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复习——解题方法小结

发布时间:2020-07-22 来源: 精准扶贫 点击:

 高考政治复习 —— 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

 生活与哲学

 一、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 : 辩证 的 唯物论( ( 物质、意识、规律 )( 主要两个原理) )

 一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

 1. 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 : 要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就是, , 使主观与客观具体 历史的统一。

 2.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与计划性, , 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 ;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 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 意识对于人体。

 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与控制作用。。

 。

 方法论: : 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 , 重视精神的力量, , 自 觉树立正确的意识, ,克服错误的意识。

 二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1. 规律 就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就是 客观的 、 普遍的, ,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求必须遵循规律, , 按客观规律办事, ,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 就会受 规律的惩罚。

 2. 人在 客观 规律面前 并 不就是无能为力的, ,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 在认识与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与形式利用规律, , 改造客观世界, , 造福于人类。

 3. 想问题、办事情, ,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 , 按规律办事, , 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 结合起来。

 第 二 部分: : 辩证唯物主义 的 认识论( ( 实践 、认识、 真理) )4 (4 条原理) )

 一、实践 特征: :

 实践具有 (1) 客观物质性。

 (2) 主观能动性。

 实践就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 的 能动性活动。

 (3) 社会历史性。

 二、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 实践 决定认识: : 实践就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 实践就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实践就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

 2.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

 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认识, , 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三、 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与具体性原理

 (1) ) 真理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就是客观的,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就就是客观性。

 (2) 真理就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与范围。

 (3) 真理就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就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 都就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4) 真理的条件性与具体性表明, , 真理与谬误往往就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 , 错误就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 , 可怕的就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四、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1) 认识具有反复性, ,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 人类追求 真理的过程不就是一帆风顺的, ,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 认识具有无限性, , 认识的对象就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 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就是世代延续的, , 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就是不断发展的, , 因此, , 人类的认识就是无限发展的, , 追求真理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 认识具有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不就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而就是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 :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 , 开拓创新, , 在实践中认识与发展真理, , 在实践中检验与发展 真理。

 第 三 部分: : 唯物辩证法

 Ⅰ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5 )(5 条原理) )

 一、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 , 要用联系的观点瞧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

 1. 联系就是客观的, , 就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就是客观的) )

 2. 方法论: :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 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就是客观的, , 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 , 改变事物的状态, , 调整原有的联系, , 建立新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多样性 。

 方法论: :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与 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各种条件, ,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四 、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

 (1)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 , 密不可分。

 (2)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 , 整体统率着部分, , 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 : 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 , 立足于整体, , 统筹全局, , 选择最佳方案, , 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 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与的理想效果, ,

 (3) 整体就是由部分构成的, , 离开了部分, , 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 :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 搞好局部, , 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五 、系统 优化方法

 1. 系统的基本特征就是整体性、有序性与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 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Ⅱ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发展的普遍性 ﹢实质( ( 经常合用) )

 发展具有普遍性, , 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 , 就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要 求 用发展的观点去瞧问题。

 二 、事物发展就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 ( 途径) )

 〖原理内容〗: : 唯物辩证法认为, , 事物发展的方向就是前进的、上升的, , 事物前进的道路就是曲折的、迂回的, , 这就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方法论〗: : 我们既要瞧到前途就是光明的, , 对未来充满信心, , 积极鼓励、热情支持与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 , 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 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 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三 、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 ( 状态) )

 〖原理内容〗: : 唯物辩证法认为, , 事物的发展总就是从量变开始, , 量变就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 质变就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 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就是这样由 量变到质变, , 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 如此循环, , 不断前进。

 〖方法论〗: : 重视量的积累; ; 不失时机, , 促成质的飞跃; ; 坚持适度原则

 ( ( 四、动力: : 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

 ( ( 五、环节: : 辩证的否定就是发展的环节与根本途径, , 其实质就就是“扬弃”。) )

 Ⅲ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 矛盾分析法、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一、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

 矛盾 就就是 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 就是矛盾的 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 相互贯通, ,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同一性) ) 。。

 方法论 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瞧问题 。

 二、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就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 事事有矛盾; ;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 时时

 有矛盾。

 方法论 要求 我们坚持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瞧问题 。( (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

 三、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 , 就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 : 一就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 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她事物的特殊本质; ; 二就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与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 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与不同阶段; ; 三就是同一事物的 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 : 要 求我们坚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 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

 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 唯物辩证法认为, ,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 也就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 ,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 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 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 ,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 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 , 它总就是与同类事物中的其她事物有共同之处, , 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就是没有的。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方 法论: : 要求我们 坚持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 与 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五 、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 原理

 主 要 矛盾 与次要矛盾 、矛盾 的 主 要 方面 与次要方面 辨证关系 的原理要求我们, , 要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六 、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 〖原理内容〗: : 唯物辩证法认为, , 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决定或影响其它矛盾的存在与发展。其她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就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 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 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 ; 又要统筹兼顾, , 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七 、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 唯物辩证法认为, , 每一个矛盾中, ,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 , 起主导作用, , 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就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 , 又相互依赖, ,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 瞧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 抓住主流; ; 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 即支流。

 Ⅳ 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 观

 一 、辩证否定 观

 (1) 辨证的否定, , 就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 即自己否定自己, , 自己发展自己。

  (2) 辨证的否定, , 就是发展的环节。( ( 就是实现新事物产生与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

 (3) 辨证的否定, , 就是联系的环节。( ( 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 , 它总就是汲取、保留与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 , 作为自己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

 (4) 辨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 辨证的否定, , 既不就是肯定一切, , 也否定一切, , 而就是既肯定又否定, ,既保留又克服, , 克服的就是旧事物中的过时、消极的内容, , 保留的就是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 )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 树立创新意识, , 做到不唯上, , 不唯书, , 只唯实。

 二、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原理内容〗: : 辩证法就是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方面的理解。辩证法就是对现存事物暂时性方面的理解。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 , 它就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

 〖方法论〗: : 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 , 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 , 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 注重研究新情况, , 善于提出新问题, , 敢于寻找新思路, , 确立新观念, , 开拓新境界。

 二、历史唯物主义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 社会意识就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 , 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 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二、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 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 反之, , 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 经济基 础决定上层建筑, ,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 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 ; 反之, , 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与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推动社会进步; ; 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 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 阻碍社会前进。

 表明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就是人类社会发展 又一基本规律。

 三、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 就是前进的、上升的; ; 发展的过程, , 就是曲折的。

 (2) 阶级斗争就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 改革 就是社 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 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 人民群众就是历史的创造者

 1. 人民群众就是历史的创造者, , 人民群众就是社会物质财富 的 创造者, , 就是社会精神财富 的 创造者, , 就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 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坚持立党为公, , 执政为民, , 权为民所用, , 情为民所系, , 利为民所谋,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五、关于人生价值原理

 (1)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 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 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她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就是价值的创造者, , 又就是价值的享受者。

 (2) 人的价值的另一方面在于通过自己的劳动, , 满足了社会与她人需要的同时, , 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 ,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 , 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 (3 3) ) 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就是瞧她的贡献。最根本的就是对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

 。

 六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 , 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 , 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与导向作用。表现如下: :

 (1)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与评价; ; ②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 活动。( ( 正确的价值观, , 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 错误的价值观, , 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 ) 。

 (2)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七 、 树立与坚持正确价值观, ,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 必须坚持真理, , 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

 (2) 要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 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 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八、 人生价值的实现

 1 1. . 在劳动与奉献中创造价值, , 积极 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 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 也就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 根本途径) )

 2.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就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 客观条件) )

 3.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 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 , 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 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 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 主观条件) )

 附: : 单元、课题对应知识范围

 第四课: : 探究世界的本 质

 辩证 的 唯物论

 第二单元

 第五课: : 把握思维的奥妙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辩证唯物主义 的 认识论

 第六课: :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七课: :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三单元

 第八课: :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思想方法与创新 意识

 ( ( 唯物辩证法 )

  第九课: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矛盾观) )

 第十课: :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 辩证否定 观) )

 社会发展的规律

 第十一课: :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四单元

 社会历史的主体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 历史唯物主义 )

 价值观

 第十二课: : 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创造与实现

相关热词搜索:高考 解题 小结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