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发布时间:2017-01-28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篇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内容

1、现状调查

包括如下内容:(1)历史沿革;(2)功能特点,历史风貌所反映的时代;(3)居住人口;(4)建筑物建造时代、历史价值、保存状况、房屋产权、现状用途;(5)反映历史风貌的环境状况,指出其历史价值、保存完好程度;(6)城市市政设施现状,包括供电、供水、排污、燃气的状况,居民厨、厕的现状。

2、保护规划

包括如下内容:(1)保护区及外围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界线;(2)保护的原则和目标;(3)建筑物的保护、维修、整治方式;(4)环境风貌的保护整治方式;(5)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6)用地功能和建筑物使用的调整;(7)分期实施计划、近期实施项目的设计和概算。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篇二: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名城历史文化和风貌的体现,而其中的历史建筑是构成历史文化街区的主体,历史建筑的数量也是确定历史文化街区最重要的依据.

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

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以修缮和改善为主,即不改变其外部历史风貌,对其内部结构,空间布局,内部设施,使用功能做适当的变动,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鼓励有利于保护的各种使用功能,引用市场机制解决历史建筑的保护、维修、臵换等,探索出适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新路.

项目概况

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开封市老城区东偏北的区域,是老城区内划定的两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相邻周边用地多为未经改造的低层民居,建筑风格及色彩,空间尺度上较为协调,保持着良好的古城风韵.双龙巷传统民居保护区以北方古城传统四合院住宅形式 为主,是清末民初民用建筑的典范,较好地保留了当时的居住格局,在开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具有相当重要地位.

居住在双龙巷的居民几乎人人皆知双龙巷的故事,相传宋代皇帝赵匡胤, 匡义两兄弟曾住该巷,古代皇帝称真龙天子,故得名后人在双龙巷西口两侧各筑一龙头以示纪念.后开封城几遭破坏,现在仅存在的一个龙头为清代所建,其表面虽已斑驳,却依然是附近居民的骄傲.

保护范围及价值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是域,其核心保护区范围北至水车胡同,轱辘湾街一线,南至朝阳胡同,东至塘坊口街,南聚奎街,屈家胡同一线,西护面积16l7公顷.建设控制区范围北至 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 延寿寺街,南至财政厅东街,平等街一线,东至内环东路,西至北道门,右司 官口,北兴街一线,面积侣.8 公顷.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是以双龙巷、双井巷为代表的开封古城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传统居住街区.

历史建筑集中,风貌相对完整.留存较多的有传统特色和文革历史特色的民居院落,有关于赵匡胤、史可法等传说。规划要点搬迁区内所有工厂,为街区保护提供发展用地.恢复僧忠亲王祠、史可法祠等历史古迹.最大范围的保护双龙巷街区历史风貌完整的区域,积极修缮历史建筑,改善居住环境.划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为保护建筑,重点修缮,并整治建设周边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尤其道路改造及宅院内部给排水工程改造.

公认的三个历史街区的核定标准: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

性和风貌完整性.就目前而言,这三条核定标准不仅是申请和批准历史文化街区的审定标准,同时也是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原则和行动标隹.但笔者认为就这三点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待深入探讨.笔者认为, "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性"和 "风貌完整性"只能算是评判标准或是保护的手段,将历史文化街区放臵到整个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中来看,它只是城市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除了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外,它对城市的形态特 色,城市社会文化的发展都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而城市的发展也同时对历史街区产生或好或差的影响.

"保护"只 是手段,不是目的,"保护"不只是要使被保护的对象存留下来,还应使之长久地,有生命力地存留下来.因此,对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我们不仅要保护那记载着历史文化信息的物质形态,更要使之如城市其他地区一样充满活力,只有充满活力的东西才能更 好地生存下来.

规划内容

首先确定规划总体布局,保护传统道路格局,并尽可能保留有价值的传统四合院.以较零散的用地调整及"添补 式"的更新设计,在保护的基础上吸取传统四合院的特色,设计一系列的"新 型庭院住宅"取代没有保留价值的四合院,使更新规划方案的总体环境基本上遵循居民心目中的线索,并能够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5.1 根据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进行分类

1)对建筑的立面,结构体系,平面布局,庭院和内部装饰具有特色和相 对完整的历史建筑,规划建议列为控制 保护建筑,按照控保建筑的保护要求进行保护.

2)建筑的立面和结构构体系不得 改变,建筑内部允许改变.

3)建筑的主要外立面不得改变, 其他部分允许改变. 5_2 保护范围与要求

1) 核心保护区 定义:指由文物古迹,历史建筑 物,构

筑物及其风貌环境所组成的核心地段. 原则:对历史文化区核心保护区的 划定,风貌格局完整的区域有多少划多少,坚持宜小不宜大的原则.

2) 保护要求:应严格保护空间格局和传统风貌,保护

构成历史风貌的各个要素(包括建筑,庭院,街巷,河道,古 井,树木等)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 历史建筑在保护其格局和风貌,治理外部环境的同时,重点对建筑内部加以调整改造,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和使用质量. 对保护区空间环境的整治以减法为主,慎做加法.对影响历史风貌的一般 建筑,近期对其进行整修,改造,降低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远期拆除更新.严格控制保护区内新,改,扩建项目,建赊店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理念及应用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赊店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它坐拥素有"中国第一会馆"之称的社旗山陕会馆,优美的两河相抱的自然环境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独特的九门格局及城墙遗址,保存完好的街巷机理,以及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历史建筑,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见证了赊店风风雨雨的历史.需要我们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保护理念加以保护和利用. 整体性保护的理念整体保护就是保护包括建筑,环境,空间格局以及人类活动等元素在内的统一整体,所有组成元素都与整体有着~定意义的联系.因此,在赊店名镇保护工作中不能将历史遗存彼此割裂开来,分别对待,而应从整体上去考虑它 们之间的关系,才能保持历史古镇风貌的完整性

1.1 开辟新区,疏散功能

1.2 赊店镇位于社旗县老城区,随着老城人口的

增加,城镇功能复杂化,交通 拥挤,生活环境恶化,赊店老城已经不 堪重负.如果不假思索地采用拆旧建 新,拆低建高,修建宽马路大广场等方 式,来提高城镇的通行能力或者改善生 活环境,势必对古镇历史遗存造成毁灭 性破坏.上海开发浦东新区,北京也在 开始向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篇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论文

历史街区文化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文物保护法》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是:法定保护的区域,学术上叫“历史地段”。

意义:

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对于建设特色城市有现实意义。文化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这一点已经在很多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得以证实。作为城市发展独特见证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具有多方面的资源效应,在城市形象宣传、历史文化教育、乡土情结的维系、文化身份的认同、生态环境建设、和谐人居环境的构建等多方面具有综合的价值。 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仅是要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还要保存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院墙、小桥、溪流、驳岸乃至古树等。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成片的地区,有大量居民在其间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社区文化,不能只保护那些历史建筑的躯壳,还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保护非物质形态的内容,保存文化多样性。这就要维护社区传统,改善生活环境,促进地区经济活力。

历史:

历史地段保护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发展,城市中开始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当时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区,盖起新楼房。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改善了建筑,却破坏了历史环境。城镇历史联系被割断,特色在消失。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割断历史,而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等正是这些历史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所以,除了保护文物建筑之外,还应保存一些成片的历史街区,保有历史的记忆,保存城镇历史的连续性。

措施:

一是要认真总结,深入调研,进一步夯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管理基础工作。历史文化街区既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场所,更是城市发展的文脉所在。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基础工作在全国范围内仍然较为滞后。目前,一些街区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比如,苏州在山塘街的保护和整治过程中,致力于整体风貌保护、重要节点修复、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内涵挖掘工作,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成果惠及民众,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哈尔滨、扬州等城市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街区环境和居民生活,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依法管理、群众参与的路子。要在认真总结各地近年来历史文化名街保护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全国历史文化街区的调研工作,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等进行全面调查,形成全国历史文化街区基础

资料信息库,并适时向社会公布。在开展全面调研的基础上,要组织行业内外的专业力量进行深入研究,廓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重大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借鉴国外经验,充实、细化相关法规,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 二是要强化责任,广泛动员,进一步形成历史文化街区点、线、面立体化保护格局。当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大中城市掀起了城市面貌改造、升级换代的热潮,“旧城改造”中存在的盲目开发建设对历史文化街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2008年国务院公布执行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对历史文化街区相关保护措施做出了明确要求,这需要各级行政部门承担起使命,切实履行职责,真正将各项保护措施落实到位,从点、线、面形成立体化保护格局。要研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制订科学保护规划,并将其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从整体上做好保护工作。要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重点文物保护等文化遗产保护形式结合起来。和其他类型的文化遗产相比,历史文化街区特殊之处在于当地居民仍居住其中,他们对历史文化街区最有感情、最有发言权,他们真心拥护是历史文化街区持久保护最可靠的力量。当地居民是历史文化街区的主人,享有知情权和管理参与权。要积极取得社会公众特别是当地居民的参与,注重培养当地的志愿者队伍,激发他们对故土的热爱和自豪感。要通过加强传统民居建筑维修、完

善生活基础设施、改善社区生态环境等措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历史文化街区的吸引力和公众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要突出特色,整体保护,进一步凸显历史文化街区的多样性真实性。由于发展水平不平衡等原因,边疆地区、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一些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保护困境。一些城市的发展仅仅注重经济功能而忽略其中应有的文化质量,仅仅重视物质结构而忽视文化生态和人文精神,将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居民全部迁出,把民居改为旅游和娱乐场所,使历史文化街区失去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即失去了文化遗产真实性。因此,提倡在保护好文物建筑的同时,注重保护传统民居及其环境,将具有突出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纳入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实施整体保护。不仅保护物质文化遗产,还要保护与之相联系的、活态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同时,要加强传统民居保护、社会生活方式的保护和传承,防止街区文化环境解体和空壳化倾向。 四是要完善程序,注重宣传,进一步做好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今年如何在前两届活动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将评选活动推向深入,在评选范围、评选标准、评选方法上达成更加明确的共识,使活动更具广泛性和公信力,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问题。去年,我们在深入征求专家和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入选标准,提出了“历史要素”“文化要素”“保存状况”“经济文化活力”“社会知名度”“保护与管理”6项标

相关热词搜索:街区 历史文化 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