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历史

发布时间:2017-02-0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制造历史篇一:从制造业的发展历史来看

从制造业的发展历史来看,主要有两类制造业:一个是加工制造业,一个是装备制造业。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线是加工制造业的最重要的特点。在工业化发展过程当中,加工制造业最基本的竞争方式就是成本价格的竞争。技术达到一定水平,质量达到一定标准,如果产品之间没有差异,价格竞争的最后结果就是没有利润。沿海一些发达地区,比如上海、广东,一些加工制造企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他们发现尽管占有的市场越来越大,但企业利润越来越薄,甚至处于盈亏的临界点上。发达国家也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往后就进入差异化竞争过程。装备制造业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不是成本价格的竞争,而是性能、质量、营销、品牌等等各方面差异的竞争,只有这些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利润,中国现在工业化发展已经到了这个阶段。一些企业已经发现加工制造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希望向装备制造业升级。十六大报告提出产业升级问题,实际上也涉及到制造业本身的发展。现在制造业正处于一个由以加工制造业为主逐步向装备制造业转变的发展过程中。下一阶段,中国工业应该向装备制造业方面发展,否则中国工业化发展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概念:一般来说,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国家税收规定有抵触的,应当按照国家税收规定计算纳税。这样就会出现财务会计计算的利润与税法规定计算的利润出现偏差,应纳税所得额要按照税法规定进行调整。

计算方法: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扣损后的余额。

应纳税所得额,简称应税所得,是自然人或法人在一定期间内,由于劳动、经营或投资而获得的继续性收入,扣除为取得收入所需费用后的余额;是指企业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的项目计算确定的收益,是计算缴纳所得税的依据。广义上包括一切收益,狭义上只包括有连续来源的收入,如经营利润、工资、股息等,扣除相应费用后的纯收入,不应包括临时、偶然的一次性所得。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例:A企业2011年财务会计认定的收入总额为1250万,其中:国家财政补贴1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20万元。期间费用和成本支出及其他支出合计800万元,A企业去年亏损20万元,已经过税务机关认可。适用税率为25%。通过以上公式可计算出:A企业2011年应纳税所得额

=1250-10-20-800-20=400万元。

个人:

应纳税所得 = 应发合计-个人保险福利(五险一金)-起征点(3500)

特征:1. 应税所得是有合法来源的所得

2. 以连续性所得为主

3. 以净所得为主

4. 应税所得为货币所得,是能够提高纳税能力的所得,仅限于经济上的所得,不包括精神上所得。

5.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

小型微利企业定义

《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

(一)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

(二)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需要应结合《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51号)的规定,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判断。

(一)必须是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的行业。

对于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企业,将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所界定的鼓励类、限制类及淘汰类行业上进行判断认定。在行业性质的认定上,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贯彻执行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4-2002)的通知》(国统字〔2002〕044号)的规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其他企业是除了工业企业外的其他类型企业,包括服务企业、商业流通企业等。

(二)“从业人数”按企业全年平均从业人数计算;

(三)“资产总额”按企业年初和年末的资产总额平均计算;

(四)应纳税所得额符合要求。

上述相关指标的认定,需要在年度终了时,才能进行断定。针对上述四个要件尤其是后三项要件的分析,国税函[2008]251号规定,纳税年度终了后,主管税务机关要根据企业当年有关指标,核实企业当年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企业当年有关指标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但已按国税函[2008]251号第一条规定计算减免所得税额的,在年度汇算清缴时要补缴其减免的所得税额。

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9号)第八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待遇,应适用于具备建账核算自身应纳税所得额条件的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国税发[2008]30号)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企业,在不具备准确核算应纳税所得额条件前,暂不适用小型微利企业适用税率。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实施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4号)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117号)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不能享受优惠的小微企业。根据财税[2009]69号文件第八条,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居民企业不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650号)的规定,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小型企业以及非居民企业,不适用减按2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及优惠政策。

增值税、营业税优惠

财政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财政部令第65号)对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幅度进行了调整,自2011年11月1日起,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按期纳税的,为月销售额(营业额)5000元~20000元;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销售额(营业额)300元~500元。根据上述规定,各地陆续确定了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多个省份将起征点调至最高限额,以此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

按照规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的适用范围仅限于个人(这里的个人指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因此,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调整的优惠,只适用于符合小型微型企业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则不适用该优惠政策。

印花税优惠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的通知》(财税[2011]105号)文规定,自2011年11月1日起至2014年10月31日止,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而

根据印花税的一般规定,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按借款金额万分之零点五贴花。

其他优惠

对依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认定的小型和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其中包括免征税务部门收取的税务发票工本费。

企业所得税预缴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的通知》(国税函

[2008]251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预缴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4号),小型微利企业的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指标,先确定月平均值,再确定全年平均值。这就意味着不到年度终了,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都无法确定,也就不能下结论某企业是否能享受小型微利企业优惠。因此,在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都暂时参照上一年度的纳税身份。小型微利企业,按10%的税率预缴,也就是按14号公告第一条规定,将“实际利润总额”与15%的乘积,暂填入第12行“减免所得税额”内。

所得税汇算清缴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应在年度终了后5月底以前依法进行企业所得税的年度纳税申报和汇算清缴,结清应退应缴税款。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2008]101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口径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9号)第一条,以及财税[2011]4号文件规定,经过备案核实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应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申报缴纳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

(一)年度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含)3万元的:

适用财税[2011]4号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其纳税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与15%计算的乘积,填入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第34行“(一)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这一栏目,如有其它减免税则相应填入第35行至38行,合计生成第33行“减免税合计”金额。

(二)年度应纳税所得额高于3万元但未超过30万元的:

不能享受先减计50%所得再适用低税率的优惠,只能享受20%低税率优惠,其应纳税所得额与5%计算的乘积,填入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第34行“(一)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这一栏目,如有其它减免税则相应填入第35行至38

行,合计生成第33行“减免税合计”金额。

(三)再将“减免税合计”金额填入到《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第28行“减免所得税额”金额栏中。

提请备案管理相关事项

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129号)以及相关税收政策规定,小微企业减税优惠属于采取事后报送相关资料的方式实行备案管理的减免税项目。

2011年纳税年度终了后,小微企业应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减免税的备案手续。在进行年度纳税申报及汇算清缴时,附报《小型微利企业认定表》、《企业所得税减免税备案类事项审核表》、《资产负债表》、企业年初和年末职工名册、企业年初和年末职工工资发放表复印件等相关资料,具体需提供的资料由各省级(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规定。报送时间原则上应在年度申报前,最迟不得晚于汇算清缴结束日即2012年5月31日。

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纳税人报送的相关资料,全面核实其2011年度有关指标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小微企业条件,且应在汇算清缴结束了前完成,以便纳税人及时确定能否最终享受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完成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对经税务机关认定2011年纳税年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在2012年按月、季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可直接按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进行申报缴税。

经税务机关认定纳税人2011年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但在预缴时未按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申报缴税的,可凭《小型微利企业认定表》办理汇算和税款抵退。经税务机关认定纳税人2011年度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但在预缴时已按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计算减免所得税的,在2011年度汇算清缴时要按照规定补缴已减免的税款。

2012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关键

2012年结构性减税政策陆续实施,经济增速下行,相比去年同期,税收收入增速大幅回落,在各税种中,企业所得税回落最大。持续的房产调控,使地方财政大幅减少,财政支出压力大,对税收的期望值也增大。面对2012年国家及地方政府的财政形势,税收征管将更为精细,更严格地执法,更强化企业对税收法条的遵从性。在汇算清缴中,企业将遇到关隘、规程、沟通三个关键点,大成方略纳税人俱乐部将运用商业模式、财务网状化管理、非税收法规处理等三个方法帮助企业搞好汇算清缴。

2012年度企业汇算清缴主题:风险管控

2012年企业汇算清缴三大关键点:布控关隘 实操规程 务实沟通

制造历史篇二:中国制造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中国制造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中国制造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经济空前发展的主要贡献者,没有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就没有今天中国人民的现代物质文明。中国制造业作为中国人民衣食住行可享用产品的载体和国家安全所需产品的提供者是任何时候都撇不开的产业,没有制造能力的民族是没有竞争能力的民族,是不能抵御外来侵略而任人宰割的民族,百年屈辱的历史正是有力的佐证,制造业的兴衰不只是制造业的大事,而且是关系到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大事。

中国是一个后发国家,工业化的进程还远未完成,人们衣食住行的要求远未得到满足,甚至农业经济的历史使命尚未完成,少部分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在此背景下,对传统产业的作用评(转载于:wwW.zHaoQt.NEt 蒲 公 英 文 摘:制造历史)价,对产业所谓的“朝”、“夕”划分,应依国情有所区别,忽视这一点,盲目地跟着别人跑,奢谈并炒作一个并不成熟的时代特征概念,将会起到误导作用,不利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在我国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制造业的历史作用及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高技术与传统产业是依存关系,不仅仅是改造与提升关系。传统产业是高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载体,不实现与传统产业的结合,高技术的价值无从体现。

制造业是当前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发展我国制造业是我国当前发展战略的理性选择。根据我国国情对我国在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必须有一个切合实际的预期。当前对我国高技术能力的过高预期是不现实的,我国在高技术方面不具备什么优势,囿于传统文化、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体制的桎梏,我国要在高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还需假以时日。

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制造能力,永远成不了经济强国。我国工业化的进程目前正处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中间阶段,要完全实现工业化,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至少还需要十几年的努力。宏观上看,我国制造业发展很快,以至于现在有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的说法。这种说法似乎有两个依据:一是制造业对我国出口的贡献;二是制造业的发展速度。我国已完成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此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飞速发展为特点,产业结构轻型化,我国已将加工制造业在这一阶段发展到极致, “世界制造工厂”这顶帽子并非浪得虚名,但仅仅局限于消费品领域。随着产业升级,我们已不可避免发展到以装备制造业为主要特征的“重化工业阶段”,也有人称之为“后工业化时代”。

解决当前制造业难题,实现制造业的长足发展。要建立科技、教育、经济一体化运行机制首先,国家应建立健全科技、教育与经济三者之间的宏观协调机制,加强科技与教育、科技与经济、教育与经济的三大接口,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国家及地方应自上而下成立技术创新协调机构,加强对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引导、调控,使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的合作伙伴关系。要将科技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应在国家层面制定科技与教育相结合的计划,尽快出台我国的科学教育标准和技术教育标准,以更有效地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其次,要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制定与经济改革吻合、协调、连贯的科技和教育政策,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再次,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科技中介机构,要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科技发展内在规律的前提下,大胆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和新机制,推进高校与科研院所在教育与科技研发方面的结合,推动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合作方优势互补、互动发展。最后,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要率先架设高校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桥梁,直接面向工程实际、面向社会、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培养大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工商管理人才,并把人才培养与解决企业技术、管理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工程教育能够尽快适应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需求。

积极培育大企业,提高集中度和规模经济效益。制造业是规模效益十分显着的产业,目前我国制造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不能发挥规模经济效益,这是导致我国制造业产品成本偏高、缺乏价格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公司大企业的形成途径或方式一般认为有两种:一是通过资本积累,以“滚雪球”的方式形成大企业,但这种形成方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现实国际竞争压力。二是通过收购、兼并、重组来实现。这是大企业形成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应该说这也是我国大企业今后形成的主要方式。政府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到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政策的制定及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完善上来,为建立市场兼并机制创造条件。促使制造企业尽快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其一,要从改革产权关系、产权结构着手推进国有企业的深层次改革,紧紧围绕产权这个经济体制的核心进行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使产权边界更明晰、产权运作及管理更规范,真正取得国企运行机制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性进展,确保企业成为一个有足够自由度和自主权的完全市场化的经济实体,使其能在全球化市场立足,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锻炼自己的生存及自我发展能力,培养企业自身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其二,要建立市场经济中的优胜劣汰及退出机制,包括企业破产等死亡制度。市场经济的吐故纳新主要表现在企业竞争的退出机制上,只有清除竞争后的垃圾,创新才不会受阻,

才有利于企业研发机制、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整个社会还必须有完善的风险转移机制,帮助那些勇于冒险创新的企业解除后顾之忧。其三,国家要引导企业从以传统的降低成本的竞争发展方式,向以市场、技术创新为主的竞争发展方式转变。要借鉴国外成功的理论和经验,应用工业工程的管理技术与方法来实现系统效率和效益目标,实施企业再造与知识管理,把企业制度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提高结合起来,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以管理创新为强大杠杆,撬动企业技术创新。其四,实行国企厂长、经理、CEO (首席执行官)选拔市场化,以与国企经营机制市场化保持合拍。一是要解除政府对企业直接的人事控制纽带,作为现代企业灵魂和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选聘不能再是政府行政命令型的。二是要推行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制,以竞争性、市场化的选聘机制替代行政性、官员化的任免机制。三是要培育充分竞争、自由而有序流动的企业经营人才市场,保证国有企业可从市场上吸纳有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并且具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的职业化经营管理人才。其五,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强化企业研发机制。一是国家应重点支持一批大企业集团建立面向市场的技术中心,同时积极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与创新要引导企业调整以跟踪和模仿为主的技术发展思路,把自主开发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及改良国外先进技术结合起来。二是企业领导要提高对技术中心的认知程度,高度重视研发工作,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力量,采取多元筹资,加大技术研发资金的投入。要提出中长期开发计划,拟定具体项目执行方案,使企业技术创新真正落到了实处。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主要靠国家投入的状况。三是寻求适合国情的企业技术中心的管理运行机制。要构建鼓励科技人员以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的激励机制,如实行专利权人、职务发明人奖励制度;设立原始性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把知识产权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等。以此为科研人员实现自身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潜能创造条件。

综合来看,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并与技术创新融于一体是我国制造业得以高速、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的方面,世界制造业市场是广阔的,而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必须把握机会,找到自己与发达国家制造业方面的差距,并根据自己的国情加以改进,为中国制造业和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大环境,以期尽快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地位。相信,中国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成为未来真正的世界制造业强国。

制造历史篇三:制造工程的历史,现况和未来

制造工程的历史、现况和前景

摘要:本文是为了说明使用制造设计与解决问题的方案在重要制造业领域的工程意义。制造工程包括制造公司完成的所有工作,这项工作需要在完成产品设计之后和完成整个制造流程之前完成。制造工程师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在选择材料,工具的设计,工具的制造和按照规定的技术条件生产产品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和准备制备工艺中需要的新的或特殊的设备。

关键词:生产工程,制造工程,制造技术

1. 简介

制造工程涉及产品设计的分析和修改,以确保制造工艺、设计、选型、规范和优化所需的设备、工具、流程和操作:和其他技术事项的确定是为了按照所需的数量,时间表,成本,质量水平等规格生产一个给定的产品。制造工程是适用于生产规划和控制某些方面的一个相对较新的术语;它对生产部门具有服务功能。制造工程作为一个计划性的活动,发生在产品设计和整体加工过程之间。整体生产规划通常被认为包含在工业工程专业中。但从更专业化的程度态度看,制造工程可被视为一个和工业工程有密切关系的单独行业的。

2. 制造工程的历史和定义

在其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制造业是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的过程。它包括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选择,以及产品加工过程的顺序。

制造业是任何民族工业化过程中的基础。它的重要性强调了一个事实,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它包括大约20%到30%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值的生产。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越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越高。

制造业一词源于拉丁文manu factus ,意思是手工制作。制造一词最早出现在1567年,制造业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683年。在现代意义上说,制造业包括利用各种制作工艺,机械和运营手段通过每个活动所需的组织严密的计划把原料加工成产品。产品这个词意味着生产,而产品和生产这两个词最早出现在15世纪的某个时候。生产这个词经常可以与制造这个词互换使用。鉴于在美国,制造工程广泛地被用来描述工业领域的活动,在其他国家有同等功能的术语是生产工程。因为在把若干原材料转化成有用产品的过程中生产项目已经经历了几个过程,他有一个像货币价值或市场价格的价值定义。例如,作为陶瓷原料,粘土具有

一定的开采价值。当粘土是用来做陶瓷刀具或绝缘电气是,粘土就有了价值。同样,丝衣架或钉有超过其生产成本的价值。因此,制造业有增加价值的重要作用。

制造业是一个复杂的活动,一般包括的资源和活动如下:

?产品设计?采购?市场营销

?机械及模具 ?制造?销售

?过程控制?规划?船舶生产

?支持服务?客户服务 ?材料

制造业的活动必须顺应几项要求和趋势:

1. 产品必须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的规格和标准。

2. 生产产品必须用最环保最经济的方法。

3. 从产品设计到组装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保证质量,而不是在产品制成后的进行测试。

此外,质量的水平应当和产品使用相适合。

4.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产方式必须足够灵活,以应对市场需求,产品类型,生产

速度,生产数量的变化,以及准时交货的要求。

5. 在原材料新发展、加工方法和制造机构中的技术和管理活动的计算机集成中,必须

不断地进行评估,以期获得适当,及时和经济的实施计划。

6. 制造业活动必须被视为一个大系统,其中各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现在可以以这种

系统为蓝本,以研究,如市场需求,产品设计和材料变化等影响因素。其他各种因素和生产方法也影响产品质量和成本。

7. 一个生产组织必须不断追求更高的质量和生产率水平(定义为所有的资源充分利用:

材料、机械、能源、资金、劳动力和技术)。在所有阶段中,每个员工每小时产出的必须最大化。部分零基拒绝(随之而来的废物减少)也是一种生产力的组成部分。

3. 制造工程的功能

工程活动中包括于技术和经济的创新和运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材料、能量和购置项目转化为部件出售给其他厂商,或转化为最终产品向大众出售。用这种方式定义,制造工程包括产品的设计和系统的制造,以及工厂的设计和运作。更具体地说,制造工程包括产品设计的分析和修改,以确保制造工艺,设计,选型,规范和优化所需要的设备,工具,流程和操作和其他技术事项的确定,必须根据给定的产品所需量,时间表,成本,质量水平和其他规范生产出相应的产品。

制造业是最复杂的人类群体活动之一。它包括上百或上千的同步和串行subactions,其中一些发生在第二位小说,而其他人需要几个小时,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充分影响分数。这些行动可能是物质,技术,信息,社会或经济。

从历史上看,制造业的功能仅限于工程开发和优化生产工艺。总之,制造工程弥补了产品设计和全面生产之间的缺口。通过考虑设计师的概念形成了一个销售产品的全过程,它就能很好的被理解:

1. 从需求和市场分析的结果看,一个产品设计师概念化一个产品,然后用图纸画出一

个或更多被生产产品的原型。

2. 定稿后的原型及其零件图的发布发挥了制造工程的功能,它开始设计和建设一个经

济合理的过程,产品在这过程中生产。

3. 当制造过程、制造工艺已被彻底考验和证明是可行的后,它会被上缴到生产组,有

生产组负责承担产品的制造。

图一.流程图显示了产品生产方法的各个组成部分

这种方法被称为产品的生产序列方法或常规产品生产系统的设计过程(如图一)。在序列法后开发出的一种方法,如并行设计/并行工程那样众所周知,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的日本和1980年左右美国最先进的公司一直使用这种方法。并行设计/并行工程是指对产品的设计问题的审议,制造和使用同时进行,但不一定必须同时进行。团队有众多的专家组成,并定期一起审查设计结果,就其中的成功之处或限制个别功能发挥的不足之处作报告,并共同决定他们的下一个步骤。一个不确定安排的会议会继续进行,一个新设计的出发点,包括了所有之前的产品是如何设计和制造,以及设计院人员的工作的安排,就是谁该做这项工作,谁该做下一项工作。这个概念很重要,因为在概念验证阶段结束后,产品整个寿命周期成本的75%已确定。因此,无论做什么或花多少钱剩余的可以优化的功能只有25%。

规划和机械控制就是在工业内部利用改变形状,条件,原材料关系等形式获得更大的效益和价值。制造工程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术语,适用于生产规划和控制的某些方面,是一种服务功能的生产部门。随着工业和技术的复杂性和专业化发展到更高层次,搞清楚在广泛领域中什么做变得更为复杂,并在同一时间更好地理解。通过这一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曾经不论是原本由生产部门或工业工程师最初的活动都变成了单独的活动,这些活动中他们有自己的知识背景,原则和技术。

4. 制造和工业工程

制造业作为工程规划活动发生在的产品设计和整体制造过程之间,工业工程专业通常被认为包括整体生产规划。但从更专业化的态度看,制造工程可被视为一个与工业工程有密切联系的单独行业。生产工程的目的是在草拟制造中改进和调整产品设计到制造所涉及的问题。相反,它应该解决某些主要问题,如在那些机械的加工过程中涉及的工具,失效,以及所需的新的或专用的设备按照既定的规格高校制造该产品。

根据情况、政策和组织的不同,产品设计,制造工程和工业工程有不同程度的重叠。如果不是直接从工业工程而得,制造工程的技术主要集中在机械工程领域,但也有一些概念和性能是密切相关的。制造工程中的智能活动需要对双方的意图和产品设计和工业工程的手段和原则的意思有全面的了解。通常,制造工程师把产品设计和工业工程联系起来。

5. 结论

在生产工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检查特殊情况下每一个和它可行性和经济性相关的细节。第一个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制造还是采购它。这个问题并不是每次都是这么容易解答,从

公司政策对设施和劳动力的整体利用率看,这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很多行业已经以垂直多样化方式扩大,成为他们自己的供应商。和很多生产工程一样,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政策和其中在竞争,经济,技术和文化变革中他们的看法中。奇怪的是,这里生产工程必须与销售,财务,甚至基础研究相协调。文章是在第1/1099/04 VEGA 工程出现时写的。

6.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制造 历史 鲁西南的制造历史 汽车制造历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