观点阐明现象发生的原因; “影响”要注意正反两方面; “措施”是有对症下药型或是抓主体型的,还有措施带出的意义。

 ②材料是讲一些措施时,则是分析为什么、有何影响。

 “为什么”即用所学观点阐明现象发生的原因; “影响或意义”则是就事论事,看对谁有意义,有何意义。

 2.审知识范围:“使用......知识”即锁定了它要用的知识范围。

 3.审主体:抓住符合知识范围要求内的与材料相关的主体即抓住了答案框架。

 4.审指向的材料内容。“对......实行分析说明”,明确了要分析的材料。要准确分析材料的大意、层次、关键词,才能找到它们在课本中的切入点,从而把它们所涉及的知识给找出来。

 例题1:结合材料五,使用经济常识,分析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较优势。(10 分)

 分析:此题就属于该题型的第(1)情况,“使用经济常识”是对题目知识范围的限定,但对具体答案的构成没有直接的作用,真正的答案应该是“结合材料”,“比较”,找出经过比较后的发现的优势是什么。所以真正的题型是“比较型”。

 例 2:近些年来,我国市场上持续出现诸如“三鹿奶粉事件”、“红心蛋”、“地沟油”等事物。食品安全问题突显。为此,国家增大了对商品生产和销售的监控力度,吊销了一些违法企业的营业执照,并对一些触犯刑法的当事人实行法律制裁,依法打击经济领域里的违法犯罪活动。

 请“使用所学的经济知识对上述材料实行分析说明”。

 分析,此类设问属于第(3)中对某些现象的分析,没有明确指出问哪个角度,那就是要从材料涉及的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市场调节)、原因(市场弱点)、影响(对经济秩序、消费者)、以及所涉及的主体(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的相关知识来回答措施。

 课堂练习:P19,8 题; 课后练习:P29,12 题;

 (六)使用…… 知识,

 “分析”“ 理解 ”“评价” 型题解题提示:

 1 1 、审题型:“理解型”的设问有“如何理解”、“如何看待”、 “谈谈对......理解”;“分析某一现象”、“评价” “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 或者是对某现象、某观点、某行为实行评析。

 2、审知识范围。

 如:使用企业和劳动者的相关知识,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言论实行评析。

 3、审设问中的主体。如:使用政治常识,对材料中政府的做法实行评析。

 4、审设问指向的材料内容。要看清是理解现象还是对观点谈理解或评析。

 (1)

 针对现象或什么人的行为实行理解,就是问现象产生的原因、本质、影响,如果是有问题的现象,还得给它找到解决的措施。

 如:如何看待“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个现象?

  答案要点:现象产生的原因(市场调节)、影响(区域协调、共富问题)、措施(东西区域和国家三个主体的措施)

 (2)谈对一个观点的理解,则是大多是说明他的观点是准确的,你得给他找出课文知识作论据。

  如:使用所学知识,谈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党”的理解。

 答案要点:(还原为:某事需要党领导的原因)党的性质和国家性质决定,党领导的三个(只有.....才)作用。

 (3)对一个观点谈理解或评析,则可能有合理的成份,也可能有不合理的成份。对观点的合理性,要用课本知识论证它合理;对不合理的地方要用课本知识说明它的不合理之处。

 解题步骤:

 “理解型”的题目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如谈谈对“台独”公投的理解,应先回答“台独”公投是错误的。)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

 依 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根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有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有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例 1:有些人认为,时代变了,"艰苦奋斗"已经不是当代所提倡的精神。应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判断表态(是什么):①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对完全没有合理成份的观点才下结论)

  阐述道理(为什么):②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③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明确做法(怎么办——待):④当前,虽然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但我们党和全国人民 应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例题 2:

 用哲学知识评析:经济低迷成就文化产业是一条规律。

 分析:此题有两点辨点:一是经济低迷真的能成就文化产业吗?给出理由。

  二是它是一条规律吗?拿出理由。

 例题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在于意识对直接促动事物的发展。请用所学哲学常识对此实行评析。

 此题有三个辨点:一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真的仅仅这个吗?如果不是,那应是什么?(理由)

 二是意识直接作用于事物吗?拿出理由。

 三是意识总是促动事物发展的吗?拿出理由。

 课堂练习:( P3,5 题)。

  课后 练习:

 材料: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止 2010 年上半年,国家绝大部分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1)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6 分)

 (2)结合材料二,使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理解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10分)

 练习答案:(1)①真理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 分)

 ②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动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2 分)

 ③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准确方向。(2 分)

 (2)①坚持两点论就是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2 分)文化体制改革中,既要看到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也要看到稳步推动文化事业单位改革;(2 分)

 ②坚持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2 分)改革中,要着重把握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抓住振兴文化产业这个主流;(2 分)

 ③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把握关键、抓住主流。

 )

 (七)

 “ 反映 ”型、图表型解题提示:

 1。

 、审题型。“反映”型的设问通常有“上述材料反映了某一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显示了什么信息”、“说明存有什么问题”、“反映什么观点”。

 “说明了什么”的问法最宽,既可说明某做法存有的问题,又可说明另外的做法对在哪里,还不过体现什么,做法有何作用等,即与“体现”型或“作用”型相同。

 如此例题根据材料的多层次性,涉及的点多。

 2 2 、审范围。

 "反映型"多般是开放式题,知识范围大,题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是现象的东西,而答案要求则是理性的,也就是说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即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概括起来,然后上升到术语表达,即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说明材料中的现象在课本知识里是什么意思。这题型广泛应用于图表题中。

 3 3 、审主体。

 根据材料做事的主体,上升到该主体的知识。

 4 4 、审设问指向的材料内容。一定要看清所规定的材料范围。

 5.解题:

  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把 数据中隐含的意思转化为文字表达出来,有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的要纵比,比出变化的趋向性;有不同相同栏目不同对象的要横比,比出之间的关联或差别。

 图表式论述题一般由“表题、图表、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 2-3 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理解。

 (4)根据材料从经济、政治、哲学角度设定其它问题。

  解题技巧:作答图表式问答题时:

 审题:①审表格的设问,增强读材料的目的性,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分别反映了”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②审表格标题,标题中的 关键词带入答案;

  ③审表格横纵指标的变化及图表间联系,横比(不同对象比较)比出差别,纵比(同一对象在不同时期)比出变化趋势;

  ④审表格后面的小字“注”的内容;

 ⑤表格中特殊年份如 1950 年、1978 年分别是指建国以来、改革开放以来;

  ⑥表格之间的关系有这样几种:整体与部分、因果关系、前后相继的关系,一分为二关系;

  ⑦一般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提出要求。

 答题:关键字词入答案,数字变文字即答案,原因措施联系图表。

 问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答案是图表反映的 现象及现象后的 深层信息及 本质。

 例题:材料二:

 图 9 是山东省“十五”末、“十一五”末、“十二五”末(发展目标)的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图。

  材料三:

 2011 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山东省政府将增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高科技创新水平,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奠定良

 好的基础。

  (3)材料二反映了 哪些经济信息?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山东省政府的各项措施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11 分)

 ①材料二反映山东省“十五”末、“十一五”末、“十二五”末(发展目标)第一、二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②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之一,具有促动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增强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提升劳动者素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解题分析:

 此题的第一设问点是“反映”型,第二个设问点是“体现型。”回答“反映”时,图表的标题带入答案,然后对不同时期的三大产业结构实行纵比,比出产业化的趋向性(现象),然后得出结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揭示实质)。该图表没有其他内容需要实行横比或找出不同内容中的关联,属于比较容易的图表题。

  第二设问点的“体现”型是某主体的措施,那在回答它体现的道理时,就要与该主体知识相关,找出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意义。

  课堂练习 1:P4,5 题(1)问; 课后练习:( P6,1 题(1)(2)问;

 (八)“启示”型试题的解题提示 1.审题型:此类型多直接用“启示”、“警示”、“启迪”等方式设问。

 2.审知识范围:要注意是“经济学启示”,还是从“政治学”角度谈启示,还是“哲学启示”。

 3.审主体。启示型是对主体做事的启示。能够是对政府的启示、对企业的启示、对劳动者消费者的启示,或是对“我们”的启示。所以,要找准谁要在处理此事情中有责任,或谁要做此类事情,就对谁有启示。

 4.审材料指向。弄清所指定的材料范围。

 提示:启示型一般是通过别的做法有好的效果或不良的后果,来要求我们从中悟到自己应该怎么做。仅仅,我们的做法的表述应该是用它所指定的知识范围内的术语来表达。如果是经济学或政治学的知识范围,是答主体做事的措施;如果是哲学上的启示,则一般就是“方法论”。

 例题1:结合材料四,使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知识,谈谈韩国处理“白菜危机”给我们的启示。(10 分)

 分析:此题设问已给定知识范围: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知识,那么,答案就应该在它的知识范围内构建,即“含义、原因、怎么做到”等方面,拿韩国的做法与知识相对应,他做到

 的,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即是答案。

 课堂练习:(P4,5 题(2)问)

 课后练习:1973 年,某企业生产的玩具产品“芭比娃娃”因为式样陈旧、价格昂贵等原因而严重滞销,企业濒临破产。很多员工建议放弃生产“芭比娃娃”而转产,但一位年轻人极力反对并建议为“失败产品”创办博物馆。“这绝对不行,这不是自曝家丑吗?”企业总裁立即明确表示反对。

 但这个年轻人据理力争并最终设法说服了总裁。不久,陈列 200 多件不受消费者欢迎的“失败产品”的博物馆,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

 在此后的 3 个月里,年轻人全身心地“泡”在博物馆里,听取参观者对“失败产品”的意见。他收集的 500 多条意见反映了消费者的需求,令企业总裁惊喜不已。相关部门根据这些意见改进产品设计式样,调整产品价格,提升产品质量,开拓新的市场,企业很快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此后的 12 年间,公司年业绩从 4 200 万美元飙升到 10 亿美元。

 今天,“芭比娃娃”已不但是一种玩具产品的商标,而且是流行时尚、成功品牌的代名词,那位“研究失败的花朵而赢得成功的芬芳”的年轻人也被誉为“芭比之父”。

 (1)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经济知识,概括该企业产品由滞销到畅销的主要原因。(6 分)

 (2)结合材料,使用对立统一观点说明“芭比之父”通过“研究失败的花朵而赢得成功的芬芳”的原因。(6 分)

  (3)结合材料,根据辩证否定原理谈谈“芭比之父”获得成功给我们的启迪。(7 分)

 练习答案:(1)市场调研;(2 分)开发新产品;(2 分)开拓市场。(2 分)

  (2)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2 分)失败与成功作为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 分)“芭比之父”通过给失败产品办博物馆,找到了产品滞销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企业起死回生。(2 分) (3)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观要求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3 分)“芭比之父”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建议,说明要具有批判性思维。(2 分)“芭比之父”注重收集产品意见和市场需求信息,说明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2 分)

 (九)“对比”型试题的解法:

 1.审题型:通常以“有何区别”、“相比较”、“比较优势”等方式设问。

 2.审知识范围:要实行对比的问题中,必有一方是我们学过的知识。这个知识点出现在课文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就是它所要依据的知识。

 3.审主体。看材料比什么,有无涉及主体。

 4.审材料指向的内容。一定要看清是谁与谁比,或什么与什么对比。一般有三种情况:

 (1)以我们政治学科学过的知识,与历史上的相关知识作比较。

 (2)通过课本对一种性质的事物的介绍,拿去根据课本知识能够推论的相关知识对比学到的知识跟与它性质相反的事物作比较。

 (3)材料给出不同主体里不同的情况,要求我们拿来对比。

 解题的要求是:先要掌握政治学科中与试题出现的问题相关的知识内容,然后根据政治学科的相关内容展开,一项项与对比的对象作对比。或是对材料出现的不同内容实行对比。

 例题1:(2011 真题)结合材料五,使用经济常识,分析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较优势。

 分析:此题属于第(3)情况。你只需要将材料中给出的信息作对比即可。

 例题 2:(2009)古代三角贸易是欧洲殖民者到非洲掠夺黑人和商品,运到美洲去销售,然后再把获得的利润源源持续地送回本国。请用经济常识,谈谈现代贸易和古代三角贸易的区别。

  分析:此题属于第(1)情况,我们学过现代贸易,分别学习了它的含义、内容、方式、作用、原则。而材料所给的三角贸易里谈到了贸易的项目、及手段,没有谈到方式、作用。所以,只需要对贸易的项目、原则作对比即可。得出:

 ①现代贸易以商品、劳务、技术为主要内容,而三角贸易则是以商品和黑人奴隶为贸易的内容; ②现代贸易坚持平等互利原则,而三角贸易则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的,充满血腥和暴力,财富流向欧美国家。

  课后作业:我国现代的对外开放与鸦片战争以后的“开放”有何不同影响?)

 作业答案:①鸦片战争时期,清朝政府盲目自大,闭关守国,夜郎自大。它的大门是被英国帝国主义攻破的,是被迫打开的,之后便遭到了很多国家的殖民侵略,导致后来的长期落后。

 ②而新中国则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主动贯彻实施对外开放这个国策,持续向国外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技术等等,将自己融入国际潮流。加快了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国际地位,使自己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十)“关系型”解题思路:

 一审题型:“关系型”通常以为谈 A 与 B 的关系。

 二审知识范围:

 看清是经济学,还是政治学,哲学。

 三审指向的一对关系双方分别是什么。

 解题指导:

 从经济学角度看,课本上就有很多经济关系:商品两个属性的关系;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收入与消费的关系;物价与消费的关系;劳动者、消费者的权利与义务;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等。

 哲学本身有很多成对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物质与意识;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原因与结果;整体与部分;矛盾双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质变与量变;前进性与曲折性;实践与理解;社会存有与社会意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个人与社会;贡献与索取;理想与现实;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

 从政治学上看:有民主与专政;国家(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共产党与民主党关系等。

 弄清课本上的一对对关系的知识,解“关系型”题目就容易了:

  经济关系从经济角度问,政治关系从政治学角度问,就直接答,一般是 A 的知识,B 的知识,A 与 B 的关系。

 试题常从哲学上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经济上的或政治上的一对关系。如果是经济关系或政治关系用哲学知识分析,则是一般是先答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然后分析双方的对立点,再分析双方的统一点。或许还要答“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再加分析。最后处理双方关系:要将二者结合起来。【有些题还会与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联用,要求一分为二看到矛盾的双方,甚至还要求准确对待双方,分清主次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哲学上的关系从哲学角度答,也是直接用课本上解释的关系答即可。

 课堂感悟:(P31,6 题)、(P32,8 题)、(P34,4 题问)

  二、解选择题的方法:

 1.审清设问和材料。

 选择题的设问一般是在材料的最后一句。

 (1)搞清楚设问中的知识范围,特别是有具体指向的知识范围。

  如: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动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指出,全面推动依法行政,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全面推动依法行政,必须坚持执政为民。从 政府机构工作的基本原则上看,这 体现了

 (C)

 A.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依法行政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目标

  C.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D.各级政府是党组织的常设机构

 (2)搞清楚设问的角度,弄清是问原因,还是意义(影响)、措施、依据、体现、表明、是什么。如:

 题 1: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 因为

 ①两岸政治谈判的可能性不大

 ②某些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企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

 ③“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日益猖獗

 ④以武力的方式解决问题最容易

 (C)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题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具体 表现在

 ①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②保证每位公民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① 是建立其他相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C)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题 3:会议要求中部地区...

相关热词搜索:解题 指导 政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