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7-01-27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高三历史及答案篇一:高三历史模拟试题 2015 、1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 2015、1

一.选择题(25×2=50分)

1、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

2.研究者指出,科举制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它所促成的“上升”型流动,也在于其“下降”型流动。对科举制“上升”和“下降”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央加强了对选官的控制 B.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 C.提高官员群体的文化素质 D.平衡官员来源的地域分布 3.《板垣记略》载:“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材料说明清初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皇权受到一定牵制 C.简化处理政务的手续 D.内阁决策国家政务

4.居住在雅典的移民有可能拥有某种特权,但是要想拥有公民权通常很难;而罗马帝国的皇帝卡拉卡拉于212年宣布帝国所有的自由民都享有罗马公民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 B.古代罗马比古代雅典更民主 C.罗马帝国公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力 D.雅典公民的政治素质会更高5.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据此判断该情景应该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 D.《马关条约》签订后 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

A.确保了民主制度 B.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 C.总统由人民选举产生 D.巩固了共和制度 7.观察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

《把自己最满意的人选出来了》(1953年钱大钧作)和选民证(1953年) 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基本确立B.用普选的方式产生人民代表

C.《共同纲领》是选举的法律依据D.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8.1946 年 2 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发给华盛顿一封“八千字电报”,认为苏联在最大限度地发展武装力量,并以此不断扩张“势力范围”。对此,美国应当联合其他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一起对付苏联。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战后苏联积极扩充势力范围B.主张对苏实行“遏制战略” C.美苏“冷战”促使世界分裂D.美苏开始进入“冷战时期” 9.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评论指出:“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的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这反映了当时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 10.“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11.《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议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晚唐诗人王建的诗:“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些记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唐六典》中已有关于夜市的记载 B.文学作品对夜市的描写都不可靠 C.记载失实,夜市在唐代不可能出现D.可能说明唐代的市有突破性发展 12. 清朝文人管同(1780—1831)在其著作《禁用洋货议》写到:“数十年来,天下靡靡然争言洋货,虽至贫者亦竭蹶而从时尚”。其言论说明了

A.鸦片战争后洋货大量涌入中国 B.洋货输入使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C.清朝政府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D.清朝文人思想观念的保守落后

13.工业革命后,酒吧、咖啡馆成为流行的小型聚会和休闲解闷场所,歌剧、舞剧、马戏、杂技和舞会等成了雅俗共赏的文娱活动。这表明工业革命后

A.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 B.贫富分化差距拉大,社会关系变化 C.家庭规模日渐缩小,教育日益普及 D.生活内容日益丰富,生活质量提高 14.下图为《中国境内两个历史时期的近代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第二个历史时期商办资本迅速增长得益于

A.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 B.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C.洋务企业的不断发展 D.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 15. 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以掩饰资产阶级本质的牧师面貌出现的。”下面史实能直接说明这一

观点的是

A.限制盲目生产 B.规定最低工资C.整顿财政金融 D.调整农业生产

16.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这种认识是出于苏联在农村实施了 A.余粮征集制 B.固定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大规模垦荒

17.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生铁和钢产量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60

50

40 30

20

10

1981年 1984年 1987年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C.浦东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8.二战后某国际文件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上述规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 B.有利于稳定世界金融货币的秩序 C.确立了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勾制度 D.确立美国干涉各国货币汇率先例 19、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

A.政党力量多元化B.政权更替频繁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20.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年来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其思想主旨是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B.发展经世致用之学 C.主张理性独立思考D.抨击君主专制统治

21.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下列选项能支持“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观点的是 A.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理学兴起,儒学复兴 C.文化的世俗化趋势 D.中枢权力的制约机制 22.古希腊众神与人类一样具有明显的家族色彩,包含着一条血缘纽带,诸神形象也与凡人形象没有差别,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

A.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D.人文思想

23.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

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

A.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B.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C.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24.“窃以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当以列国并立之势治天下,不当以一统垂裳之势治天下。” 1895年,康有为上光绪书强调的是

A.着眼世界局势,积极进取变革B.冲破列强阻挠,维护中央集权 C.建立宪政体制,重振天朝辉煌D.利用列强矛盾,消除强者威胁 25.1949年12月,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9月,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85年重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反映出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A.长期 “左”倾冒进 B.缺乏连续性 C.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D.具有时代性 二、非选择题

26.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开明国家的首领 ?? 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人们已经感觉到,和平、富饶、公共幸福统治着我们,法律保障了我们的财富,从来没有一个法官可以主观地解释这些法律。

——伏尔泰《巴比伦公主》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伏尔泰眼中的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3分)

材料二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一是革了皇帝的命,一是革了辫子的命。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结合所学,对材料二中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加以阐释。(4分)

材料三 民主没有精确值,只有近似值;?民主不是一个单选题,而是一个多选题。

——黄相怀 李向军《“中国式民主”的现实逻辑与内在理路》

(3)请结合近代中英两国的民主制度评述材料三的观点。(6分)

27.建国以来,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进行调整,对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不同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一部肇始于1940年终止于2000年的《农民日记》(作者:侯永禄),见证了60年来农村生活最坚实的轨迹。

片段一 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不能!必须带头搞互助组。

片段二 1958年8月30日全区召开了群众大会,宣布路井人民公社正式成立了。刚成立的路井公社,包括原来的前进社、新生社、卓立社、晨钟社、友好社、路井社等12个高级农业社。

片段三 1960年10月12日晚上,我万般无奈地从黑地里走到街上公社的面粉厂,找到了靳主任,买了25斤麦子麸皮,带回家来,好拌菜疙瘩。我想,有一点儿粮,也许就饿不死。

片段四 1982年7月9日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会,讨论本队实行哪一种生产责任制。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

材料二 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

——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1)据片段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府号召成立互助组的原因。(3分)

(2)据片段二,概括指出该阶段农村经济体制的特点,并分析说明该体制与片段三所反映现象之间的关系。(4分)

(3)指出片段四中的农村经济体制与片段二中的经济体制相比有哪些改变。(2分)

(4)结合新时期农村经济改革的史实,对材料二中的观点加以说明。(4分)

28.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同时又是历史时代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在谈到文艺复兴的影响时,德国学者鲍尔生写道:“首先,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因为哲学与自然科学,以及史学和人文科学,无一不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雨露滋润下成长起来的。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事。”

——贺国庆 《中世纪大学向现代大学的过渡》

(1)据材料一,简要分析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4分)

材料二 1933年7月, 胡适在芝加哥大学作《中国的文艺复兴》系列演讲时, 解释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2)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在本质上有何“惊人的相似之处”,并分析其原因。(4分)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用近代科学理论反对传统的实用理性,用近代人文主义反对传统的仁礼禁忌,力图建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并以之取代家庭为本位的传统观念。所以,陈独秀倡导民主和科学不仅做为反传统的理论依据,而且作为现代价值重建的目标。

——陈旭麓《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现代价值重建”的表现。(4分)

(4)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思想演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分) 2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下图为反映二战初期的一幅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右边床上的人们正饱受各种疾病的煎熬:斯大林搔痒症、希特勒炎症、闪电战瘟疫、纳粹发热病、法西斯流感,已经气如游丝,命悬一线。

左边床上头戴星条帽的人的内心真实写照:“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我不会被传染!”

(1)漫画反映了二战初期美国实施了怎样的政策,并分析其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美国彻底放弃该政策的事件,并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4分)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6、27题13分,第28题14分,选修题10分,共50分。 26.(1)特点:国王是国家元首,王权受到限制;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共掌立法权;实行法治。(3分)

(2)阐释:进行政治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统治。(4分)

(3)观点:民主制度有相似性,也有多样性。(2分)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近代英、中两国均主张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体现了民主制度的相似性;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这体现了民主制度的多样性。(4分)

27.(1)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建成社会主义的需要。(3分)

(2)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2分)

关系:人民公社化超越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导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2分)

(3经营方式: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分配制度:“大锅饭”(平均主义)变为自负盈亏。(2分)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存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使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4分)

28.(1)影响: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推动了宗教改革;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有利于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欧洲社会的转型。(4分)

(2)相似之处: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护其利益的需要;封建思想(传统文化)的束缚。(4分)

(3)表现:①用科学理性取代传统权威;②用个性解放取代礼制禁锢;③用自我价值取代宗族本位;④用民主自由取代专制独裁。(4分)

(4)思想演变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分) 2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政策:美国颁布“中立法案”,对法西斯实行绥靖政策。(2分)

原因:英法绥靖政策的影响;仇视共产主义,想祸水东引;美国孤立主义思潮的影响;维护美国自身利益与安全的需要。(4分)

(2)事件:珍珠港事件。(2分)影响: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演变为全球性战争(或者战争范围进一步扩大);促使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2分)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6、27题13分,第28题14分,选修题10分,共50分。 26.(1)特点:国王是国家元首,王权受到限制;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共掌立法权;实行法治。(3分)

(2)阐释:进行政治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统治。(4分)

(3)观点:民主制度有相似性,也有多样性。(2分)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近代英、中两国均主张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体现了民主制度的相似性;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这体现了民主制度的多样性。(4分)

27.(1)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建成社会主义的需要。(3分)

(2)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2分)

关系:人民公社化超越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导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2分)

(3经营方式: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分配制度:“大锅饭”(平均主义)变为自负盈亏。(2分)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存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使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4分)

28.(1)影响: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推动了宗教改革;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有利于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欧洲社会的转型。(4分)

(2)相似之处: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护其利益的需要;封建思想(传统文化)的束缚。(4分)

(3)表现:①用科学理性取代传统权威;②用个性解放取代礼制禁锢;③用自我价值取代宗族本位;④用民主自由取代专制独裁。(4分)

(4)思想演变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分) 2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政策:美国颁布“中立法案”,对法西斯实行绥靖政策。(2分)

原因:英法绥靖政策的影响;仇视共产主义,想祸水东引;美国孤立主义思潮的影响;维护美国自身利益与安全的需要。(4分)

(2)事件:珍珠港事件。(2分)影响: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演变为全球性战争(或者战争范围进一步扩大);促使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2分)

高三历史及答案篇二:2014高三历史测试题_中国近代史(含答案)

1.有史家指出,没有政治现代化,则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现代化往往是徒劳,这便是甲午失败的最基本的原因,至于多开两炮,少打两炮,那是小事也。依其观点,可能对以下哪一条建议的评价相对较高

A.重筹国防,以图将来B.惩处腐败,整顿吏治

C.抓住时机,全面变革D.取缔洋教,传播国学

2.“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为解决这一问题,革命党人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B.召开北美大陆会议

C.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 D.成立中国同盟会

3.1911年10月16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法司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中选举产生,议会可以向政务委员提出条陈、质问,要求答辩或弹劾。”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B.它实施了伏尔泰关于国家政体的主张

C.它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原则一致

D.它是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4.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这一状况的出现最能说明

A.封建专制思想销声匿迹B. 《临时约法》影响深远

C.民主科学思想成为主流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1924年国共革命统一战线和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形成,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社会的各政治阶层历来就具有团结合作、同仇敌忾的革命精神

B.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的政治目标与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基本一致

C.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一致

D.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6.流行歌曲《两只老虎》的旋律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改编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A.北伐战争、土地革命B.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C.北伐战争、抗日战争D.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7.遵义会议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力挽狂澜”的一次重要会议。其依据是 ①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提出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③从军事、组织、思想上彻底清算“左”倾错误 ④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A. ①②B. ③④ C. ①④D.④

8.1925年初到1925年底,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是: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1927年毛泽东则大声疾呼:“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是反革命。”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C.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形成

9.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革命目标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②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③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④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2010年7月7日,抗战大画《浩气长留》在台湾国父纪念馆展出,93岁的台湾原“行政院长”郝柏村致辞说:“七七是中华民族血与泪交织的年代,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真正开始。”这里的“站起来”的含义是

A.中国从此摆脱了东西方列强的侵略 B.中国开始扭转任人宰割的衰败局面

C.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之路 D.中国从此成为举足轻重的国际强国

11.“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

B.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

C.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

D.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上海近代纺丝业发展

12.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大一个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年??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在于

A.清朝主流经济本能的作用 B.英国商品的倾销仅限于五口以及东南沿海

C.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 D.鸦片输入增加削弱了国人的购买力

13.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A.《南京条约》签订后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

14.以下选项符合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时代特征的是

A.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B.拉开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序幕

C.清政府展开了政治自救运动 D.资本成为列强经济渗透主要手段

15.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一个中国人是安徽人王茂荫(清朝户部侍郎),他因币制改 革在1854年受到申斥。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

①马克思货币理论传人中国,引起币制改革

②鸦片大量进人,白银外流

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军费开支浩大

④西方对华输出资本猛增,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民国初年的天津,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民族企业有数十家,其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 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此起彼伏

C.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7.以下是1920年至1936年中外产业资本产值增长及比重变化的数据。这种变化的主要

A.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B.国民政府的推动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18.台湾学者柏杨比喻得好,清朝就像一个被晚期癌症击败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优点的时候,不是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柏杨的比喻

A.肯定了西方工业资本主义的优势B.指责了当时资本家引进机器的做法

C.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的深刻根源D.批评了当时的“中体西用”观念

19.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0.1911年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毕业的丁文江参加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并在京师大学堂开讲地质学。这表明

A.中国开始引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B.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

C.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仍然存在D.中国传统因素融入到近代教育中

21.英国学者汤因比认为文化辐射有各种成分,其中“非重要成分所引起的阻力小于决定性成分引起的阻力。因为非重要的成分不会引起因社会的传统方式受到冲击而造成的如此猛烈、痛苦的动乱。”以下历史事件符合这一认识的是

A.洋务派从器物层面学习西方 B.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C.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 D.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

22.在日本流亡期间,梁启超认识到,在政治制度背后实际有一种更广的文化支持,具体表现为国民素质或曰国民性。因此,他提出要造就“新民”,并以“中国之新民”作为自己的笔名。为此,他在1902年2月创办了《新民丛报》。对本段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梁启超对中国救亡图存运动的认识上升到文化心理层面

B.梁启超由倡导君主立宪转变为民主共和,是历史的进步

C.《新民丛报》自此成为保皇派宣传君主立宪思想的重要平台

D.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失败关键在于国民政治觉悟尚未开启

23.1934年公映的影片《渔光曲》

A.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B.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C.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荣誉的影片D.主题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4.中山装由孙中山创制,是由日本的学生装改进而成的。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依据“四维”内容而确定中山装前襟有4个口袋,依据五权分立而确定前襟有5个扣子,依据三民主义的涵义而确定袖口为3个扣子。据此,以下各项表述中正确的应该是

A.服饰属于意识形态 B.服饰体现国家意志

C.服饰变化受政治影响 D.服饰是西化的产物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材料三:一百年前,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几乎亡国,国父领导革命,推翻满清,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向人民许下富强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历史只有朝代的更替,人民不能当家做主。“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民主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社会贫富悬殊,文盲遍地。“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均富与教育的承诺。

——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纪念辛亥革命九十九周年讲话》

材料四:(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下令剪辫子,形成一股强大的剪辫运动的社会潮流,被人们称为“辫子革命”。??到1917年,“民国成立,于今六载,南方人民久已将辫发剪除净绝,间有垂乘拖豚尾者,亦千百人中之一、二耳。”

——摘自《孙中山与中国社会的变迁》

(辛亥革命后)社会风俗和人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 “老爷”、“大人”,不许府属官员坐轿。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大大减少。吸食鸦片不再被认为是一种体面的事。

——摘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教科书

材料五:皇帝???加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金冲及《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

⑴上述两则材料表明《申报》对民主革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材料二中把“中华民国”改为“中华民民”的用意是什么?(2分)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当时的时代要求是什么?(2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2分)

高三历史及答案篇三:高三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复习检测试题

1.“民主是叫人去投票,叫人知道对于政治有很大责任,然后自然养成一种政治人才。”其中“自然养成一种政治人才”表明民主指的是

A.民主意识 B.民主政治C.民主精神D.民主理想

2.据史料记载,,罗马一高利贷者对一个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集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从这则材料可以看出,促进罗马法律的进步与完善的主要动力来自于

A.统治者让步B.平民的斗争 C.商人的推进 D.奴隶的反抗

3.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四个子课题:“欧美政体类型比较”、“中国宪政历程研究”、“国家权力来源的法律依据”、“分权制衡的法律保障”。他们研究的专题最有可能是

A.权力与法制B.东西方的政体 C.权利与政体 D.制约与平衡

4.《大国崛起》中说到:“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以下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②美国罗斯福新政

③苏联戈尔巴乔夫推行改革 ④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③④

5.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指出:美国要“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念要得到保存,并且要发扬光大”。美国的责任不仅是保护我们公民的利益,而且还要帮助创造一个新世界,我们的理想不但能生根,而且能开花结果”。 美国这一外交目标不能实现的原因是

A.多极化格局的建立B.国内进步人士的反对

C.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D.各大政治力量之间相互制约

6.秦汉时期,编入户籍中的平民称为“齐民”。户籍中详载编户的姓名、年龄、籍贯、爵级、

肤色、身长、家口、财产等。编户民口??未经允许,不得迁徙。一旦丢掉户籍流亡,被抓住后,要罚做管家奴婢。该材料说明了

A.国家绝对禁止人口的流动B.国家对户籍的管理实行严格的控制

C.国家户籍管理处于混乱无序状态D.国家对户籍管理趋向松弛

7.宋史专家邓广铭称赞宋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商品经济发达、打破坊、市界限 ②创立了理学,后成为官方主流思想

③发明了(转载于:wwW.zHaoQt.NEt 蒲 公 英 文 摘:高三历史及答案)活字印刷术,促进了商业发展和文化传播 ④地方设通判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8.沃尔特.李普曼曾说:“从最早的时代起,就有机器给发明出来,它们极为重要,如轮子、如帆船、如风车和水车。但是,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是有系统的、渐增的。”其最有可能出现于

A.工业革命时期 B.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工场手工业时期时期 D. 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

9.历史研究中常以人口的增加作为衡量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试观察下面的上海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分析1900—1950年间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的原因是 1800—1950年间上海市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为单位

)

A.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工业化水平提高

B.《南京条约》签订,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C.新中国成立为上海经济发展创造必要前提

D.“一五”计划实行,促进了重工业的快速发展

10.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两个时期改变组织的方式分别是

A.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合作化运动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大跃进”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1921年《学艺杂志》之《文学与国家关系》一文中写到:“欧化而兼重国粹可也,弃国粹而偏重欧化不可也。数典而忘祖,舍田而耘,立见其败”。这段文字反映了作者

A.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的顽固思想B.全盘否定西方文化价值

C.反对中西文化的调和 D.没有摆脱“中体西用”的窠臼

12.2012年1月,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20年前,八十八岁的邓小平,迈着蹒跚的步伐,带着子孙登上列车,纵贯整个中国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深圳,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下列“网友评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A.邓公南方谈话前改革遇到重重阻力,进入关键时期

B.邓小平“南巡”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C.邓小平“南巡”是从地方、从社会寻找动力的典范

D.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

13.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

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A.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C.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 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14.美国学者罗兹曼在其著作《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他们的指导观念大体上是从儒家政

治观念的武库中拣来的,在内容上是复古的。他们的模式来自中国的历史,他们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人民的物质??有缺陷之处。”据此,材料中“他们”的实践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进行政治制度变革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D.创建继昌隆缫丝厂15.新文化运动时

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

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

A.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C.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 B.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D.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16.“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

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以上《天津条约》的内容表明

A.停止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

C.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 B.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 D.列强于北京设租界,由各国共管

17.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

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在托克维尔看来

A.规定选举资格违背平等自由精神

C.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 B.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D.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

18.1957年5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此举的影响在于

A.使苏联逐渐走上市场经济道路 B.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伏笔 C.激发了地方工业建设的积极性 D.大大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19.俄罗斯的一位学者曾提出“在过去长达10年的时间里,人类已经从两个国家集团的对抗转向另一种对抗——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其它所有人的对抗。而且,越是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上离美国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越是尖锐。”这一言论表明美国

A.面临欧洲联盟成立后竞争的压力B.错误地将当今世界局势归纳为两极对抗 C.受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冲击 D.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不利于世界和平

20.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清朝社会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A.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B.是对封建社会的无情揭露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 D.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

21.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曾一度领先世界,出现了“中学西传”,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过重要影响。近代以来,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先后拜欧美、日本和苏俄为师,出现了“西学东渐”

的局面。中国的近代化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从学习内容层面来看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1.宋元时期“中学西传”,尤其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西传对欧洲历史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近代中国人对西学的接受过程依次经历了哪三个阶段?(3分)有何突出特点?(3分)

(3)中国近代化道路,走过了变法、革命的历程。这些变法、革命的失败结局说明了什么?(2分)

(4)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和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分别创立了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4分)并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B 2.B 3.A 4.A 5.D 6.B 7.C 8.B 9.A 10.B 11.D 12.D 13A 14B 15D 16 C 17B 18C 19D 20A

21.(1)影响: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2分)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地理大发现。(2分)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2分)

(2)阶段:器物(技术)、制度、思想文化。(3分)

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提高。(3分)

(3)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2分)

(4)理论: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分)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分)

特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2分)

相关热词搜索:答案 历史 高三 高三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三历史知识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