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高一

发布时间:2017-01-29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试卷高一篇一:高一历史试题

高一教学质量抽测试题

历 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25小题。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颜氏家训》载,农家以耕作为主,兼营副业,“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说明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自给自足 B.自我封闭 C.精耕细作 D.农牧结合

2.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材料体现的核心观念是

A.重农 B.抑商 C. 海禁D.重商

3. 史书记载某地“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种现象可能出现于

A.战国临淄B.唐代长安 C.宋代开封D.明代景德镇

4. 据《19世纪中期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表》可知,19世纪中期

A.中英城市化速度不同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

C.中国农业较英国发达D.农村比城市更能吸引人口

5.明清小说反映社会经济生活。下列情况在明清小说中可能有所反映的是 ①有人家中摆有青花瓷、彩瓷 ②徽商成为势力雄厚的商帮 ③一商人因穿绸衣被告官 ④有的票号倒闭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D.③④

6.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趋向的变异,被称为“近代的前夜”。这些“变异”的表现之一就是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工商市镇纷纷涌现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7.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华民国成立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8. 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判断,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是

A.①B.② C.③ D.④

9.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江南制造总局大生纱厂 汉阳铁厂

A.洋务企业创办B.近代工业创办

C.外资企业创办 D.官僚企业创办

10. 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可见

A.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 B.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期”

C.工业文明冲击社会生活 D.海陆空立体交通格局形成

11.1952年的国庆,毛泽东曾经直言不讳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的话反映了

A.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 B.建国初期的经济困难

C.改革旧体制的决心D.中外军事力量的差距

12.下图是某时期我国经济结构简表。这说明我国

A.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

C.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曲折发展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就斐然

13.下面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造成收入变化的原因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的建立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 下列事件标志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其中引起国内外最深刻反响的是

A.邓小平南巡讲话 B.上海浦东新区开发 C.中国加入WTOD.天津滨海新区挂牌

15. 公元1500年被视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分水岭。主要依据是

A.欧洲经济中心转移

C.西欧国家发展加快

了它的天然中心。”这是

A.汉唐盛世时期的中西贸易状况

C.新航路开辟后的中西贸易状况B.闭关锁国以前的中外交往状况 D.五口通商时期的中外交往状况B.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美亚非欧连成一体 16. 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到处流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

17.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全球通史》)这种现象开始于

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18. 1859年8月27日,美国人埃德温·德雷克首次采用机械装置,在宾夕法尼亚成功进行了石油的商业开发,揭开了近代石油工业的序幕。与石油有关的新发明不包括

A.蒸汽机B.内燃机 C.汽车D.塑料

19. 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出

A.立足国情进行经济建设

C.杰出人物起着决定作用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政府加强干预经济的力度D. 社会制度是可以调和的 B.实行新经济政策 20. 赫鲁晓夫是第一个敢于向社会主义旧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这一结论的依据之一是

C.制定实施五年发展计划 D.推行“物质利益原则”

21. 在西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成功扮演“守夜人”与“二老板”双重角色始于

A.西班牙新航路开辟B.英国工业革命

C.苏联的斯大林模式 D.美国罗斯福新政

22.“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美元创造“超级特权”的主要途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联合国宪章 D.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23.维克多·雨果曾说:“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现在看来,这个预言

A.完全实现B.不会实现C.基本实现D.无法判断

24.截止到2011年6月,空中客车天津总装线交付的A320客机已超过50架。空客中国公司总裁博龙说:“(今天)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自己独立制造飞机。无论空客还是波音,在全球都有合作伙伴。”这体现了世界经济的

A.工业现代化趋势B.生产全球化趋势

C.区域集团化趋势D.贸易体系化趋势

25.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这主要得益于

A. 东西方冷战结束 B. 跨国公司建立

C.银行汇兑电子化D.便捷交通普及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3道题。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7分)人类的梦想始终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老的梦

图一 图二

(1)图一、图二反映了什么梦想?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4分)

近代的梦

张謇(1853——1926)是晚清状元,立宪派的领袖人物,著名的实业家。他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

历史试卷高一

知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徙之利”,主张应“尽速讲求商务、工艺,以谋抵制洋货倾销”。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创办18家企业,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迅速。然而, 1922年后各厂大多亏损,甚至倒闭。

(2)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这一主张在近代能否实现,为什么?(9分)

历史试卷高一篇二:高一期末历史试卷(人教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江苏)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 D .王位世袭制 2、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3、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其中“省”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应起源于

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B.周朝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省制度

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君臣关系日趋不平等 B、君臣关系逐渐疏远 C、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 D、君主越来越不开明

5、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

A、疆域最辽阔 B、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C、所有人都享有公民权 D、对外战争屡获胜利 6、有一个叫奥赫的罗马平民赶着马车在山坡上行走,结果马车退下来碾死了一个奴隶的小孩,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依据罗马法,法庭应该

A.判处奥赫死刑 B.判处奥赫过失杀人,处一定的罚金 C.判处奥赫向孩子的父亲道歉 D.不予受理 7、下列关于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民主的表述,最为合理的是

A、都维护了所有公民的利益 B、都使妇女权益最受法律保护 C、都导致最终的衰落D、都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8、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

A.无所事事 B.“统而不治” C.掌控议会 D.领导内阁

9、右图漫画《拿手好菜》形象地反映了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竞争、对峙的格局。下列有关美国两党的正确表述是

①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②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尽相同

③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上有所不同 ④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1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

间,如果每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D、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11、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①是错误的,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②是正确的,认识到战争的实质③是为英国殖民者进行辩护④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右图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请问,清政府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上述歌词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巨变是指

A.国民革命运动 B.辛亥革命C.抗战胜利 D.新中国成立

14、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01年的是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阿Q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骞、仲甫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15、下图所示纪念章和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警告同胞,毋忘国耻”

A、国民革命运动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三大战役

16、2006年.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主持了一项大型的纪念活动,该活动从瑞金出发,途经遵义等地,最终到达了陕北。这一活动是为了纪念

A.红军长征 B.北伐战争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7、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日撰写的回忆录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 18、“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 19、“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平津战役取得胜利 C.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发表《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人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B.陈独秀和李大钊 C.列宁和斯大林 D.毛泽东和周恩来

A.资产阶级政权 B.工人阶级政权 C.军国主义政权 D.政教合一政权

22、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23、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大规模的基层人民代表选举。广东省归国华侨陈聪参加选举大会后,兴奋地说:“我活了九十多岁,到过许多国家,没有见过这样民主的选举。”它表明我国正逐步形成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直接选举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4、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国宣布采用“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最早出现在

A.《中美联合公报》B《告台湾同胞书》

C.“一国两制”构想D.“九二共识”

25、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主要是指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B.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26、右图为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外交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请问,乔冠华为何会如此开怀大笑

A.因为美国宣布与中国建交

B.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因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了 D.因为苏联决定援助中国 27、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8、“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此观点说明了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是

A.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宣传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D.实行军事援助

29、1991年12月25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0多年的红旗悄然降落,代表俄罗斯的三色旗重新升起,苏联宣布解体。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

A.欧洲开始走向联合 B.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破产 C.世界多极化开始出现D.两极格局结束

30、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是

A.北约建立 B.不结盟运动兴起

C.欧盟成立 D.中国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31、《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32、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兴中会。

33、1946年6月,国发党军队撕毁政协协议,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的全面爆发。

34、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35、1993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江苏)历史答题卷

三、主观题 36、(10分)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 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 百以来,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年以来”的革命时期内,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行动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这一军事行动的直接指挥者是谁?(3分)

(2)“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什么?这一革命运动的爆发对中国革命的意 义是什么?从此后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中,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了什么经验教训?(3分)

(3)‘‘一千八百四十年”(即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请列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重大革命斗争?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4分)

历史试卷高一篇三:高一下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命题人:李春林审题人:刘荣之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 《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渰(yǎn: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所反映内容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B 】

A. 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

C. 青铜器的制造 D. 水利工程的兴修

2.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早稻水上漂,晚稻插齐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以上农谚反映了【 D 】

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劳动人民懂得尊重自然规律

C.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 D.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3.“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曲礼》中这段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形态【 C 】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

4.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D 】

A. 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B. 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

C. 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

5.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 A 】

A.《坊墙倒塌以后》 B.《汴河两岸》

C.《长安城的落日》 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6.“忽逢桃花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对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一种不满B.反映封建时代人们的安乐和富足

C.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D.“世外桃源”当时只能是虚构的

7. 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 】

A.史学家所用史观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 B.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

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

8. 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D 】

A.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B.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 “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D.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9.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文中的“英雄”是指【 C 】

A.迪亚士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0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D】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11. 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直接原因是【 A 】

A.大量妇女进入工厂工作B.民主运动的推动

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 D.妇女的政治地位的提高

12.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明显因果关系的是【 D 】

A.君主立宪制的形成B.殖民霸权的确立

C.垄断组织的出现D.工业革命的发展

13.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马克思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 】

A.殖民活动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14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C 】

A.兴起于重工业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D.电力的广泛使用

15.一位生活在19世纪末的德国人介绍了他的生活情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B 】

A.乘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他经常乘坐飞机外出旅游

C.他家安装了电灯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16.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B 】

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17.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由工场制到工厂制,再到大企业制度发展,二战后更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的根本原因是【 B 】

A.大机器生产出现的需要 B.科学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 D.满足市场扩大的不断需求

18.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谷物法,规定在小麦价格未达到每夸特80先令时,不准进口外国粮食;1828年,议会修改了谷物法,规定按国内小麦价格的高低来制定浮动进口税;1846年,议会废除了《谷物法》。英国《谷物法》的废除充分说明了【 B 】

A.英国经济重心开始从农业转向工业 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最终胜利

C.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D.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①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 ②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③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④对外贸易出现顺差

A.①②B.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0. (甲午战争后)“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引自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

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21. 洋务派是域外文明的感知者,同时扮演着清王朝掘墓人的角色。故有论者讥讽洋务派实质上是“种豆得瓜”。下列对洋务派所得的“瓜”的最准确理解是( A )

A.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B. 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C. 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D.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22.《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主张:“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由此可见,张謇认为【 B 】

A.实现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B.兴办实业是实现富国御侮根本

C.中国应该农、工、商业同步发展 D.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

23. “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B 】

A.工厂制组织形式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机器大工业生产

D.工业城市生活方式

24.19世纪70年代前后,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等企业【 B 】

A.都建在南方的通商口岸B.都是私人出资建立的近代企业

C.都是外国人出资建立的近代企业 D.说明中国工业文明战胜了自然经济

25. 下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D 】

①“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②“阳光灿烂”是指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③“冰雹无情”是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四大家族和日本侵略者的双重挤压

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26. 下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图,导致这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B 】

A.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造成工业片面发展 B. “一五”计划实施,重工业发展迅速

C. 实行政企分开,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27.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 】

A. 土地的使用权B. 土地的用途

C. 土地的所有权D. 土地的规模

28.“点─线─面”,我国最终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开放格局。以下区域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①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发区 ④上海浦东【 C 】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③④D. ②③①④

29. 阅读下图《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C 】

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D 】

①A─B点人口增长主要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

②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③国家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④E─F点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30. 1985年,邓小平再度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猫论”的影响扩大到世界。下列符合“猫论”的是【 D 】

A. “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

B. “买醋的钱不能买酱油”

C. “一国营,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

D.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1.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有利于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形成的因素分别是【 D 】

A. 建立经济特区 邓小平南方讲话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三个代表”理论提出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确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

D. 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32 .美国纽约是世界著名城市,在历史上其名称几经变化:1626年之后叫“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1674年之后叫纽约市(City 0f New York)。这样变化是因为【 B】

A.“无敌舰队”的覆灭B.《航海条例》引发战争的结果

C.英法七年战争结束 D.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33.2005年中国邮政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而发行了一张纪念邮票。该邮票纪念的影片最有可能是

【 B 】

A.《渔光曲》 B.《定军山》

C.《风云儿女》 D.《杨门女将》

34.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 D 】

A.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 B.借鉴苏联管理经济模式

C.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D.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35.1931年9月底,英国宣布停止黄金支付,停止纸币兑换,放弃金本位,英镑贬值31%。1933年春,美国又有4000家银行倒闭,引起资金外逃,联邦储备银行黄金储备锐减,于是美国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其它国家也纷纷宣布货币贬值。这些国家宣布货币贬值是为了【 A】

A.刺激出口B.强化美国金融资本的私人所有制

C.缓和危机激化的社会矛盾 D.恢复银行信用

36. 1932年,(美国)一蒲式耳(约合36升)小麦的售价不到25美分,糖每磅只值3美分,猪、牛肉每磅2.5美分。为此,罗斯福政府【 D 】

A.成立工业复兴署,以减少盲目生产 B.出资收购农产品,将其分配给失业者

C.鼓励农产品出口,以增加农场主的收益 D.补贴减耕的农民,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37.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C 】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38.1929-1933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修建了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该工程是一项水坝、水电站、航运、防洪兼有的水利系统。美国政府修建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是【 B】

A.该地区水患严重,根治水患迫在眉睫B.解决就业问题,从而扩大消费,刺激生产

C.国家在危机期间也不能放弃大型工程的修建 D.制造繁荣景象以增加美国人民反危机的信心

相关热词搜索:高一 试卷 历史 高一历史必修一试卷 高一上学期历史试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