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示例发展小杂粮生产,助力精准扶贫

发布时间:2020-08-07 来源: 精准扶贫 点击:

 专家建言示例

  发展小杂粮生产,助力精准扶贫

 小杂粮是小宗粮豆作物的俗称。小杂粮作物生长期短,耐干旱、耐贫瘠。同时,小杂粮作为医食同源的新型食品资源,很受市场青睐。发展小杂粮产业可帮助广大农民增加收入,对推动我区精准扶贫事业有积极意义。

  一、广西小杂粮产业现状 广西小杂粮种类较多,全区各地均有种植,种植方式主要有清种和间套种两种。2001~2013 年,广西小杂粮的种植面积和总产呈现缓慢上升态势,种植面积年均增长 1.55 %。2013 年全区小杂粮种植面积 11.66 万公顷,占粮食总面积的 3.79%;平均单产 73.13 公斤/亩,总产量 12.79 万吨,占粮食总产的 0.84%。

 我区小杂粮多以初级产品出售,精加工少,深加工产品更少。2014年全区规模以上粮食加工经营企业 34 家,加工经营有小杂粮的有 12家。其中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燕麦黑芝麻糊、红豆黑芝麻糊、黑黑谷物餐,广西凯欣食品有限公司的薏仁莲米黑芝麻糊,巴马瑶族自治县绿野长寿食品有限公司的“山马牌”杂粮糊,广西丹泉酒业有限公司、广西莫老爷酒业有限公司开发的高粱酒等少数产品较有特色。

  二、小杂粮种植效益分析 小杂粮的价格比大宗粮豆高。通过在现有农地间、套种,可以极大提高亩产出效益,如 2013 年以来,大化、都安两县推广“紫糯玉

 米-黑饭豆”种植模式,一年两季产值 2350~2765 元/亩,比传统种植单季饲料玉米增收 1570~1925 元/亩,增收 3~3.3 倍,效益显著;隆安南圩镇四联村更望湖近年来枯水时,村民在湖底种上荞麦,花开时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同时荞麦产值 48 万多元,既极大改善了生态,还使不少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子。

 我区有 100 多万公顷的甘蔗、53 万多公顷玉米、25 万公顷木薯,可以间套种植小杂粮,67 万公顷冬闲田可种植小杂粮。如果 30%间套种植小杂粮,可种植 73.65 万公顷,按平均亩产 80 公斤,10 元/公斤计,将增收至少 13 亿元。因此开发小杂粮产业是推动我区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帮助贫困农民尽快脱贫致富的重要的有效途径,对确保我区贫困人口 2020 年全部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三、广西小杂粮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认识不够,生产规模小;技术支撑不够,效益低 长期以来,广西小杂粮没有受到重视,生产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多年来小杂粮没有专项项目和经费支持,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少有研究,致使品种更新换代和栽培技术严重滞后。栽培品种多以本地品种为主,新品种少,且品种长期不换,混杂退化严重。生产上,先进的栽培技术应用少,致使小杂粮产量不高。

 (二)社会化服务不够,产业化水平低 农业技术推广与信息服务不够,缺少小杂粮信息服务平台和网络,小杂粮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等信息闭塞,供求信息不对称,产供销矛盾十分突出。小杂粮专业合作协会少、龙头企业少、种粮大户少,生产、供销、加工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难以形成规模种植,产业化水平低。

 (三)政策支持不够,发展后劲不足

 受“重主粮轻杂粮”的影响,长期以来,小杂粮的开发利用没有得到重视和支持,没有把小杂粮生产纳入国家粮食安全统盘考虑,没有把小杂粮纳入补贴范围,农民种植小杂粮没有得到适当的补贴,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对小杂粮生产没有相关的扶持和激励政策,生产企业少;没有扶持小杂粮生产龙头企业相关优惠政策,个别地方虽建有小型加工厂,但产业化水平不高,未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开发格局,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小杂粮的发展后劲。

 四、促进广西小杂粮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推动“三个创新”,促进小杂粮产业升级 1.推动生产经营方式创新。通过培养一批小杂粮专业生产大户、粮食加工企业,形成新的农业经营主体,把小杂粮的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接成一体,逐步做大产业。

 2.推动产品开发创新。引导加工企业与科研机构结合,通过开发出美味、营养、健康方便的小杂粮食品,形成广西自主创新的品牌。创新加工技术,通过多层次深程度加工,提升加工环节效益,拉动种植环节弱势,提升产品质量,实现小杂粮整体效益大幅增值。

 3.推动经营管理创新。应用大数据驱动小杂粮产业向智慧型转变,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指导小杂粮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发展“互联网+小杂粮产业”,建立小杂粮电商平台,构建覆盖全区市、县、乡、村的小杂粮电子商务网络体系,重点选择 1-2 个主产区市县建设小杂粮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服务点,联接全国各大杂粮交易中心和电商平台,实现小杂粮产品传统贸易方式电商化;引入淘宝、京东、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

 (二)抓好“三个培育”,推进小杂粮产业化经营

 1.培育小杂粮产业的龙头企业。引导现有的粮食加工企业或者流通企业,按照“企业+基地+农户”、“企业+经纪人+农户”、 “育种(企业)+种植(农户)+购销(企业)”等模式,进入小杂粮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实施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

 2.培育小杂粮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以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为龙头,由政府扶持,延伸产业链,“接二连三”,发展成为粮食生产经营专业公司。由原来专门从事粮食种植业的专业户转身为以粮食精深加工为主的公司,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高附加值和知名品牌的高端食品,倒过来以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拉动和扩大小杂粮产业发展。

 3.积极培育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制订小杂粮生产发展规划,通过指导、扶持 ,把一些小杂粮生产的点、线连接起来,打造户连户、村连村小杂粮生产基地,逐步形成广西各具特色的小杂粮优势产业带,全面提升小杂粮综合生产能力。

 (三)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推动小杂粮产业持久发展

  1.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建立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机制,提高队伍素质,促进小杂粮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快速推广。

 2.加强合作组织建设。组建各类优势小杂粮行业协会、区域性小杂粮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小杂粮合作组织,依托小杂粮合作组织,把小杂粮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各产业链条结为有机整体,拓宽优势小杂粮产业和产品的发展空间,逐步实现小杂粮销售模式由以农贸集市或市场批发为主向以连锁超市销售为主转变,推动小杂粮及其加工产品进军高端市场。

 (四)

 政策保障 1.确立小杂粮发展地位,把小杂粮产业作为广西新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

 鉴于小杂粮的价格虽比大宗粮豆高,但单产比水稻、玉米低,单纯亩产值较低,建议充分利用小杂粮生长特点,采用间套种方式重点推广,纳入广西千万亩粮食生产、双高基地生产等农业生产计划中;同时纳入石漠化治理计划,和石漠化治理同步推进。

 2.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赋予“四重叠加”扶持政策 ①让小杂粮与主粮享有同等财政支持。小杂粮产业的发展要调动杂粮种植户的积极性,不能忽视对种植户的扶持,财政支持小杂粮生产力度与支持主粮生产的力度要一致。

 ②把小杂粮生产纳入扶贫政策支持范围。把小杂粮生产作为精准扶贫项目,从扶贫资金中定向扶持。根据小杂粮产业发展情况,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加以扶持。可以对种植小杂粮的农户直接补贴,也可以采取资金补贴与科技支持相结合。

 ③让小杂粮生产享受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政策。目前广西小杂粮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在评审产业化扶持项目中,对小杂粮产业化经营的标准应予以照顾,对小杂粮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应给予 5 年的过渡阶段。同时制定出过渡阶段小杂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标准,以便加快推进小杂粮产业的发展。

 ④让小杂粮生产享受生态环境保护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利用山地、丘陵、台地、旱地、新垦荒地种植小杂粮,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这一优惠政策可采取环境保护资金补贴的办法施行。

 ⑤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建立小杂粮科技创新体系。由财政部门安排,设立小杂粮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专项基金, 加大对小杂粮生产、加工等关键技术研究及技术示范、推广的支持力度,从小杂粮良种繁育,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产品开发等方面入手,打造广西小杂粮知名品牌。

 ⑥制定奖励政策,培育知名品牌。建立自治区小杂粮名牌创建奖励政策,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证明商标、地理标志、国家名牌及自治区名牌产品的小杂粮品牌进行奖励,扶持小杂粮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创建名优品牌。

相关热词搜索:建言 助力 示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