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7-01-29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篇一:人民币汇率主要变动历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汇率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也越发举足轻重。近年来有关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日益高涨,并成为影响中美两国关系的重要议题之一。

以下是知名媒体整理的人民币汇率主要变动历程。

年代 汇率变动的内容

1948/12/1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

1949/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确定了人民币作为唯一法定货币的地位。因为人民币并未规定金比价,最初与美元的汇率是根据“购买力平价”方式确定。但建国初期恶性通胀的蔓延,造成人民币兑美元汇价一降再降,从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旧人民币,调低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元旧人民币。从1950年3月至1952年底,随着国内物价由上涨转变为下降,以及朝鲜战争造成美国及其盟国接连宣布一系列对中国的“封锁禁运”的措施,中国为推动本国进口亟需的物资,逐步调高人民币汇价,到1952年12月份,人民币汇价已经调高至1美元=26,170元旧人民币。

-----------------------------------------------------------

1955/3/1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新人民币按照折合比率1:10,000兑换旧人民币,人民币汇率也随着大幅调整至1美元=2.4618元新人民币左右。

-----------------------------------------------------------

1955-1971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是1美元折合2.4618元新人民币。

-----------------------------------------------------------

1962年 第三套人民币发行。

在整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中国经济尽管曾出现过通胀等情况,但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维持相对的稳定,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是高度计划的经济体制,几乎所有的物价都是受到严格计划控制的,人民币汇率也是如此。

-----------------------------------------------------------

1971/12/18布雷顿森里体系出现问题,美国不再追求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宣布美元兑黄金官价贬值7.89%,人民币汇率相应上调为1美元合2.2673元人民币。

1

----------------------

1972-1979 布雷顿森里体系彻底解体,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中国这一时期频繁调整汇率,在确定汇率时,中国采取盯住加权的“一篮子”货币的方法。这一时期人民币汇价政策的直接目标仍是维持人民币的基本稳定,针对美元危机不断发生且汇率持续下浮的状况,人民币汇率变动较为频繁,并呈逐渐升值之势。1972年为 1美元=2.24元人民币;1973年1美元=2.005元人民币;1977年为1美元=1.755元人民币。

-----------------------------------------------------------

1978 中国开始市场经济改革之路。

-----------------------------------------------------------

1979 作为经济改革的一部分内容,并为了刺激出口,中国政府启动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允许企业留有一定比例的外汇。

-----------------------------------------------------------

1981/1 由于中国的物价一直由国家计划控制,存在严重的价格失调,形成了国内外市场价格相差悬殊,外贸企业亏损的状况,这就使人民币汇价不能同时照顾到贸易和非贸易两个方面。为了加强经济核算并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从1981年起实行两种汇价制度,即另外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继续保留官方牌价用作非贸易外汇结算价。这就是所谓的“双重汇率制”或“汇率双轨制”。从1981年1月到1984年12月期间,中国实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贸易外汇1 美元=2.80元人民币;官方牌价即非贸易外汇1美元=1.50元人民币。

-----------------------------------------------------------

1983/9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执行央行的职责,剥离传统商业银行业务。

-----------------------------------------------------------

1985/1/1 中国取消了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1美元=2.80元人民币。

-----------------------------------------------------------

1987 第四套人民币发行

2

----------------------

1991/4/9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人民币被严重高估,出口企业亏损严重。中国开始对人民币官方汇率实施有管理的浮动运行机制。国家对人民币官方汇率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有升有降的浮动调整,改变了以往阶段性大幅度调整汇率的做法。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实行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即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多重汇率制度。

-----------------------------------------------------------

1994/1 中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定为1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同时,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度,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结算和流通,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改革汇率形成机制。这次汇率并轨后,中国建立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

1994/4 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成立,负责银行间的外汇交易。

-----------------------------------------------------------

1996/4 中国消除了若干在经常帐户下非贸易非经营性交易的汇兑限制;7月,又消除了因私用汇的汇兑限制,扩大了供汇范围,提高了供汇标准,超过标准的购汇在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核起初后即可购汇;将外商投资企业也全面纳入全国统一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

的银行结售汇体系,从而取消了经常项目汇兑限制。

-----------------------------------------------------------

1996/11/27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致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从此不再限制不以资本转移为目的的经常性国际交易支付和转移,不再实行歧视性货币安排和多重汇率制度。但此时中国对于资本项目仍加以限制。由于中国担心金融危机可能引发资本外逃, 所以中国对资本流出的限制非常严格。

-----------------------------------------------------------

1999 第五套人民币发行。

-----------------------------------------------------------

2001/12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3

----------------------

2003 美国参议员Schumer首次向国会提出人民币汇率问题。

-----------------------------------------------------------

2004 中国银行(2.92,0.00,0.00%)垄断外汇业务的年代成为历史,金融机构被允许从事外汇交易。

-----------------------------------------------------------

2005/7/21 中国启动汇改,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立即升值2.1%。

-----------------------------------------------------------

2006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上升到创纪录的2,330亿美元,两位美国参议员联合向国会提交提案,若中国不允许人民币升值,将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课以重税。

-----------------------------------------------------------

2007 美元兑人民币的即期汇率波动幅度扩大到0.5%。

------------------------------------------------------------

2008 人民币自2005年汇改以来已经升值了19%,但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停止了升值走势。中国央行与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香港、白俄罗斯和阿根廷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

2009 人民币依然是只能在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由于中国担心资本的跨国流动会冲击到金融体系,资本项目下的兑换仍然受限,人民币离完全的自由兑换的目标似乎还遥不可及。-----------------------------------------------------------

2010 中国稳定人民币币值的策略,遭遇到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巨大压力。

4

人民币升值历程介绍 摘要:人民币升值历程介绍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8.0702起步开始大幅度升值,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 人民币升值历程介绍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8.0702起步开始大幅度升值,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9月28日破7.900,---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并首次突破7.81关口达到7.8074.

2007年,人民币汇率整体上呈现单边升值状态。其中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振荡中不断改写汇改以来历史新高。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最终以7.3046收,较2006年末的7.8087,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6.5%。这一升值幅度较年初市场普遍的年内5%左右升值预期高出很多

除美元外,人民币相对于其它主要货币,如英镑、日元等在2007年也呈现一定程度的升值;只是相对欧元表现为贬值。

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中间价破7.000大关!之后继续升值转折出现在7月份中旬。8月份,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下降。到了10月份,甚至出现了单月走势略有贬值的情况。12月初,人民币汇率更是出现了罕见的连续四日“跌停”

2009年来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绝大多数时间内均保持在6.82至6.83的狭小区间内窄幅波动,相邻两个交易日的中间价差异一般都不超过20个基点。至12月24日,6.8285的中间价水平与2008年12月31日的6.8346。2009年全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6.1%。

2010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2055个基点,升值幅度超过3%。人民币汇率6月和9月连续冲破了6.8和6.7两个大关,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2010年12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6227元。

2011年人民币现已累升3.77% 9月或仍有升值空间

2011年9月2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3896元,较前一交易日的6.3859下跌37个基点。而在8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创历史新高,1美元对人民币6.3849元。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最低点在1月10日,当天,1美元对人民币6.6349。从最低点到最高点,年内人民币对美元升幅达到3.77%。 5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篇二:人民币美元汇率历史一览表(1949—2010)

人民币美元汇率历史一览表(1949—2010) 1949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平均汇率): 年份 汇率(1美元合人民币多少元)

1949=2.3

1950=2.75

1951=2.238

1952=2.617

1953=2.617

1954=2.617

1955=2.4618

1956=2.4618

1957=2.4618

1958=2.4618

1959=2.4618

1960=2.4618

1961=2.4618

1962=2.4618

1963=2.4618

1964=2.4618

1965=2.4618

1966=2.4618

1967=2.4618

1968=2.4618

1969=2.4618

1970=2.4618

1971=2.2673

1972=2.2401

1973=2.0202

1974=1.8397

1975=1.9663

1976=1.8803

1977=1.7300

1978=1.5771

1979=1.4962

1980=1.5303

1981=1.7051

1982=1.8926

1983=1.9757

1984=2.3270

1985=2.9367

1986=3.4528

1987=3.7221

1988=3.7221

1989=3.7659

1990=4.7838

1991=5.3227

1992=5.5149

1993=5.7619 (迅速贬值到8.600)

1994=8.6187

1995=8.3507

1996=8.3142

1997=8.2898

1998=8.2791

1999=8.2796

2000=8.2784

2001=8.2770

2002=8.2770

2003=8.2774

2004=8.2780(开始前后开始缓慢升值)

2005=8.1013

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8.0702起步开始大幅度升值,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9月28日破7.900,---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并首次突破7.81关口达到7.8074.

2007年:

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7.80关口告破,同时贵过港币;

3月8日保尔森访华,人民币突破7.73关口;

5月8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夕,人民币突破7.70关口; 7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7.60关口;

10月24日G7财长会议举行后,人民币突破7.50关口;

11月23日中国10月份贸易顺差以270.5亿美元创出新高,人民币突破7.40关口;

11月27日第十次中欧领导人峰会后,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从11.007一路上涨至10.5434;

12月12日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后,人民币对美元连续5日上涨,连破3关破;

12月20日中国央行意外加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加速,连续6个交易日上涨;

2007年,人民币汇率整体上呈现单边升值状态。其中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振荡中不断改写汇改以来历史新高。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最终以7.3046收,较2006年末的7.8087,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6.5%。这一升值幅度较年初市场普遍的年内5%左右升值预期高出很多 除美元外,人民币相对于其它主要货币,如英镑、日元等在2007年也呈现一定程度的升值;只是相对欧元表现为贬值。

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中间价破7.000大关!之后继续升值转折出现在7月份中旬。8月份,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下降。到了10月份,甚至出现了单月走势略有贬值的情况。12月初,人民币汇率更是出现了罕见的连续四日“跌停”

2009=6.8967~8月份6.8364~12月份6.8282 2010年今天是6.8262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篇三:人民币汇率改革-历史与展望

人民币汇率改革:历史与展望

摘要: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本文分析了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对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提出对策建议,并展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弹性

2005年汇改以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逐渐形成。2005年至2007年期间,人民币对美元缓步走高;2008年我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度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外汇市场有关数据显示,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围绕在6.83元上下浮动,弹性相对趋弱。金融危机期间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这是中国对全球经济复苏做出的巨大贡献。

目前,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中国经济运行趋于平稳,汇改时机已渐成熟。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2010年6月央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从汇改宣布后外汇市场的表现看,人民币汇率有升有降,其灵活性和双向波动性(浮动性)有助于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少投机性热钱流动。

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显示,2005年汇改以来至2010年第一季度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1.24%,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9.34%,对日元汇率累计贬值0.49%。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汇改以来至2010年3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4.33%,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8.28%。

人民币升值无异于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导致出口商品价格上升,使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而外向型企业受损,会造成劳动力需求的下降,增加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造成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下降,有利于缓解国内通胀压力,同时也使国内竞争加剧,促使企业开拓创新。

总体上看,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我国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降到了最低。由于坚持了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2005年汇改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

一、回顾:2005年以来汇改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币汇率 历史 人民币港币历史汇率 人民币兑美元历史汇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