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7-01-2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在不同的历史篇一:广东省肇庆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

试卷类型:A

广东省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201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

高三文科综合

本试卷共12页,41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位置,再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涂黑.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题区内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权力分散局面出现在

A.秦朝 B.隋唐C.宋朝 D.明清

13.明代张居正说“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表明张居正的经济观点是

A.重商抑农 B.重农抑商 C.农商并重D.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14.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 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

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

15.“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材料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C.预备立宪D.辛亥革命

16.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新三民主义

17.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其原因是

高三文综试题 第1页 共12页

A.十月革命的影响

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B.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8.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在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

何文字表述。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读是

A.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差异日益消失 B.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

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D.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

19.下列有关人和神的关系,代表路德教徒观点的是

A.世人因为神赐的灵魂,才能领略神创造的世界

B.人的全部生命经历都需通过信仰的解释,才能显示意义

C.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神赐,但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特长才是对神的最高尊崇

D.人无法自己挣得拯救,上帝自动将拯救赐予信仰他的人

20.有学者说,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近代化应该从18世纪中期以后开始,其主要依据是

A.人类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 B.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开始形成

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英国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

21.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

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C.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D.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22.读下图,判断A点至B点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D.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23.一个思潮出现之后,引起许多人的讨论。一位德国诗人认为那是一种疾病;另一位法国小说家却认为那

是文学中的自由主义,融合怪异和悲剧性或庄严,是生命的完整的真理。这一思潮是

A.理性主义 B.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高三文综试题 第2页 共12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160分。

38.(24分)一个民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建设蓝图,并总能从其历史中找到注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1943年)《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他的“蓝图”是从世界主义出发的。他要求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自1949年以来,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工作,一直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蓝图指导之下进行的。??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在独辟现代化道路这一点上,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类似。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试以一

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具体实践。(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美国是如何实现“世界蓝图”的?(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角度,概括指出毛泽东对推进中国现代化蓝图做了哪

些有益探索?(8分)

39.(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论是高贵的天神,还是半人半神的大英雄,亦或是人间的凡人,面对爱情都会如飞蛾扑火般热烈追求,不惜改变形状,甚至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可见古希腊人对爱情的崇尚,但同爱情相比婚姻则远没有那般崇高伟大,婚姻往往伴随着功利、嫉妒、报复等不美好的东西。

——《从古希腊神话看婚姻与爱情的关系》

材料二:古时婚姻标准是“门当户对”,“门第不合,不许轻婚”。??“今有受教育及有新思想之青年于此,其求配偶也,必求知识相当、情性契合之人”,??婚姻“宜以爱情结合,而不容夹入他种之观念。”

——1905年《女子世界》第2期

材料三:

高三文综试题 第3页 共12页

1973年的结婚证(工农兵和毛主席头像是结婚证上的主角)

材料四:“见面礼”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衣服、布料等物,80年代后期“见面礼”为手表,90年代变为首饰、戒指、项链等。??有86%的人认为结婚准备房子是应该的,??8%的人同意接受与外国人结婚。

——中国新闻网《2013年中国式婚姻状况调查白皮书》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爱情观、婚姻观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2)材料二中“古今”择偶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分析这一特征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8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描述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爱情婚姻观受到哪些

因素的影响?(8分)

肇庆市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统一检测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60分。

38.(24分)

(1)蓝图:代议制政体(答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也可以);法治国家。(4分,罗

列启蒙思想家的主张、著作、言论;答英德的君主立宪制、美法的民主共和制等不给分。)实践: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2分),确立了民主共和制。(2分)(或答法国根据1791年宪法,实行了君主立宪制;法国通过了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德意志颁布了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民主/总统共和制 。)

(2)政治:出台杜鲁门主义,与苏联冷战;实施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遏制苏联;成立北约,遏制苏联。

(4分,答对2点即可,答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倡议建立联合国,可在总分范围内各给2分)经济: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4分,答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可在总分范围内给2分)

高三文综试题 第4页 共12页

(3)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确定正确路线;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8分,答对4点即可)

39.(28分)

(1)政治:民主政治的发展;经济: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有助于自由、平等、功利主义等思想观念形

成;思想:人文主义的萌发,关注现实,追求幸福。(4分,答对2点即可)

(2)变化:从注重门第、门当户对到以爱情为基础,注重教育、知识和性情等综合素质。(2分,若考生同

时列出古今择偶标准,则给1分,只列一方面则不给分)原因:维新变法运动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6分,每点2分)

(3)特征:以阶级(政治)斗争为纲。(2分,答文化大革命或政治动乱也可以。)影响:国民经济建设遭到

严重的破坏,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治动荡,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双百方针遭到破坏,阻碍文化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6分)

(4)原因: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移风易俗,重视现实生活;全球化

趋势加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加强。(6分)因素:思想观念、经济状况、政治环境、时代的变迁等。(2分,答对2点即可)。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考生答案跟参考答案意

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高三文综试题 第5页 共12页

在不同的历史篇二:2016合肥一模历史含答案

合肥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

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卷上)

1.中国近代考古学家罗振玉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朝不道则夕斥

之矣,夕不道则朝罢之矣。??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此制度

A.是由秦始皇最早创立 B.最突出的特点是等级森严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以父系的血缘关系为基础

2.对于管仲,孔子认为他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赞赏

他“如其仁”;孟子抨击他背弃旧主、不知礼仪。这说明了

A.对人物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儒家学派内部存在分歧

C.战国时期更加注重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D.儒家思想得到新的发展

3.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B.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

C.西汉时的疆域比西晋小 D.经济中心实现了南移

4.“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日: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

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材料体现了朱熹

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 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C.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 D.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

5.“(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作者意在表达

A.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 B.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

C.大学士擅长于玩弄权术 D.大学士只是没有名义的宰相

6.《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

在不同的历史

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

加。这一变化

A.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 B.反映了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

C.证明了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 D.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

7.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

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材料中“有意义的革命”是指

A.政治制度实现了变革 B.进步力量通过暴力掌握国家政权

C.社会性质得到了改变 D.改朝换代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8. 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说:“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

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这表明孙中山

A.认为改革是当时中国最好的选择 B.反对中国将来走共和之路

C.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建立共和政体 D.借助进化论思想宣传革命

9.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人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

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这一现象

A.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未传人中国 B.体现出国民崇洋媚外心态

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 D.说明了政府倡导思想自由

10.有学者这样描述近代中国的一种社会现象:“上层的知识界自1840年以后不断涌现出关心国家大事的开明人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实践;下层则是广大农民,他们永远怀恋着土地,只关心乡村生活和传统。这两个世界间没有了解、没有交往、没有宽恕。”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民革命运动能够充分证明该观点的正确性

B.该现象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未成功的重要原因

C.该现象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得到改变

D.作者正确地揭示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特点

11.以下是2014年我国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情况示意图。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八年抗战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B.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2.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13.《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

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这表明古代希腊

A.城邦体制造就了民主政治生活 B.民主政治的运行得到法律保障

C.真正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公民的政治权利没有受到重视

14.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

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

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

C.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人类历史迈人工业文明时代

15.伊丽莎白二世成为英国迄今为止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见证了12位英国首相,也是英国民众非常尊敬和欢迎的君主。她几乎不会对任何政治事务进行表态,对任何可能引起争议的事情都保持沉默,以表示她的不干涉和“绝对的公平”。据此可以看出,英国君主

A.为了取悦民众,拒绝行使手中应有的权力B。是可有可无的虚君,但能代表国家出访

C.无权任命首相,也不能干涉国家政治生活D.仅仅是国家的象征,手中没有任何实权

16.《怎样做大国》指出:“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导致现代金融市场中心第三次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扩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新经济”出现,美国经济高速发展 D.“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17.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1835-1919)描述某一经济现象时说:“从苏必利尔湖开采两磅铁石,并运到相距900英里的匹兹堡;开采一磅半煤,制成焦炭并运到匹兹堡;开采半磅石灰,运至匹兹堡;在弗吉尼亚开采少量锰矿,运至匹兹堡——这四磅原料制成一磅钢,对这磅钢,消费者只需支付一分钱。”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工业革命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C.美国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 D.垄断组织控制了国家经济生活

18.《世界史纲》指出:“犹太种族的商业精神使马克思洞悉财产和劳工的对立。而且在德国的教养使他认识到,劳工目前正变得有了‘阶级觉悟’,并对集中财产的阶级进行集体的对抗。”该论述

A.肯定了马克思在工人运动中的作用

B.分析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观原因

C.阐释了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学说产生的原因

D.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到来的历史趋势

19.表2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成型 B.英法两国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

C.垄断组织的作用日趋减弱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20. 1927年底,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决议,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

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并指出这一过渡是“逐步的”,因为个体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整个农业的基础”。该决议

A.在实践中未得到贯彻执行 B.主要解决工业建设中的困难

C.继承并发展了新经济政策 D.使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

21.与1928年相比,1932年法国工业的主要经济指标,都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下降,最多达

到百分之六十四;但法国政府继续维持金本位制度,结果法国工业的出口竞争力大大下降。这主要表明法国

A.借鉴罗斯福新政的做法效果极差 B.货币政策导致经济危机

C.需要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尚未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22. 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

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可见,美国

A.丢掉了单极世界格局的梦想 B.认识到与世界合作的重要

C.认可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D.不得不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23.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说:“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该观点

A.论证经济全球化阻碍了民族国家强大 B.认为经济全球化伴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C.表明作者对经济全球化持反对的态度 D.说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解民族矛盾

24.瑞典文学院秘书萨拉·达尼乌斯表示,《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是读者了解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的最好人口,“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实作品。它将你带进普通人的世界,更弥足珍贵的是,用不了多少年,随着这些亲历者的离世,我们就更无法去了解这段历史了。”下列著作与该作品创作风格相似的是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 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 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

一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l2月在议会的演说 材料二作为一个务实的政治家,阿登纳很注重从历史出发来研究及处理法德两国的 关系。从近代以来,法德两国一直为争夺欧陆霸主地位而厮杀不休,结下了深深的仇怨。二 战以后,目睹德国战败的惨状,阿登纳深深地感觉到,法德之间的关系必须改善,必须走出冤

冤相报的怪圈。他认为,法德和解是欧洲和平与稳定的关键,是联邦德国走出外交困境,获 取主权和实现经济复兴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基石,是推动西欧联合的核心力 量。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阿登纳审时度势,纵横捭阖,终于使法德两国消除了历史积怨,两

国关系也从“破冰解冻”发展到最终和解。

——摘编自梁瑞平《阿登纳与法德和解(1949 -1963)》 材料三我们只要看看今日德国,虽然两度沦为战败国,又没有独立的军事力量,今天 在欧洲的地位,却远比1945年前军事强权的德国稳固多了。

——(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德国外交政策实行的历史背景。(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德国外交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原因。(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今天在欧洲的地位??稳固多了”的主要表现;概述二战结束以来德国对欧洲发展的贡献。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德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有何认识?(1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教育发展简况

在不同的历史篇三:唐山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唐山市

2015~2016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A)

24.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皆秦制也。”《晋书·职官志》记载: “县五百户以上皆置乡,三千以上,置二乡,五千以上,置三乡,万以上,置四乡,乡置啬夫一人。乡户不满千以下,置治书史一人,千人以上,置吏一人,书佐二人’’。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

A. “皇权不下县”说法确实是错误的B. “皇帝无为而天下治”的治理模式 C.乡绅阶层已成为乡村的主导性力量 D. “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状况25.北宋学者石介在《中国论》中说:“闻乃有巨人日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日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其言论意在

A.通过文化融合缓和民族关系 B.反对文化交流保护华夏文明 C.削弱佛道冲击意图复兴儒学 D.宣扬华夷观念维护北宋统治26.两宋时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流域)。这种变化说明 A.江浙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出现转型的趋势B.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湖广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之地 D.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27. 1929年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1930年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准》,1934年又将 其修改为《I业奖励法》,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创办新式工业。这段材料可直接用来研究

A.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创办的原因 B.国民党统治前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C.“短暂春天”出现的历史背景 D. “实业救国”思潮对民族工业的影响 2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图6显示的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主要反映出

A,社会性质的变化B.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C.社会矛盾的变化D.中共执政地位的形成

29. 1917年,学者杜亚泉发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推崇中国传统和平、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均贫富等思想,同时他也认为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他一再强调要“确信”本国传统文化,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这表明杜亚泉

A.推崇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B.反对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的主张 C.坚定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比较客观地认识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

30. 1984年初,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从此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时期。此后中国开始

A.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开放沿海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C.着手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化进程 31,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写到:“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马丁·路德的这一观点

A.使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的束缚 B。确立了世俗政权高于教会的原则 C.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 D.倡导人们要节制私欲、安贫乐道

32.图7反映的是世界五大主要工业经济体的经 济发展(1820-1913年)。据此可以推断出、 A.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发展 B.世界市场不断走向成熟 C.美国已经成为世界霸主 D.主要大国不断走向对抗

33,罗斯福执政时期,实行通货膨胀、美元贬值的措施是整顿金融的关键。该措施的影响是 A.促使商品价格逐渐回落 B.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 D.利于美国对外贸易获利增多

34.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知识界掀起一股苏联热,处于经济危机中的美国甚至有人要求“向俄国人学习”。这反映了

A.苏联计划经济成效显著影响巨大 B.西方急需苏联援助摆脱经济危机 C.西方主张学习苏联计划经济模式D.苏联打败德国影响美苏外交关系

35.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公开演说,认为没有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资本主义国家就要通过武力改变这种状况,现代资本主义是新的世界大战的根源,为此,他号召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2月22日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提出遏制苏联的理论;3月5日丘吉尔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铁幕”演说。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A.斯大林演说对遏制理论、“铁幕”演说产生了影响 B.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导致了“冷战’’局面的最终形成 C.丘吉尔“铁幕”演说向苏联发出了“冷战”的信号 D.国家利益才是导致二战后美苏激烈斗争的根本原因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制定《吕刑》。秦朝制定((秦律:》,这是一部十分严苛的法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死刑多达十几种。唐朝制定((唐律叠议》颁行天下。它集成了古代立法传统,将各种法规融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法律都围绕“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

材料二公法是以保护调整国家(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强调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与古代中国侧重公法不同,罗马帝国时期立法以私法为主要侧重点。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人法规,着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适应了帝国时期社会发展要求。3世纪以后形成了著名查士丁尼法典,内容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人与人关系、财产关系和诉讼等方面的规定,不同时期法学家对罗马法提出的各种学说和解释。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律.基础制定本国法律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制的基本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帝国在公法与私法方面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12分)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 (7分) 4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

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 说明。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 一题计分。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的方框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朝至唐朝前期实行府兵制,“府兵之制,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轮换值班)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这一制度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到田地,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兵将平时不在一起,府兵服役期间免征赋役,但出征时要自备武器、粮食。武则天时期,均田制遭到破坏,战事日益频繁,贵族官僚将 府兵作为家奴使用,府兵制走向崩溃。唐玄宗时期开始实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帅长期统帅一支军队。此后募兵制成为古代社会的主要兵制并不断发展完善. (1)根据材料,比较募兵制与府兵制的不同点。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中后期募兵制产生的影响(6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1941年11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说: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及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任何政党的政策如果不顾到这些阶级的利益,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不得其所,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没有说话的权利,要想把国事弄好是不可能的。

此后不久实施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为此中共在特区以“三三制”原则建立民主政权,即在政权机构中,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名额。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采取“三三制”原则的原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意义。 (7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30年代,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严重挑战,英、法、美等国,为维护自身既得利益,求得一时苟安,不惜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引向苏联,坐收渔利。这种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1931年“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5年3月容忍希特勒重整军备;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英、法及幕后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绥靖政策”带来的严重危害。 (7分)

48.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奥托·冯·俾斯麦,人称“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1862年9月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下院首次演讲中坚定的对议会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并非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从此俾斯麦被冠上了“铁血宰相”的绰号。担任首相期间,俾斯麦在1866年发动了普奥战争打败奥地利,1870年又进行普法战争,打败法军,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靠“铁血政策”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还帮助法国凡尔赛政府镇压巴黎公社。他对内颁布《反社会党人非常法》,残酷镇压工人运动,但同时又制定了很多保障工人的措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健康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制度。

苏联历史学家叶鲁萨里姆斯基说: “他(俾斯麦)不仅仅是1848年不彻底的革命的 掘墓人,同时也是这场革命的遗嘱执行人。”这句话可以说是精当而形象地概括了俾斯麦复杂而又矛盾的一生。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普法战争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铁血政策”的表现并加以评价。 (9分)

唐山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 史 试 题 参 考 答 案

A卷:

24.A 25.C 26.A 27.B 28.C 29.D 30.B 31.C 32.A 33.D 34.A 35.A

40.(25分)

(1)以刑事立法为主要形式,强调刑罚;以儒入法,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维护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为主要目的;注重公法与国家利益,忽视个人权利。(6分,答出三点即可)

(2)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断加强;小农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及重农抑商政策,商品经济水平落后;受儒家的伦理道德的束缚,个人权利观念不强。(6分)

古罗马帝国:疆域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商业贸易发达,商业纠纷不断增多;人文主义影响深远,个人权利意识较强;公民法重视私法的传统。(6分)

(3)积极借鉴古今中外法制建设的经验;法制建设要以人为本;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制建设要从国情出发。(7分) 41.(12分) 示例:

信息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广大民众爱国救亡运动以及政府采取的发展民族工业的措施,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信息2:近代中国重工业十分落后。列强掠夺,资源缺乏;重工业自身特点——投资多、见效慢;资金、技术缺乏,受外资企业压制。

信息3:近代中国传统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侵略掠夺、封建主义的压迫阻挠,长期的战乱等,使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发展缓慢,中国始终是一个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国。 45.(1)府兵制下兵农合一,而募兵制士兵由国家招募,当兵成为一种职业;府兵制士兵应征时自备武器粮食,而募兵制士兵由国家供养;府兵制将兵分离,而募兵制形成固定隶属关系。(9分)

(2)减轻了百姓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提高了军队作战能力,增强了军事力量;兵将之间形成固定隶属关系,易造成军阀割据。(6分) 46.(1)抗日战争期间的需要;中国社会阶级构成的特点;国人参政及民主意识增强;毛泽东在理论上的指导。(8分)

(2)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与威望,扩大了中共影响;为中共执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7分) 47.(1)一战后英法等国实力衰落;经济大危机使英法社会矛盾尖锐;一战后欧洲人民普遍的厌战心理;资本主义各国仇视苏联、害怕革命。(8分)

(2)出卖了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彼此间的不信任,使反法西斯战线阵线未能及时形成;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最终也损害了自身利益,以至于自食其果。(7分) 48.(1)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为德意志崛起奠定基础;法兰西第二帝国解体,法国实力削弱;改变了欧洲政治格局,法德矛盾对欧洲产生深远影响。(6分)

(2)表现:大力发展德国经济军事实力,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镇压工人运动、制定劳工立法,稳定社会秩序。

评价:完成了德国统一,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成为战争策源地。(9分)

相关热词搜索:历史 历史小说与历史的不同 不同角度的历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