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

发布时间:2017-01-2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中考历史专题篇一:2015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

2015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

专题一 列强侵华史(1840—1953)

一、列强侵华史实

(一)列强侵华手段包括军事侵略、政治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

(1)军事侵略----中国近代六次侵华战争:

①鸦片战争:1840.6—1842.8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⑤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⑥美国发动朝鲜战争(1950—1953)

(2)政治侵略------三大不平等条约:

①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②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①中俄《爱珲条约》割地最多

③中日《马关条约》最能反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特点

④《辛丑条约》中国赔款最多《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⑤《二十一条》:灭亡中国的条约。

(3)、经济侵略

①甲午中日战争以前以商品输出为主

②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以资本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方法: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

日本对沦陷区的掠夺:抢劫银行、滥发纸币、掠夺炼铁资源、掠夺土地、农产品和劳动力。(抗日战争时期,了解)

(4)、文化侵略-------通过设立教堂、传播宗教、学校教育、办慈善机构等方式推行殖民主义奴化教育。(了解)

二、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农民阶级)

①、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 1851-1864年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3月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影响达18个省,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因此,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重要战役:李秀成在青浦大胜洋枪队;浙江宁波战斗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这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典型事例。

②、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1898-1900年

1898在山东兴起;1900年与八国联军在廊坊交战,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最终遭到中外反对势力的联合绞杀。

三、左宗棠收复新疆

经过: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疆,仅半年时间就收复了北疆;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两国签订条约,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

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了中国的西北边疆。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及主权

四、洋务运动(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中央是奕訢,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内容:

A、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和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B、洋务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C、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D、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 进步性(积极作用):

A、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对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B、启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局限性(消极作用):没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因而成效不大,没使中国富强起来。

五、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的改革)

兴起: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开始变法

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反败,谭嗣同被杀

意义:既是一声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六、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的革命)

a、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兴中会。

b、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选举为总理。它的成立,大大的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孙中山在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百年巨变的启示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不断进步,卓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

一部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探索史,它昭示我们: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这一历史性巨变。

专题二 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和近代化问题

一、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史

(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1、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2、鸦片战争中,关天培、陈化成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4、甲午战争中,邓世昌、丁汝昌等英勇杀敌或壮烈殉国。

(二)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和探索

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3、义和团运动(1898—1900)

启示 农民阶级由于其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作为无产阶级最忠实的同盟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

1、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面向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2、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四)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

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土壤中产生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1、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1898、6、11—9、2)

2、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1911)

失败根本原因: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

3、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

(五)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问题

近代化(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中国的近代化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

(一)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近代化主要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的近代化(即政治的民主化)开始于维新运动,因此有人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开始于维新运动。

1、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及对近代化的作用

思想主张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维新运动——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或救亡图存)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或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积极作用

洋务运动——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道路。 维新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中国近代化起步的特点和启示

特点 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启示 ①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②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③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国家才能跟上时代步伐;④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⑤科教兴国是现代化的关键;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科学决策。

3、近代化精神

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体现出的精神是: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追求民主的精神。

(二)中国经济近代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1、产生: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

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影响: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 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4、日益萎缩: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原因: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和国内官僚资本的压迫

5、获得新生:新中国成立初期

原因:建国初期,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6、进行改造:1953-1956年

意义: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考历史专题篇二:2017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2016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

【民族、对外交往、民生措施、三国鼎立问题】

一 民族政策

(一)新疆问题

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唐朝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

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3、清朝乾隆帝时,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

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4、阿古柏侵入新疆,左宗棠率清军收复新疆。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1884年)。

(二)西藏问题

1、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唐朝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朝与吐蕃友好往来的史实:

①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

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②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唐与吐蕃的

关系日益密切。

(2)元朝时,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3)①清朝顺治帝册封达赖,康熙帝册封班禅,并规定以后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②设置驻藏大臣(1727年),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③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作用: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

藏的管辖。

(三)感想: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新疆、西藏的经济

迅速发展,新疆、西藏人民的生活显著提高,宗教信仰得到尊重,“疆独”分子、达赖集团

搞独立的企图不得人心,必然受到全国人民反对,注定失败;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

等。

(四)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友好交往,和睦共处。

二 对外交往

(一)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史实:

1、西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通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2、唐朝: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①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著《大唐西域记》。②

唐玄宗时,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建筑、医药知识,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③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

3、明朝:

(1)明朝对外友好交往典型事件:郑和下西洋(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最远

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意义: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友好关系)

(2)明朝对外冲突的事件:①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②葡萄牙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4、清朝:(1)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

②影响: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

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

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③启示: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取教训(任何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融入到世

界当中去,不能固步自封,闭关锁国);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今天的开放提高了我

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高,我国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

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2)清朝前期抗击外来侵略的事例: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开辟荆榛逐荷夷)。

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康熙皇帝两次派军队围攻雅克萨,迫使沙俄谈判,签订了第

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5、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20世纪50年代:①周恩来总理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1955年,周恩来总

理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

各国的团结与合作。(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

非国际会议。)

(2)20世纪70年代:①中美关系正常化; 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日两国

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4)21世纪:2001年,上海举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为

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二)启示:①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对外交往,互通有无;②国际地位取决于国家的综

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③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提倡和平

外交;④学习张骞、郑和等人不辱使命、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 民生措施

1、孔子: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民为

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主张自然资源持续利用。

3、西汉盛世局面有:

(1)文景之治

以民为本的思想:汉文帝和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民生政策: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2)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的民生政策:发展农业,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减轻农民负

担;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统一铸五铢钱

4、唐朝盛世局面有:

(1)唐太宗贞观之治

材料:唐太宗李世民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①“舟”和“水”形容什么关系?君和民的关系。

②反映了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从隋末农民起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不能过分的压榨农

民。

③唐太宗的哪些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

政治上:吸取隋亡教训,注重“戒奢从简”;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

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④唐太宗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局面?贞观之治。

(2)唐玄宗开元盛世

措施:任用姚崇等人为相,励精图治;重视地方吏治;崇尚节俭,不用奢侈物品。

5、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

困,做到“家给人足”。

6、建国后的“三农”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

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2、从农村政策的不断调整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农业是基础,涉及国计民生;中央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村政策。

经典例题:

一、中国古代对外友好往来的事例、作用及清朝的闭关锁国。

1、友好往来的事例(1)张骞出使西域,作用:打通了丝绸之路,沟通了中西交通的陆

上要道。(2)鉴真东渡,作用:加强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3)玄奘西游,作用:加

强了我国与中亚、印度半岛及与我国新疆地区的联系。(4)郑和七下西洋,作用(意义):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近代中国落后了,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清代对外实行了什么样的政策,使中国与世隔

绝了?闭关锁国政策。

二、关于西藏的交往与管辖。

1、吐蕃是藏族的祖先。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唐代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后唐朝与吐

蕃的关系。答:“和同为一家”。

3、唐朝对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周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主要原因:唐朝繁荣富强;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4、西藏自哪个朝代成为我国的正式行政区?元朝。

5今天以“达赖”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企图策划西藏独立,请你用清朝前期的相关史实

批驳达赖集团的“藏独”言行。答:史实:清朝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皇帝

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并规定以后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清朝中央政府的

册封。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

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8、青少年为民族团结作贡献(怎么做?):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并同破

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9、新疆和西藏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你写出在清代,中央分别设置什么

机构加强对这两个地区的管理?答:新疆:设置伊犁将军;西藏:设驻藏大臣。

四、关于民生的问题。

1西汉时期文帝和景帝在重视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好的政策措施?答:(1)吸取秦亡的

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2)奖励耕作、劝诫百

官关心农桑;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2唐太宗在重视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好的政策措施?答: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

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

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3“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映了唐太宗什么治国思想?

答:关心民意、重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4、1978年,我国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古代简史】(选择题)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5、尧舜禹时期采用的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6、禹建立的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原始社会在禹时期结束,奴隶社会

开始。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位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

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建立了众多的诸侯国。

3、商朝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与商周同期的“三星堆”文化是我国成都平原的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

6、战国时期,秦国的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著名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

之国”

7、中华文明的勃兴

(1)商朝 的文字“甲骨文”“金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4)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说成为封

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5)道家学派创始人是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6)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7)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

(8)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 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不要过分

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自然资源持续利用。

(9)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主张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10)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

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11)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的孙武。《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孙子兵法》。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三国鼎立

(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是官渡之战。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基础是赤壁之战。

(3)与襄樊有联系的三国故事和遗迹:

襄樊是三国文化的源头,也是三国的古战场。故事有:“马跃檀溪”、“三顾茅

庐”、“隆中对策”、“水淹七军”、“刮骨疗伤”等。遗迹有:古隆中、水镜庄、

庞公祠、马跃檀溪处等

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中考历史专题)3、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1)南朝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

的第7位数字。

(2)北朝著名农学家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3)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4)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后人称他为“书圣”,人们评论他的书法“飘若浮云,蛟若惊龙”。

(5)东晋画家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6)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著名石窟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五、辉煌的隋唐文化

1、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期。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

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人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

4、唐朝最著名书法家当推颜真卿和柳公权。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

书法家。后人把柳书和颜书并称为“颜筋柳骨”

5、唐朝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吴道子画技高超,被称为“画圣”。

6、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主要开凿于隋唐时期。莫高窟里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2、岳飞抗金,取得郾城大捷。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5、北宋时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

6、铁木真统一蒙古。被推举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7、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8、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9、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10、灿烂的宋元文化

(1)北宋时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战国时期制成“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

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3)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4)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5)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杰出的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中考历史专题篇三:2014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2014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

【民族、对外交往、民生措施、三国鼎立问题】

一 民族政策

(一)新疆问题

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唐朝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3、清朝乾隆帝时,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4、阿古柏侵入新疆,左宗棠率清军收复新疆。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1884年)。

(二)西藏问题

1、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唐朝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朝与吐蕃友好往来的史实:

①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②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2)元朝时,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3)①清朝顺治帝册封达赖,康熙帝册封班禅,并规定以后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②设置驻藏大臣(1727年),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③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作用: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2、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西藏的巨大变化:

(1)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第一个五计划期间,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密切了西藏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3)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纪念这一事件的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

(4)建立西藏自治区。西藏成为我国重要的牧区。

(5)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促进了西藏交通和经济的发展。。

(三)感想: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新疆、西藏的经济迅速发展,新疆、西藏人民的生活显著提高,宗教信仰得到尊重,“疆独”分子、达赖集团搞独立的企图不得人心,必然受到全国人民反对,注定失败;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等。

(四)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友好交往,和睦共处。

二 对外交往

(一)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史实:

1、西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通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2、唐朝: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①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著《大唐西域记》。②唐玄宗时,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建筑、医药知识,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③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

3、明朝:

(1)明朝对外友好交往典型事件:郑和下西洋(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意义: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友好关系)

(2)明朝对外冲突的事件:①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②葡萄牙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4、清朝:(1)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

②影响: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③启示: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取教训(任何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融入到世界当中去,不能固步自封,闭关锁国);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今天的开放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高,我国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2)清朝前期抗击外来侵略的事例: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开辟荆榛逐荷夷)。

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康熙皇帝两次派军队围攻雅克萨,迫使沙俄谈判,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5、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20世纪50年代:①周恩来总理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

非国际会议。)

(2)20世纪70年代:①中美关系正常化; 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4)21世纪:2001年,上海举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二)启示:①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对外交往,互通有无;②国际地位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③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提倡和平外交;④学习张骞、郑和等人不辱使命、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 民生措施

1、孔子: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主张自然资源持续利用。

3、西汉盛世局面有:

(1)文景之治

以民为本的思想:汉文帝和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民生政策: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2)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的民生政策:发展农业,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减轻农民负担;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统一铸五铢钱

4、唐朝盛世局面有:

(1)唐太宗贞观之治

材料:唐太宗李世民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①“舟”和“水”形容什么关系?君和民的关系。

②反映了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从隋末农民起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不能过分的压榨农民。

③唐太宗的哪些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

政治上:吸取隋亡教训,注重“戒奢从简”;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

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④唐太宗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局面?贞观之治。

(2)唐玄宗开元盛世

措施:任用姚崇等人为相,励精图治;重视地方吏治;崇尚节俭,不用奢侈物品。

5、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

6、建国后的“三农”

1、 建国后农村政策四次调整:

(1)土地改革(1950-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重大失误。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2、从农村政策的不断调整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农业是基础,涉及国计民生;中央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村政策。

四 三国鼎立(重点,联系襄樊讲三国故事)

1、官渡之战: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2、赤壁之战

目的:想要统一南北。

经过:曹军主力南下进攻刘备,孙刘联合抗曹,在赤壁大败曹军。

影响: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讲的是诸葛亮凭借才智,争得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立了盖世功业。他创造的八阵图,成就了千古英名。

成语故事“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到隆中三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其成就大业。和刘备同去的还有关羽、张飞。 与诸葛亮和襄樊有关的成语: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等。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

经典例题:

一、中国古代对外友好往来的事例、作用及清朝的闭关锁国。

1、友好往来的事例(1)张骞出使西域,作用:打通了丝绸之路,沟通了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2)鉴真东渡,作用:加强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3)玄奘西游,作用:加强了我国与中亚、印度半岛及与我国新疆地区的联系。(4)郑和七下西洋,作用(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近代中国落后了,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清代对外实行了什么样的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了?闭关锁国政策。

二、关于西藏的交往与管辖。

1、吐蕃是藏族的祖先。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唐代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后唐朝与吐蕃的关系。答:“和同为一家”。

3、唐朝对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周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唐朝繁荣富强;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4、西藏自哪个朝代成为我国的正式行政区?元朝。

5今天以“达赖”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企图策划西藏独立,请你用清朝前期的相关史实批驳达赖集团的“藏独”言行。答:史实:清朝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并规定以后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清朝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6、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在西藏实行了怎样的政治制度?答:民族区域自治。

7、西藏的巨大变化(1)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2)20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西藏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3)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了“世界屋脊”,密切了内地与西藏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2007年入藏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西藏交通业和经济的发展。

8、青少年为民族团结作贡献(怎么做?):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并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9、新疆和西藏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你写出在清代,中央分别设置什么机构加强对这两个地区的管理?答:新疆:设置伊犁将军;西藏:设驻藏大臣。

三、三国鼎立:(著名人物诸葛亮)

(1)最能概括诸葛亮功劳的一句话: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2)成语故事“三顾茅庐”:是刘备到隆中三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其成就大业。和刘备同去的还有关羽、张飞,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提出“三分天下”的战略。

(3)与诸葛亮和襄樊有关的成语典故:三顾茅庐、水淹七军、隆中对、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

(4)与诸葛亮和襄樊有关的历史古迹:古隆中、水镜庄、庞公祠、马跃檀溪。

(5)历史人物: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蔡瑁、庞统、司马徽。

四、关于民生的问题。

1西汉时期文帝和景帝在重视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好的政策措施?答:(1)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2)奖励耕作、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2唐太宗在重视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好的政策措施?答: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3“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映了唐太宗什么治国思想?答:关心民意、重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4、1978年,我国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古代简史】(选择题)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

2、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过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黄帝 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5、尧舜禹时期采用的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6、禹建立的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原始社会在禹时期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位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建立了众多的诸侯国。

3、商朝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与商周同期的“三星堆”文化是我国成都平原的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

4、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5、战国末期,秦、赵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6、战国时期,秦国的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著名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7、中华文明的勃兴

(1)商朝 的文字“甲骨文”“金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2)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楚国。代表作《离骚》。

(3)湖北随州出土大量的钟鼓乐器,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4)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5)道家学派创始人是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6)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7)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

(8)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 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自然资源持续利用。

(9)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主张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10)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11)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的孙武。《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孙子兵法》。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1、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公元25年,枣阳人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其统治称为 “光武中兴”。

3、昌盛的秦汉文化

(1)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了质优价廉的“蔡侯纸”。蔡伦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

(2)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3)东汉科学家张衡制造的能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还编制了一套能强身健体的医学体操“五禽戏”。

(5)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6)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中原地区。

(7)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

(8)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司马迁写的《史记》,记叙了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9)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杰出代表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三国鼎立

(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是官渡之战。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基础是赤壁之战。

(3)与襄樊有联系的三国故事和遗迹:

襄樊是三国文化的源头,也是三国的古战场。故事有:“马跃檀溪”、“三顾茅庐”、“隆中对策”、“水淹七军”、“刮骨疗伤”等。遗迹有:古隆中、水镜庄、庞公祠、马跃檀溪处等

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3、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1)南朝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

(2)北朝著名农学家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3)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4)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后人称他为“书圣”,人们评论他的书法“飘若浮云,蛟若惊龙”。

(5)东晋画家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6)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著名石窟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五、辉煌的隋唐文化

1、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期。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人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

4、唐朝最著名书法家当推颜真卿和柳公权。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后人把柳书和颜书并称为“颜筋柳骨”

5、唐朝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吴道子画技高超,被称为“画圣”。

6、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主要开凿于隋唐时期。莫高窟里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2、岳飞抗金,取得郾城大捷。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5、北宋时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

6、铁木真统一蒙古。被推举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7、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8、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9、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10、灿烂的宋元文化

(1)北宋时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战国时期制成“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3)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4)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5)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杰出的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6)元朝戏剧空前发达。最著名剧作家的是关汉卿,代表作悲剧《窦娥冤》。

(7)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8)“宋四家”指宋代著名的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襄阳人、米公祠)、蔡襄。

七、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1、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的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城中心的紫禁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3、古典科技巨著:(1)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出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2)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写《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外国学者称《天工开物》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古典小说的高峰

(1)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

(2)元末明初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

(3)明朝中期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的。作者吴承恩。

(4)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地位。

5、戏剧的繁荣 (1)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2)清朝中后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一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经典例题:

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齐民要术》。

2.我国是活字印刷术的故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时间和发明者分别是 :北宋毕昇。

3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4、对了解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和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有帮助的是:《天工开物》。

5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都属于同一个领域的一组是( A )

A《千金方》和《本草纲目》 B《水经注》和《农政全书》C《缀术》和《天工开物》

相关热词搜索:中考 专题 历史 2016历史中考热点专题 中考满分作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