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历史

发布时间:2017-01-28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加强历史篇一:重用学习小组加强历史教学

重用学习小组加强历史教学

小组学习避免了单纯的师生检查和反馈,而增加了生生的检查和反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了课堂,参与了学习,使学习不再以少数学生为中心,真正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也能解放教师,提高学习的效果。

历史作为一门记忆性很强和内容很系统的学科,需要大量记忆和理解。为做到堂堂清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⑴上课和课前拿出近5分钟左右的时间,小组内部主要是同桌互相检查上一节学习的相关主要知识点。记不住的再化记忆。

⑵有时任课教师采用听写的方式让学生写在作业本上,然后让同桌互换当堂进行批阅和检查。

⑶有时在课堂学案上设计四五个小题进行预习效果检测,然后适当点评。 这三种方法进行的知识检查,避免了个别提问,加强了复习和检查的效果。

⑷上课精讲、讲重点,所有的课堂探究思考问题,不是一上来就让学生小组活动、探究而是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写出来,然后再让学生小组活动和探究。课堂学习把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落实到导学案上为重点。学习完一个主要知识点,立即跟上巩固练习,学练必须结合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落实,一节课最后拿出近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对当堂的知识进行记忆、理解和梳理和提出疑问。

⑸下课的时候把课堂学案收起来,进行针对性的批阅和反馈。

2、学习了一节新课在学下一节课之前,我们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用疑难问题卡的方式让学生提出疑难,任课教师解答,以解决疑难,加深理解。

3、每周采用复习学案的形式(一张16k的纸),本周学习的两课的主干知识让学生写出。同时让学生对一周的错题、好题进行整理、梳理、反思在习题集锦本上。周一收交,小组间进行展评。

加强历史篇二:加强历史现象教学,帮助学生获得充分历史感

龙源期刊网 .cn

加强历史现象教学,帮助学生获得充分历史感

作者:郭荣聪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5年第05期

现行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已使用多年,各种版本也都历经几次修改,但因囿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版)》的限制,无论哪一版本,都只能采用“模块”加“专题”的形式编写。这与之前几十年各个时期历史教材按照时间、国别编排的体系完全不同,这种编写体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与初中历史教材的重复,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性、规律性的了解与掌握。然而也正是这样的编写形式

加强历史

,决定了每一本教材、每一个专题、每一部分都只能专注于陈述史论,阐述所谓的历史规律,从而使教材内容严重缺乏史实,干燥乏味,说服力不强。这种论而说道有余,史料、史据缺失,不仅导致学生阅读理解困难,还使得整本教材了无生气,毫无趣味可言。这样的情况,与历史知识本应该血肉丰满,历史人物层出不穷,历史事件精彩纷呈、大相径庭。

史论应该来源于历史真实的感悟,历史规律和历史本质应该得之于对历史现象、客观史实的解读与总结,这样的教材才能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如果整本教材只是不断地描写规律性认识、总结性评论,给人的感觉往往只是编写者在阐述自己的主观性认识,而不是客观性的结论。这样的历史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求真的科学精神没有好处,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纯粹就是说教,学生也难以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听、学也就没有了主动性。其结果就是学生既不愿意记,想记住也难记住,即使记住了也是别人的思想。例如,很典型的一个例子是,高中教材讲述的关于20世纪上半时期的所有世界史知识中,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并对许多国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两次世界大战基本没有任何讲述,这对于学生理解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和一些社会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对学生了解世界形势的几次变化和重要大国的实力消长演变造成了很大困难。再比如,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宋夏金三个历史阶段既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也是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阶段。然而,高中历史教材对于这三段历史时期中体现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重要史实——民族之间的交往与融合,没有任何论述,在讲相关模块的知识时,都严格根据课程标准,仅仅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情况(如宋元时期),对于这些历史时期,缺少了民族关系和民族关系演变,学生在学习时又怎么能够把握每个历史阶段的全面特征呢?

作为实现学生学习目标的重要工具,现行高中历史课本与教学实际的要求既然有这样的差距,就要求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课堂上一定要适当补充和丰富必要的历史现象。同时借助这个过程,教师还要在课堂上把因模块化编写而人为割裂了的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的联系串联起来,让历史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从而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完整性体验和整体性感悟。使用现行教材两轮多以来,我有了一些粗浅的感受。下面,就高中教师如何加强历史现象教学谈一些个人认识与体会,试提出一些原则步骤。

加强历史篇三:谈历史教学中怎样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作业六

谈历史教学中怎样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历史文化学院 刘伟明 2011040198

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被束之高阁,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中所开设的历史课往往是走过场,平时一遇到主课课程紧张,历史课被随意地停课、占用的现象时有发生。更让历史老师无奈的是:在不少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是可有可无的。为使历史教学走出困境,应密切历史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并非死记硬背一些无用的知识,而是通过历史更好地认知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在历史与现实的互动中多视角、多层面、多形式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领略历史学习的魅力所在。那么,怎样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呢?

一、 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联系历史,追根溯源,加深理解。 历史讲述着人类的过去,它反映的是由远及近,循序渐进的客观事实。因此,过去性成为历史的特点之一。历史所具有的不可逆性,使它不能再现,也不会重演。教师如果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授,就事论事,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因为那些历史离他们太远啦。然而,历史又是过去与现在永不休止的对话,是过去和现在有着某种深刻联系的一门学科。是人们了解自己的社会,理解变化与延续的唯一途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许多问题,尤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它的形成不是瞬间的,而是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立足于课本的基础上,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能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的习惯,提高运用发展观点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能力,更好地解决现在以及将来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与社会热点是培养一个合格中学生的要求,是学生健全知识结构的需要。

比如,在讲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一课,说到民族资产阶级的影响时,让学生调查我们学校的发展历史及周边学校的历史,因为我们学校的发展和周边学校的发展与二、三十代当地的一位民族资本家黄恒栈有联系,而这位民族资本家他就

是在我们这个镇上发家的,在镇上随处都可见他家的家产遗址,通过让学生去参观遗址和走访镇上的老人,了解当地的新闻,来了解这位资本家的发家史及对当地经济、文化教育的影响。及今天他的后人对家乡的关爱。(其后人正在捐款为镇小学建教学楼)。通过适当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让学生明白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历史并不是孤立的单纯的知识,它与我们息息相关。

二、分析历史,获得感悟,学以致用,回馈现实

司马迁写《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旨在总结古今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供后人借鉴。所以,分析历史,获得感悟,可以学以致用,回馈现实。

1. 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史,大力实施科教兴国

英国首先进行第一次科技革命,依靠廉价的棉纺织品横行天下,很快发展为当时头号工业强国,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德国率先使用新科技,成为世界头号、二号工业强国,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首先进入信息时代,成为经济巨无霸、世界警察。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史,显而易见,大国崛起的原因之一就是重视发展科技。中国要和平崛起,就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

2. 回顾中国的对外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中国古代自汉朝到明朝,都积极对外开放,汉代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唐代的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和周边国家友好交往,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了与亚、非多国的友谊。由于积极对外开放,中国古代自汉至明经济科技等方面都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到了清代,对外实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阻碍了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发展,使中国更加远离了世界发展的潮流,使近代中国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局面。回顾中国的对外政策,不难发现:开放则国兴,闭关则国衰。所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3. 追本溯源,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中国的民本思想由来已久,从先秦到近代,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可谓源远流长,且卷帙浩繁,思想丰富。春秋战国时期孔孟的仁政,汉高祖时的休养生息,唐太宗的“民为贵,君为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党的一切奋斗目标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

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加快以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等等。字里行间,民主话题贯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既弘扬了儒家文化的精华,又顺应了民心。

三、把握历史,展望未来

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可以预见现实生活中一些事情的发展趋势。如: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汉武帝实现大一统,隋唐完善加强中央集权。虽然也出现魏晋南北朝、宋金对峙等短暂的分裂,但统一是主流,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中外历史的发展表明: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这就是规律。可以预见:分裂是不可能得逞的,祖国必将统一。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通过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在历史与现实的互动中多视角、多层次、多形式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领略历史教学的魅力所在。

相关热词搜索:历史 历史小说 历史的天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