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期末考高一

发布时间:2017-01-2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期末考高一篇一:2015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广安市2014年秋高一期末试题

历 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本试卷分为试题卷(1~6页)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上不答题,请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的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选择题答题用机读卡的,请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选择题答题用机读卡的,同时须交机读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5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荀子·儒效》中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材料不能说明

A.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

C.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B.王权借助神权维护统治 D.血缘是连结政治关系的纽带 2.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考古发掘研究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材料反映出的西周最主要的特点是

A.贵族阶层生活腐化奢侈

C.西周社会阶级等级严格 B.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 D.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等级严格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形成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B.神权与王权结合 D.王位世袭制确立 4.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A. 世官制 B.军功爵制C. 察举制 D. 科举制

5.《元史?地理志一》中称:“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从实质上说明元朝时

A.政府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C.边疆地区人民负担沉重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D.边疆与内地的差别消失

高一历史试题 第 1 页 共 7 页

6.“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就领本省军队。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

7.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这一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8.《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国人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D.清政府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9.三元里人民发出《尽忠报国全粤义民申谕英夷告示》,“查尔英夷素习,豺狼成性,抢夺为强,即前明倭寇之党。我天朝曾经将尔诛灭,因大洋各属国,求我皇上准其通商,我皇上体天地好生之德,容尔狗邦通商交易。”对这一文件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可以作为研究鸦片战争的辅助资料②反映出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绪③带有天朝上国的封建思想④主要体现了农民阶级的落后性 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在戊戌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辛亥革命时

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进程B.削弱了旧的政治体制而备受推崇

C.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经验 D.昭示了近代革新历程的一脉相承

11.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

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12.“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材料中的

“事业”是指

高一历史试题 第 2 页 共 7 页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帝反封建 C.建立民主政治 D.“以俄为师” 13.1928年毛泽东说:“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的,则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不但没有疑义,而且必然地要作为取得全国政权的许多力量中间的一个力量。”这反映了当时毛泽东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D.坚持共产党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14.2007年,在中国举行南京大屠杀 70 周年纪念活动前夕,日本《产经新闻》 头版头

条标题竟然为“大屠杀是蒋介石的虚构”。为驳斥这一观点,我们可以拿出的证据包括 ①当年受害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②当年驻南京外国记者的报道 ③侵华日军老兵的战争回忆录 ④当时留下的国内外新闻照片

A.①③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

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

A.九一八事变爆发

C.太平洋战争爆发

A.中国战场广大B.全面抗战开始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B.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

D.中国战场对日本法西斯兵力的牵制 16.中国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突出表现在 C.中国反法西斯斗争的时间最长

17.右图为人民解放战争某一时期的形势示意图。

“蒋介石打出一套沉重的组合拳,一拳打向

山东,一拳打向陕北。但他却露出了自己的胸部,毛泽东抓住时机给他的胸部连捅了三

刀。”与此材料表述相吻合的是

A

.中国全面内战爆发

B.敌我力量发生剧变

C.战略决战时机成熟

D.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18.《中国的法制建设》白皮书中写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

制建设的新纪元。”对材料中“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

A.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政原则

B.确立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C.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高一历史试题 第 3 页 共 7 页

19.1992年8月1日,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发布的文件中写道:“我方则认为一个中

国应指1912年成立迄今之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个中国??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此言论在当时有利于

A.“一国两制”的制定

C.“九二共识”的达成B.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D.两岸“三通”的实现

20.《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

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实际上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边倒”

21.“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

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22.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3句话概括:“形势

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其中,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 ①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③实行对外开放 ④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

23.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由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发展而来,两者都是

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它们之间明显的区别是

A.前者基于部落选出,后者基于按等级选出

B.前者基于财产多寡.后者更注重家庭出身

C.前者基于等级选出,后者对所有公民开放

D.前者基于行政选区选出,后者基于血缘部落选出

24.公元前242年起在罗马大法官中专门设立“外事裁判官”,审理涉外案件的原则,既

不能套用罗马公民法,也不能完全依照异邦人本民族的法例,而是互相参照通融权衡,取得一些双方同意的解决方案,所以他们便称自己凭据的是万民通用之法,因此形成万民法的概念。由此可见,罗马万民法的特点是

A.形式化B.强制性 C.主观性 D.实用性

25.一位法学家说:“无论我们多么轻视,多么痛惜这种接受,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

如果欧洲主要国家没有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接受罗马法,那么政治理论和制度,工业和商业组织,公法和私法的规则??都不会像今天这样。”以上评价论证了

A.罗马法是维护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

B.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

C.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起源于罗马法

D.罗马法系统完备,影响广泛而深远

高一历史试题 第 4 页 共 7 页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24分,共5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分)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存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 百官志注》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2分)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刚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晋书》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2分)其弊端主要是什么?(2分)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4分)

27.(14分)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洛川会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4分)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4分)

高一历史试题 第 5 页 共 7 页

历史期末考高一篇二: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完整版

历史期末考高一篇三:高一期末历史试卷(人教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江苏)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 D .王位世袭制 2、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3、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其中“省”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应起源于

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B.周朝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省制度

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君臣关系日趋不平等 B、君臣关系逐渐疏远 C、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 D、君主越来越不开明

5、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

A、疆域最辽阔 B、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C、所有人都享有公民权 D、对外战争屡获胜利 6、有一个叫奥赫的罗马平民赶着马车在山坡上行走,结果马车退下来碾死了一个奴隶的小孩,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依据罗马法,法庭应该

A.判处奥赫死刑 B.判处奥赫过失杀人,处一定的罚金 C.判处奥赫向孩子的父亲道歉 D.不予受理 7、下列关于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民主的表述,最为合理的是

A、都维护了所有公民的利益 B、都使妇女权益最受法律保护 C、都导致最终的衰落D、都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8、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

A.无所事事 B.“统而不治” C.掌控议会 D.领导内阁

9、右图漫画《拿手好菜》形象地反映了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竞争、对峙的格局。下列有关美国两党的正确表述是

①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②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尽相同

③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上有所不同 ④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1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

间,如果每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D、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11、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①是错误的,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②是正确的,认识到战争的实质③是为英国殖民者进行辩护④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右图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

历史期末考高一

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请问,清政府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上述歌词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巨变是指

A.国民革命运动 B.辛亥革命C.抗战胜利 D.新中国成立

14、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01年的是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阿Q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骞、仲甫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15、下图所示纪念章和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警告同胞,毋忘国耻”

A、国民革命运动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三大战役

16、2006年.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主持了一项大型的纪念活动,该活动从瑞金出发,途经遵义等地,最终到达了陕北。这一活动是为了纪念

A.红军长征 B.北伐战争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7、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日撰写的回忆录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 18、“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 19、“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平津战役取得胜利 C.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发表《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人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B.陈独秀和李大钊 C.列宁和斯大林 D.毛泽东和周恩来

A.资产阶级政权 B.工人阶级政权 C.军国主义政权 D.政教合一政权

22、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23、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大规模的基层人民代表选举。广东省归国华侨陈聪参加选举大会后,兴奋地说:“我活了九十多岁,到过许多国家,没有见过这样民主的选举。”它表明我国正逐步形成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直接选举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4、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国宣布采用“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最早出现在

A.《中美联合公报》B《告台湾同胞书》

C.“一国两制”构想D.“九二共识”

25、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主要是指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B.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26、右图为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外交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请问,乔冠华为何会如此开怀大笑

A.因为美国宣布与中国建交

B.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因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了 D.因为苏联决定援助中国 27、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8、“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此观点说明了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是

A.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宣传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D.实行军事援助

29、1991年12月25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0多年的红旗悄然降落,代表俄罗斯的三色旗重新升起,苏联宣布解体。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

A.欧洲开始走向联合 B.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破产 C.世界多极化开始出现D.两极格局结束

30、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是

A.北约建立 B.不结盟运动兴起

C.欧盟成立 D.中国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31、《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32、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兴中会。

33、1946年6月,国发党军队撕毁政协协议,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的全面爆发。

34、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35、1993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江苏)历史答题卷

三、主观题 36、(10分)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 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 百以来,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年以来”的革命时期内,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行动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这一军事行动的直接指挥者是谁?(3分)

(2)“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什么?这一革命运动的爆发对中国革命的意 义是什么?从此后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中,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了什么经验教训?(3分)

(3)‘‘一千八百四十年”(即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请列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重大革命斗争?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4分)

相关热词搜索:高一 期末考 历史 高一历史期末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