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台湾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7-02-0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中国与台湾的历史篇一:大陆与台湾的历史渊源

大陆与台湾的历史渊源

第一章 、从古地理学和考古学论大陆与台湾的地缘关系

第一节从古地理学论大陆与台湾的整体性

一、 古生代时期的地缘关系

大陆和台湾发现同样的硅质岩和生物群属这一事实说明,古生代晚期台湾和华南的海是互相沟通的。

二、 中生代时期的地缘关系

中生代的台湾应属于大陆东部的前陆盆地

三、 新生代时期的地缘关系

台湾海峡成为陆地,有陆上河谷侵蚀形成的,这就足以证明,台湾曾是大陆的一部分;此外,从动物化石看,更新世时期大陆与台湾同时存在相似的哺乳动物群。新生代第四纪时,海水推出台湾海峡,大陆与台湾连成一片大陆,华南的剑齿象、犀牛、古鹿、野牛、野猪等不短从大陆迁徙到台湾的结果。

第二节从考古学看大陆与台湾的统一性

一、 旧石器时期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从台南左镇出土的“左镇人”化石来看,其与大陆的山顶洞人属同一时代,应是从大陆经过台湾海峡的陆桥进入台湾的。台大宋文薰教授经过比较研究,认为台湾、菲律宾等原始文化最为可能的祖籍是中国大陆。

二、 新时期时期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新石器台湾海峡海面上升,但两岸仍保持密切的文化联系。以绳纹粗陶为代表的台北八里乡大坌坑文化和以印纹细陶为代表的凤鼻头文化和圆山文化均与大陆东南、华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有很大的一致性。

第二章、 从人类学论大陆与台湾的血缘关系

第一节从大陆直接移居台湾的南亚蒙古人

一、 从古文献记载看古代闽越族与台湾土著居民的关系

《禹贡》——岛夷

《前汉书·地理志》——东鳀

《淮南子·说山训》

《北堂书钞》

三国沈莹《临海水土志》——所记载夷州人与大陆古越人风俗相似:

1)短发纹身2)凿齿3)猎头4)男就女家,从妻而居5)喜食生鱼6)集会

二、从神话传说看古代闽越族与台湾土著居民的关系

从在大陆和台湾都流传着蛇郎君的传说,及大陆古越族和台湾高山族都把“蛇”认作他们的祖先这些情况看来,台湾高山族的先民是从大陆东南沿海迁移去的闽越族。

第二节从大陆间接移居台湾的南亚蒙古人

一、 台湾土著居民与马来人的关系

台湾一部分土著居民,特别是南部和东部的鲁凯族、雅美族、排湾族、卑南族等,其体制、语言和风俗与南洋群岛马来人有许多相同之处。

1)体质上与菲律宾土人最接近;

2)语言上许多读音与菲律宾的马来语相同;

3)在文化特质上,台湾土著中的几个族属于东南亚文化圈中印度奈西安文化群;

4)神话传说,高山族部分部落的海上发祥说可以看出,他们的始祖是从南洋群岛渡海而来的。

二、 南洋马来人与大陆古越族的关系

学术界多名学者认为南洋马来人与大陆古越族同源。

1) 体格上,马来人属于南亚蒙古人,与广东人较相似

2) 语言上,马来族至今还保存着古吴越的语音

3) 风俗上,马来族与古越族也多类似的地方:住宅干栏式楼居;产翁风俗;

试婚制

直达族:泰雅、赛夏、布农、朱欧

南回族:鲁凯、排湾、卑南、雅美

第三章汉族人民的大量迁移及台湾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宋元时期的移民

一、宋代汉族人民迁居台彭

唐代·施肩吾《岛夷行》

宋代·楼钥《汪大猷行状》

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海东札记》

考古发现也证实宋代确有大陆汉族人民迁居台湾澎湖

原因:1)福建人多地少2)寺院经济恶性膨胀3)战乱

二、元代汉族人民迁居台彭

根据元顺帝时·汪大猷《岛夷志略》记载,台彭地区有不少来自福建的汉族移民。

第二节明代向台彭的移民和开发

一、第一期的移民情况

明初为防止方国珍、张士诚逃亡海上残余势力的卷土重来和倭寇的骚扰,在东南沿海,实施“迁界”政策,台彭也在迁界范围内,但并不能组织福建沿海人民继续迁居台彭。

永乐年间,朱棣派郑和几次下西洋,途中到过台彭。

明中叶时期,台彭成为大陆海商的根据地,也有部分渔民定居于此。

明政府也曾募民到台彭开荒。(万历二十年,福建巡抚许孚远)

荷兰人到达台湾以前,已有众多汉族人民定居台彭了。

二、 第二期移民情况

1)荷兰占领时期,由于战乱及大量农民破产,台湾出现了更大规模的移民运动。

2)郑芝龙于崇祯年间得到福建巡抚熊文灿的允许,运送大量饥民到台湾垦荒。

3)荷兰人在台建立据点后,为解决粮食问题和生产更多的蔗糖以供出口,积极引诱和奖励大陆汉人移居台湾定居。

4) 还有一些汉人是从南洋群岛迁居台湾的。

汉族人口的迁台,带进了大陆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加速了台湾的开发,促进了台湾经济的繁荣,使台湾稻米和蔗糖生产发展很快。

三、 第三期移民情况

永历十六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带领大批军队和眷属迁居台湾;来自大陆的移民还包括一部分大陆沿海人民为反抗迁界令而逃往台湾的。

这批大陆移民为开发台湾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郑成功及时地利用并组织这批劳动力进行开垦。由于郑氏政权的大力提倡和鼓励,台湾的开垦范围不短扩大;先进的生产技术也传入台湾土著居民中,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第三节清代汉族人民的东移与开发

一、大陆移民的阶段

1、康熙二十二年~雍正十年

特点:候鸟式的往来到单身入台定居。

由于禁止携眷入台,使台湾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2、雍正十年~光绪元年

特点:从准许携眷过台到设立官渡

官渡章程:

1)领照赴台,详细登记

2)厦门对鹿耳门,每名收番银三圆,南台对八里坌,蚶江至鹿仔港,每名

收番银二圆

3)发现无照船立即没收船、货

4)小船编号,不得远航

3、光绪元年以后

特点:清政府完全开禁,并主持移民

原因:1)日本企图侵占台湾2)西方列强在沿海引诱掠夺华工,大规模流入台湾的浪潮基本结束

二、大陆移民的主要方式

由于清政府长期对台湾实行封锁半封锁政策,因此大陆移民进入台湾,大多数是偷渡方式。

三、大陆移民的分布

清代大陆移民进入台湾后,以台南地区为中心,分别向北、向南流动,主要分布与台湾西海岸的平原地带及东部宜兰平原地区。

四、大陆移民对台湾的开发

大陆人口的大规模流入台湾,或开垦土地,或经营手工业,或从事商业活动,对开发台湾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陆移民将各种作物带到台湾,丰富了台湾的植物种类。

在台湾农业中,粮食发展最快,到18世纪20年代,台湾已成为中国东南地区的重要产粮区之一,所产粮食每年输往大陆。

手工业中,制糖业发展最快;

大陆晒盐法也传入台湾;

茶叶及制茶法也随移民传入台湾;

台湾的樟脑制作方法也传自大陆;

纺织业

第四章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来往与贸易结构

第一节宋元时期的贸易关系

宋元时期,台湾尚属早期开发时期,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与大陆虽有经济来往,只是零星的、小规模的交易。

一、 宋代的贸易关系

宋代海上贸易发达,泉州港当时为全国大港,至少在南宋之前,大陆人民与当地人民已经有贸易关系了。(王象之·《舆地纪胜》)

二、 元代的贸易关系

元代与台湾的贸易关系记载明确,汪大渊《岛夷志略》对此有详细记载。

第二节明代的贸易关系

一、 明前期的贸易关系

中国与台湾的历史篇二:台湾问题的历史和现状

台湾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在当今时代,台湾问题成了每个人口中的焦点。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长期以来的梦想。那么台湾问题是如何引起的呢?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由于清政府腐朽的统治,台湾被分割给了日本。幸运的是,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随即,蒋介石撕毁了双方签订的《双十协定》,国民党和共产党爆发了内战。台湾问题是国内解放战争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打败了蒋介石,推翻了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残余被迫退到台湾,从此造成了两岸隔离。

台湾问题的引起同样有美国的参与。美国曾表示扶蒋反共,支持国民党重新领导中国。然而,美国政府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朝鲜战争中,党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美国出动武装力量来干扰,导致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1954年12月,美国与台湾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还有,在冷战期间美国需要以台湾来牵制中国。在美国政府的不断干扰下,造成海峡两岸的分离和隔绝,两岸的关系一直处于严峻紧张的局势。总的来说,造成台湾问题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蒋介石战败后,仍在台湾顽强反抗。二是美国入侵台湾,直接干涉中国内政。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曾一度表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但美日两国仍然阻扰解放台湾,坚持台独。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不允许其他国家的干涉。国共开始了第三次的谈判,台湾关系得到初步缓解。马英九上台后,台海局势逐渐缓和,两岸交流趋于频繁,但是台湾问题仍然存在着很多未知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必须要坚持一个中国,可以实习不同的制度,不允许外国势力插手,反对台独。

和平发展的政策和两岸人民的热切盼望使海峡两岸的关系有了很大的缓解。当前两岸关系总的发展趋势是在以和平互利、共同发展为主流的大背景下

曲折前进。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两岸通过不断地文化和经济交流来促进友好关系。台湾不独,中国不武的状态保持了很长时间。随着中国的不断壮大,美国对于两岸关系的干涉趋于弱化。美国对于中美合作十分重视,对中国防范、遏制的目的日益处于次要地位。但是,无论中美关系有多大的变化,美国都不会放弃插手台湾来遏制中国。

在处理台湾问题上,我们要团结台湾同胞。只有实现大团结,才能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只有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才能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尽管我们还面临这重重阻碍,我们也坚定不移的实现祖国统一。

中国与台湾的历史篇三:台湾历史

台湾历史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1949年后,由于内战的结束,国民党逃往台湾从而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台湾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面积3.6万平方公里。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台湾有文献记载且较能考证的历史大约从1624年荷兰进据台湾开始。但在文献记载之前,台湾就已有人类活动。台湾迄今为止最早的人类化石是在台南市左镇区发现的,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欧亚大陆迁来到台湾,属于旧石器时代。而较晚近的新石器时代,则有较多的考古遗迹,这些遗迹属于南岛语系民族,而台湾也是南岛语系分布的最北端。 台湾的地理位置介于欧亚大陆、日本与东南亚间,是各国船只的停泊与货物转运站。在17世纪上半叶,荷兰及西班牙分别在台湾西南部及西北部进行殖民统(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中国与台湾的历史)治。之后荷兰人将西班牙人赶走,统治台湾西部的大部。1661年4月,郑成功以“大明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两万五千名将士及数百艘战舰进军台湾,迫使荷兰在1662年2月1日签约投降,台湾进入郑氏王朝时期。在此期间汉人开始大量移入台湾。1683年,郑克塽归顺清朝政府,台湾进入清治时期。 1895年,由于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台湾割让给日本,成为日本的一部分。日本人征服居住于台湾东部和中央山脉的原住民,成为第一个有效完全统治全岛的政权。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战败。自该年秋天起,台湾即为中华民国有效统治的领土、且为1950年起中华民国政府所实际管辖的主要国土。自1895年起的116年,台湾与位于中国大陆的政府只有4年的政治关系,而与此有所联系的中华民国已于1949年12月将中央政府迁至台北市。台湾与澎湖、金门、马祖四地公民自1991年起以选举决定全数中华民国国会议员法定席次、1996年起即直接选举产生中华民国总统。与台湾从无实质行政关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称拥有其主权。此外,台湾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也是主权争议产生的原因之一。

编辑本段早期台湾

就地质学上来说,距离现今三百万至一万年的更新世冰河期期间,台湾曾数次与亚洲大陆本土相连。当两地相连时,大陆的生物及古代人类可能来到台湾定居。目前台湾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在台南市左镇区一带挖掘出的原始人类骨骸,被称作左镇人。然而在左镇地区并没有相对应的文化存在。此外,在台湾原住民的传说中,有一些故事描述可能是关于矮黑人(尼格利陀人),但是目前并没有相关考古证据。 在挖掘数处考古遗址后得知,台湾在旧石器时代晚期(50,000年前-10,000年前),就已经开始有人类居住[6]。以现有的证据而言,目前台湾最早的文化为长滨文化(以台东县长滨乡的八仙洞遗址最具代表性),挖出了大量的粗制石器及骨角器。虽然长滨文化与中国南方的文化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然而以目前的考古学证据而言,尚不能确定台湾的旧石器时代文化是哪一种族群的人类所留下的。 台湾新石器时代及金属器时代的文化与旧石器时代文化关联性不高,较著名者有新北市八里区的大坌坑文化及十三行文化、台北盆地的圆山文化及植物园文化、台东县的卑南文化等遗址。其中部分遗址中曾出土来自中国的钱币等物品,说明部分文化可能与台湾以外地区有所接触。目前我们已能够确定,新石器时代(始于纪元前5,000年)以来的史前文化,是台湾南岛语系民族的遗留。 日本学者移川子之藏曾表示:“今日在台湾被视为原住民的诸民族之间,不乏证明存在更早期先住民族的口头传承。自史前时代起,在本岛即有近20种的先住民族。”。此外,也有部分文化可能是今日原住民的祖先,例如十三行文化人可能是凯达格兰族的祖先,不过目前的考古证据还不能完全确定台湾原住民与新石器时代文化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台湾的原住民族呈现多元而复杂的情况,中华民国官方认定的原住民族原为泰雅族、

赛夏族、卑南族、阿美族、排湾族、布农族、邹族、鲁凯族、达悟族等9族。21世纪后,又新认定邵族、噶玛兰族、太鲁阁族、撒奇莱雅族、赛德克族5族,他们今日多居住在山地与东海岸纵谷,其文化特色至今大抵尚清晰可辨。 除了官方认定的原住民外,台湾尚有几乎与汉人融合的平埔族。曾为全台湾最主要族群的该族群,大致上则可分成10族:凯达格兰族、噶玛兰族、道卡斯族、巴宰族、巴布拉族、猫雾捒族、洪雅族、邵族、西拉雅族,以及猴猴族。台湾原住民并没有文字,因此只能由古籍记载及考古证据来推断原住民的早期历史,其中重要的历史文献包括《东番记》、《萧垅城记》等。

编辑本段历史年表

1360 元帝国于澎湖设置巡检司。1544 葡萄牙人发现台湾赞称为「美丽岛-Ilha Formosa」。1621 颜思齐率郑芝龙等26人在北港登岸。后引介漳、泉贫民渡台开垦,达三千余人。1622 荷兰军占领澎湖岛。 台湾历史年表

1624 荷兰军遭明军逼出澎湖,荷兰军转而占领台湾岛,在一鲲身(安平)登岸,开始兴建热兰遮城(Zeelandia,现安平古堡)于 1632年完成。1626 西班牙军占领基隆,建圣撒尔巴多要塞。1628 西班牙军占领淡水,建圣多明哥要塞。日人滨田弥兵卫袭击荷兰的台湾长官。明朝招降郑芝龙,利用其消灭海上群盗。1630 郑成功由日本迁回晋江安平镇老家。1638 鹿皮为台湾特产,且为出口大宗,一年达十五万张。1639 日本的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因此日本船的台湾贸易自此中断。1642 荷兰人北攻鸡笼,把西班牙人自台湾北部逐出。1645 郑成功于烈屿(小金门)起兵,高举「反清复明」旗帜,时年23。1649 荷兰人购120头牛入台,牛成为台湾主要耕种与交通工具。1650 荷兰人兴建完成普洛文希亚城(Provintia,现赤崁楼)于赤砍(现台南市)。1652 汉人郭怀一反抗荷兰人,约六千名汉人遭杀害。1658 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台大规模推广种植甘蔗,砂糖产量达一万七千石。1659 郑成功率军北伐南京,大败,退回金门、厦门。1661 四月,郑成功率军攻台,采包围政策,困荷兰人八月之久。1662 郑成功将荷兰人自台湾逐出。五月,郑成功病逝,得年39岁。子郑经继位,此后明郑政权持续 22 年。 1664 郑经(郑成功之子)改称台湾为东宁。1666 郑经接受陈永华建议,在宁南坊(今台南市南门路)建孔庙;并每三年举行考试一次。1674 郑经参与「三藩之乱」,攻占厦门。1680 郑经兵败,十万郑军降清。1681 郑经病逝,得年39。冯锡范拥立郑经次子郑克塽(冯之女婿,年仅12岁)继位。1683 清军(由原为郑成功部下,后降清的施琅率领)攻占澎湖,郑克塽投降清国。1684 清朝建福建省台湾府,下设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台湾正式入清朝版图。清廷取消海禁,但不许移民携眷,亦不许客家人移台。1686 客家人至下淡水平原(今屏东)开垦。1687 允许台湾人赴福建参加乡试,并设有一名保障名额。1691 福建同安人王世杰开垦竹堑埔(今新竹)。1693 大陆商人陈文、林侃船难漂至岐莱(今花莲),为汉人首次至花东地区。1709 泉州人陈赖章拓垦大佳腊(今台北市及台北县部份地区),为汉人入垦台北之始。1719 施世榜在二水一带兴建水圳,引浊水溪灌溉二水鹿港农田,即为施厝圳(八堡圳),为清代台湾最大水利工程。1721 朱一贵举兵「反清复明」,全台响应,自号「中兴王」,改元「永和」一度据占全台,历三个月为清军敉平。1722 清廷竖石画界,禁汉人入侵原住民土地。1732 清廷准许人民携眷入台。1737 清廷严禁「番」汉通婚。1758 清廷令平埔族原住民习汉俗,并赐汉姓。1776 清廷准官员携眷至台任职。1784 鹿港开港。1786 天地会首领林爽文举兵反清,前后历时十四个月,为清将福康安平定。1787 漳州人吴沙招民入垦蛤仔难(今宜兰),为开兰第一人。1810 清廷准许开发蛤仔难,改称噶玛兰。1811 台湾人口达二百万人。1823 竹堑埔人郑用锡中进士,为开台后首位进士。1827 英人开始至沪尾贩卖鸦片。1841 英船纽布达号抵鸡笼口外,与守军发生炮击。1850 清廷订「台绅民公约」以禁绝鸦片并阻外人入台。1854

美国舰队抵基隆港,提督培里。1859 圣多弥尼哥会,派神父至台湾再开始传教。 1860 英法联军陷北京,订「北京条约」,规定台湾开放淡水及安平港为通商口岸。1862 彰化戴潮春举兵革命,历时三年。淡水开港。1863 基隆开港。1864 安平、高雄开港。1865 英国长老教会马雅各布在台湾南部开始传教。1866 英人多德在淡水种茶,改良台茶产销,开展台湾茶业之黄金时期。1867 台湾茶叶首次外销美国。 1871 牡丹社事件(琉球人漂流至台湾东南端八瑶湾,被原住民杀害)。1872 加拿大长老教会马偕牧师在台湾北部开始传教。日本内阁会议决议出兵台湾,日陆军少佐桦山资纪、儿玉源太郎等人秘密来台进行调查。1874 日军借口牡丹社事件,派兵攻台。日本和清廷缔结北京专约,清廷赔款五十万两。清廷派沈葆桢至台湾办理海防。1875 沈葆桢于恒春建城。清廷取销内地人民渡台禁令,台湾正式全面开放。1876 基隆煤矿开始以机器动力开采。1882 马偕于淡水创办牛津理学院,教授新式教育。1884 法国舰队炮轰台湾北部和澎湖,为刘铭传所击败。1885 清国在台湾建省,派刘铭传任台湾首任巡抚。1886 刘铭传于台北、台南设清赋总局,着手清赋事业,创设保甲制度。 1887 设铁路总局于台北,开办铁路,为清廷第一条客运铁路。1888 开办台湾邮政。于台北设置小型火力蒸气发电机,为台湾电力之始。设新式学堂,教授外言、数学等新式教育。1891 台北基隆间铁路完工。刘铭传去职,邵友濂继任。1893 台北新竹间铁路通车。1894 台湾省首府迁移至台北。日军占领澎湖群岛。1895 清国与日本签马关条约 (4/27),割让台湾本岛和澎湖予日本。台湾总督府成立 (5/16),桦山资纪大将任总督。台湾民主国成立,发表独立宣言 (5/23)。日军开始登陆台湾 (5/29)。日军占领基隆 (6/6),同一日台湾民主国总统唐景崧逃亡至厦门。日军入台北城 (6/7)。台湾民主国大将军刘永福逃亡至厦门,台湾民主国崩溃 (10/19)。1896 日人开始全台户口普查。1897 台湾住民国籍选择最后期限 (5/8)。总督府公布「台湾鸦片令」,实施鸦片专卖。1898 总督儿玉源太郎和民政长官后藤新平就职 (3/28)。1899 总督府医学校正式成立。台湾银行成立。食盐、樟脑实施专卖制度。1900 台北、台南开办公共电话。三井投资设立台湾制糖株式会社,为台湾第一家新式制糖厂。孙文首次来台,以台北为基地,策划惠州起义。1905 龟山发电厂落成,为水力发电之始。彰化银行设立。1907 北埔事件 (11/15)。西部纵贯铁路开通。1908 打狗港(高雄)正式破土建港。纵贯铁路全线通车(基隆至高雄)。1909 台北开始供应自来水。总督府废阴历改行阳历。1910 台湾商工银行于屏东成立(即第一银行前身)。1911 东部铁路全线通车。总督府拆除台北城墙,辟建为四条干道,即今之中山南路、中华路、爱国西路、忠孝西路。1912 林杞埔事件(3/23)。1913 台北市开始通行公共汽车。1914 林献堂等与日人创立「台湾同化会」,一个多月后遭总督府以「妨害公安」为由解散。1915 西来庵事件(903人判决死刑)。台湾公立台中中学创校,为第一所由台人自筹基金建立,供台湾子弟就读的高等普通学校。1917 天主教会创办静修高等女学校,为台湾第一所兼收台、日籍女学生学校。1918 中央山脉横贯公路(即「合欢越」)完成。1919 华南银行成立。总督府(即今总统府)新厦落成。1920 留日台湾人学生在东京创新民会,会长林献堂 (1/11)。留日台湾人学生出刊「台湾青年」杂志 (7/16)。1921 台湾文化协会成立(10月)。蒋渭水发表「台湾诊断书」。1922 总督府实施酒类专卖。杜聪明获京都大学医学博士,为首位台籍博士。1923 总督府对全台各地请愿运动活跃份子展开大检肃,即「治警事件」(12/16)。1927 台湾民众党成立,乃第一个台湾人政治团体。1928 台北帝国大学创立,为台湾大学前身。在上海法国租界成立「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 1930 雾社事件。灌溉嘉南平原的嘉南大圳启用。1932 杨逵发表作品「送报夫」,成为首篇获得日本文学奖的台湾作品。菊元百货公司落成,为台湾最早百货公司。1934 日月潭水力发电厂竣工启用。1935 首届台湾地方议员选举。1936 台北松山机场竣

工。1937 中日战争起,台湾进入战时体制。1938 实施经济警察制度,从事物资统制、分配。1939 总督府宣布治台重点为:皇民化、工业化、南进基地化。1940 日本政府要求台湾人改成日本姓。 (02/11) 。1941 成立皇民奉公会(4月),推动皇民化运动。1942 第一批台湾「志愿兵」入伍。1943 实施六年制义务教育。征集学生兵。1944 日本在台湾实施征兵制。全台六家报纸停刊。1945 联合国总司令部指令第一号命令。国民党军占领台湾。(9/2)国民党军和行政人员到台湾(10/17)。日本总督安藤利吉将行政权移交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 (10/25)。台湾人国籍改为中华民国国籍。(12/5)开始接收行政机构和日本企业。在日本台湾人开始回乡 (12/5)。在台湾日本人开始撤回日本 (12/25)。1946 台湾省接收全部完成 (01/31)。在台湾日本人撤回日本完成 (4/20)。中华民国宪法诞生(12/25)-之后修订六次。1947 台北市大稻埕发生警民冲突 (2/27)。二二八事件发生 (2/28)。二二八处理委员会向陈仪递交处理大纲,陈仪拒绝接受(03/07)。国民党增援部队到达登陆,行政长官公署下令进攻二二八处理委员会 (03/08)。警备总部下令台湾戒严,二二八事件大屠杀开始 (03/09)。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改组为台湾省政府 (04/22)。辜振甫等以意图分裂国土罪名判刑 (07/29)。 1948 三七五减租开始 (04/15)。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施行 (05/10)。1949 陈诚就任台湾省主席 (01/05)。陈诚兼任警备总司令 (01/18)。四六事件(师范学校学生二百多人因酝酿学潮被捕)(04/06)。开始实施戒严令 (05/20)。发行新台币,四万元旧台币兑换一元新台币 (06/15)。台湾省保安司令部成立 (09/01)。台湾省防卫司令部成立,孙立人任总司令 (09/21)。山东流亡学生案(澎湖案)。美国宣称台湾不在美军西太平洋围堵防线之内 (10/12)。古宁头大战 (10/25)。自由中国创刊 (11/20)。国民党政权将首都移到台北 (12/09)。任命吴国祯为台湾省主席兼保安司令 (12/15)。1950 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不介入台湾海峡中事务 (01/05)。蒋介石复职总统 (02/08)。孙立人任台湾防卫总司令 (04/20)。国民政府军自海南岛撤退 (05/02)。国民政府军自舟山列岛撤退 (05/16)。公布戡乱时期检肃匪谍条例 (06/13)。陈仪在台北被枪决 (06/18)。美国派遣第七舰队巡逻台湾海峡 (6/27)。 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台湾海峡中立化 (06/27)。麦克阿瑟访台 (07/31)。1951 美国军援开始 (1月)。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卫协议 (2/10)。美军顾问团到台湾 (5/2)。 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国与签订日本旧金山和约 (09/08)。1952 签订中(台)日和平条约 (4/28)。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成立(10/31)。严禁日语和台语教学(12/16)。1954 中(台)美共同防卫条约 (12/3)。1955 孙立人事件。1956 廖文毅在日本东京成立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1958 金门八二三炮战 (8/23)。1959 蒋介石和杜勒斯共同声明放弃反攻大陆 (10/23)。1960 主张台湾独立的杂志「台湾青年」在日本东京创刊 (4/10)。「自由中国」杂志停刊,雷震被捕 ,判徒刑十年 (9/4)。1961 黄国书(台湾客家人)就任立法院院长(1961.2.28 ~ 1972.2.22)。史明(施朝晖)日文版「台湾人四百年史」出版,-汉文版(1980),-英文版(1986)。1964 与法国断交 (2/10)。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发表台湾地位未定论 (02/29)。美国国务院发表自一九六五年终止对台湾援助 (05/28)。高雄县长余登发遭免职 (08/25)。彭明敏、魏廷朝、谢聪敏因欲发表「台湾人民自救宣言」被捕 (9/20)。1965 蒋经国任国防部长 (1/13)。陈诚去世(六十九岁)(03/05)。自日本贷款一亿五千万美元 (4月)。廖文毅向国民党政府投诚 (5/14)。美国停止对台经援 (7/1)。李宗仁返回大陆 (07/20)。彭明敏获特赦 (11/03)。1967 成立国家安全会议和国家安全局 (2/1)。台北市改为院辖市 (7/1)。日本首相佐藤荣作访问台湾 (9/7)。1970 彭明敏逃出台湾(01/02)。 美国副总统访台湾 (01/02)。台湾独立建国联盟在美国成立 (1/15)。黄文雄、郑自才在纽约狙击蒋经国失败 (4/24)。1971 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 (10/26)。1972 蒋

介石当选第五届总统、副总统严家淦 (03/21)。蒋经国任行政院长 (06/01)。李登辉入阁 (6/1)。日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交正常化,废弃中(中华民国)日和平条约,台日断交 (9/29)。日本在台湾设立交流协会,台湾在日本设立亚东关系协会 (12/02)。 台大哲学系事件(12/04)。1973 美国决定停止对台湾无偿军援 (06/08)。十大建设开始 (7/1)。国民年平均所得467美元。1974 福特宣布台湾决议案。 (10/28)。1975 没收台湾罗马字圣经 (1月)。蒋介石去世 (4/5),严家淦继任总统。蒋经国就任国民党主席 (4/28)。白雅灿事件 (10月)。1976 王幸男邮包炸弹事件 (10/10)。1977 台湾基督教长老教会发表「人权宣言」(8/16)。中坜事件 (11/19)。1978 蒋经国当选第六届总统、副总统谢东闵 (3/21)。李登辉出任台北市长 (6/3)。中(台)美断交 (12/16)。1979 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交正常化 (1/1)。中正国际机场启用 (2/26)。美国国会通过、卡特签署「台湾关系法」(4/10)。康宁祥等创办八十年代月刊 (06)。黄信介等创办美丽岛杂志 (08)。中泰宾馆事件 (09/08)。高雄美丽岛事件,反对人士多人被捕(12/10)。1980 林义雄灭门血案 (2/28)。美丽岛事件军事审判开始 (3/18)。 1981 陈文成命案 (7/3)。马壁逃亡中国 (11/3) 。1984 蒋经国连选连任第七届总统 (3/21)、副总统李登辉 (3/22)。俞国华组阁 (05/20)。江南在美国被暗杀 (10/16)。1985 「十信事件」(02/09)。美国总统里根要求国民党实施台湾民主化 (8/17)。1986 美众议院外交委员会通过二三三号决议案,促国民党开放党禁 (08/01)。 美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卢加尔访台,当面向蒋经国和李登辉要求成立反对党,并解除戒严 (08/20)。民主进步党成立 (9/28)。蒋经国分批召见党政、情治、军事首脑,告诉各单位对于民进党成立,未奉命不得轻举妄动 (09/29)。1987 戒严令解除,施行国家安全法 (7/15)。蒋经国说:在台湾住了近四十年,我也是台湾人。(07/27)开放大陆探亲 (11/2)。1988 报禁解除 (1/1)。蒋经国去世 (1/13)。李登辉继任总统 (1/13)。农民示威游行 (05/20)。李登辉就任国民党主席 (7/8)。1989 郑南榕自焚身亡 (4/7)。李焕任行政院院长 (0601)李登辉总统宣布「实质外交」(6/3)。戒严解除后第一次国会与地方选举,民进党多人当选 (立法委员 21,县长 6) (12/02)。参谋总长郝柏村任国防部长 (12/05)。1990 以「台澎金马」名称回归 GATT (11/4)组织。在台湾各地首次举行纪念二二八事件 。李登辉、李元簇就任第八届总统、副总统 (05/20)。郝柏村就任行政院长 (06/01)。民进党决议「台湾主权独立」(10/07)。总统府设「国家统一委员会」 (10/07)。1991 动员戡乱时期结束、废止临时条款 (05/01)。第一届立法委员、监察委员、国大代表全部退职 (12/31)。 1992 废止刑法第一百条 (5/15)。第二届立法委员选举 (12/19)。1993 连战任行政院长,宋楚瑜任当台湾省主席 (2/27)。台湾海基会和中国海协会在新加坡会谈 (4/28)。新党从国民党分裂 (8/10)。1994 李登辉总统访问东南亚 (2/9)。千岛湖事件 (04/01)。美国众议院通过「台湾关系法」优先于「八一七公报」修正案 (04/28)。 台北、高雄市长,台湾省长直接选举,台北市长陈水扁、高雄市长吴敦义、台湾省长宋楚瑜 (12/3)。1995 江泽民于除夕夜提出「江八点」 (01/30)。二二八纪念碑落成,李登辉代表政府向受难者遗族谢罪 (2/28)。李登辉对「江八点」提出响应及「李六点」 (04/08)。李登辉访问美国母校康乃尔大学并演讲 (6/7)。1996 举行第一届直接民选总统,李登辉当选 (3/23)。李登辉、连战就任第九届总统、副总统(05/21)。建国党自民进党分裂 (12月)。1997 国民大会决议废台湾省 (7/18)。1998 马英九当选台北市长,陈水扁落选(12/5)。1999 李登辉发表两国论 (7/9)。九二一大地震 (9/21)。2000 民进党陈水扁当选总统 (3/18)。李登辉辞国民党主席 (3/24)。 陈水扁就任中华民国总统 (5/20)。

编辑本段荷西时期

相关热词搜索:台湾 中国 历史 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历史 台湾教科书中国历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