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7-01-2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小人物的历史篇一:以小人物的命运论证大历史的发展

以小人物的命运论证大历史的发展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高一历史的一课。本课内容线索单一,理论性较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是: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三大制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何能调动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感受历史、领悟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是我最担心的问题。我根据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阿牛回忆录》的方式将新中国成立前后国家的大历史和阿牛个人的小历史结合起来,并将之作为课堂教学的线索。这样本来理论性较强的一课,顿时因为这段有血有肉的历史而鲜活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十分高涨。

一、教学设计

导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地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十八大报告”节选

看完“十八大报告”的这段话后,你认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有哪些?这些制度又是何时确立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说明:利用“十八大报告”导入,可以把时事政治与历史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本课开始之前,我们一起来认识阿牛这个朋友:阿牛,男,汉族,1931年生,1949年5月开始在北京茶馆做伙计。今天,将由阿牛这个虚拟的历史人物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感受、体验那一段逝去的历史。因为小人物的命运总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的。

1.一唱雄鸡天下白:新中国的成立

播放《阿牛回忆录(一)》:1949年9月21日。

今天一大早,茶馆里的人进进出出,人们脸上洋溢着一种非常兴奋的表情,他们在议论纷纷,说什么朱德、毛泽东在咱北平城召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

师:这个非常重要的会议是指什么会议?

生:政治协商会议。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播放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视频,提醒

小人物的历史篇二:毛泽东用小人物的历史深意

毛泽东用小人物的历史深意

一九五四年,毛泽东在《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中提出了一个小人物与大人物之间关系的问题,在两者之间,他始终把关爱的重点放在小人物这一边。他说:“事情是小人物做起来的,而大人物往往不注意,并往往加以阻拦。”在这件具体事件上,大人物是指周扬,小人物是指李希凡。那时周扬是在宣传系统掌握大权的人物。我们且撇开《红楼梦》讨论中的是是非非不谈,就毛泽东个人感情上,他是始终倾向于小人物这一边,倾向于弱者一边的。毛泽东早年在一九二五年的《沁园春?长沙》一词中,便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之句。那时候,他还是小人物,“粪土当年万户侯”,即是对大人物的藐视。其实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统观念。大人物是保守倾向的代表,小人物则是谋求进取的代表。《孟子?尽心下》中有“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那就是对那些巍巍而高峨的大人物要敢于藐视他们,才能看清楚他们虚弱的一面。一九五八年四月二十七日,毛泽东写信给田家英,建议他:“如有时间,可以一读班固的《贾谊传》。”他还说:“《治安策》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贾谊于南放归来著此,除论太子一节近于迂腐以外,全文切中当时事理,有一种颇好的气氛,值得一看。”如果我们去读一下《汉书?贾谊传》,可以知道贾谊这个人是典型的小人物。其云: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谦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从这一大段引文,可以知道贾谊当时是一个青年,是一个小人物。他凭什么你可以乘直升飞机挤入“公卿”之位?那些大人物都是凭资历和功勋才能得到公卿的地位的。贾谊他有一套体制改革的主张,主要的还不是什么“改正朔,易服色”这一类形式上的变更,关键是“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之主张,涉及到当时在位诸大人物的利益,故受到大人物们的反对。若绛即周勃,灌即灌婴,东阳侯即张相如,冯敬为当时的御史大夫。他们都是当时的功臣宿将,并且是在位的大人物,以列侯就国,就意味着要他们放下手中的权力。故而对贾谊这个小人物,这些功臣宿将们采取既害之、又毁之的态度,也就很自然了。汉文帝拗不过功臣宿将,便只能疏远贾谊,并将他下放湖南,为长沙王太傅了。

《汉书?文帝纪》载:

三年(公元前一七七年)冬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十一月丁卯晦,日有蚀之。

诏曰:“前日诏遣列侯之国,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遂免丞相勃,遣就国。这件事离贾谊说汉文帝列侯就国没有多少时间,它说明贾谊受诸大人物的攻击没有多少时间,贾谊虽然被贬南下,而周勃不久也就免相就国了。那个时代如果连续出现日蚀或天文星历上的灾异现象,要以大臣代替皇上当其罪责,故在二次日蚀的情况下,周勃作为丞相,不得不因此以就国当之。绛,在今山西翼城东南,当时属汉东郡。周勃回到封地以后,非常恐惧,常披甲自工,因此被人告发他要谋反,下廷尉,因此而入狱。他入狱后不知如何言辞,被赦免出狱以后,他说:“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从这件事的过程,可以知道贾谊的那些建议,汉文帝是接受的。但碍于功臣宿将,不得不牺牲贾谊,把他下放为长沙王太傅。过了没多久时间,二次日蚀,作宰相的周勃便尝到厉害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到汉文帝时锐意进取的小人物与一心维护既得利益的大人物之间的纠结。汉文帝既倾向于小人物,又不得不委屈一下小人物,等待时机,再处理大人物。故大人物与小人物之间的矛盾古已有之,利用这种矛盾,历来是帝王驾驭大人物的一种权术。

类似贾谊的小人物,在汉代初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晁错。这也是毛泽东关注过的历史人物。

小人物的历史篇三:大历史下的小人物书写

大历史下的小人物书写

——《风景》影像叙事分析

06309107徐霄翔

摘要:以斯洛伐克导演马汀·苏里克(Martin ulík)的影片《风景》(Krajinka )入手,分析其中的电影语言,通过命名、声音、画面剪接、叙事四个方面,诠释了大的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的个体记忆,以此构建成为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 关键词:《风景》 声音 画面剪接 叙事 记忆

本文以斯洛伐克导演马汀·苏里克(Martin ?ulík)的影片《风景》(Krajinka )为例,通过电影语言的分析,探讨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关系。影片通过十个在小城镇展开的故事,带领观众先后通过斯洛伐克二十世纪的历史。在开始讲故事之前,首先出现了一段画外音,“这个国家从来就没有过,将来也不会有,没人谈论过,也没人记得,好像从地图上永远消失了一样,几乎没人记得孩子是什么时候出生的。”是一个男子深沉的声音。接下来,它描述了一个平静国家的人民不同的遭遇,但也许它从未成为一个国家。在若干年后的今天,很多人也许都淡忘了,但那些古老的回忆仍然会让大家感动不

小人物的历史

已,一个个小故事组成了感动的元素,这些普通人民的故事会让人铭记。

导演马汀·苏里克曾说过,我们也可以写一个故事,一个家庭的命运,但我觉得那样会破坏我最终的意图。我喜欢这种分散的描述,就好像我看着这个国家的地图,可以指着这里说啊这是男人被火车撞倒的地方,这个房子里的女人离开这里去了布拉格……于是,我接下来的讨论,将从命名、声音、画面剪接、叙事四个方面展开,希望能够展示出一种坚定的不可磨灭的记忆。

一、命名的几重含义

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命名,既有空间也有实体的和象征的多重含义在里面:实体——指一个可以指认的地理空间;象征的——指深层意涵。

krajinka这部影片有一个比较模糊的名称,krajinka是斯洛伐克小的“国家”、“地区”、或“风景” 。虽然“风景”已被用作正式翻译,但它只是在这三种情况下最适当的而已。它是 ?ulík所选择的名称,很清楚地表明,他打算让这个命名成为关于国家性质的某种形式的声明,而不是那个小(约500万人)而相对较新(斯洛伐克于1993年1月1日实现了独立)的国家。

第二个故事的开篇,在一连串的射击后,出现了“这个乡村就是这么偏僻,甚至在军事地图上都找不到它,没有人敢大声说,他们总是取得历史性的胜利”这样一段画外音,旨在告诉受众实际上“这部电影产生的最初就是这些零零散散的小故事,它们琐碎细小,主人公的名字无从考证,甚至故事的真实性也没法确定,没有文字记载而仅仅来自朋友亲人们的口口相传,但是它们的内容是如此有

趣,里面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那么鲜活。”(马汀·苏里克)的确,影片所有的故事都在这个小镇上展开。

所谓“风景”,只是这个国家最表面的东西,那么它到底还有没有历史的记忆?将是我们需要探索的深层含义,那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认同感。正如在第八个故事中,突然出现的瑞斯医生谈到了犹太人的问题,谈到了“我们”与以色列的相似,这是一个国家的内在风景。

二、声音

1、音乐

片中有三段音乐是最为经典的。其一,如同开篇展示图画时那样,含有宗教性的启示意味,非常庄严肃穆,从第六个裁缝的故事和第八、第九个故事中都可以看出,当地人对于虔诚的基督徒或天主教徒是很尊敬的。这俨然是在说明上天指引着这个民族,他们都是最善良的子民。这种信仰,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所以,这段音乐也在第三、四、六、八、十个故事中中出现了多次。此外,第三个故事中乞丐西里尔的歌唱,也体现了浓厚的宗教形态。这些告诉我们这个国家集体的最基本的意识形态。

其二,是一种轻快灵动的节拍。它出现在第四个故事中兄弟俩的四段奔跑,在浓郁的灌木丛中,两个淘气的小男孩进行各种恶作剧,展示了即使战争时期也无法动摇的欢乐童年。与其它同题材影片不同的是,它拒绝了控诉,而是向受众展示一个安乐祥和的生活状态。非常有意思的是,在父亲带着兄弟俩去承认偷枪的时候,同样是这段音乐,用低音演奏出来,居然也能达到恐怖压抑的效果。同时,这段音乐还出现在第一个故事小艾姆瑞克的父亲飞奔去帮他找医生、第三个故事中老乞丐农夫的狗追逐得四处逃窜、第七个故事中的儿子疾驰摩托车赶往酒吧和矿、第十个故事中文克的偷猎与奔跑。这一切仿佛在向我们声明,这是一种动感的音乐,这个民族是如此的崇尚欢乐,他们的个体生活是这样的轻松惬意。

其三是士兵列队行进时的音乐。仅在第四个故事中,就出现了匈牙利、德国和俄国的军队,而十个故事中的一部分竟是由这些军队的行进来连接的,例如第

二、三、四个故事。然而不论是哪个国家的队伍,都是以同样的快而亢奋的节拍来伴随行进,实际上应该叫做入侵。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外来的侵略或许不会存在本质性的区别。

2、画外音

旁白、独白、解说词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它在这部影片中绝不厚此薄彼,而是出现在所有的场景中,一般是以一个男子的深沉的嗓音来展现。通过这种形式,向我们交代了背景、人物心理,并且对于当前形势进行点评。

其中,独白是画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的语言表述,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这种形式在片中偶尔出现,最明显的是第九个故事中对于安妮心理的披露:“安妮知道她不能再旅游了,但她不想破坏玛丽的兴致。”深入人物的内心

世界,为我们打开另一扇窗,开辟了身临其境的思考维度。

解说是介绍、解释画面内容、阐述影片创作者思想观点的表达方式,也是该文本贯穿始终的画外音形式,开头、结尾的综述是很明显的。接下来,它们对于故事情节的推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场景一:“他们不想要,但一副棺材总是必须买的。”场景三:“可怜的西里尔,他妈妈生他时就死了。进入天堂,于是他孤身一人度日,永远不能吃饱肚子。”场景五:“在那个村子偶尔也有很奇怪的事发生,有时候奇怪的即使亲眼看到的人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场景七:“在村子中部有一座小房子,住着残暴的塞波特和他善良的老母亲。” 场景九:“她们为了找到孩童时期的雕刻,在树上寻找了很长时间,她们不知道老菩提树,已经干枯,这棵已经不是原来的那棵。以为是树长的太大,从而被掩盖在下面。”

画外音摆脱了声音依附于画面视像的从属地位,充分发挥声音的创造作用,打破镜头和画面景框的界限,把电影的表现力拓展到镜头和画面之外,不仅使观众能深入感受和理解画面形象的内在涵义,而且能通过具体生动的声音形象获得间接的视觉效果,强化了影片的视听结合功能。画外音和画面内的声音及视像互相补充,互相衬托,可产生各种蒙太奇效果。

3、广播

单独列出来,是因为这在该片中格外有特色,共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第四个故事。内容如下:“在正确法律精神引导下,被组织起来工作的犹太人,早上的哦啊车站附近的集中点集合。第一,一顶帽子,2到3套衣服,3套内衣,2条毛巾,2双鞋,一条毯子和3双袜子。第二,清洗用品,一块香皂,刮胡刀,一个杯子,一套盘子,一个牙刷,6块毛巾。第三,规定三天时间。还有,贵重物品烟,火柴,表,钱和其它贵重物品都会被代表犹太人利益的部长卡诺卡医生拿走。”这里夹杂着吉普车的发动机声音,非常明显地揭示了那种被入侵情形下的高压统治。而更为突出的是,接下来讲述的故事却是兄弟俩无忧无虑的童年来进行对照。然而到了最后,他们偷枪导致父亲被打;他们最喜爱的战利品(指南针)在俄国士兵用枪的威胁下不得不上交。自此,孩子也在战争中学会了长大。

第二次,第七个故事。“我们——卡维特瓦工厂的工人,我们谴责罗马教廷的巴结者,他们向我们年轻的共和国传播腐败思想(奥当斯是忠诚教徒,这个国家原本崇尚如此),罗马教廷为了使用间谍,利用自己的外交手段(背景花面是是教堂的神话传说油画,黑白),发展伪善的天主教牧师军队,要推翻我们社会主义体系,我们对敌人特工已经藏在我们修道院的消息感到可怕,并且已经在教堂里找到他们的武器,所以我们要感激我们的安全军队。是他们捣毁了这个巢穴,关押牧师领导,罗马教廷的势力已经在我们国家完蛋,我们建议检查所有的教堂和教区长管区,人们齐心协力一定会把它们变成娱乐中心,愿世界和平!”是像诵经一样的声音,意味着狂热,以及严重的意识形态压迫。

第三次,第十个故事。“8月21日早上,由苏联领导的五个军队,已经危险的穿过我们国家的边界,入侵者接管共产主义总部,还有政府和总统的住处。(迷惘的表情)国家政治领袖被带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后来进入莫斯科谈判,(老少男女小孩子,耳朵贴着收音机,非常关注)军队领导集体被合作者接管,布拉格,布拉迪斯拉法,和其它城市的居民,毅然的反抗,市民们,我们呼吁大家,不要收到煽动参加多余的行动,保持消极抵抗,不要和叛国者合作!(扫过山川)我们和你们在一起,和我们在一起。”其中伴随着恐怖的节拍,重低音打出的节奏。同样对比的是文克的亲情与爱情,一切看似美好而颓废,最终也以父亲的死亡来展示某种终结。

我们知道,在二十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广播都是最普遍的舆论窗口。人们用它来发布通知、宣传方针,甚至还有娱乐丰富生活。所以,很多人还是依赖这样一种媒介的,由此可也见它的影响力之广泛深入。

4、噪音

是自然的声音,让我们更加贴近生活。因为导演力图呈现的,始终都是小镇上普通居民的平凡生活。于是,我们在各个故事中,几乎都能够听到鸟鸣、狗吠、鸡叫等等,也还有人的叫喊。平淡的真实的生活,让我们看到这些从容的个体。

此外,还出现了多次人们的笑声,他们全都是发自内心的畅快。场景二中阿加莎夫人在舞会上放荡的笑已经让受众可以了解这个女人的品行,场景四中军官调戏兄弟俩的母亲时所有士兵的淫荡的笑让受众感受到这个被侵略的民族的屈辱,场景六中老裁缝和朋友的笑意味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林林总总,各有不同的意味。

二、画面剪接——构图与影像

通过镜头动作的推、拉、摇、移、跟、升、降等运动性镜头的剪接,构成了有冲击力的影像,可以看到故事在写实层面和象征层面分别与场景组织起来。

1、广播

这是一种画外音的呈现,但是与广播相伴的图景都颇有意味,而且所有的背景都是以黑白的方式显现。

场景四:广播是由架设在吉普车上的大喇叭而呈现的,吉普车缓慢的在小镇街道上前进,象征着这个笨重的甚至即将或已经瘫痪的庞大的国家机器。而小镇的街道上居然空无一人,一方面自然表明了高压统治,另一方面或许也说明了人们的消极抵抗,正如下一段广播所倡导的反抗方式。

场景七:讲述的是对于宗教的抵制。这里展示的图画全部都是中世纪以来非常有名的宗教油画,尤其是给了耶稣被缚的图画一个长镜头的特写,似乎是在说这种原罪到任何时候都无法终结,而信仰宗教的子民注定处于被压迫被束缚的状况中。

场景十:这里给出了一连串的面部特写,多是迷惘的表情,那是刚刚由广播

得知自己沦为亡国奴的情形。分别多角度的呈现了这个社会的各个阶层,有老人、孩子、中年男子、年轻女子。他们的耳朵贴在收音机上,唯恐错过了什么或领会错了什么,非常关注而沉痛的神情。在广播的后半段,全镜头拉过所有的祖国山川,缓慢而哀伤的,最后呈现熊熊燃烧的烈火。

2、灯光

所有场景都会出现的就是房间里投射出的灯光,它会给人很家居的温馨感觉。尤其是在黑夜中出现,光线也显示出这个村镇的宁静怡和。在某些场景中,酷爱出现夜晚的篝火晚会,例如场景三、四、五,这些都体现了人们的娱乐,传递出西方传统中的喜剧精神。其二是自然光的应用,画面始终笼罩着柔和的暖暖的色调。

不得不格外强调的是,故事九中出现的点点烛光,长镜头的远景,呈现完整的墓地,其中点缀点点光亮。镜头推进,出现手捧蜡烛的孩子们,渐渐地也有大人。是西方的新年将至,大家来凭吊先人,非常肃穆的花面与神情,当然也有欢乐的玛丽。每个人的面庞上都笼罩着上帝的福音,他们守候着这和平,守望将来的幸福,战争终于过去了。国家在哪里?

3、色彩

影片中的色彩始终无比浓郁,不论是彩色还是黑白,彩色宛如油画,黑白好似中国画的泼墨。很明显,彩色往往绚烂斑驳,而黑白也是凝脂一般地着墨。这种浓郁的用色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导演的人生态度,对于悲和喜的敬畏。

色彩在画面剪接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利用了淡入或淡出(画面逐渐变暗或明亮以使某一画面出现或消失)的方式。而且每两段相邻的故事,都是由静到静、动到动来转接,黑白或彩色的色彩也是相关联的。只是在引言、结语与故事之间,为了转换视角才出现了黑幕跳接,其它的色彩剪接都非常自然的过渡。

三、叙事

1、人物关联性

这些故事发生的场所或许不能集中在一个村庄,但至少是在同一个小镇中。很明显,第一个故事中出现的小艾姆瑞克出现在最后一个狩猎的故事中,此时他已人到中年。陡然间,使得这些故事明晰起来,被一条线索贯穿。那么,让我们再来回忆其他一些相关人物的出现。第一个故事中的瑞斯医生,在第八个守墓人的故事中同样出现。第二个故事的舞会中,出现了场景一中的小艾姆瑞克。场景五中围观的人群里,有第四个故事中的彼得、鲍尔兄弟和他们的妈妈。在第十个故事中,当父子俩在教室里聊天,也有很多同学被提起,“我后面是卡马斯,前面是乔兹·特瑞巴卡亚。”这里的卡马斯兄弟正是第四个故事中的彼得和鲍尔。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集中的串连人物的场景,就是在第九个故事中,玛丽和安妮一起看小时候的集体照来追忆往事,提到了当年的诸多同学,尤其是家具商的儿

相关热词搜索:小人物 历史 改变历史的小人物 历史中的小人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