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是个

发布时间:2017-02-03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世界历史是个篇一:什么是“世界史”

什么是“世界史”

什么是“世界史”?这个问题是我们学习和研究世界史不得不谈的一个话题。钱乘旦先生认为“关于世界史的含义,向来有两种理解。一种把它理解成‘世界的历史’(history of world),这是一种‘整体史’(universal history)或‘全球史’(global history)的观念;另一种把它看成是各国历史的相加(history of all countries),事实上是一种组合起来的国别史。”此外,钱乘旦先生还指出“在中国的学科分类体系里,同时也在一般的公众理解中,‘世界史’等同于‘外国史’,而且是不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史。”①我以为“世界史”在中国语境下似乎还有更为丰富的含义。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把“世界史”的含义分为“世界的历史”、“对立的历史”和“强国的历史”三个层面。

一、 “世界的历史“

“世界史”,顾名思义,便是“世界的历史”。因为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世界史”又可分为两类,即“个人的世界史”和“真正的世界史”。前者取决于史学家对“世界“的认识,后者取决于全球的发展演变。19、20世纪是“个人的世界史”和“真正的世界史”的分界线。马克思指出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的状

②态。”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继开展,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被纳入西方国家的殖民体系之中。一个完整的世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真正的世界史”也才有可能出现。然而,在此之前,“世界史”都是“个人的世界史”。西方以希罗多德和《历史》为代表,东方以司马迁和《史记》为典型。不同于书斋式的学者,希罗多德游历周国,见识甚广。据说,希罗多德向北到达黑海北岸,向南抵达埃及最南端,向东直至两河流域下游一带,向西进入意大利半岛和西西里。因此,希罗多德的《历史》不仅包括他所熟知的希腊地区,而且涉及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半岛等地方。希罗多德生动地叙述了他眼中的“世界”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政治制度、奇闻怪事、名胜古迹等。故而,“希罗多德被认为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历史》也就成为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③在东方,司马迁的《史记》虽然把中国作为记述的核心,但在地理空间上却涉及到他所知道的“世界”。司马迁笔下的“世界”东西横跨朝鲜和大夏、安息,几乎为亚欧大陆的一半。然而,为地理知识和科学技术所限制,希罗多德和司马迁所认识的“世界”还只是全球的一个部分;《历史》和《史记》所记载的“世界史”也还只是全球的一个部分的历史。所以,此处的“世界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的世界史”。“世界史”所涉及的地域、所跨域的时间以及所包含的领域等内容几乎都取决于史学家个人的见识。但是,史学家的见识又往往和当时的社会共识密切相关。因此,除了地理知识和科学技术外,宗教思想和“天下“观念也阻碍了东西方“个人的世界史”向“真正的世界史”的过渡。在中世纪的欧洲,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奥古斯丁的《双城记》把世界分成“光明之城”和“黑暗之城”,世界史便成为“光明之城”取代“黑暗之城”的历史。这一理念一直支配着中世纪的西欧史学。在中国,中国为天下的中心,四周为蛮夷的“天下”观念一直占据主流地位直至近代。进入19、20世纪,蒸汽机和发电机将世界的画卷彻底的展开,科学和理性将迷信和愚昧的云雾扫去。“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日益密切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史的撰写到这时才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④与此同时,“个人的世界史”逐步让位于“真正的世界史”。

二、 “对立的历史”

建国初期,在“全盘苏化”的政策导向下,中国建立起“世界史”学科。有趣的是,中国的“世界史”完全是“挂羊头卖狗肉”。在苏联,“外国史”是一门独立的、与本国历史相①

② 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载《世界历史》2003年第3期。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卷,第67页。 ③ 张广智主著:《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版,第15页。

④ 齐世荣:《齐世荣史学文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29页。

对立的学科。然而,无论是“外国史”,还是本国历史,都被涵盖在“世界史”的范畴下。如“苏联科学院耗时十年编撰的《世界通史》10卷,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的历史,其涵盖面包括俄、苏在内的世界各地区。”①但是,中国在向苏联学习时似乎并不认真,学得了“外国史”之实,却冠以“世界史”之名。此后,在中国的语境下,“世界史”便专指除去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地的历史。所以,在日常用语中,人们习惯于把“世界史”和中国史对立起来。

三、 “强国的历史”

“世界史”有时还等同于“强国的历史”。这一点在当今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表现得尤为鲜明。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例,必修一集中于政治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共9个专题,中国史有5个,世界史有4个。世界史主要包括古代的雅典和罗马,近代的英、美、法、德、俄,现当代的美、苏、日、欧盟等。必修二着眼于经济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共8个专题,中国史有4个,世界史占4个。专题五“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涉及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以及英美等国的工业革命。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主要内容为20世纪美国经济的发展。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则围绕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而展开。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主要涉及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组织。必修三侧重于文化艺术领域,共8个专题,中国史占5个,世界史占3个。世界文化史也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文化发展历程,而几乎没有亚非拉地区的文化。有学者做过这样一个统计,“必修三个模块共25个专题:中国史14个专题,占56%;欧美史11个专题,占44%;亚非拉史几乎没有,即是有所涉及,也是零散的,没有独立的专题。选修六个模块共41个专题:中国史9个专题,占22%;欧美史18个专题,占44%;亚非拉史7个专题,占17%;另有7个综合专题,占17%。”②在高中历史课标中,欧美史和亚非拉史的比例严重失衡——重欧美史,轻亚非拉史。可以明确的说,新课标中的“世界史”已然带有强烈的“强国的历史”的色彩。而“强国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欧洲中心论”的余毒。所谓的“欧洲中心论”是以欧洲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以欧洲的标准和取向来评价世界,以欧洲史为中心来构建世界史体系的史学观点。“欧洲中心论”是19世纪殖民主义史学的产物,由德国的黑格尔和兰克等人提出,在随后的近200多年始终占据着世界史的主导地位。由此可知,“世界史”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具有“强国的历史”的意味。其实,“强国的历史”背后隐含的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这个世界是平等的吗?如果是,那么为何“欧洲中心论”的荼毒会如此之深?以至于马克垚先生感慨“从我当学生或者说是当助教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批‘欧洲中心论’,但是批了半天,我们编出来的世界史教科书还都是欧洲中心论的。”③如果不是,那么“世界史”还能称其为“真正的世界史”吗?吴于廑先生认为“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④因此,抛弃了亚非拉国家或地区的“世界史”绝不是“真正的世界史”。

“世界史”是“世界的历史”;是“对立的历史”;是“强国的历史”。这是“世界史”在中国语境下的三层含义。我以为“世界史”是在人类充分认识世界之后,按照一定的主题或体系,把世界各个地方的历史重新组合成为全球的历史。在这一意义上,希腊人波利比乌斯无疑是先驱之一。他把“罗马为何能够打败希腊?”作为撰写《通史》的核心,把他所知①

② 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载《世界历史》2003年第3期。 邵光前:《是世界史?还是欧美史?——浅议高中历史新课标的世界史内容》,在《历史教学》2008年第12期。

③ 马克垚:《中国学者对“欧洲中心论”的批判》,苗靖整理,见《清华历史讲堂续编》,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307页。

④ 吴于廑:《世界历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2页。

道的“世界”各地发生的事件连接组合起来,把“世界”作为一个完整体来看待。近世以来,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应该是西方史学界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著作。斯塔夫里阿诺斯在“文明”的旗帜下,把世界各地的历史融合起来,形成一部《全球通史》。

世界历史是个篇二:《两个小时的世界历史》感想

观《两个小时的世界历史》有感

今天我们班很荣幸地观看一部名为《两个小时的世界历史》的历史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是2011年上映的,由著名的Douglas Cohen执导,本部纪录片主要参与演出的演员是Peter Ward、Corey Burton。

在这部纪录片里为我们浓缩讲述了在两个小时里,这个世界从宇宙大爆炸的诞生到现在的上近137亿年历史。简单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快速的世界,从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天的世界,通过这短短不到两小时的CGI驱动展现这个世界的历史,特别让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些世界形成的关键转折点例如:地球的形成,生命的出现,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揭示其令人惊奇的联系,今天我们的世界。

观看《两个小时的世界历史》这部记录片时,就好像觉得自己乘坐一艘在历史长河上行驶的船,随着时间的河流了解世界变迁。这部纪录片讲述一切的开始都是在万物皆无的世界中两股看不见摸不着的能量团,在时间的机遇巧合之下碰撞经历数亿年的时光相互作用创造了现在我所熟知的世界。远古的历史在灿烂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同美丽的烟花,在一瞬间的绚烂过后,等待它的最后结局只有无声无息的消弭。但不可置否的是,神秘的世纪宇宙大爆炸、奇迹般的地球诞生、丰富多彩的世界物种起源等都给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世界历史长卷上留下了墨浓重的一笔。

如果没观看过这部《两个小时的世界历史》记录片的时候,我自己真的很难想象我们生存所在的世界在漫长的137亿年里居然经历如此之多的磨难以及不可思议的奇迹。回忆这部纪录片假若没有宇

宙大爆炸那么这个世界会以何种方式存在在这个世界之上,虽然答案我们不得而知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没有那次宇宙就没有现在的我们。想想这个世界真是十分的奇妙。说起生命的起源我们可以追溯到宇宙形成之初、通过所谓的“宇宙大爆炸”产生了碳、氢、氧、氮、磷、硫等构成生命的主要元素谈起。生命的构成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等是来自“大爆炸”后元素的演化。在纪录片中前生物阶段的化学演化并不局限于地球,在宇宙空间中广泛地存在着化学演化的产物,这或许说明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可能存在着和我们一样智慧的生命物质的存在。

在无数次的星际演化中,某些生物单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形成于星际尘埃或凝聚的星云中,接着在行星表面的一定条件下产生了象多肽、多聚核苷酸等生物高分子。通过若干前生物演化的过渡形式最终在地球上形成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统,即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至此,生物学的演化开始,直到今天地球上产生了无数复杂的生命形式。

有关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的进程,这部纪录片只是简单浓缩概括了人类从类人猿进化成人类的过程,以及人类在世界历史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件,就如我们在以前历史课上所学习到知识一样粗略的概括了一下。并不是十分详细的和我们说明,或者是古现代的人类历史太过繁杂不能一一明细向我们讲述,但是这样也无法阻隔我求知的好奇心更加激发了我们对世界历史的浓厚兴趣。

通过这短短不到两个小时纪录片的学习,我了解了许多,也懂得

了很多。接下来我想谈一谈我对这部《两个小时的世界历史》记录片的感受:在这世界上还存在着很多灿烂的文明,而这些文明都有他们自己先进的科学,繁荣的经济,符合它们生存的方式和延续不断的方法。但它们都有自己的缺陷,它们的缺陷使它们衰落,甚至灭亡。所以我觉一种文化要想永葆青春,必须积极吸收各种积极的外来文明,将别的文明好的一面吸收过来,将自己不好的一面排除掉。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最后我要对老师说一声谢谢,感谢老师给我们观看这部《两个小时的世界历史》记录片。通过这短短两个小时的学习,我知道了很多。同时,我想对老师说一声对不起,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并不是那么认真做些自己的小动作,但为了更好写出这篇感想我回到宿舍重新认真地观看这部《两个小时的世界历史》记录片。

以上便是我在观看这部《两个小时的世界历史》记录片感受和想法,有不足之处,还请老师谅解。

世界历史是个篇三:世界历史基本线索

世界历史基本线索

一、世界古代史 1、基本线条:

世界古代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第1课——第4课)。 ⑴原始社会:大约三四百万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最早的人类,是在东非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地区发现的。 ⑵奴隶社会:以亚非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和欧洲的古代希腊、罗马为典型,其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是重点内容。

⑶封建社会:以欧洲的封建国家和亚洲的封建国家为典型。其中欧洲的封建国家 需要弄清两点:①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成)、英吉利王国(均由日尔曼人组建)和拜占廷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的由来。②欧洲封建社会基督教会的特殊地位。亚洲的封建国家弄明白朝鲜、日本、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主要大事即可。 2、两个综合性的问题:

⑵、五大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①亚历山大帝国(前四世纪) ②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

③拜占廷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4世纪末) ④阿拉伯帝国(8世纪中叶)

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世纪16中叶) 3、与中国历史相关联的几个问题 ①公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

②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是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发展的国家

③日本的大化改新实质上是全盘学习中国唐朝的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文明,它使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④中国是世界上封建制发展最典型最充分的国家。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比欧洲早了将近一千年(公元前475年进入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开始,而西欧奴隶制崩溃的标志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封建制最后确立是在9世纪)

二、世界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西欧为典型) 1、基本线索

⑴14——16世纪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第5课——第6课)

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稍后(大约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法国、德国、中国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为了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展开了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14——16世纪),同时为开辟市场,掠夺资本,开辟了新航路。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17——18世纪世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第7课——第12课)

在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基础上,资产阶级为了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作了如下努力和斗争:①在思想领域展开更猛烈更直接的反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的斗争——启蒙运动;②进行更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③英国、法国和美国的资产阶级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并取得了成功;④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爆发了独立革命。以上的努力又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⑶第一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第13课——第19课)

工业革命是一场由英国开始波及到世界许多国家的 技术革新,是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过程,其影响极其深远(共四大点)。课本还从另外两个角度阐述了其影响:①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了一

种用以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的诞生必然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其典型事件是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的诞生;②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潮流。包括美国内战、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 2、几个综合性问题:

⑵英、法、美、俄、日、德、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比较 这七个主要国家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方式完成着同样的一件事情——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1870年前后,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它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基础上的又一是技术革新,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除课本讲及的四个方面的影响之外,还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⑴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横加剧,在瓜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矛盾,以此为基础,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二者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一站爆发。 ⑵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壮大,二者斗争更为激烈,必然导致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典型事件是第二国际成立、列宁主义诞生。

⑶列强对世界的瓜分,必然激起亚、非、拉美人民猛烈的反抗。主要有: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亚洲觉醒)、非洲苏丹和埃塞俄比亚反帝斗争、拉美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四、一战及其历史影响

一战总括性的影响在课文第23课的最后一段中,此外,课本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拓展:

⑴ 首先是十月革命:一战加剧了俄国社会各种矛盾的尖锐化,在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下,采取了以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获得了成功,从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为巩固政权、

世界历史是个

恢复经济,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1928年开始苏联实施计划经济,实现了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⑵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一战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按照自己的意图完成了重新瓜分世界的意愿,从而确立了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暂时缓和了列强争夺世界的矛盾,因而在这一体系下资本主义世界呈现相对稳定的局势,但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打破了这种宁静,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府如临深渊,纷纷寻找出路,英法美以改革的方式成功地挽救了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典型;而德、日却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对内镇压、对外扩张。面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首先遭到法西斯侵略的中国、朝鲜、埃塞俄比亚、西班牙进行了英勇抵抗,但由于孤立作战、孤立无援,也由于英法美纵容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

五、二战及其影响

二战的影响也有总括性阐述,此外,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二战后,最具实力的美苏两国通过雅尔塔等系列国际会议,按照自己的意图实现了重新世界的梦想,建立了雅尔塔体系,形成了两极格局,从而形成了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在两大阵营的对峙中,有美苏30多年的争霸;在资本主义阵营里,有美国的霸权政策、西欧和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介绍了苏联战后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以及东欧、亚洲各国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由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长期积累的问题和矛盾得不到解决,并且越来越尖锐,加上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冷战下长期实施和平演变政策,最终,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但在两极格局中,存在着许多冲击两极格局的因素和力量:主要有欧共体、日本的发展;第三世界的崛起;亚洲新兴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等。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格局呈多极化趋势,目前暂时出现一超多强局面。

六、几个小专题

(一)与世界历史相关的中国历史

1、 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见表) 2、 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一战:

A由于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代

B一战中,中国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是战胜国之一,但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华盛顿会议对中国实行宰割。 C一战中,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二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抗击法西斯,也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获得胜利的国家,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二战后期,中国参加开罗会议、波茨坦会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宣告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最早宣传马列主义的是李大钊,他著有《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等文章。

在十月革命的推动下,中国掀起了猛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北伐战争是典型事例。 4、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为了挽救危机,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内专政,对外侵略扩张,为此发动九一八事变;而英国法国采取

纵容绥靖政策,致使日本侵略不断加剧。中日矛盾成为中国当时的主要矛盾。

5、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期间在亚洲推行热战,对华采取扶蒋反共、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

在两极格局中,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双方根据自己的实力对比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华政策,而中国则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两次世界大战简表 (四)三次工业革命简表

相关热词搜索:是个 世界历史 两个小时的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故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