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7-01-2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为什么篇一: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

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我的一个朋友曾提过一个很好的比喻:一天早上你起来突然失忆了,忘记自己是谁了,想想看你今后该怎么生活——你谁都不认识,这意味着忘掉了自己的历史。历史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用,但实际上我们是离不开它的。其实对于一个民族,无论是其整体还是个人,记忆都是不可或缺的,历史就是民族的记忆。很多人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处于失忆状态,所以一直安放不好自己的位置,在历史长河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世界格局中也定位不好自己的位置。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课,大学本科都在开,但是名义上讲的是历史,实际上却不是当成历史课开的,而是按政治课开的,即使在历史系也是如此

这种课的主要目的是想给大家灌输一种世界观,一种意识形态。所以它其实是一个观念史。所谓史实,是被要求服从某种观念的。如果我们今天从一个常人的是非和真伪角度来看,这样的历史就是伪史。上这种政治课的时候,大家都兴趣不大,经常睡觉或者看小说。但别看上课的时候不以为然,其实你还是或多或少会受它影响,一到在网上谈某些事情的时候,只要涉及历史,就不知不觉地把这套东西搬出来了。也就是说,我们会鄙视一个假的东西,但是我们依然依赖这个假的东西。这就令人很困惑。我国的近代史,有一个范文澜、胡绳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有两条线索,其中一条是帝国主义侵略论——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总是侵略、欺负中国。强调这样一条脉络,由此证明我们这个民族是苦难深重的,同时说明我们的落后是因为别人侵略、欺负我们造成的。另一条线索就是革命线索——三大革命高潮,从太平天国、义和团然后到辛亥革命,总之就是一个反抗、革命的过程。这样一段悲惨的近代史,一段总是折腾的历史,很容易使我们忽略从晚清以来这么多丰富的变化,不知道该怎么走后面的路,不知道为什么要改革、要开放,为什么还要学洋人那一套东西。事实上,如果我们不知道近代中国是怎样融入世界的,或者完全无视这个过程,而只强调我们一直在革命,那么我们就不会明白为什么要放下革命搞建设,不会明白为什么要重新开放。结果也就只能是我们重来,再重来,重新开始鼓噪革命,重新开始鼓噪排外。可是这样一来,我们会回到哪儿去呢?我们处在这样一个过程之中,面临着这样的困惑。

历史为什么篇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早在原始时代,人类就开始感到需要学习自己的历史。因此,历史学的历史,如果从它的萌芽形态说起,就可以说它几乎同人类本身的历史一样古老。北京人把自己群体中死去的成员安葬在自己栖息的洞穴里,就表明他们已经多少意识到自己现时的生存同自己群体中以往死去的成员的生存有某种连续性。这大概就是人类历史意识的最初萌芽。后来,在原始人的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中,这种萌芽状态的历史意识就更明显。进入文明时代以后,人类的历史意识就通过历史记事明确地表达出来了。

? 所谓历史意识,就是人们理解到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从而感到需要学习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 人类产生历史意识的原因在于: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

历史为什么

延伸。后辈既不可能离开先辈留下的历史遗产,一无所有地去生活和创造,先辈也不可能不给后辈留下一定的遗产,供后辈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启动基金”。

??历史遗留下来的遗产是多方面的:有作为生存环境的自然界的,有社会的;有政治、经济的,有思想、文化的。每一代人都必然要对先前各代人遗留下来的遗产进行清理,继承和发扬有利于自己创造新的生活的遗产,扬弃那些不利于创造自己的新的生活的遗产。

??不同的社会阶级或阶层由于存在着不同的利害关系,对先辈留下的历史遗产的取舍标准也各不相同。人们必然要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上,对先前各个时代的不同阶级的人们的历史活动,做出不同的阐释和评价;那些阐释和评价,必然要通过历史著述或口耳相传的途径,不知不觉地在不同阶级的人群中形成不同的历史传统意识,进而对他们的现实社会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们都要运用有利于自己的历史认识或历史传统意识为自己的现实利益服务。反动的人们要利用歪曲真相的历史认识为自己的反动行为辩护,进步的人们要利用符合真相的历史认识为进步事业服务。因此,任何一种历史认识或历史观点都必然要在现实社会引起一定的反响;同一种历史认识或历史观点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中会引起不同的反响;与人们现实生活利害关系涉及越深的历史认识或观点,引起的反响也越加强烈。 ??人们的历史观点对现实的强烈影响的一个突出事例,就是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修改历史教科书,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罪行翻案的行径,引起众多亚洲国家和日本国内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强烈愤慨和抗议。

??日本右翼势力新编日本历史教科书引发强烈抗议的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它特别清楚地表明,人们总是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这是人们的普遍需要。为什么有这种普遍需要呢?就因为如前所指出,历史本来就是世代相承地发展和演变的,每一代人都必然要在先前各代人奠定的基础上生存和发展,因此也就必然要对先前各代人留下的遗产加以继承或更新,由此就产生了寻求“史鉴”和“史师”的需要。问题在于,具有不同的利害关系的阶级和阶层,所需要的“史鉴”或“史师”是各不相同的。如前所示,在当今的日本,就存在着要求恢复“皇国史观”和主张扬弃“皇国史观”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怎样判别不同的“史鉴”或“史师”的是非善恶或利弊得失呢?显然就应该以是否合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判别的标准。

?正是由于人们普遍需要“史鉴”和“史师”,人们才需要学习历史,而且早在原始时代人类就开始有了这种需要。

??寻求“史鉴”和“史师”的需要,决定了历史学具有其他任何学科不能替代的价值。历史学有什么社会价值呢?笼统地说,满足人们寻求“史鉴”和“史师”的需要就是历史学的社会价值所在。

??“史鉴”和“史师”是多方面的,因此,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也是多方面的。

??以下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第一、“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社会实践

??“以史为鉴”,就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用以指导现实的实践。

??古今中外,各国的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我国历来有“以史为鉴”的传统。历代有作为的统治者和志士仁人都无一例外的要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其中既包括国家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也包括个人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同周公一起辅佐周武王灭殷的召公,就告诫西周统治者说:“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西周统治者在庆典上也念念不忘“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汉初统治者把秦二世而亡作为自己的殷鉴,唐初统治者把隋二世而亡作为自己的殷鉴,都比较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比较注意爱惜民力,因而对汉唐盛世的出现起了促进作用。中国古代大史学家更是把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视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如司马迁写《史记》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告诫人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也是要“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近代以来,随着直接进入历史前台的群众队伍的规模日益扩大,自觉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也越来越成为群众性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如前面提到的对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和美化军国主义侵略罪行的历史教科书的群众性抗议,就是鲜明的例子。而且,近代以来,随着经济史、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科技史??等等专门史研究的开展,人们也越来越注意从那些专门领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所谓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就是寻求导致国家兴衰存亡或个人成败得失的原因,也就是试图探寻历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实际上可以说是探寻历史中的因果规律性。只是,那样的探寻往往只局限于凭主观的直觉去总结一些历史现象和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原因和教训,而不是从根本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去探寻,因此那样分析出来的原因和总结出来的教训,往往不是很全面、很准确的,甚至还可能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错误的结论。例如,前面提到的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都认为希腊、特别是雅典实行的那种民主制度是希腊、特别是雅典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或根本保证。可是,雅典最终还是被斯巴达打败了,而希腊各城邦的民主制度最终还是不得不对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的专制制度俯首称臣。

??第二,“继往开来”--陶冶人类精神品格

??马克思把人类的历史比作一部“历史剧”,人们既是这部历史剧的剧作者,又是剧中人把这样一部“历史剧”的真实面貌再现出来,具有巨大的伦理――审美价值。因为其中充满了各种美和丑的生动历史形象:

?既有为国家、民族舍身捐躯者,也有卖国求荣者;?既有杀身成仁者,也有求生害人者; ?这样一部真实的“历史剧”的伦理和审美价值,胜过舞台和屏幕上的历史剧,其原因在于它是真正发生过的。这就决定了历史学的积极认识成果具有陶冶和升华人类精神品格的社会价值

??数千年来,浩浩荡荡而又充满曲折回荡、激流险滩的历史长河的悲壮历程,激起几多志士仁人“继往开来”的壮志豪情。面对着它,孔子慨叹:“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苏东坡长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文天祥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孙中山疾呼:“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倡,逆之者亡”;毛泽东振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每当中华民族面临存亡兴衰的历史关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召唤,总是唤起无数中华儿女投身到挽狂澜、谋富强、复兴中华的洪流之中,使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磨难而终能创造出五千年绵绵不断的辉煌文明。

第三,“温故知新”--传承文化财富

? 历史学的认识成果具有传承文化财富的价值。

? 历史学的认识成果,是世世代代的人们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的记录和总结,是文化价值的结晶。由此决定了历史学具有传承文化财富的社会价值。哲学和各门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的发展,文学艺术的创新,都离不开历史的积累和传承。历史学承担着引导人们以科学的态度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的任务。

? 历史学本身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人文社会科学。它不仅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之间,而且也和某些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既互相交叉又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

? 历史学与哲学

??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史学发展提供基本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的指导。史学为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发展提供史实依据和素材。跨于史学和哲学之间的哲学史,更是为哲学的发展提供历史基础和养料的学科。

? 历史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

??历史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它研究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和规律;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地位,与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有些相似。缺乏数学基础,很难学好自然科学;没有历史知识也很难学好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族学、法律学、文化学、宗教学??等等人文社会学科。

??历史学与自然科学

??各门自然科学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但它们的研究资料都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它们的理论思维也有一个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因此,各门自然科学都需要研究本学科的发展史。各门科学技术都需要有各自的科学技术史。

??英国的李约瑟是搞自然科学的,但他根据我国史籍写成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使他在世界学术界享有盛名。我国著名气象学、地理学大家竺可桢,利用历代积累的历史资料研究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和变迁,在气象学、物候学、地理学等众多领域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因此,人们常把历史比作知识的宝库,里面储存着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累的一切知识成果,是促进人类智慧发展永不枯竭的源泉。

??正因为历史学具有其他任何学科不可代替的社会价值,人类永远需要历史学,永远需要学习自己的历史。

历史为什么篇三:历史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历史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毛泽东

——读《中国近代史纲要》,《爷爷毛泽东》后感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中华文明尽管历尽沧桑,缺始终延绵发展,传承不绝,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古代中国灿烂辉煌,我们有令我们所有炎黄子孙骄傲的古代史。但时光流转,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翻滚,当西方诸列强已经迈入近代化资本主义的时代时,古老的中国仍旧是一个以天朝自居的封建帝国,愚昧腐朽正吞噬着当时的中国。终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中国近一百年的可耻的近代史。

中国的近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进行伟大的艰苦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带领是正确的,只有以广大农民,工人阶级为依靠力量的革命才能最终取得辉煌宝贵的胜利。那么,中国的近代化为什么不能像英美等国家一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走上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历史为何偏偏选择了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

任何事情都是可以从比较中得出一个更满意的答案。所以我想先从反面开始论证历史选择的正确性。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脆弱性和狭隘性是决定了不能登上中国近代史真正的历史舞台的根本因素。早在清末,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改革派就进行了戊戌维新运动,可是积累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势力最终还是将这场被寄予厚望的改革扼杀于摇篮之中。随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兴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这场革命的发生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19世界20世界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但是举步维艰,民族资产阶级努力冲突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桎梏而生存,但是始终得不到健康的发展。这正是资产阶级的弊端所在,根子不深,难以成苍天大树。再者,民族资产阶级天生的狭隘性,知本家天生就是广大劳动人民大众的敌人,所以他们不敢发动广大群众,惧怕群众。而面对强大的封建与帝国主义势力他们又表现出妥协性,幻想西方列强能扶持自己,熟不知自身是羊入虎口。综上,中国近代的畸形的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出的民族资产阶级还是一个在经济,政治上十分软弱的阶级,他们没有硬实力与封建和帝国主义势力相抗衡。所以,历史必然不会选择资产阶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或影响是翻天覆地的。邓小平曾说过;天塌下来有好汉顶着。一个混沌的时代必然会诞生出一位杰出的伟大的领袖来统治,独领风骚。毫无疑问,历史选择了毛泽东。1983年12月26日,毛泽东在湘潭韶山冲呱呱落地,父亲毛顺生是一个性格刚烈,脾气暴躁的人,在家中尤为专制。年幼的毛泽东便勤劳为家帮助干活了,他样样在行,养成了山区农家子弟的本色,对农民的疾苦也体会很深。毛顺生的专制,使毛泽东和父亲的冲突越演越烈,也激发了他的不屈和抗争的性格,使他每处于恶劣环境时从不做的一名屈从者。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从此,中国无产阶级便以巨人一般的姿态走上了政治舞台,在中国各地也开始有了共产主义信仰者。而在毛泽东所在的湖南,毛克服困难,通过组织新民学会会员的讨论会议等形式以极大的激情和精力来宣传十月革命的胜利,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

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做好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敏锐的毛泽东早已意识到广大农民和工人在中国革命所占据的主力位置,投身工运,考察农村,是建党之初毛泽东所主要的任务,这为牢牢将中国未来的命运同中国最广大的劳动人民相结合深深埋下伏笔。终于,腐朽懦弱的北洋政府屈服列强在巴黎和会上签上了卖过可耻的条约,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这场运动首先是在北平的学生之间展开,后来蔓延到上海至全国各地,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五四运动真正地使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的政治舞台。从此,各地风起云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号角也荡漾在雄浑的天空。终于,1921年7月,伟大的跨时代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毛泽东也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由此不断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动,并且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方法。而毛泽东的长期在农村的考察以及伟大的战略眼观使他突破性的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完美结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精髓的思想使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越走越远,革命如火如荼的展开,更加奠定了毛泽东在党内的崇高威望和领导地位。终于,胜利的曙光浮现出来,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也彻底被打垮,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被粉碎,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主!

历史在前进,在发展,雄浑的历史长河中总会诞生这样或那样的人物来拯救一个时代,独领风骚。我们不曾忘记历史的教诲,不曾忘记为换取光辉的历史的一代又一代的先哲。

相关热词搜索:历史 历史为什么考试考不好 世界历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