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历史

发布时间:2017-01-1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天津历史篇一:百年历史看天津

五大道,百年历史看天津(上)

天津是个寂寞的城市。小洋楼的繁华与热闹似乎随着北洋政府时代的结束,慢慢归于沉寂。这座城市既缺少北京那种宏伟大气的庄重,又没有上海那种霓虹闪烁的繁华,也不像重庆那样山重水复,诡谲多姿;如果静静地融入其中,也许会有别样体会。

一个时代的缩影

在天津,如果要选择一个最能彰显城市魅力与历史品味的好去处,那自然非五大道莫属了。今日之五大道,其概念已非局限于几条马路,而是一个整体性的区域,在天津市和平区体育馆街管界内。五大道在历史上并非正式地名,只是流传甚广的一种俗称。“五大道”并不仅指单摆浮搁的5条街道,而是指天津市区南部原英租界内的一个风格独具的街区,包括总长17千米的22条街道,面积1.28平方千米。其四界范围是:马场道以北,成都道以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和南京路交口以西的一片地界。它的主干道路是以中国西南地区5座名城命名、平行并列的东西向道路:成都道、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再加上马场道。

“五大道”具体指哪5条“大道”?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指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和重庆道;另一种说法,指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重庆道和成都道。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五大道拥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不同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2000多所;其中风貌建筑和名人名居有300余处。这里迄今仍保持着幽静别致的街区风貌,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现了近代中国百年风云。

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

俗话说,“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若谈天津五大道,就得从小洋楼文化说起。天津小洋楼诞生于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口的硝烟中。是年,天津被开为商埠,英、法、美租界相继在天津海河西岸划定。1894年甲午战争后,日、德租界分设于英、法、美3国租界的左右侧。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攻占天津,俄、意、奥3国即以海河东岸所占领地区辟为租界。不久,比利时将俄租界以西大片土地辟为租界。九国租界位于海河两岸,分别按各自国家的风格特色,建起一片片的国中之国。租界洋楼,既是旧中国饱受凌辱的实证,

天津历史

也给我们留下了大批建筑艺术精华。

这数千幢小洋楼几乎囊括了西方近代建筑的所有样式——英国中古式、德国哥特式、法国罗曼式、意大利文艺复兴式、俄罗斯古典式、希腊雅典式、近代摩登式,等等,风格迥异,千姿百态,争奇斗妍。因此,天津被誉为“世界建筑博览馆”,天津独特的城市景观被称为小洋楼文化。作为天津城市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各式风情的小洋楼散布在五大道上,优雅而闲适,纵然褪去了历史曾赋予它们的厚重与沧桑,依旧美丽。天津花园住宅类小洋楼主要集中在原英租界的五大道一带。五大道小洋楼建筑群从诞生那天起,租界地所享有的特权和静谧幽深的街区环境,对清廷遗老遗少、失意军阀、下野政客、豪商显贵、名流雅士等,具有极大吸引力。他们纷纷来此筑宅建邸,安家落户。这些欧洲建筑风格的住宅,其格局内又包容进许多中国元素,形成中西合璧的风格,林林总总,异彩纷呈,令人耳目一新。 小洋楼文化所展示的近代城市风貌与物质文明程度,外国租界在市政管理、建筑风貌、公用设施、人文意识、生活方式等方面,显现层出不穷的新气象、新事物、新秩序和新理念,为原先封闭滞后的天津老城在向近代城市转化攀升的艰难行程中,打开了眼界,提供了样板,激活了思想,注入了活力。

时光背后的沧桑

进入20世纪后,京畿门户、经贸都市、九国租界等重要的因素,使天津在中国的位置变得极为特殊与重要。首先,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府衙设在天津,这使天津俨然成为首都之外的第二政治中心;其次,社会发展与朝政变幻,使天津租界成为理想的政治避风港;第三,河海相通,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海关的便利;第四,北方最大的商业都会呈现出无限商机;第五,华洋杂处,东西交融的租界文化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因此,天津成为清廷遗老遗少、下野政客蛰伏隐居;商界学界人士定居以开拓事业的首选都市。另有爱国人士、社会名流寓居津门,从事社会活动。故依河枕海的津门为近代海内外风云人物荟萃之地。

在地域狭小的五大道地区,就有4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即庆王府、林鸿赉旧宅、孙氏旧宅和顾维钧旧宅。

人们常说,天津没有皇宫,却有座“庆王府”。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把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逐出北京紫禁城。溥仪迁居天津的次年,第四代庆亲王载振也携全家离开北京来到天津。他买下了清末大太监“小德张”在天津旧英租界剑桥道(今重庆道)55号的楼房作为住宅,这座楼房自此就被称为了“庆王府”。这是一座别开生面的花园式住宅,为典型的中西合璧式三层楼房,楼东还有一座小花园。当年的大厅内,上悬御赐的庆王府门厅台阶“宝胄藩厘”、“徽猷翊赞”等匾额,下设小型戏台和宝座,布置华丽,古色古香。楼中还悬挂着清朝康熙皇帝御书的白居易诗句大条幅:“地僻门深沙送迎,披衣闲座养幽情,秋庭不扫携藤杖,闲踏梧桐黄叶行。”载振就在这座楼内锦衣玉食,观花玩鸟,直到1947年去世。这座楼最特别的是通往大楼正中门厅、用青条石垒就的17蹬半“宝塔”式台阶。作为当年的督建者和楼房的最初使用者,“小德张”为什么偏偏把台阶设计成17级半呢?原来,皇家的建筑等级是18级台阶,“小德张”既想攀龙附凤,又怕僭越皇权,所以故意少建半个台阶。据说在打地基的时候,为刺激工人好好干活,“小德张”说:“你们要把这地基打得坚固、打得牢靠,打一寸厚我就赏一寸厚的洋钱。”他果然说话算话,每天一到下午两点,“小德张”就带着现洋来工地巡视,然后将大把的现洋抛到基坑里,工人们纷纷捡钱,“小德张”也以此为乐。不过,银子确实没有白花,80多年后的今天,小楼依然坚固如初。

孙氏旧宅就是坐落在大理道66号的和平宾馆。这是带有浓郁英国乡村庭院风格的大型别墅,始建于1931年,由安徽寿州著名实业家、通惠实业公司总裁孙震芳斥巨资修建。和平宾馆又名润园,1951年,毛泽东主席来天津视察工作,就曾住在这里。毛泽东字润之,取名“润园”,就是为了纪念他。

民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的旧宅坐落在河北路与重庆道交口。这是一所3层带地下室的西洋楼房,属英国别墅式建筑风格,其布局别致,造型精美。不过,虽在天津安了家,因公务繁忙,顾维钧本人并不经常居于此处。倒是他的家人亲友经常将这里作为落脚地。

名人故居林立

五大道地区作为近现代天津历史的一个典型的体现,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浓厚的历史感是特有的;因为许多近现代名人都在五大道留下了足迹,几乎每幢建筑里都蕴涵着故事,充分展现着近代中国百年变迁。让人目不暇接的小洋楼只是人们认识五大道浅显的表象,曾在这里居住过的徐世昌、曹锟、顾维钧、孙殿英、张伯苓、张自忠等百余位中外名人和他

们的故事才最能体现出五大道所蕴涵着的深厚人文历史。近代历史的风雨烟云,政治人物的浮沉逸事,似乎都镌刻在五大道地区幢幢洋楼斑驳的墙面上,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以及楼主的人生命运,时常引发观者的唏嘘慨叹。

北洋政府先后下野的4位总统——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曹锟都蛰居于津门,每当路过他们的寓所故居时,伴随着父老曾讲述的旧闻轶事,人们都会引发许多谐趣遐想。

黎元洪在津的别墅颇多,但都先后被拆掉,只剩下一座私人影院。据说他本人对武昌起义纪念日非常重视,每逢此日,便燃放焰火并放映电影,邀请亲朋与邻居出席共庆。1928年初夏,黎元洪脑溢血复发失语,6月3日病逝。6月28日,国民政府为黎元洪举行国葬。他因此成为自国民党取得政权后,享受国葬隆典的第一人。

徐世昌和曹锟的公馆都在英租界上,而且保存完好。徐世昌居住的那处寓所,极有特点。它是一座典型的英式别墅,无论是凹字形的陡削瓦屋顶,长弧形欧式观赏露台,还是清水砖墙,再有庭院里高耸的大树,所有的一切无不弥漫着秀丽典雅的欧式新自然风格,这也与他“文治总统”的称号相得益彰。举人出身的徐世昌其实是地道的天津人,就出生在老城厢里。后步入仕途,逐渐平步青云。他在当了4年的总统后,因曹锟恢复旧国会而被迫辞职,回到天津当起“租界寓公”。晚年的徐世昌吟诗作画搞收藏,闲时种种菜倒也自得其乐。

曹锟的旧宅离徐世昌的宅邸也就5分钟的路程。曹锟也是天津人。1924年,凭贿选当上大总统的曹锟被冯玉祥囚于北京延庆楼。后来冯玉祥退出北京,曹锟下野,随后便回到天津隐居。起先,曹锟与三夫人住在一起,时间不长,就搬到四夫人刘凤伟这里,直到去世。曹锟的宅邸没有徐世昌宅邸浪漫,但因腰线采用立柱造型,并且顶层出檐,所以沉稳中透着股气势。曹锟的政治名声不太好,仅“贿选”二字,便使其打了许多折扣。再加上下野后初到天津时,他的两位夫人因争宠争财而大打出手,直闹得英租界一片硝烟。一段时间里,津门大报小报上都是曹锟家里械斗的消息。但曹锟却在自己的人生终结之时,高风亮节了一次。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之后,急于在各沦陷区成立“治安维持会”,同时也想成立一个亲日的中央政府,这就必须有一个显赫的人物出山,才能与蒋介石国民政府抗衡。日本人想到了无论身份、名望都能与蒋介石相对等的曹锟。于是早年这条叫做达达克拉道的街上出现了许多高级轿车,曹宅前也出现了许多日伪大人物,有“华北临时政府”治安部总长齐燮元,有“河北省长兼天津市长”高凌蔚,有日本华北方面军特务部少将部长喜多诚一,但曹锟或是闭门不见,或是大声斥责,坚决不当汉奸。1938年5月16日,曹锟在天津病故,日本方面送来丰厚的抚恤金,也被曹夫人拒绝。如此的人生句号,应该说曹锟画得相当圆满。

北洋寓公群体

从辛亥革命后到“七七事变”前这一历史阶段,仅在天津租界做寓公的政客军阀及清朝遗老遗少等就多达数百人。

为什么天津租界成为他们趋之若鹜的购房安家首选之地呢?

20世纪20年代初的《大公报》曾发表过两段评论:“天津租界,为我国安乐窝之一。举凡富翁阔老及种种娱乐场合,胥萃于是。且以距京咫尺,故其形胜,尤较上海、汉口为宜”。“津埠密迩京师,交通便利,十里洋场一般。政客官僚,多以此为安乐地。无心问世者,视之为世外桃源;热衷政局者,视之为终南捷径”。

所谓“寓公”,古时指寄居他国的诸侯、贵族,后泛指失势卸任或解职后寄居他乡赋闲的官僚、绅士。从民国初年到20世纪30年代,五大道等处的天津租界“寓公”另有特殊含

义,指为数众多的陆续下台的北洋政要和各派军阀的头面人物,天津人称之为“北洋寓公”。天津租界住着北洋时期的5位大总统、6位总理、19位总长、7位省长(或省主席)、17位督军、两位议长、两位巡阅使等,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据《天津近代人物录?寓津旧军政人员》估算,入住天津租界的北洋寓公有500人左右。假设每位寓公及同住的妻妾、子女、亲眷、随从、仆人等平均以20人计,那么这个群体的总数将近万人。如此人数众多、实力雄厚且余威尚存的北洋寓公群体,成为租界乃至在整个天津都颇有影响力的社会阶层。

五大道,百年历史看天津(下)

别致的地名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大道地区还是天津城南的一片坑洼塘淀。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散落着一些窝棚式的简陋民居,当时有“二十间房”、“六十间房”、“八十间房”等似是而非的地名。后来,这里被划为英租界。从1919年至1926年这7年间,英租界工部局利用疏浚海河的淤泥填垫洼地修建道路。重庆道于1922年建成,彼时命名为爱丁堡道、剑桥道。随后,大理道、睦南道、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等相继建成。当时,英租界当局以英国本土或殖民地的城市名来命名新建成的道路。例如:新加坡路(今大理道)、香港道(今睦南道)、科伦坡道(今常德道)、爱丁堡道(今重庆道)、伦敦路(今成都道)等。

五大道地区地名有三个特点:一是独立宅邸居多,里巷数量较少,而名人名楼概以门牌为标识,不另命名,也不设匾牌。二是街巷通名以“里”为主,“胡同”之名在此销声匿迹。三是出现了“大楼”、“别墅”、“村”、“坊”一类公寓庄园的通名,如香港大楼、马场别墅、剑桥大楼、安乐村、育文坊等。这些别致的地名与天津历史上的老地名,如户部街、如意庵前街、袜子胡同、耳朵眼胡同等大异其趣。

争奇斗妍的特色建筑

五大道地区修筑最早,也是最长、最宽的一条街道就是马场道。洋人在天津设立租界后,最时尚且盛行的文体活动就是赛马。每次赛马会举行比赛,天津各洋行关门歇业,海关也停办公事。在19世纪末,英国商人在佟楼“养牲园”一带,修建了一座大型赛马场。为方便往来,就在赛马场和英租界之间修建了一条宽敞的道路,遂以“马场”命名,路长3410米。在天津几乎找不到一条坐标方正的老街道,斜街歪巷比比皆是,马场道也不例外。

五大道上最早的建筑就是马场道121号,一座始建于1905年的西班牙建筑风格的花园别墅。由于英国学者达文士在此居住,人称“达文士楼”。马场道上还有两座著名的大型建筑——北疆博物院和工商学院,都坐落在天津外国语大学校园内。北疆博物院创建于1922年,是中国近代开设最早的自然博物馆。创办者是法国学者离桑,他的中文名字叫桑志华。其建筑为平面的“工”字形,具有罗马建筑风格。

马场道上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外国语大学校门一侧高大气派的法国罗曼风格建筑——法国人在1925年创办的天津工商学院主楼。三层高楼带地下室,外檐大块蘑菇石墙面,曼赛尔式瓦顶,圆形大钟,堪称民国时代典型建筑风貌。

睦南道全长1968米,幽静的道路两旁,在绿树掩映下,风格各异的小洋楼次第排列。漫步其间,使人感到道路、别墅与街、树三者相距空间的尺度恰到好处,而且每一幢洋楼别墅风格各异,毫无雷同。这里有著名爱国将领高树勋旧居(睦南道141号),楼房为典型英式建筑,大坡度,尖屋顶,开天窗。因东陵掘墓而声名大噪的军阀孙殿英,其旧居(睦南道20号)始建于1930年,三层带地下室的西洋古典公馆颇具豪华气派,迎面的几根绞绳式立柱显示出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中国近代外交家颜惠庆的旧居(睦南道24号),主体为四层砖木结构,具有欧洲古典建筑风格。三层楼的平台布局结构各不相同,外墙用烧焦的砖垒砌,俗称“疙瘩楼”。该建筑曾为伪满洲国领事馆。张学良的二弟张学铭旧居(睦南道50号),红砖清水墙,坡瓦斜顶,颇具英国庭院别墅风格。

大理道全长1745米,两侧房屋多为英式单体小洋楼,私密性和隐蔽性非常强。蔡成勋旧居(大理道3号、5号),主楼外观为法国罗曼式公馆建筑,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楼正门

天津历史篇二:天津的历史文化

天津的历史文化——泥人张

(一)简介

泥人张是一种深得百姓喜爱的民间美术品,它创始于清代年间,流传、

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期间,经过创始、发展、繁荣、濒危、再发展等几个时期,几

经波折,泥人张彩塑艺术逐步走向成熟,被民间、宫廷、乃至世界认可。

“泥人张”的彩塑,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

成了独特的风格。它是继元代刘元之后,我国又一个泥塑艺术的高峰,其作品艺术精美,影

响远及世界各地,在我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溯源

是泥人张的创始人,张明山(1826-1906)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练就一手绝

技。18岁即得艺名“泥人张”,以家族形式经营泥塑作坊塑古斋。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搏

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须眉俗动。

1915年,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获得一等奖,张玉亭

的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誉奖,后经张玉亭、张景福、张景禧、张景祜、张铭等四代

人的传承,“泥人张”成为中国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

1949年后,人民政府对泥人张彩塑采取了保护、扶持、发展的政策,安排张家几代艺人到

文艺创作、教学等部门工作,第二代传人张玉亭被聘为天津市文史馆馆长,同时民间彩塑艺

术步入大学殿堂,第三代传人张景祜先后受聘于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任教,在天津建立

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先后招收五批学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彩塑艺术专门人才。第四代传

人张铭在主持工作室和教学工作的二十多年中,呕心沥血,传授技艺。从此,泥人张彩塑艺

术从家庭作坊走向社会。郭沫若曾题词“昨日造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满天下。”天津“泥人张”

彩塑艺术是近代民间发展起来的著名工艺美术流派,这支数代相传的艺术之花,扎根于古代

泥塑艺术的传统土壤中,再经大胆创新,遂成为今日津门艺林一绝。

(三)艺术特色

“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舞台戏剧,或直

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所塑作品不仅形似,而且以形

写神,达到神形兼具的境地。“泥人张”彩塑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所捏的泥人历经久远,

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泥人张彩塑属于室内陈列性雕塑,一般尺寸不大,高约40公分左右,可放在案头或架

上,故又称为架上雕塑、彩塑艺术,是一个涉及面极广,运用于各种环境装饰的艺术形式,

有着服务社会、美化环境的重要作用。

(四)制作

“泥人”所用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

棉絮反复砸柔而成为“熟泥”,其特点是粘合性强。辅助材料还有木材、竹藤、铅丝、纸张、

绢花等。塑造好的作品应避免阳光直射或置于炉火周围,正确的晾干方法应是自然风干。

“泥人”彻底干燥后要入窑烘烧,温度要达700摄氏度左右,出窑后经打磨、整理即可

着色。彩塑的用色,现在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过去的颜料为水粉色,覆盖力差,容易爆

裂、脱落、褪色,不能长久保存。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使用丙烯色,尽管价格较贵,但优

点很多,覆盖力强、不爆裂、不脱落、不易褪色,干后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水冲洗,一件

完整的作品一般需要30天左右

五)传承意义

泥人张

天津泥人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已享有很大声誉。使天津泥人大放异彩、成为民族艺术奇葩

的,是"泥人张"的彩塑,它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

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泥人张彩塑在艺术上继承了我国古代泥塑的优秀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使其从佛殿神堂

步入了寻常百姓家。同时它伴随着对民间艺术的雅化和对古典文学艺术的俗化过程,发展了

民间艺术,使其创作兼具雅俗合一的艺术特征。郭沫若、徐悲鸿、赵朴初等曾分别题诗、题

词、著文,予以颂扬。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制作工艺

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需精心准备,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

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或蜂蜜。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

着色。制子儿就是制出原型,找一块和好的泥,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

经过修改、磨光、晾干后即可,有些地方还要用火烧一下,加强强度。翻模就是把泥土压在

原形上印成模子,常见有单片模和双片模,也有多片模。拢压紧,再安一个“底”,即在泥人

下部粘上一片泥,使泥人中空外严,在胎体上留一个孔,使胎体内外空气流通,以免胎内空

气压力变化破坏泥胎。最后一道工序是着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一般脱胎就是用

模子印压泥人坯胎,通常是先把和好的泥擀成片状,然后压进模子,再把两片压好泥的模子

合着色之前先上一层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洁,便于吸收彩绘颜色,彩绘的颜料多用品色,调

以水胶,以加强颜色附着力。

霍元甲

精武元祖霍元甲,以其精湛的武术技艺、强烈的爱国精神享誉中外。 天津西青区小南河

村的一座农舍便是霍元甲的故居。这是一个青瓦土坯墙普通农舍式的院落,内有一明两暗的

三间土坯房,房屋内陈设着当年的生活用具及当时情况的简介,堂屋内霍元甲的遗像是

19O9 年在津拍摄的,两侧的唁联 “ 一生侠义、盖世英雄 ” 是他的次子霍东阁所写,东属

为霍元甲生前的卧室。 霍元甲 (1869-1909 年 ) ,出生于天津的武术世家,自幼苦练武

功。他的武功不仅继承了祖传绝技,而且旁参各派,博采众长,练就了超群武艺,曾打败了

当时号称天下无敌的俄国大力土和英国大力士,力挫日本柔道队,大振国威。为了强国强民,

他在上海创办了上海精武体育会,孙中山曾为之题写 “ 尚武精神 ” 几个大字。后来,霍

元甲被人以治病为名投毒害死。他死后,其弟子扶枢归里,将他葬于小南河村南。霍元甲虽

英年早逝,但是他所倡导的精武精神却得以流传和发扬。 目前,精武体育会已遍布国内

外,尤其在东南亚等地更为盛行。为了纪念这位精武元祖,家乡人民为他修建起陵园,在墓

前的汉白玉牌坊上刻有孙中山先生题写的 “ 尚武精神 ” 四个金字,霍元甲的半身塑像屹

立于陵园的花木丛中。

南河镇小南河村是清末爱国武术家、精武之祖霍元甲的故乡,至今保存霍元甲故居和陵园。

占地1万平方

米,含陵墓、纪念碑、牌坊、陈列厅、演武场和故居等,已成为增进国内外精武友人来往的纽带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世界各地数万精武门人恭仰和朝拜的圣地。 故居位于小南河村中心,东西长11.6米,南北长12米,总计占地139.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6平方米。故居内陈列着霍元甲务农时使用过的农具,练武用的兵器, 生活用品,家具,文房四宝以及霍元甲创办的精武会会旗等实物和资料。 霍元甲的陵墓在小南河村约400米,占地8580米,墓基建筑面积1763 平方米,霍元甲的棺木于1989年产能4月29日迁葬于此。

霍元甲的简介

霍元甲(1869—1910)字俊卿,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今天津西郊)人,出身武术之家,排行第四,自幼体弱多病,其父不许他练武,也不让他跨入习武房,求艺术心切的霍元甲无奈只能偷看其父与诸兄练武,到了夜深人静,独自一人在枣园里依样练习,从不间断,后经其父与诸史指点渐入艺境,经十作年披星戴月的磨炼,练就一身高超本领,却深藏不露,无人知晓。霍元甲自幼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为人谦虚,待人恭谨,说话诚恳,衣着俭朴,受人尊重。年轻时代以挑担卖柴谋生,当地地痞恶棍经常寻事挑衅。一次霍元甲以武力教训,打败了几十个人,从此,霍元甲在整个天津城名声大增。以后,霍在天津先当码头装卸工,后到淮庆药栈帮工,与药栈掌拒农劲荪成为知友,逐步开阔了爱国修身的视野。

霍元甲的一生经历

1901年, 一俄国力士在天津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并说“第二是英国人”,“第三是德国人”,霍元甲闻知后,愤然说“我国竟无一人吗?” 便挺身而出,前往较量。俄国力士被他的大无畏气概所慑,知非霍的对手,便老老实实登报更正后逃去,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1909年冬,西洋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北四川路52号阿波罗影戏院表演健美时口出狂言, 要与华人较量,并以轻蔑的口吻称华人为“东亚病夫”。 引起了沪上以同盟会骨干陈其美及农劲荪、陈铁生、 陈公哲等爱国人士的极大义愤,经商议邀请霍元甲到沪与奥皮音比试。 1909年12月下旬, 霍元甲偕弟子刘振声抵沪与奥皮音比武。据当时《时报》刊登张园主人设擂比武广告说:“中国大力士霍元甲君为北省拳术之冠,去年在敝园演技三日无不称赞。” 奥皮音闻讯托辞要去外埠,故相约于次年春比高低。

1910年4月,霍元甲偕其徒刘振声第二次抵沪, 经数度商洽,订立生死条款,再一次约奥皮音在张园搭架擂台比武 。但奥皮音害怕霍元甲的高强武艺,仍失约未到, 不战而遁。自此,霍元甲威名大振,扬名沪上。同盟会成员陈其美运筹帷幄,顺势提出“希望十年内训练出千万名既有强健体魄, 又有军事技能的青年以适应大规模革命运动和改良军事的需要。经商议,决定创办 中国精武体操会(上海精武体育会前身),农劲荪任会长, 霍元甲主持武术技击训练并习军事。1910年6月以霍元甲的名义在《时报》上刊登上述消息。我国第一个民间体育组织诞生了。 霍元甲曾偕徒刘振声应邀与日本柔道师切磋技艺时不慎误伤了对方,无意中与日本人结下怨恨。正当霍元甲主持精武体操会精心培养骨干,以图大展伟业之机,却遭到日本人的陷害,误服了日人的“慢性烂肺药”不幸英年早逝,为精武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霍元甲是精武体育会的先驱和精神支柱。

霍元甲生在一个门户观念极强的年代里,但他能够屡屡冲破门派的束缚,兼容并蓄,以少有的开放性观念面对天下武林,真诚倡导“拳术天下公有”的思想。霍元甲创办精武会仅仅三个月之后,便于1910年9月14日不幸逝世。

霍元甲去世后先是安葬在上海公墓,1911年他的弟子扶柩归里,将他葬于小南河村。1991

年天津人修建了这座陵园供人瞻仰。

霍元甲一辈子只有一段婚姻,妻子王氏一直生活在小南河村,直到1960年去世,活了92岁。霍元甲夫妇去世时间相隔50年,最终安葬在了一起。现在霍元甲的墓地就是他与结发妻子的合葬墓。

霍元甲故居纪念馆

坐落在天津市西青区小南河村 ,1986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整修了霍元甲故居、修建了霍元甲陵园,用以纪念这位名震中外的爱国武术家。1997再次修葺了霍元甲故居,扩建了霍元甲陵园,辟为“霍元甲故居纪念馆” , 霍元甲故居纪念馆由霍元甲故居和霍元甲陵园两部分组成 。故居建于清同治初年。1997年,在其原址翻盖成青砖瓦房的三合院。跨进小院门楼,是一镶有“福”字的影壁墙。影壁墙后面是一明四暗五间正房,小院左、右各有厢房一间,中间正房挂着霍元甲遗像,两侧是霍东阁在霍元甲遇害后所写的唁联“一生侠义,盖世英雄”。西屋霍元甲书房墙上高挂着孙中山为精武体育会的题词:“尚武精神”。故居内陈列了一些霍元甲练武时所用的武器和精武会的会旗等文物,以及霍元甲生前用过的遗物。霍元甲陵园位于小南河村南,占地近一公顷,整体建筑采用轴线对称式布局。由神道、石狮、享殿、石牌坊、寝园组成。陵园还设有霍元甲生平事迹陈列馆,展览包括四部分:

一、幽燕之初露锋芒;

二、奋发智勇,誓雪国耻;

三、创建精武,强国强种;

四、爱国精神,发扬光大。

关于霍元甲患病及逝世经过,精武体育会创办人之一陈公哲曾写过以下文字:“霍先生原患有咯血病,自寓所深居时,时发时愈。日人有卖仁丹药物者,时到旅邸,出药示霍,谓之可愈咯血而治肺病。霍先生信之,购服之后,病转加剧。霍先生得病之由,谓少年之时,曾练气功,吞气横阙,遂伤肺部,因曾咯血,面色蜡黄,故有黄面虎之称。自迁之王家宅后,霍先生病转加剧,由众人送入新闸路中国红十字会医院医治二星期,即行病逝。众人为之办殓,移厝于河北会馆,时在1909年阴历八月间。越一年运柩北返。”陈公哲是邀请霍元甲来沪的发起人之一,又是霍元甲与奥皮音商量比武事宜的翻译,直至霍病逝,他和霍元甲接触频繁,友谊甚笃。因此,关于霍元甲的死因,陈公哲所述应该是可信的。由此可见,霍元甲不是因为误伤日本柔道家而被日本医生用药毒死,而是因原患咯血症转剧送医院医治无效而死。 霍元甲之死并非日本人所为,而是因病而死。持这种说法的人特别指出:“1912年,著名武侠小说家向恺然(平江不肖生)先后出版《拳术》和《近代侠义英雄传》两部作品。根据传闻,他杜撰出霍元甲之死是被日本医生秋野用毒药毒死,以后人们 以讹传讹,事实遂被严重歪曲。”

支持这种说法的根据是,就霍元甲患病及逝世经过,精武体育会创办人之一的陈公哲曾写过以下文字:“霍先生原患有咯血病,自寓所深居时,时发时愈。日人有卖仁丹药物者,时到旅邸,出药示霍,谓之可愈咯血而治肺病。霍先生信之,购服之后,病转加剧。霍先生 得病之由,谓少年之时,曾练气功,吞气横阙,遂伤肺部,因曾咯血,面色蜡黄,故有黄面虎之称。自迁之王家宅后,霍先生病转加剧,由众人送入新闸路中国红十字会医院医治两星期,即行病逝。众人为之办殓,移厝于河北会馆。越一年运柩北返。”持病死论一说者总结说:“陈公哲是邀请霍元甲来沪的发起人之一,又是霍元甲与奥皮音商量比武事宜的翻译,直至霍病逝,他和霍元甲接触频繁,友谊甚笃。因此,关于霍元甲的死因,陈公哲所述应该是可信的。由此可见,霍元甲不是因为误伤日本柔道家而被日本医 生用药毒死,而是因原患咯血症转

剧送医院医治无效而死。”

比以上说法更过分的是,还有人说,当年为霍元甲治病的日本人,是霍元甲的好朋友。2000年,新华网天津8月6日发过一则专电,对霍元甲是因病而死一说给予反驳,尤其是对新近出现的“日本人是霍元甲的好朋友”的谬论表示极大不满。这则专电指出:“霍元 甲之孙霍文廷,日前与天津市西青区文化局有关同志,经过深查细访,进一步证实日本人是杀害霍元甲的元凶。近几年来,社会上有人提出?日本人是霍元甲的好朋友,曾为霍元甲治病出了不少力。霍元甲是因生病正常死亡的?。霍氏家族历来就知道他们的先辈霍元甲是死 于日本人之手,对于有人为日本人开脱,他们从家族和民族感情上都难以接受。从去年开始,霍元甲的二孙、现居住在天津市西青区小南河村的霍文廷老人,会同西青区文化局的同志,多次到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霍元甲曾经活动过的武林会馆,走访调研,并翻阅了大量 资料,证实所谓霍元甲的日本朋友,正是杀害霍元甲的元凶。日本人以帮助霍元甲治病为名,买通关节,在中药中投放慢性烂肺药,使本来可以治好病的霍元甲死于非命。”这则专电还说,“目前这本调查材料正在编辑中。不久将印刷出版,公布于世”

天津滨海新区:

坚持改革开放带动、科技创新引领、高端产业支撑、服务能力提升、发展环境保障,滨海新区将努力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服务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成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滨海新区拥有海岸线153公里,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在1993年建成区110.85平方公里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建设面积350平方公里,2007年底已达221.95平方公里。2010年底建成区面积达289平方公里。

天津历史篇三:天津的简介及其历史沿革

总纲

天津,简称津,現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個中央直辖市之一,位于华北地区海河五水汇合流入渤海处。天津是“天子之渡口”的意思,是明朝皇帝朱棣为纪念“靖难之役”自己在此地顺利渡河而亲自御赐之名。

簡稱 津

設立始年 1404

行政區類別 直轄市

市人民政府駐地 和平区

市長 / 中共市委書記 戴相龙 / 张高丽

政府網站 天津之窗

市花 月季

市樹 绒毛白蜡

電話區號 022

邮政编码300000/301000

總面積 1.19萬平方千米 (中國內地的0.118%,第30位)

總人口 1042.53万人(2005年11月,中國內地的0.787%,第27位)

人口密度 888人/平方千米

毗鄰 河北、北京

〇·行政区划

天津市外环线内城区面积约380平方公里,近年来天津市市区面积快速扩大,如位于外环线外的西青区大寺工业开发区、华苑开发区及大学城、津滨高架外环线外开发区及住宅区日,随着城市快速路(位于中环线和外环线之间的快速环路)的贯通以及2009年即将贯通的地铁2、3、9号线,天津城区面积料将急速扩张。现辖15区,3县。

中心城区:

和平:区号022,邮编300041,人口47万人,面积10平方千米

河东:区号022,邮编300171,人口65万人,面积39平方千米

河西:区号022,邮编300202,人口71万人,面积37平方千米

南开:区号022,邮编300100,人口79万人,面积39平方千米

河北:区号022,邮编300143,人口61万人,面积27平方千米

红桥:区号022,邮编300131,人口56万人,面积21平方千米。

环城四区: 东丽:区号022,邮编300300,人口31万人,面积460平方千米

西青:区号022,邮编300380,人口31万人,面积545平方千米 津南:区号022,邮编300350,人口37万人,面积401平方千米

北辰:区号022,邮编300400,人口34万人,面积478平方千米

滨海新区:

塘沽:区号022,邮编300450,人口47万人,面积688平方千米

汉沽:区号022,邮编300480,人口17万人,面积350平方千米

大港:区号022,邮编300270,人口34万人,面积940平方千米 三县二区:

静海县:区号022,邮编301600,人口51,面积1476平方千米

宁河县:区号022,邮编301500,人口36,面积1414平方千米

蓟县:区号022,邮编301900,人口81,面积1593平方千米

武清:区号022,邮编301700,人口80万人,面积1570平方千米 宝坻:区号022,邮编301800,人口65万人,面积1523平方千米

建国后历任领导:

市委书记

黄克诚、黄敬、黄火青、万晓塘、解学恭、林乎加、陈伟达、倪志福、李瑞环、谭绍文、高德占、张立昌、张高丽。

市长

黄敬、吴德、黄火青、李耕涛、胡昭衡、解学恭、林乎加、陈伟达、胡启立、李瑞环、聂壁初、张立昌、李盛霖、戴相龙。

一·地理

天津位于东经117.2°,北纬39.1°,海拔2~5米。在华北平原东北,北屏燕山,东临渤海。是华北平原的最低点和海河水系的汇流处。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一月平均气温-6℃到-4℃,七月平均气温25℃到27℃,年降雨量为500~700毫米。一般认为天津是中国第三大城市。

接邻省市:河北、北京。隔海与山东、辽宁相望

二·经济

金融贸易 天津是首都乃至整个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华北)的主要出海口,是北方传统的经济、金融中心,世界十大港口之一,工商业大都市。天津在解放前是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有许多国外著名银行如汇丰、渣打均在天津设立分支机构,解放北路现存许多西洋建筑即为当时许多银行驻地。解放后受北京首都地位影响,金融业相对地位逐步下滑。滨海新区成为国家配套改革示范区,由此拉开了天津金融改革的大幕,天津市日前宣布的五项发展金融的措施有:

1、发展直接融资。尽快发起设立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和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搞好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完善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模式,进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和集合资金信托发行改革试点。

2、开展综合经营。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天津开展综合经营,设立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综合经营,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法人机构进行综合经营。

3、整合金融机构资源。发挥现有金融机构优势,重组现有金融机构,弥补金融机构门类缺失,提升金融机构功能,健全金融服务体系。重组设立资信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滨海新区农村

商业银行,以及货币经纪公司、企业财务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

4、深化外汇改革,开办离岸金融业务。

5、设立市场交易机构。重组天津产权交易所和北方产权交易共同市场,发展金融机构总部,建设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基地。

工业 天津自清朝末年开始即成为著名的工业城市,20世纪初为远东地区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目前其工业产值次于上海,居全中国第二。天津电子、冶金、石化、汽车、纺织等轻重工业发达。2006年天津的国内生产总值约4300亿元,工业总产值8527.7亿元。天津大力发展节能型工业,大力提倡节能工业。天津是国家级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城市和海水利用产业化基地,2006年引入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水淡化系统,为天津石化公司乙烯工程提供所有工业用水。天津的著名企业有:

渤海银行

三星集团

摩托罗拉集团(2006年销售额接近1000亿人民币,成为天津最大的企业) 天津石化公司

顶新集团 天津天狮集团

天津钢管公司

天津泰达集团

中德住房储蓄银行

恒安标准人寿 东疆保税港区

空中客车A320装配线

天津一汽集团

一汽丰田集团

人口 天津市常住人口为1042.53万人(2005年11月1日),主体民族为汉族占天津市总人口的98%。另有回、朝鲜、满、蒙古等少数民族。

根据天津市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快速汇总结果,从2000年到2005年,天津市常住人口年平均增加8.32万人,年平均增长0.82%。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加了41.62万人。2005年底全市总人口为1043万人,外来人口成为天津人口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 其中5年来外来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为5.54%,占5年来常住人口增量的64.9%,成为天津人口快速提升的主要因素。天津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有783.06万人,占总人口的75.1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59.47万人,占总人口的24.8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12个百分点。

三·历史

金元

现在天津处于的位置原来是海洋,黄河改道前由泥沙冲积形成。天津城市的形成得益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由于金元定都北京,这里形成漕粮转运中心直沽镇,今天后宫附近已形成街道。

明清 明永乐二年(1404年),镇守北京的藩王朱棣为了同他的侄子明惠帝争夺皇位,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后来朱棣作了永乐皇帝,为了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之渡口之意。因在此筑城设天津卫。卫是军事建制,而不属于地方行政区划。

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天津卫为天津州(州属行政区域),六年後雍正九年(1731年),天津升州为府,天津府下置天津县。

晚清

1860年被辟为通商口岸后,曾经有九个国家在天津沿海河两岸开辟租界。它们是:天津英租界、天津法租界、天津美租界(后并入天津英租界)、天津德租界、天津日租界、天津俄租界、天津奥租界、天津意租界、天津比租界。

20世纪初,各国进行吹泥垫地,疏浚了海河航道,又用泥沙填平租界中的沼泽,改善了天津的投资环境。天津发展成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晚清时,天津作为直隶总督的驻地,也成为李鸿章和袁世凯兴办洋务和发展北洋势力的主要基地。

民国初年 1912年(民国元年)3月,北洋政府成立。1913年4月,撤销天津府,只保留了天津县。民国初年,天津在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脚色,数以百计的下野官僚政客以及清朝遗老进入天津租界避难,并图谋复辟。其中包括民国总统黎元洪和前清废帝溥仪。

1917年,中国与德奥宣战,收回德租界和奥租界。

民国中后期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天津,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

1930年6月,天津特别市改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的天津市。11月,因河北省省会由北平迁至天津,天津直辖市改为省辖市。

1935年6月,河北省省会迁往保定,天津又改为直辖市。

1937年7月底,日军占领天津。英法意三国租界成为孤岛。

1941年12月8日,日军进占英租界。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政府同时正式收回各国在天津的租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月15日,经过激烈战斗,解放军林彪部攻占天津。

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

1967年1月2日,天津恢复为中央直辖市至今。

1984年,天津被列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同一时间,落户天津的空客A320生产线、大港区三千万吨炼油、一百二十万吨乙烯工程均开工建设。天津被外界普遍认为将成为中国未来十年最富有潜力的城市,由于滨海新区亦成为中国今后重大金融改革的试验示范区,天津的定位由原先十分尴尬的北京影子城市而跃升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

四·天津的交通

交通

天津公共交通系统始建于1904年4月26日,1906年6月2日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建成通车,是中国第一个拥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城市。

航空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ZBTJ)(原天津张贵庄机场)始建于1939年11月,是全国空域条件最好的机场之一.位于天津市区以东,离市中心有20余公里的距离。於1996年10月被國務院升格為「國際定期航班機場」,並改名至現今名稱。 2005年8月,总投资近30亿元的天津机场第五次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天津机场硬件设施具备大型枢纽机场规模,天津机场即将成为国内双跑道运行的五个机场之一。

港口 天津港位于天津市塘沽区、海河入海口处,地处渤海西部海岸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北纬38`5908,东经117`4205,距北京市约170公里,距天津市区60余公里,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港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国际港口,也是渤海中部与华北、西北地区内陆距离最短的港口。天津港经济腹地辽阔,包括天津、北京、华北、西北及西南部分地区,腹地地产、物产资源极为丰富,土地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46.9%和18.8%,2006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超过2.55亿吨。

铁路

天津处于津浦(京沪)、京山(京哈)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处,解放前是中国最重要的的铁路枢纽,解放后由于近邻北京,其重要性下降,但仍是连接东北和华北重要的铁路枢纽。

天津站位于河北区海河畔。始建于1886年,1888年10月3日通车,1892年迁入现址,又名“老龙头火车站”。1900年重新扩建,命名“天津紫站”,1904年更名“天津老站”,1911年更名“天津东站”。1987年4月9日扩建,1988年10月1日竣工。2007年1月暂停使用,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将于2008年奥运会前建成地上部分,2010年地铁转运枢纽及相关设施全部完工 天津北站位于河北区,距离天津站4千米。 天津西站位于红桥区,连接华北、东北和华东地区的铁路枢纽。

天津塘沽火车站位于塘沽区。

天津泰达火车站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随着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升格为国家配套改革示范开发区,天津大力发展铁路交通,即将于奥运会前运营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料将成为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往返于北京天津间仅需30分钟,天津还将在十年之内建设到秦皇岛和保定的高速铁路。另外,不堪重负的京津铁路(为京沪线一部分)即将建设二期即京津塘二期铁路。

道路

连接天津的高速公路有京津塘、津蓟、津滨、唐津、京沪、京沈高速和津保高速公路,连接天津的国道有103国道、104国道、112国道、205国道等。 北京至天津的京津塘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即将完工,将大大缓解目前京津塘高速公路的拥堵状况。 天津城内环路分为内环线、中环线、外环线,2003年开始建设中环和外环之间的城市快速环路,这条环路连同另外几条南北走向的快速路已经大部分贯通,预计将在2008年全部建成,届时将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

地铁

天津地铁始建于1970年4月7日,地铁工程由于受到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影响停建。

相关热词搜索:天津 历史 天津历史文化 天津卫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