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答案

发布时间:2017-02-0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高一历史必修一答案篇一:高一历史必修一试卷与答案

2010—2011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下面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周王的亲族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2.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酎:zhòu,酎金,古代诸侯向皇帝交纳的贡金,作祭祀用。)这则材料说明了

A.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 B.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D.汉武帝贪财暴虐

3.“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的行省制度D.明朝的内阁制度

4.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分封制 B.实行了内阁制 C.设立了军机处 D.郡县制受到挑战

5.史学界对雍正皇帝的评价不一,有人说他是个有作为的君主,还有人说他是一个暴君,无论怎样评价,他设置的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之所以说它的设置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是因为

A.军机大臣都是皇帝亲信 B.军机处权压南书房

C.内阁名存实亡D.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办事,军国大事由皇帝完全独断

6.“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

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其中“她”指的是

A.古中国 B.古希腊 C.古印度 D.地中海

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了以‘个人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8.千百年来,罗马不仅指一段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更代表了一种宏伟而博大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指

A.深奥系统的哲学思想B.建筑风格

C.追求知识、敢于冒险的民族精神 D.博大缜密的法律

9.“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这份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C.《人权宣言》D.《拿破仑法典》

10.美国总统与英国国王

A.都是国家元首 B.都是政府首脑C.都由选举产生D.都被规定有任期

11.2009年1月20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手按《圣经》宣誓就职,根据美国《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总统宣誓就职的誓词如下:“我谨庄严宣誓,我必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根据美国民主制度的精神,总统

A.对《圣经》负责 B.对宪法负责 C.对各州负责D.对国会负责

12.“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会议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巴”。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君主派最终推翻了共和政体 B.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共和制的确立不符合法国国情

13.“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B.法兰西第一帝国

C.德意志帝国 D.意大利王国

14.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这说明了

A.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这些国家革命的共同举措

B.以立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是这些国家的相同手段

C.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得以普遍确立的相同途径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独掌政权的法律地位的认同

15.“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的是

A.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 B.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C.烟草传入中国后的盛况D.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

16.突出体现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局限性的是

①《天朝田亩制度》②天京变乱③《资政新篇》④北伐失利

A.①②③④ B.①C.①② D.①②③

17.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 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 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 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 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 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 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C.《天津条约》和戊戌变法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9.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 以打倒,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 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 本原因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20.《重返五四现场》中记载“噩耗传来,有如当头一棒,天旋地转,青年学生尤为愤慨,以至演成1919年5月4日的北京示威运动。”文中所说的“噩耗”指

A.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B.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C.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21.如果班级举行历史知识竞赛,给你三个提示:周恩来、第一枪、建军节,你选择的相关历史事件应是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起义 22.2007年12月12日,“联众”公司在网上发布公告,推出大型红色民族网游《抗战》。 其活动之一名为“全民抗日,反扫荡”,内容如下:日军将于12月13日12:00~16:00 发动全城扫荡,特号召玩家共同击杀鬼子。你认为网上举行的这一活动的历史背景应为

A.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B.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C.1937年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D.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3.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开始于

A.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D.展开战略决战,解放东北全境

24.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发展到科学的阶级因素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B.资本主义弊端的日益暴露

C.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研究 D.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阶级的觉醒

25.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这主要是说

A.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B.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最初尝试

C.无产阶级夺权的时机只在巴黎成熟

D.巴黎公社的建立并不代表社会主义的实现

26.列宁在十月革命中颁布《土地法令》,该法令规定

A.没收地主土地归国家所有,给农民使用和经营

B.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个体所有

C.没收地主土地按市价出售

D.暂时保留封建土地所有制

27.“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 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旧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 此制度是指

A.基层民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8.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共同纲领》封面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29.对于推进基层民主、农村民主制度建设起重要作用的一部法律文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B.《民事诉讼法》

C.《行政复议法》 D.《行政诉讼法》

30.中国在立法方面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的时期是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十年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新时期

31.二战结束后,顾维钧代表中国就提出香港何时收回的问题,丘吉尔说以后再说吧。而1997年香港却胜利的实现了回归。实现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B.“一国两制”政策的高明

C.英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英对香港统治的力不从心

32.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最初动机是:

A.解决香港问题 B.解决澳门问题

C.推动对外开放 D.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33.建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另起炉灶”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一边倒” ④互不干涉内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34.1955年在一次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C.“求同存异”的方针D.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3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A.中苏关系走向缓和

C.中日关系走向缓和

B.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D.中越关系走向缓和

高一历史必修一答案篇二: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 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周王室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

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王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

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2、分封制核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利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

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核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强

化了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阅读与思考

西周所封诸侯共有三类:同姓(姬姓)王室.异姓功臣核先代贵族.与课文中所述相同.当时西周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安抚人心,加强自己的统治.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建立:①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皇权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核权利中心;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③从中央政权机构的三公九卿到地方郡县官吏,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制。

本质:君主专制,即封建专制主义统治。

2、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核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 中央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汉朝时“中朝”与“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制的逐步形成

2、 和不断发展完善;宋朝“二府”,三司削相权;元朝加强皇权方面的新发展,中书和枢密院,宣政院。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国并行制;州县两级制;州,道等观察区设立;宋朝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利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及作用。 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政中,相权不

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人身控制严厉,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宰相制度防碍皇权的高度集中。明太祖为巩固统治。借胡惟庸案废除宰相制度。为减轻皇帝承重政务负担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2,康熙年间中枢机构为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对皇帝的集权具有一定的牵制作用。雍正帝另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君主专制制度发展道顶峰。 阅读与思考

军机处最初名称:军机房

设置地点:雍正年间

所在地点:紫禁城隆宗门内

选择军机大臣的条件:皇帝亲信的满汉官员。

第二单元 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第1课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 参看本课评价手册

2, 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中,涉及政治权利的方面有割占领土,侵犯司法主权,

干涉中国内政,外交等方面;政治权利为赔款,开通商口岸,关税主权,不平等的贸易关系,资本输出等;军事方面有驻军等。具体来说,政治方面有;英国利用《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日本利用《马关条约》实际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英国通过《南京条约》附件获得领事裁判权,以后各国纷纷效法获取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独立。列强还通过《辛丑条约》取得了在中国首都划定专有占领区以为使馆界的特权,还直接操纵官吏的任免和处置,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并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通过外交来控制中国内政等特权。经济方面: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及附件获得赔款2100万银元,东南沿海五口通商、关税协商及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日本在甲午战后获得赔款和赎辽费总计2亿3千万白银,开长江全流域四口通商及在华投资开设工厂等特权;列强还通过《辛丑条约》榨取中国人民本息合计9亿8千万两白银的赔款。

为了强化对清政府的控制,列强通过《辛丑条约》取得了拆毁大沽炮台并在北京岛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的特权。

阅读与思考:

他是一个职业军官,德军素以纪律严明著称,此次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多有违纪残害平民事件,瓦德西在日记中自省。(猜测)说明八国联军在侵华战争中罪行累累。

第2课 抗日战争

1、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德建立,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正确政策的结果,也与国民政府及时调整政策,发生转变分不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德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德配合作战,最终使中国人民赢得了这场战争,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性德作用”。

2、日军侵华,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对南京德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德南京平民和已经放下武器的军人达三十多万。南京大屠杀是日军侵华过程中犯下德滔天罪行。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七三一部队”。他们残无人道地用中国活人作实验,因受实验而惨遭杀害的中国人达三千以上,日本遗弃在中国的生化武器仍然威胁着中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

1、 兴起: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更加激化,洪秀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发展:永安建制,定都天京,西征和东征后,天平天国全盛。

失败:由于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定都天京后出现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太平天国转入后期防御战。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天京失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2、作用:太平天国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德最早探索;对后世德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局限性:阶级、

高一历史必修一答案

时代局限。

第2课 辛亥革命

1、①历史背景:民族、阶级矛盾激化,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末新政、宪政失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三民主义创立。

③中国同盟会创立,有了公认的领袖、纲领、组织。

④武装起义的发动,积累了军事经验。

⑤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三镇胜利,湖北军政府成立。

⑥各省独立,南北和谈。

⑦民国创立,《临时约法》颁布。

⑧袁世凯强迫清帝退位,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2、①是一场伟大德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冲击了几千年德陈规陋俗,推动了平等,自由、解放意识。

⑤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影响了亚洲革命和表现了亚洲觉醒。

阅读与思考

实质是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由内阁掌握实权,如果实行就削弱限制了作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德权力。宋教仁幻想用政党政治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当时中国还不具备西方国家实行民主代议制德政治环境,军队是袁世凯手里的私人工具,暴力最强者说了算而并非选票最多者说了算。

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前,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内专制独裁、长期混战,对外卖国,给人民带来灾难,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政治根源;同时,中国民族工业利用战争间隙得到发展,促使产业工人队伍壮大,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经济根源,苏俄十月革命后,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思想根源;而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以后,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课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在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主力军的作用,从此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青年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利用战争间隙得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经济根源;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根源;五四运动后,马克

思主义迅速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1920年8月以后,各地共产党组织先后成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组织基础。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共产党是新型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知道、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党,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是新型工人阶级政党,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3、中共成立以后,在领导工人运动的过程中,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共三大根据共产国际指示,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捍卫民主共和制的斗争接连失败后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实现后,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并在革命阵营中寻找新的代理人;革命阵营内部发生危机,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国民大革命运动失败。

大革命的失败,给共产党留下的最为深刻的教训是,工人阶级应该坚持对于革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4、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在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认识到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起义并不适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决定放弃攻取中心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守较为薄弱的山区进军,于1927年10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革命根据地展开土地革命,领导经济建设,进行武装斗争使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并且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导下,红军和根据地迅速发展扩大。毛泽东终于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

第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民族统一战线;洛川会议指定全面抗战路线;开辟了抗日根据地;

英勇抗击日军,取得了平型关和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胜利;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根据地,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召开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的独立、同意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2、

高一历史必修一答案篇三: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及课后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夏朝政治制度

(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2)地位:古代中国出现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3)依据 :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4)特点:王位世袭制、“家天下”

2、商朝政治制度

(1)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

(2)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

——商王控制支配着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①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②外服,附属国管辖地区

(3)特点:

①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②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注:(1)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此开始(甲骨文);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3)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突出表现: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三、 西周政治制度

1、时间:约公元前1046--前771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国,史称西周。

2、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国;

(2)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

(3)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4)实质: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5)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6)内容:

①以都城为中心的附近区域被称为王畿(jī),是周王直接驻地;

②同姓亲族(主体):分封到富庶之处,战略要地;物资,人口等;

③异姓诸侯国:功臣、姻亲与亲族相似;殷商旧族强制迁徙;同时,分封了一些殷商降族,还恢复了一些被商灭掉的古国;

(7)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8)作用:

①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

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诸侯对下属进行分封,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9)演变:分封制开始于周武王,破坏于西周后期,崩溃于春秋战国。

(10)影响

①积极: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形成对周王室的拱卫,扩大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②消极:分封制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专题一:

1、 分封制:

①目的:扩大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诸侯,以藩屏周:封建指分封建立).

②内容:周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③权力:爵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④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⑤评价: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兼并战争的开始,周王室的地位削弱了。

3、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3)特点:

A最大的特点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B大、小宗具有相对性;

C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D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4)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6)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简单是说:就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确立了大宗、小宗体系。

(7)影响和作用:

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③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8)对今天生活的影响:宗庙、宗祠、族谱、重男轻女等观念。

4、礼乐制: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维护森严的等级制度)

5、补充: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①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反映,二者共同构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支柱。

②礼乐制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稳定推行的工具。

6、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

(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

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

简单地说: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P5[解析与探究]

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并简要说明这些特点的成因?

提示:材料一所描述的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进行贵族分封而形成的宗法等级秩序,材料二所描述的是与宗法等级秩序结合在一起的行政等级秩序。

①基本特点。

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条件下,西周社会结构中,各个阶层的关系既是家族隶属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一方面表现为“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一庶人”的宗法等级,另一方面表现为“周王一公、侯一大夫一士一皂役”的行政等级,二者紧密结合。

②形成原因。

为了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同时受到上古时期部落联盟体制遗存的影响,西周实行分封制。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政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与分封制相关联、把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宗法制。

P5 [自我测评]

1.商代的附属国与西周的诸侯国有什么不同?

提示:(1)商代的附属国是被征服或主动臣服于商王的,附属国的首领由商王册封,但与商王基本上没有血缘宗亲关系;

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是有限的,附属国基本保持独立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发生战争。

(2)西周的诸侯则是被周王分封到地方的,被封诸侯或是周王的宗亲,或者通过姻亲与周王形成宗法关系,诸侯与周王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周王的势力渗透到诸侯国,周王派代表监督诸侯,对诸侯国的控制加强了,诸侯国的自主权有所削减,对周王的义务更加明确了;周初有的诸侯国打破商朝附属国的血缘界限,成为人口构成复杂的更有活力的新兴封国。

2.说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

提示:①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

西周的天子分封同姓宗族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封地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

诸侯对下属再进行分封,形成“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②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世代均由嫡长子传宗继统,称为大宗,平位继承土地、财产和权力;嫡长子以外的子弟为小宗,降位继承。周天子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大夫也以嫡长子继位,为大宗;众庶子为士,即小宗。

作用:巩固分封制度,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从而防止贵族间对于权位和财产的争夺。

3.举例说明礼乐制度与宗法分封制的关系。

提示: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准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依据礼乐制度,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

“六舞”主要用于周代宫廷祭祀礼仪,规格标准各不相同。天子用“八佾” 的标准;诸侯则用“六佾”,大夫只能用“四佾”。对于侯、伯、子、男则另有一套规定。

P5[活动建议]

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古汉字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试根据下列甲骨文的字形,找一找其中反映出的有关商周政治状况的信息。

提示,

“执”: “拿玄”,像桎梏之形。“鹤”,像人带手梏之状。“圉”:内为“执”,外为“牢“王”:斧

钺之形,意为掌征伐之人,或象征权威。“臣“:像屈从之形,事君之意。“劓”:像割鼻之意。“刖”: “龟句陀/”,以利器去人之足。 ,“巫”:在龟甲上面刻画痕迹,以行占卜,指司占卜之人。 第2课 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

1、背景:

(1)春秋时期①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②周王室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③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2)战国时期①大国国君改号,出现卿、大夫夺位的政变;②各国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

2、统一:

(1)统一条件:

①社会经济发展,各地区、氏族联系加强;

②战乱频繁,人民渴望统一;

③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

④嬴政雄才大略,重用人才且措施得当。

(2)统一过程:

①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燕、魏、楚、齐,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②公元前215年蒙恬率秦军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次年渡河攻占阴山地区等边境军事要地;公元前220年屠睢统兵征讨岭南,于公元前214年平定岭南,置郡实施军事、行政管理;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交通路线,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3)统一影响:

(1)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2)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始皇帝与三公九卿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2、表现:A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

3、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

(1)皇帝制度的创立:

①由来: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秦王嬴政将三皇五帝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②皇帝的地位及权力: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③特点A皇帝独尊 B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C皇位世袭 ④本质:君主专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职能分别是:

A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辅政)。百官之首。

B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负责监察百官。

C太尉:负责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②九卿:三公之下设九卿,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③关系:相互配合,互相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

①郡县制的建立:

A由来: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即是春秋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

B目的:吸取春秋战国割据混战的教训,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地方机构:分郡、县两级。

D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E内容: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设郡守、郡丞和郡尉。县:隶属于“郡”。设县令、县丞、县尉。乡、里:县以下还有“乡”、“里”等基层机构,乡有乡吏、里有里典。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F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G作用: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其他加强皇权的措施:

①选官: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②秦法: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是嬴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4、中央集权制度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5、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内容是什么?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1)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2)内容:

①皇帝制度——皇帝至高无上,皇帝将国家的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纵览于一人之手,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②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包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之下设置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帝的各种事务。

③在地方,建立郡县制。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县设县令、县丞和县尉;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④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⑤秦律制度。

(3)直接影响:有利于巩固统治,国家统一和社会经济发展;

(4)深远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6、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

①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

②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官位不世袭。

③诸侯国拥有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

P9[解析与探究]

阅读以上文献,结合所学知识,请思考:

1.王绾、李斯对地方管理体制的主张各是什么?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认识。

提示:1.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理由是:天下初定而且疆域辽阔,将王室亲族分封到新占领地区,能够巩固帝国的统治。

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理由是分封制容易导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纷争。

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主张。

原因是历史经验证明,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相关热词搜索:高一 必修 答案 历史 高一历史必修一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一时间轴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