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七年级历史

发布时间:2017-02-03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篇一: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1世纪=100年。1年代=10年。前20年为初,后10年为末。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长江流域。日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

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距今约1.8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已经能够人工取火;掌握 磨制和钻孔技术;爱美意识;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习题: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发现的)

2、北京人:距今约70—20某些特征;使用粗糙的 打制 石器,使用 天然火 ,过着 群居 的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

代基本相同;使用 磨制 石器,但已掌握 钻孔 技术;使用 人工取火 ;用 骨针 缝

制衣服。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

67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第二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 距今约6000多年种植粟

陕西西安半坡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黄河流域陶器(彩陶)是主要用具

河姆渡聚落:

干栏式房屋

(距今约7000年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耜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种植水稻

长江流域)陶器(黑陶)是主要用具

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二者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不同点:1.二者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

流域;2.房屋结构不同:半坡聚落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防风保暖,适应了北方寒冷

干燥的气候特点,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

热潮湿的气候;3.半坡聚落主要种粟,而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水稻;4.半坡聚落制作彩

陶,而河姆渡聚落制作的是黑陶。

习题:

1、姆渡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位于 原始农耕

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已使用 磨制 石器,种植 水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的国家。住 干栏式 房子,挖水井,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会制造陶器。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六千多年,位于景的原始居民遗址。已使用 磨制 石器,种植 粟、白菜或芥菜等农作物 ,我国是世

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住 半地穴式 房子;制 陶器(彩陶) ;饲养猪、狗等家畜,

打猎捕渔。

3、大汶口:距今约四五千年,出现了私有财产,产生了贫富分化。

4、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有哪些?

答: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③我国

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5、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答: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

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

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6、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有哪些异同?

答:相同:它们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们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

它们都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不同:它们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黄

河流域,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房屋结构不同,半坡聚落住半地穴式房屋,河姆

渡聚落住干栏式房屋。

7、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劳动分工?

答:妇女主要从事耕作、纺织,男子主要从事捕鱼打猎以及制造工具、制陶等繁重的

手工业生产,老年人从事家务劳动和照顾、教育小孩。

8、观察下列两幅图片

请回答:

图一图二

(1)他们分别是我国什么居民的房屋?

图一:半坡居民 图二:河姆渡居民

(2)他们的房屋有什么区别?分析一下产生差异的原因。

图一是半地穴式房屋,图二是干栏式房屋

原因:主要是由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的差异。半坡聚落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防风保暖,适应了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 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

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 黄帝和炎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农业和医

药学的创始人。 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

算术和音乐;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的技术。

炎黄战蚩尤,阪泉之野,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由炎黄部落发展而来的。 尧舜禹“禅让”——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

大禹治水(方法)——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

习题:

1、相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尽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

的创始人,号称 神农氏 。

2、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后来 华夏族 的主体,因此 炎帝 和 黄

帝 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原始社会通过推选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

4、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被称为道 。

5

6、黄帝为什么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答:是因为:(1)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了舟车,为后世的衣食

住行奠定了基础。(2)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下属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

编出了乐谱。

7、如何评价禅让制?

答:禅让是原始社会后期通过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部落联盟的领导权

从尧到舜再到禹,并不是个人之间的权力转移,而是反映了这些部落势力此消彼长的

关系。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建立东周,迁都洛邑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的出现和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由

“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

抛弃。

习题:

1、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在他死后,则由他的儿子 启 继承父位,

由“公天下”变成 “家天下”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 王位世袭制 代替了 禅

让制 。

2、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商部落的首领,领兵打败了,建立了商朝,

建都 亳 。后来,商王 盘庚 把都城迁到殷,因此,后代又把商朝称为殷朝 。

3、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周

部落首领 周武王 率兵在牧野打败了 商朝军队 ,建立 周朝 ,史称 西周 ,定都 镐

京。

4、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前770年,迁

都洛邑,史称 东周 。

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第六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西周的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1、目的: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2、内容:(1)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2)

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3、作用及影响: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

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西周的等级制(按血缘亲疏关系区分):贵族(周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平民、奴隶。

统治人民的手段:军队、刑法、礼仪教化。

习题:

1、西周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 分封制 。

2、西周的等级制度:(周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 (平民 → 奴隶)

贵族(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3、分封的诸侯对周王有什么义务?P28页

4、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怎样分封?有什么作用?

答: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主要内容:分封制是指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

侯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5、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答:(1)军队、刑法的手段统治人民。夏商西周国家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制定了严酷

的型法,对外征战,对内镇压反抗。(2)礼仪教化配合暴力镇压的手段统治人民,起

着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第七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1、齐桓公称霸原因:(1)东方大国,齐国地近渤海,拥有山海鱼盐之利的优越条件;

(2)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3)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2、晋楚争霸: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中原邲之战。

3、吴越争霸:勾践卧薪尝胆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韩、魏(三家分晋:韩、赵、魏)

合纵(公孙衍):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

连横(张仪):秦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朝秦暮楚)。

习题:

1两个时期。公元前770---前476,是我国历史上的期,公元前475---前221,是我国历史上的 战国 时期。

2、“春秋五霸”是指、、、

3、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并在 葵丘 举行的诸侯盟会中,确立了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4、公元前7

5。

6、由晋分裂成、、、,并称为国七雄” 。

7、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攻,各个攻破,称为 “连横” 。

8、公元前260

9、问答: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答:①齐国地理位置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②齐桓公任用管

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③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扩充疆界;④政

治上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10、六国合纵抗秦的谋略为什么没有成功?

答:秦国采用“连横”策略对抗六国的“合纵”,秦国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采用贿赂、威胁等手段,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破坏了六国的“合纵”。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篇二: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

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国家朝代发展线索: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并立)→两晋(西晋→东晋)

→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识记)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文化遗存:

元谋人(七上P2)(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 我国已知最早 的人类。

北京人(七上P3)(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周口店)

主要特征:⑴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接近, 劳动 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⑵ 制造和使用 石制 工具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⑶使用 天然火 ;⑷过 群居 生活。

◆ 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答:火的使用,可以用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还可以用来 驱逐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进化。

▲ 图片掌握:P3“北京人头部复原图”

二、(识记)了解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 附:半坡、河姆渡过着定居生活,是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决定的。他们都是农耕文化的代表。

▲ 图片掌握:七上P8“半地穴式房屋图”、P9“鱼纹彩陶盆”;补充:“干栏式房屋图”。

三、(识记)了解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炎帝与黄帝(七上P12)——形成 华夏族 是主体,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1、贡献: 炎帝 :改造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陶器,开辟市集。

炎帝 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

黄帝: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发明文字、历法、音乐;其妻子嫘祖 还发明 养蚕抽丝技术,号称轩辕氏。

2、战争:炎帝与黄帝──蚩尤

尧舜禹“禅让”(七上P15):原始社会时期通过 推举 产生 部落联盟首领 的办法。

大禹治水(七上P15)——方法: 筑堤堵水,疏通河道

学习精神:从其治水方法学习其创新精神,从其三过家门而不入,学习其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在对待自然环境方面,学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古史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七上P16):

古史传说是一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但有一定的历史事实;而史实是客观的、真实的历史。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一、(识记)记住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七上P22)

夏朝的建立(公元前2070年、 大禹 、阳城)——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我国从此进入文明时代; 禹传子( 启 ),“ 家 天下”──世袭制代替了 禅让制 。

◆ 夏商西周的更迭:夏(禹)→商(汤)→西周(武王)

二、(识记)了解西周的 分封制 (七上P28)

目的:加强对周边的统治 原则: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的继承权的宗法制进行分封。

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亲戚、功臣等,称为“授民授疆土”,即分封诸侯,

并规定:1、权利:诸侯管理受封当地的事务;

2、义务: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并保持与 其它诸侯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作用:⑴通过分封制,西周把政权和族权结合起来,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的继承权,建立起严格的等级从属关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⑵经过逐步分封,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巩固了周王的统治,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 化的联系,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与文化发展。

◆ 分封制直接导致了“诸侯”混战、“列国”等历史现象的产生。

春秋五霸(七上P34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七雄(七上P37)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三、(理解)通过商鞅变法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七上P43)

历史背景:A、 铁器、牛耕的使用 (春秋时期)(七上P41)──促进生产力发展,导致了个体农耕,新兴地主 出现, 新兴地主 想建立他们的封建统治,引发了社会变革。

B、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压力,为了在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

目的: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主要内容(问答1):⑴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富国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统一度量衡。

⑵强兵措施:奖励军功。 ⑶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 县制 ;统一度量衡。⑷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措施:承认土地私有。

作用(问答2):通过 商鞅变法 ,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为什么?

答:因为铁器牛耕在农业上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经济发展,工作效率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为 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束缚劳动者积极性的旧制度、旧秩序,建立新制度。

◆ 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但是他最后却被处以极刑,这告诉我: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改革者往往 要付出血的代价来换取社会的进步。在今天的改革中,我们也会遇到同样的阻力,但是我们要持之以恒,坚持 不懈的坚持下来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

,直到成功。

◆1、商鞅变法的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或封建性质的改革);

◆2、哪一改革措施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奖励军功。)为什么?

(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

◆3、哪一改革措施最能使秦国长期富强?(承认土地私有。)

◆4、哪一改革措施最能体现变法的性质?(承认土地私有。)

◆5、哪一改革措施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推行县制。)

我国的“县制”作为行政建制最早开始于什么时候?(战国时期。)

◆为了更好地推行商鞅变法,人们流传着秦王将派一名能干的县令到你所在的地区。这种说法可能吗?为什么?(可能。理由:商鞅变法时推行县制,设县令进行管理,县令由国君任命。)

◆为了更好地推行商鞅变法,人们流传着商鞅将派一名能干的县令到你所在的地区。这种说法可能吗?为什么?(不可能。理由:商鞅变法时推行县制,设县令进行管理,县令是由国君任命的,商鞅无权任命。)

◆6、商鞅变法为什么会成功?

(1)商鞅变法上有国君支持,下有百姓的欢迎;

(2)商鞅本人的创新献身精神;

(3)改革的措施符合时代的要求,顺应了历史潮流。

◆7、商鞅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成功了。理由:成功了。变法前,秦国还比较落后。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国力大增,为秦兼并六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前211年,秦兼并六国,完成了国家统一。 ◆8、商鞅变法为什么影响最大?

(答题说明:理由同“7问”一样,是其问题的变式。或另外如下组织语言回答,但意思相同,只是紧扣“影响 最大”多加一句话,与其他各国比较。)

商鞅变法是各国改革中最为彻底的一次。经过变法,废除了秦国的旧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使秦国成为七个诸 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兼并六国、结束战国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前221年,秦兼并

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9、商鞅遭“车裂而死”,有人据此说变法失败了,你的看法呢?为什么?

(答题说明:仍然是“7”问的变式。只是题目多加了“商鞅之死”,因此,回答时要多加一部分文字,紧紧围绕“商鞅之死”进行分析作答。)

成功了。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国力大增,为秦兼并六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商鞅虽死,但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使变法能够彻底进行下去,最终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虽死尤生。 ◆10、你从商鞅变法得到了什么启示?(商鞅变法说明了什么?)

商鞅变法的成功表明,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是强国之路。成功的改革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我 们要有勇于改革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者要有不怕挫折和牺牲的精神。

◆11、你如何看待商鞅之死?(答题说明:是“10问”的变式。答题时要紧扣“商鞅之死”进行分析。)

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了社会进步,最终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虽死尤生。我们要有勇于改革的 意识和创新精神,改革是强国之路,但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者要有不怕挫折和牺牲的精神。

▲ 图片掌握:七上P43“商鞅方升、戟”;“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P45/材料阅读

四、(识记)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的字体

1、甲骨文(七上P46)──商朝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出土地点——河南安阳(殷墟);

意义:⑴记录了商王的活动与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是从商朝开始的。⑵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2、金文(七上P49)——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也称铭文;

3、小篆、隶书(七上P71)——秦始皇统一文字先后使用的标准样式。

▲ 图片掌握:七上P46“商朝龟甲卜辞”;P71“秦统一文字表”

五、(识记)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七上P47)

1、青铜工艺概况: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灿烂时期,工艺十分精湛。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

2、司母戊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出土地点河南安阳(殷墟);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华丽,工艺高 超,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

意义:⑴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⑵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与协同精神。⑶折射出商朝的强盛国力。

▲ 图片掌握:七上P47“四羊方尊”;P48“司母戊铜方鼎”

六、(识记)知道孔子(七上P50)

孔子, 春秋末年 鲁国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 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

主张和贡献:1、思想方面:主要是“仁”和“礼”两个部分,提倡“为政以德”,以“礼”治国,以孔子为代表 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教育方面:开始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采取“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 坚持正确的意见,“当仁不让于师”;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他死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图片掌握:七上P50“孔子”

七、(识记)“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出现原因(七上P51):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引起社会的大变革;

2、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社会政治秩序,加速了奴隶制度的崩溃;

3、一批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4、私人办学盛行,为各派学说的传播提供了阵地。

诸子百家及思想(七上P52):

作用(七上P52):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 想一想:哪一家思想学说最适合当时时代的发展需要?为什么?

答:法家。因为它的严厉刑法,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建立封建统治和强大的中央政权。

◆“乱扔垃圾”“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用各派观点分析及解决办法。

(1)产生原因

儒家:品德问题。

法家:违纪行为。

道家:无意识的。

(2)解决办法

儒家: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等他自我觉悟。

八、(理解)以都江堰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七上P54)

目的:为了排涝防旱。

概况:都江堰 是 战国 时期 秦国 蜀郡太守 李冰父子 在岷江流域(属于长江水系)主持修建的大型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采用中流分堰的方法,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防洪。

结果:都江堰的建成,使 成都平原 变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作用、意义(为什么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防洪、灌溉并举,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于2000年与青城山列入“世界文 化遗产”名录;

(2)工程的修建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

(3)具有科学性,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

(4)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勇敢,是人类征服自然、协调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

◆都江堰水利工程给我们有何启示?

(要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要有创新精神等。)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

效益最好:(1)防洪、灌溉并举;(2)重在疏导,设计科学,效用持久;(3)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 历时最久:(1)设计科学;(2)历代多次修缮和改进;(3)至今仍发挥作用。)

◆李冰值得我们纪念的是什么?(答题说明:问题变式,只是要紧扣问题“纪念什么”回答。)

他巧妙的设计最值得我们纪念。防洪、灌溉并举,消除了水患,灌溉了农田,至今仍发挥着作用。

他“绿色环保”的治水特点最值得我们纪念。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

他治水的经验最值得我们纪念。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治水和管水的方法,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他所体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值得我们纪念。表现出了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反映了改造大自然的雄伟气魄,是人类征服自然、协调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

▲ 图片掌握:七上P54“汉代李冰石人水尺”、“李冰父子二王庙”;P55“都江堰示意图”

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七上P56)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运用)通过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说明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一)秦兼并六国(七上P64)

1、历史条件(为什么能兼并六国?):

⑴政治: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⑵ 经济:商鞅变法 比较彻底,秦国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为兼并六国奠定物质基础;

⑶ 军事:长平之战 (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纸上谈兵”来源于此)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⑷ 秦王嬴政 雄才大略和正确决策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 前221年 ,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3、历史意义(七上P65):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 ,结束了春 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符合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将历史推进到一个 崭新的阶段,对历史起了促进作用。

▲ 图片掌握:七上P64“秦始皇”、李白诗名;七上P65“秦朝疆域图”

(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七上P69)

1、政治方面:“废分封,立郡县”:

⑴采用“ 皇帝 ”称号,皇帝的地位至高无上;

⑵中央设丞相 (协管全国政事)、 太尉 (掌管军事)、御史大夫 (负责监察百官);

⑶地方废除 分封制 ,建立直接由中央管辖的 郡、县 二级地方行政机构 (★影响: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人民,征收赋税,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这种“中央 集权制度 ”被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

①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郡县制是在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

②分封制的诸侯王是世袭的,有封地,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其官吏由朝廷直接任免,只有俸禄没有封地,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秦始皇派遣你回到自己的家乡出任县令。这种事可能发生吗?为什么?

可能。因为秦统一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县的长官称县令,并由朝廷直接任免。

2、经济方面:⑴“车同轨”,修驰道,统一车辆形制,车辆两轮之间一律为“六尺”;

★影响:有利于政令的畅通和经济的交流发展,巩固了中央集权。

⑵统一货币,以秦国货币 圆形方孔钱 为标准样式;

★影响: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发展,巩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后世各朝代铜钱的基本形制。 ⑶统一度量衡。

★影响: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发展,巩固了中央集权。基本的计量单位名称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

3、文化方面:“书同文”,先后以 小篆 、 隶书 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

★影响:有利于政令的统一和文化的交流发展,巩固了中央集权。

4、思想方面:为了加强思想统治, 焚书坑儒 。

5、民族关系方面:⑴防匈奴、筑长城修缮了西起 临洮 ,东到 辽东 ,全长一万余里,号称“万里长城”;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篇三: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邹锦平

郁南县大全中心学校

2016至2017学年

前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历史的含义;补充公元纪年法,什么是“年代”?什么是“世纪”?怎样计算?中国古代史的大致线索。

思想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历史有哪些用途。

能力培养:通过让学生讨论学习历史的用途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公元纪年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

教学重点:历史课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计算历史时间的方法

教学设计:通过问答法,启发学生思考并理解历史的含义;通过记者访问并做口头报道的活动形式,使学生们了解学习历史的重要性;通过讲读法和讨论法让学生明确学好这门课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去过天安门吧?那么我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天安门前的又长又粗用汉白玉做成的柱子叫什么?(齐答:华表),天安门前后共有华表几根呢?(四根)

华表是做什么用的呢,是不是用于计时的表呢?(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还有人说是装饰用的),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华表顶上的是什么?(蹲兽),蹲,就有方向,四个蹲兽,蹲的方向是怎样的。蹲兽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蹲兽姓“望”,望君归,望君出)解释名字的含义。

金水桥的两边各有一个石狮子,其中一个石狮子上有一个洞,同学们注意到过吗?介绍一个传说。 此时我们又来到了故宫内。大家去过吗?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大家去过吗?现在又有了一个问题,大家觉得从树的角度来看,三者之间有什么明显的不同(故宫的树小,其它的树大,且多为古树)为什么?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历史故事,1813年,一支农民起义军伪装成普通居民混进了皇宫,清守军封住了宫门,但起义军爬树攻进了皇宫,起义军最后虽然失败了,但嘉庆从此怕得要命,命令将故宫所有的树全部砍掉,才出现了这种景象)

我们不妨再顺着天安门向西走,来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这就是国家领导人居住的中南海,(大家去过吗),中南海的南门是哪个门?(新华门)但是新华门最开始并不是门,而是一座楼,是乾隆为他的妃子香妃修建的楼——宝月楼。乾隆为什么要为香妃修筑宝月楼呢?(香妃家族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中起了非常伟大的作用,乾隆就赏赐她家迁居京城,但香妃却非常的思念家乡,乾隆自然不会让容妃回到新疆,就想了个法子,修建了宝月楼,并在其下迁居了几百户回民居住,这样,香妃思念家乡,只需要登上宝月楼就可以看到类似于家乡的生活)。那么宝月楼又是在什么时候改建为新华门的呢?1913年,袁世凯将中南海变成了他的总统府,将宝月楼改名为新华门,成为他的正门,此后一直沿用至今。

说了这么多,我只想告诉大家,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的一切一切都有历史的影子,就象刚才老师说完那段话,那么这件事也成为历史了。对了,还没介绍我自己,刚才我的身份是带领大家“话说天安门”的导游,这一身份也已成为历史,其实我的真实身份就是你们的历史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探索历史的奥秘,一起思索历史带给我们的启迪。介绍自己。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讨论几个关于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的问题。请同学们分组活动,选出两名记者采访并作口头报道。

一、什么是历史(板书)

同学们,你们能给历史下一个定义吗?历是什么意思?史又是什么意思?

二、学习历史有什么用(板书)

学习历史又有什么用呢?

既然学习历史这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呢?请同学们读课文,并讨论。

三、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哪些?

1、文物古迹——实物资料

2、书籍、碑刻等——文字资料

四、怎样学好历史课(板书)

网站

学好历史课:毛泽东,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

多读书,多写历史小论文和历史笔记,多思考,多提问。

补充:

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中国古代是的线索。中国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中国又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从步入文明的门槛之日起,中国先后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宋辽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等历史时期。历代统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绩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内容不同的剧目,或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聪明才智,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万里长城、大运河、明清故宫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种出土文物,无不反映出大胆、高超的生产技术;同时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产生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创造出无比博大、深厚的业绩;而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在内的无数科技成就,更使全人类获益非浅。古代的中国,勇于进取,以开阔的胸怀包容四海,开拓疆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涌现出多民族融合的壮观景象,汉族与众多少数民族共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在对外交往活动中,中华民族一方面积极吸取其他国家和民族之所长,另一方面更尽自己之所能,无私地将自己取得的卓越成果推向世界。 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丰富的中国古代史,正为后世留下了无数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学习历史,要有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我们要坚持左图右史的学习方法,培养历史空间感,另外,历史的特点“一度性”就决定了历史时间观念的重要性。今天是什么日子?用的是公元纪年法,那么公元纪年法是怎么回事儿呢?

公元,以传说的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为公元元年。向前推算,向后推算,称公元前和公元后。 世纪,每100年,称为一个“世纪”

年代,第10年,为一个“年代”

课堂练习:做两道年代计算题。

小结:根据板书进行小结,并说明下节课我们将要去拜访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课后活动:通知科代表组织准备一个科幻小品,下节课表演。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山顶洞人的石器、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山顶洞人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

二、能力培养目标

初步了解、认识历史领域各种不同知识范围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阅读,可以接触考古知识、神话传说、古史资料、历史地图、文物插图等各类与历史有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引起兴趣,重视历史课的学习。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七十多万年以前,从而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感情。

2.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从我国远古人类制造工具、会劳动的历史,认清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元谋人,包括元谋人的发现地点、距今年代、考古发现情况等。另一重点是北京人,包括北京人的发现地点、距今年代、制造石器、使用火、群居生活等。

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有二:1.初中学生对原始社会的名词比较生疏,刚刚学习历史,需要逐步理解;2.人类自身从猿到人的发展,劳动创造人的真理比较抽象,一时不易讲清。

教学设计:

利用一场科幻剧表演,使学生了解我国境内原始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再以拜访祖先的形式,引导学生一步步探寻祖先生活的痕迹,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进化的历程,及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中华大地上,谁是最早的居民呢?他们长什么样?吃什么?穿什么?住在什么地方?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寻我们祖先生活遗迹,“拜访”祖先。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板书)

距今170万年到公元前21世纪,是我国的原始社会时期,第2课到第3课,我们将要了解这一时期我们祖先的生活生产状况。让我们首先来看一看是谁揭开中国原始社会的序幕的吧。

一、 元谋人(板书)

20世纪2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中华大地上发现了众多的原始人类遗址。那么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呢?元谋人。为什么说已知?元谋人距今有多少年?约170万年。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事情源起于两颗牙齿和一些粗糙的石器,这是1965年5月1日,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经科学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遗物,距今约有170万年。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祖先的牙齿。 用投影仪展示《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然后指出元谋人的发现地点,元谋人因发现于元谋而得名。从这件事我们也能体会到:1、我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的历史:即远古历史不仅仅局限在黄河流域,而是有若干文化源流。云南是我国边远省份,元谋人的发现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2、元谋人遗址的发现也说明我国的历史不是从几千年前的文明史开始的,人类的历史和我国的历史都应当从有人类活动开始。

从中国远古人类遗址的分布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华大地上,北起辽河,南至珠江,都发现了远古人类的遗迹。事实证明,我国是历史十分悠久、古代遗址遗物最为丰富的国家,这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根据学术界统计,我国已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数百处,旧石器早期遗址也有七十多处,但在课文地图上不可能一一都列出来,只能列出重要的几处,而在课文正文中,仅举了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几处。要求学生记忆这三处远古人类遗迹。

二、北京人(板书)

“北京人”一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需结合课文的两幅插图《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和《北京人使用的石器》,进行形象的讲解。先用讲读法和范例教学法,让学生看书,并对照元谋人的学习要点来总结北京人的情况。包括:1.北京人的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北京人的距今年代:生活在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前。2.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结合北京人头像指出他们保留了猿的特点,头部仍然像猿(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但因为用手劳动,手足已向人靠近,这是劳动的结果,也说明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真理。3.北京人会制造工具和已经使用天然火。这一点是本课重点的重点。思考两个问题:1.“旧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什么区别?”2.“考古学家凭什么判断北京人已使用天然火?”北京人的发现在世界学术界之所以如此重要,就是因为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大量石器和用火痕迹,足以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控制使用火,这是从猿到人的一个重大而关键的发展步骤。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所以我们说:“他们已经是人了。”关于天然火的使用,请同学们思考其用途:

“照明、防寒、吓跑野兽”和“烧烤食物”。用火“增强了他们征服自然的能力”。还有更重要一点是人用火烧熟食物,可以增进人类体质本身的变化。指导学生观看《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因为关于北京人的考古发现相对较多,所以我们还能够了解北京人的生活情况。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和“这就是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请同学们思考:1.为什么过群居生活?是由于生活环境太险恶,只有靠集体力量,才能适应自然。2.为什么要分享劳动成果?由于环境迫使他们群居,共同劳动,自然也分享劳动果实,这是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

三、山顶洞人

展示自拍照片“山顶洞人遗址”。我们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发现了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以前的北京人,又在龙骨山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了距今约18000年的山顶洞人,应当说,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是永远不会见面的邻居,可是有一天,恶劣的天气使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出现了强大的引力场,一个美丽可爱

的女孩子被带到了北京人的时空,于是一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对话开始了。

现在,我需要两位有非凡表演才能的同学来即兴表演这场科幻历史剧,在表演之前,我有必要澄清一下,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形象生动地了解山顶洞人相比于北京人的进步之处,呆会在表演的过程中,希望大家分清哪些内容是虚构的,哪些又是我们要掌握的知识点。

山顶洞人(简称山)(女)

北京人 (简称北)(男)

山(环顾四周):我奶奶的奶奶的奶奶??说过,我们这很早以前生活过一种人,叫什么北京人,难道这是他们住的地方吗?(看见一北京人蹲着发愁)

山:喂,你蹲着干什么,你是不是北京人啦!

北(站起来,还未说话)

山(尖叫起来):哎呀你怎么没穿衣服?

北(红着脸,着急地说):你别诽谤人,谁说我没穿衣服,我这不裹着树叶吗?

山:树叶也能叫衣服,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你看我,穿的名贵的兽皮,是我妈妈用骨针缝的呢!漂亮吧。

北(自惭形秽,极难为情地地点了点头)

山(走到北的跟前,仔细看了看北京人)叹道:你脾气很好,也很温柔,但是你的确很丑,你看看你,前额偏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尤其是你这头还向前倾,怎么象孙悟空?

北(更加无地自容)

山(伶牙利齿,继续道):其实,人嘛,“三分长相,七分打扮”,戴个项链什么的不就好多了吗? 北(一脸的茫然,不知项链为何物)

山:好了好了,项链就是脖子上戴的,(取下项链),好了我做一个好人,把它送给你了,(说着,给北京人戴上)

北(心想,原来是送我这么希奇的东西,他看了看,就只有手上的一个石块,和一根石棒)就慷慨地说:“这是我用了好几天时间敲打而成的工具,可以挖植物的根、茎、果物,割动物肉”。

山(接过来,心里道:送也送好一点的,这么粗糙,原来还处在旧石器时代,根本不懂磨制) 突然,刮起狂风,电闪雷鸣,地动山摇

北(非常高兴,要打闪电了,马上就有火了,对山道):我去取一点火,你等一会儿,我马上就来陪你玩。

山:这么落后,取火还要等闪电,我们早就会人工取火了。

突然,山消失不见了,回到了她的时空。回来,不见了山,非常迷茫失望地说:曾

北:曾经有一个珍贵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而我没有珍惜,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一定会说,让我做一个山顶洞人吧,如果一定要在前面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十五年。

看完了精彩的表演,让我们回过神来,现在我们要做的是,从刚才的表演中分析出哪些是虚构的,哪些是真正的历史事实并填写下表。

北京人山顶洞人

外貌前额偏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尤其是你这头还向前倾和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

穿着 有了兽皮制作的衣服

劳动工具用石块敲打而成的石器,

把树支砍成木棒用有还是打制石器,但已经懂得磨制和钻孔的技术,会制造骨针等骨器 火使用天然火已懂得人工取火

其它群居生活会做装饰品

渔猎和采集是主要的生产劳动

生活的集体,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相关热词搜索:七年级 北师大 历史 北师大七历史期中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