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上

发布时间:2017-01-2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与社会八上篇一: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2014最新教材)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 亚非大河文明 (一)古代埃及: 1、“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代埃及位于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1)尼罗河定期泛滥,促进灌溉农业的发展。

(2)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埃及人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3)尼罗河水流平缓,是一条宝贵而又可靠的交通运输线,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2、发展历史:

(1)公元前3500年前后,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小国,标志着尼罗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2)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初步建立起统一的埃及国家。

(3)公元前15世纪,埃及国力强盛,对外扩张,开疆拓土,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帝国。 (4)公元前6世纪,古代埃及被波斯所灭。

(5)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古代埃及人与阿拉伯人逐渐融合。 3、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 (1)古代埃及国王称为“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独揽国家行政大权,主宰国家经济,控制国家军队和司法。

(2)为了使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神圣化,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还动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为自己修建了宏大的陵墓——金字塔。

4、文化成就:

(1)建筑: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①金字塔的精密程度体现了古代埃及高超的科技水平。 ②金字塔的高峻威严体现了古代埃及王权的神圣权威。

③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即“灵魂不死”。 ④成功组织修建金字塔反映了古代埃及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先进的组织水平。 (2)文字: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它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是一种与事物形状相似的文字,并有一定的读音。

(3)天文历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节日,一年365天,与回归年的天数仅有1/4天误差。后来的罗马历法和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都源于此。

(4)医学: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初步知道了“解剖学”的知识,懂得了“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掌握了高超的“防腐技术”。并开始“分科治病”。

(二)古代西亚国家: 1、“新月沃地”: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一弯新月,故称“新月沃地”。 (1)河流:沃地东部为“两河流域”,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这一地区干旱少雨,河水流量不稳定,两河沿岸农业更多依靠人工修建的灌溉系统。

(2)居民:

①两河流域的居民:苏美尔人(他们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发明了楔形文字); ②沃地西部:希伯来人(居住在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一带,曾建立希伯来王国,后来分裂为以色列和犹太王国。他们是犹太人的祖先。)腓尼基人(大致生活在今天黎巴嫩一带,建立过一些古代小国,造船业、航海业和商业很发达,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

(3)城市:巴比伦;乌尔;乌鲁克。 2、发展历史:

(1)约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南部出现小国,标志着两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

家。

3、文化成就: (1)法律:《汉谟拉比法典》

①历史地位: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②制定目的:为了维持统治。(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③主要内容:严格规定了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关系;规定如何处理自由民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④重要影响: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即奴隶主是统治阶级,自由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

⑤法典被刻在一块巨大的石柱上,石柱上部的浮雕描绘的是太阳神正把象征国王权力的权标授予汉谟拉比。这一画面表达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⑥使用的文字是楔形文字。

⑦法典中“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等规定体现了“残忍与不平等”,与现代法律所包含的“平等和人道主义精神”有本质的不同。

(2)天文历法:根据月亮圆缺变化规律,编制了“太阴历”;规定了“七天一星期的制度”。 (3)建筑:空中花园。

(4)文字:①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小尖棒在泥版上压出字迹,笔道近似楔子的形状,发明了“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②腓尼基人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形成了22个字母,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古代希腊人在这些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又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是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和最通用的字母。

(三)古代印度

1、地理环境: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恒河流域,肥沃的土壤和丰沛的河水使得这里发展灌溉农业的条件十分优越。

2、进入文明时代: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 3、政治制度:种姓制度。

(1)形成背景: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4、佛教的创建:

(1)背景: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形势下诞生的。 (2)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3)教义(宣传的主要思想):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

(4)发展:公元前3世纪,国王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兴建许多佛寺和佛塔,召集佛教徒聚会,整理和编纂佛教经典,派僧侣到邻国传教。

(5)传播:两个方向(两条路线)。向北:印度——中亚——中国——朝鲜、日本。(北传佛教)向南: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国。(南传佛教)

(6)影响: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由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的佛教文化——石窟艺术得到了极大发展,我国著名的石窟艺术的代表有: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见课本P9:佛教传播示意图)。 5、课本P30自我测评1:古(转载于:wwW.zHaoQt.NEt 蒲 公 英 文 摘:历史与社会八上)代埃及、古代西亚和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中,有哪些对今天仍有直接影响? (1)古代埃及: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2)古代西亚:字母文字;七天一星期制度。(3)古代印度:佛教;十个数字符号(阿拉伯数字)。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一)早期国家与社会:夏朝、商朝、西周。(史称“三代”) 1、夏朝: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文明时代。

(2)禹死后,儿子“启”继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3)夏朝后期的都城“二里头”,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开创了我国“宫殿建筑”的先河。

(4)夏朝末代国君“桀”残暴无度,激起平民和奴隶反抗,公元前1600年前后,商部落首领“汤”灭夏,建立商朝。

2、商朝: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1)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商;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讨伐“纣王”,展开“牧野之战”,消灭商朝,建立西周。

(2)青铜铸造业发达:

①特点:青铜器“种类繁多”(有礼器、饮食器、兵器、工具等数十种);“使用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巨大”(使社会生产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②典型代表:司母戊大方鼎:形制雄伟(高1.33米,重800多千克),技艺精湛(铜、锡、铅三种金属合成的比例合理,体现了商朝工匠的智慧);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③鼎在古代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鼎在现代是“和平”的象征。与鼎有关的成语:鼎力相助;问鼎中原;革故鼎新;一言九鼎;三足鼎立;大名鼎鼎;人声鼎沸??。

(3)文字:甲骨文

①含义:商朝时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②特点: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意义: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是研究商朝社会极其珍贵的史料。甲骨文推动了中国文字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4)从课本P12图1—16“甲骨文所见商朝武器和使用情况简表”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①.甲骨文属于象形文字。②.说明商朝武器的多样、战争的频繁和军队的强大。

从课本P12图1—17“甲骨文所见商朝刑罚简表”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商朝制定了严酷的刑罚。 3、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定都镐;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在位时,西周灭亡。 (1)分封制:

①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②对象:周王的兄弟和少量的功臣。

③诸侯的权利:可以从周王那里得到土地和人口,并且在诸侯国内享有世袭的统治权。 ④诸侯的义务: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 ⑤影响: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边远地区,使西周成为对周围民族具有圈套影响的国家。 (2)宗法制:

①含义:诸侯在自己的封土内,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土地、财产和权位的分配和继承的制度。 ②宗法等级:周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他们共同构成了西周社会的统治阶级。 ③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是怎么决定的?

由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等级决定,等级越高,地位越高,权利越大。

④这与强调平等和奋斗竞争的现代社会有什么根本差异?

西周强调社会等级,重视人的出身。而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学识、能力和才干等;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公民拥有平等的基本权利。

(3)礼乐制度:

①制定:相传周朝的礼乐制度是“周公”制定的。 ②目的:以便更有效地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③内容: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 ④孔子为什么重视礼乐制度?

孔子重视礼,重视不同社会等级、社会身份的人之间的关系和秩序,而西周时期完善的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⑤你认为礼乐制度有什么用处或者有什么害处? 用处:礼乐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害处:礼乐制度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一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二)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向东迁至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2、春秋五霸:

(1)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2)出现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王室衰微)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相互争战,争做霸主。

3、齐桓公首先称霸: (1)称霸原因:

①地理位置——临近大海,物产丰富;处于中原东面,较少遭到各诸侯国的包围封锁; ②善于用人——不计前嫌,重用管仲。

③实力雄厚——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制和内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④谋略高明——采纳管仲的建议,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 (2)称霸标志: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举行“葵丘会盟”,周天子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4、“尊王攘夷”的含义:

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民族,捍卫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中原诸国组成联军,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

5、战国七雄:

方位记忆: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灭亡顺序记忆:韩、赵、魏、楚、燕、齐。

6、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不同点:

(1)目的:战国七雄已不再满足于称霸诸侯,做诸侯之长,而是要灭掉其他各国,自己统一天下。 (2)性质: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属于奴隶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属于地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3)规模更大,时间更长,更加残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破坏性更大,影响也更加广泛。

7、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影响: (1)消极: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积极:大国兼并小国,出现了局部统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新旧制度更替的过程。

8、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春秋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历史与社会八上篇二: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新教材书上答案

P4、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埃及文明的影响:

1、尼罗河定期泛滥,为古代埃及的农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尼罗河便于航行,为古代埃及的统一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3古代埃及人观察尼罗河泛滥,发现其规律,发展起天文学,如制定了太阳历。

P6、第一条:它虽然有原始的“同态复仇”痕迹,但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但这种公正主要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人之间。第二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里,社会地位高的阶级对于社会地位低的阶级享有特权。第三条:反映了当时社会奴隶主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采用的刑罚十分残酷。第四条:反映了当时奴隶主的特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这些规定通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是不同的,与现代法律相比,它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P7、古代北非和西亚产生过哪些古老的文字?它们对世界语言文化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古代北非和西亚产生了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字母文字等。

文字的出现有力的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尤其是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出现,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P8、课文中婆罗门宣扬造物主创造等级说的目的在于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理发师儿子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的社会状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激化社会矛盾。

P12、周朝时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是由其统治阶级血缘关系的远近决定的。

与现代社会的根本差异在于,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学识、能力和才干等;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公民拥有平等的基本权利。

P14、1、从地理位置看,齐国处于中原东面,较少遭到各诸侯国的包围封锁;临近大海,物产丰富。2、从个人因素看,齐恒公不计前嫌,善于用人;虚怀若谷,擅于吸纳别人的正确意见。3、从实力、谋略来看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制内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强大起来;打出“尊王攘夷”旗号,树立威信。

P15、“城门立木,取信于民”的作用?

使商鞅得以取信于民,增强了改革的信度,有利于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

“城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意义?

从“以史为鉴”的角度看,改革会遇到各种阻力,人们难免有观望、等待和逃避的心态,只有通过“取信于民”才能显示改革者的决心,排除人们的观望情绪,推动改革的顺利实施。从公民教育的角度看,商鞅的做法对于学生学会如何做人也有启示:做诚实的人,不说假话、谎话,说到做到。

P16、老子的这番话的意思是,柔软的事物得以长久保存,而刚烈的事物很容易夭折,这反映了老子以柔克刚的思想以及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思想。

反映这种思维方式的成语有:积少成多、转败为胜、无中生有、苦尽甘来、否极泰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等等。

P17、孟子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道德准则。庄子的核心观点是主张重视人的天性,顺其自然。墨子的核心观点是“非攻”,“兼爱”,反对战争,主张爱一切人、互助友爱。韩非子的核心观点是主张变法,重视法律,主张加强君主的威权。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权力;同时,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要求百姓服沉重的兵役、徭役,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受到秦国统治者的重视。

P18、雅典的民主制度并不像伯利克里那样的美好,他的话仅说对了一部分。因为,雅典民主制的实际上具有两重性:从积极的方面看,使公民主动积极地参政议政,它具有专制统

治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点,使公民得以享受更多的权利;从消极的方面看,这一民主制度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P21、亚历山大帝国版图大致包括今天的希腊、马其顿、保加利、埃及、约旦、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土耳其、黎巴嫩、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约旦、伊拉克、科威特、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大部分和印度的小部分。希腊文化传播到这些国家或地区,促进了这些国家文化的发展

亚历山大帝国虽然短暂,但它是希腊城邦制度的终结,又是希腊文明的传播者,也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促进者。亚历山大帝国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渗透到西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P23、武力征服,古代罗马人尚有尚武精神,骁勇善战,战术高超。

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土耳其、埃及、利比亚、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家。

P25、古罗马的建筑主要有哪些种类?

一、宗教建筑,如神庙、祭坛等;二、公共建筑,如广场、剧场、斗兽场、浴场等;三、纪念性建筑,如记功柱、凯旋门等;四、道路工程建筑,如桥梁、道路、高架水道;五、宫殿等。

罗马建筑的主要特点:

规模宏大、类型多样、庄严厚重、喜用柱子和拱券结构、建筑与艺术紧密结合、公路四通八达。

P27

P28、(1)处于温带,气候条件适宜早期人类生存。

(2)临近大河流域,有充足的水源。

(3)除位于岛屿上的克里特文明外,其他几个文明区域都位于河谷或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4)克里特岛自然环境优越,农业以谷物、橄榄、葡萄种植为主,同时也充分利用海洋优势发展对外贸易,促进了区域的繁荣。

P28、概括出三项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

国家、文字、国家机构与制度

P29、(1)古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包括希腊本土、爱琴海地区和小亚细亚三大部分,三面环海,交通便利。古希腊人利用当地丰富的物产和便利的航海条件,向海外输出橄榄油、酒、布匹等产品,输入大量的粮食和物资,商品贸易和城市经济繁荣。

(2)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制度的基础上的,广大奴隶为希腊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3)古希腊占大多数人口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真正能够享受这种民主的人只占少数。

(4)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贸易和交流,为商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制度保障。

P30、自我测评

1、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古代西亚七天一星期制度;古代西亚的字母文字;古代印度的佛教和0到9的十个数字符号。

2、(1)孔子重视礼,重视不同社会等级、社会身份的人之间的关系和秩序,而西周时期完善的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2)从积极的方面说,礼乐制度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从消极方面来说,礼乐制度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一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力。

5、古希腊:

政治制度:雅典的民主制度,成为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

哲学:现代西方人所使用的“哲学”一词就来自古希腊语,原意是“热爱智慧”。 科学:阿基米德 的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

文学:《荷马史诗》是世界闻名的长篇文学作品。

戏剧: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诞生了“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多芬。

体育: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可上溯到古代希腊,马拉松赛跑也起源于那里。 美术:《掷铁饼者》是公元前5世纪希腊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之一。

古罗马

法律: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语言、文字:拉丁语广泛传播,拉丁字母是目 前世界上流传最广泛和最通用的字母,现在的很多语种都从拉丁语演化而来。

建筑:现代许多建筑沿袭了古希腊、古罗马的石制柱廊和拱券式等结构。

P32、查理这位几乎统治整个西欧的国王,为什么要跪教皇面前接受加冕?教皇为查理加冕,这一事件意味着什么?

查理为了巩固统治,积极争取基督教的支持;基督教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需要借助查理的势力,此事件标志着教权与王权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及其联盟的建立,为基督教在西欧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

欧洲的封建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连年的征战迫使农民深受其苦,许多破产的农民被迫投靠大封建主,成为依附于封建主的农奴,同时,国王和大封建主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臣下,形成了封建主之间的封主与封臣关系,西欧封建制度随之形成。

P33、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所以,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和混战。 P33、·法兰克国王与教会之间为什么会建立起合作的关系?

教会宣扬的“君权神授”观念可以论证国王地位的合法性,维护教会的权威;而国王可以通过物质、军事等力量来维护教会的权威。它们之间相互利用,借助对方的力量巩固自己的统治。

P35、画面上的巴黎街道两侧都有哪些行业?上面的情景说明了什么?

有裁缝店、理发店、皮货店和杂货店等,这说明了当时巴黎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的繁荣与兴旺。

P37、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之间有什么关系?

伊斯兰教用一神教取代阿拉伯人原始的多神宗教,适应统一的需要。《古兰经》对国家建立

后的伊斯兰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规范等产生重要影响。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的过程。

P39 古代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和桥梁,把中华文明传到西方,又把西方文化传到中国。这是由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公元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帝国东北和唐朝的边境相连,当时唐朝时世界上强国;帝国的最西边境和欧洲的法国相连。这样,阿拉伯人把唐朝的文化传到欧洲,又把欧洲的文化传到中国。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融合精神。一方面,阿拉伯帝国地跨亚、欧非三大洲,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推动了帝国范围内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另一方面,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很很强的包容性。阿拉伯半岛地处亚、非、欧三洲之间,这种优越的地利位置,使其既有条件吸取三大洲优秀的文化成果,促进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又能成为三洲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中古阿拉伯学者取得了哪些成就?

文化创新方面的贡献:

1、清真寺是阿拉伯建筑艺术的典范。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克尔白神庙是前来朝觐的穆斯林必须拜谒之地。2、数学,改造印度人发明的从0到9的计数法;现代“代数学”一词来自阿拉伯文;“代数学之父”花拉子密。3、阿拉伯医学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拉齐斯的《医学集成》,伊本·西那的《医典》被译成拉丁文,长期被西方人视为医学指南。4、文学《一千零一夜》。5、天文学、化学取得很高成就。

传播文化方面的贡献:

1、传播阿拉伯数字。2、把古希腊、罗马及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为日后文化传播奠定了基础。3、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传播到欧洲。

2阿拉伯文化起到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作用。

P40、天皇似乎日本国君主的尊称,是由最高统治者“大王”改称而来。日本史书记载第一任日本天皇是被神化的神武天皇,传说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明治维新之后倒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天皇是真正的最高统治者。在当今日本,天皇依然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P42、日本民族有强烈危机意识,具有善于学习、坚忍服从等特点。

宫城都坐北朝南,都有东西两市、棋盘式街道,朱雀大街名称与走向相同,等等。平城京的唐招提寺是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后主持兴建的。

P46、自我测评

2、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最大特征表现于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

5、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

7、基督教的圣诞节、佛教的腊八节、伊斯兰教的开斋节

8、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改革后,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701年,日本参照中国的律令

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的基础。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改革后,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P51、指统一法律、计量单位、车轮距、文字,这是发生在秦统一六国之后的历史事件,对巩固统一国家统一、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P53、秦法律名目繁多,刑罚残忍,百姓苦不堪言,从而导致矛盾激化,人民起来反抗。 P54、破釜沉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

P57、传播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会产生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

一方面,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这种只发展一家学术,限制其他各家学术思想的做法,对学术发展非常不利。

P61、中国、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伊朗、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

P64、纸的发明和使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1、造价低廉,容易推广,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有利于文化的普及。2、纸面平整光滑,便于书写成文3、纸质轻薄,便于装订、携带和保存,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

2、P69、由于丝绸之路不仅有干线,还有许多支路,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政治、宗教形势的演变,各条路线在不同时期的重要作用不同,并且不断有新的道路开辟。因此,让学生结合今天的世界政治地图对比课文中的丝绸之路示意图,说出大致的国家或者地区即可,如中国、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和意大利等,不追求全面。

外交上,西汉政府分别于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派张骞出使西域。军事上,西汉政府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公元前121年,汉朝击败匈奴,占领河西走廊。行政上,西汉在击败匈奴后,先后设置酒泉、张掖、武威和敦煌四郡;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

长城对于汉朝向西开拓推进和保障丝绸之路通畅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西汉所采取的保护丝绸之路的措施发挥了作用。

丝绸之路的通畅推动了沿线区域的经贸发展以及民族的融合,同时也稳定了长城沿线地区的社会秩序。

P70、从邮政的内容方面来说,《驿使图》反映了当时邮政的基本要素:如邮递人员(驿使)、邮递物品(尺牍文书)、邮递工具(驿马)等,它是我国古代邮政制度的活生生的物证。从邮政的意义来说,邮政保证和促进不同区域间的物品和信息交流,而《驿使图》等画像砖正是出土于中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最具代表性的通道之一——丝绸之路。 P72、自我测评

1、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有:政治上,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统一采用郡县制。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文化上,统一文字;思想上,焚书坑儒。为了提高中央政令和军事行动的效率,还修筑了驰道。

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有: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的势力,建立刺史制度,以加强监察制度;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在长安设立太学,在地方上设立官学,以培养后备官员。

3、汉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这种政策变化,自然和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增强。

4、4、这幅壁画说明,汉代北方游牧地区受中原农耕文明的影响,已经有了农耕生活,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民族交融的状况。

5、这两则史料说明,汉朝时,中国的丝织品、陶器等商品通过丝绸之路,到达了西方。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是东西贸易的重要通道,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

历史与社会八上篇三:八上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2014

相关热词搜索:社会 历史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 八上历史与社会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