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战争

发布时间:2017-02-0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上的战争篇一: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战争汇编

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战争汇编

埃及与赫梯的战争(公元前十四世纪)

埃及与赫梯的战争是有和约传世的最古老的战争。

古埃及与赫梯为争夺叙利亚地区的统治权,爆发连年战争,其间曾会战与奥伦特河畔的卡迭石城,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轻敌战败。此后,战争又延续了十余年,至前1280年,埃及利用赫梯国内发生王位争夺的机会,迫使赫梯新王哈图西尔与法老签订和约,才结束战争。

亚述帝国的征服(公元前十世纪至公元前七世纪)

前三千年代末亚述国家形成,先后遭到米坦尼、阿拉美亚等国的侵略和统治,前十世纪后开始强大,随即开始长时期的对外扩张和征服战争。前858年至前824年,那西帕二世和萨玛那萨尔三世征服两河流域北部和叙利亚一带。从前744年开始大规模扩张,先后征服米底、乌拉尔图、巴勒斯坦、腓尼基等国家和地区。前688年,攻陷并摧毁巴比伦城。前671年,亚述王阿萨哈东率军越过西奈半岛侵入埃及,攻克下埃及旧都孟菲斯,前663年再陷底比斯。此后直至前651年,埃及始摆脱亚述的统治。前648年,亚述再克巴比伦城,巴比伦王自焚。前642至前639年,亚述对埃兰发起强大攻势,最后攻入苏萨,将埃兰置为属地。前七世纪后半叶开始,亚述帝国开始衰弱,遭到米提亚人和迦勒底人的轮番进攻。前612年,米提亚和迦勒底的联军攻陷帝国首都尼尼微,前605年卡赫美士战役后,亚述彻底灭亡。

希波战争(公元前492年~公元前449年)

希腊城邦反抗波斯帝国侵略的战争,导火索是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米利都发生的反波斯统治起义。

波斯军队先后三次大举入侵希腊:第一次在前492年,大流士一世遣摩多牛斯率海陆军远征希腊,因陆军在色雷斯境内受阻,海军行至亚陀斯海角遭受风暴,损失惨重,遂无功而返;第二次在前490年,大流士遣达提斯率约十万军队、六百艘战舰横渡爱琴海,先攻占优卑亚岛西岸的埃勒特里亚,然后在雅典北部的马拉松登陆,在此地爆发了马拉松之战,波斯军大败退回;第三次在前480年,薛西斯一世率军五十万、战舰千艘进攻希腊,陆军夺取德摩比利隘口,进占并破坏了雅典城,但海军在绕过苏尼昂海角后,于萨拉米斯湾被雅典打败,仓皇退却,次年,陆军又败于中希腊的布拉。前478年,提洛同盟建立,希腊开始转守为攻,前449年,在塞浦路斯岛的萨拉米斯城附近打败波斯军,迫使波斯签订《卡里阿斯合约》,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4年)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斯巴达和雅典为争夺希腊的霸权而爆发的长年战争,因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而得名。公元前432年,雅典借口伯罗奔尼撒同盟成

员科林斯的殖民地波提狄亚隶属于提洛同盟,要求波提狄亚与科林斯断绝关系。于是,在科林斯鼓动下,伯罗奔尼撒同盟要求雅典放弃对提洛同盟的领导权,遭到拒绝,战争爆发。整个战争可分为三个阶段,最终斯巴达获胜,取代雅典而成为希腊诸城邦的霸主。

十年战争(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21年)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第一阶段。从前431年3月,伯罗奔尼撒同盟成员底比斯袭击雅典盟邦布拉底引发战火;5月,斯巴达国王阿基丹姆二世率军入侵阿提卡,战争全面爆发。斯巴达陆军占有优势,而雅典则在海上称雄,因此斯巴达力图从陆路攻占阿提卡,离间提洛同盟各成员国,以包围和孤立雅典,雅典执政官伯利克里则希图用海军袭击伯罗奔尼撒沿海地区,逼斯巴达求和。前427年前后,米蒂利尼等城邦发生反雅典起义;前425年,雅典海军攻占皮洛斯及其附近的斯法克蒂里亚岛,并煽动斯巴达奴隶暴动。两强皆陷入困境。前422年,双方在安姆菲波利斯最后决战,雅典主战派首领克里昂和斯巴达将军伯拉西达均战死。次年签订《尼基阿斯和约》,时休战。

西西里战争(公元前415年~公元前413年)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第二阶段。前415年5月,雅典将军阿尔基比阿德斯、尼基阿斯和拉马科斯率军远征西西里。途中,阿尔基比阿德斯因涉嫌赫尔墨斯神雕像被毁事件,逃亡投奔斯巴达。雅典军虽初有小胜,但不久拉马科斯也阵亡,只好由尼基阿斯一人指挥。在斯巴达和科林斯援军的猛攻下,雅典军于前413年9月全部覆没。雅典损失战船200艘,被俘7000人,从此失去海上优势。

德凯利亚战争(公元前413年~公元前404年)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最终阶段。前413年,斯巴达军入侵阿提卡,并长期占领德凯利亚,破坏和消耗雅典力量。雅典经济恶化,农业生产濒临瘫痪边缘,只得罄其财力重组舰队,并于前412年和411年先后在阿拜多斯、基齐库斯打败斯巴达舰队。但斯巴达在波斯援助下很快恢复了元气,在由莱山德指挥新编舰队,于前405年在赫勒斯滂海峡附近之羊河口重创雅典海军,继而从海陆两面包围雅典,迫其于前404年4月投降,接受解散提洛同盟而加入伯罗奔尼撒同盟、拆毁从雅典城到出海口的长墙工事、撤除所有海军并只允许保留十二艘船只的屈辱和约。

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4年)

前334年初春,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指挥以马其顿人为骨干的希腊联军,共约三万步兵、五千骑兵和一百六十艘舰船,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对亚洲发动远征。

经过伊苏斯和高加米拉两场大战,亚历山大打败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并很快占领了包括腓尼基、埃及、巴勒斯坦、巴比伦在内的波斯全境。前330年夏,他沿里海南岸东进至帕提亚,而大流士三世被巴克特里亚总督拜苏斯所杀,波斯帝

国至此灭亡。前329年,亚历山大侵入巴克特里亚,前327年,侵入印度河上游地区。次年4月,在希达斯佩斯河畔消灭波鲁斯王国步骑兵两万三千人。但在远征军抵达希发西斯河时,因为军中疫病流行,官兵厌战情绪高涨,被迫于前326年10月停止东征,前324年返回巴比伦。次年,亚历山大病故,马其顿帝国崩溃。

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

古罗马于前273年征服意大利半岛后,开始向外扩张,与称霸西地中海的迦太基爆发战争。因为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史称布匿战争。

在一个多世纪中,大规模的战争主要有三次。第一次布匿战争的主战场在西西里岛及其附近海域。前264年,罗马人渡过梅萨纳海峡,击败迦太基军,战领梅萨纳城,继而占领西西里岛大部地区,两年后,攻占迦太基人在西西里岛西南岸的主要据点阿格里真托。在前260年的米拉海角海战和前256年的埃克诺姆斯角海战中,罗马舰队大败迦太基舰队,乘胜登陆北非。前255年,迦太基发动反攻,全歼在北非的罗马部队,前往增援的罗马舰队也在返航途中遭遇风暴,几乎全军覆没。罗马重建舰队,于前241年在西西里岛以西的埃加迪群岛附近再度重创迦太基舰队,夺得制海权。迦太基被迫求和,放弃西西里及其与意大利相邻的各岛屿。

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1年)

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后,罗马人贪得无厌,继续蚕食伽太基领土,伽太基人被迫反抗。前218年,罗马借口迦太基占领了与罗马结盟的西班牙城市萨贡托,而正式向迦太基宣战。

伽太基将领汉尼拔于前218年4月,率步骑兵六万人翻越天险阿尔卑斯山,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北部的波河平原,在提楔诺河和特雷比亚河地区连挫罗马军。前217年,他在特拉西梅诺湖附近的山口设伏,一举歼灭罗马追兵两万余。前218年8月,在意大利东南部的坎尼之战中,他又以五万兵力消灭罗马军八万余。罗马乃放弃对汉尼拔的围堵,前209年,派大西庇阿率军渡海攻占新迦太基城,并于前206年将迦太基人逐出西班牙。汉尼拔孤立无援,退守意大利南端。前204年,大西庇阿进攻迦太基本土,汉尼拔回国救援,于两年后的扎马之战中被击败。迦太基被迫求和,放弃所有海外领地,仅保留十艘舰船,并承诺不经罗马允许不得与别国交战。

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9年~公元前146年)

第三次布匿战争是罗马灭亡迦太基之战。

前149年,罗马出兵八万四千,围攻迦太基城,两年不克。前147年,新任执政官小西庇阿 亲自指挥,断绝迦太基与外界的联系,消耗城中粮食。次年春发动总攻,终于将其攻克。迦太基五万残存居民沦为奴隶,城市也被付之一炬。罗

马完全吞并了伽太基,将其地设为阿非利加省。

马其顿战争(公元前215年~公元前168年)

马其顿战争是罗马征服马其顿王国,吞并希腊的三次战争。

第一次战争发生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与迦太基统帅汉尼拔结盟,准备进攻意大利。罗马利用各希腊城邦间的矛盾牵制腓力的进兵,于前205年,迫使马其顿缔结和约。

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开始于前200年,罗马与希腊诸城邦组成反马其顿同盟,并争取叙利亚保持中立,随后出兵侵入马其顿。前197年6月,执政官弗拉米尼努斯率军约两万人,与腓力指挥的两万五千马其顿军会战于希腊北部的锡诺斯克法莱山附近,马其顿惨败,腓力被迫求和,承认希腊各邦独立,放弃国外领地,并支付巨额赔款。

第三次马其顿战争开始于前171年。前168年,在马其顿南部沿海的皮得纳爆发大战,马其顿国王伯尔修战败被俘,马其顿灭亡,罗马将其领土分割为彼此孤立的四个自治区。

斯巴达克斯起义(公元前73年~公元前71年)

斯巴达克斯是巴尔干半岛东北部的色雷斯人,罗马侵入北希腊时,他被俘虏,并被卖为角斗士奴隶,送到卡普亚城一所角斗士学校参训。他鼓动同伴们夺取武装,逃到维苏威火山上发动起义。起义队伍由七十余名角斗士很快发展为十余万人,并多次战胜罗马军队。前72年,斯巴达克斯率军沿亚得利亚海岸穿过整个意大利,在摩提那会战中击溃了卡西乌斯总督的军队,然后又挥师南下。罗马元老院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命令克拉苏统率大军前往镇压。当年秋,起义军在布鲁提亚战役中遭受重大损失,被迫于前71年春试图突袭意大利南部港口布林底西,渡海前往希腊。罗马军队四面围剿,终于在阿普里亚决战中将起义镇压下去,斯巴达克斯战死,余部在意大利许多地区坚持战斗达十年之久。

罗马内战(公元前88年~公元前31年)

这场战争是古罗马国家体制由共和国转为帝国的连年内战。

前88年,为了争夺对本都国的出征权,以马略为首的平民派与以苏拉为首的贵族派首显还开激战。前82年,苏拉战胜,成为罗马历史上第一位大权独揽的终身独裁者。前78年,苏拉病故,内战再度爆发。前60年,庞培、克拉苏和恺撒结成“前三头同盟”,控制罗马政局。克拉苏死后,同盟解体,庞培和恺撒间爆发战争。前48年8月,双方在法萨罗进行决战,庞培兵败,逃亡至埃及被杀。恺撒遂成为终身独裁官、执政官和保民官。

前44年3月15曰,恺撒遇刺身亡,政局再次动荡。恺撒的继承人屋大维于前4

2年秋在菲利皮之战中击败布鲁图和喀西约军,他与安东尼和李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三分共和国。其后,屋大维剥夺李必达的权力,并在前31年于亚克兴海战中击败安东尼,结束内战,成为实际上的第一位罗马皇帝。

亚克兴海战(公元前31年)

亚克兴海战罗马内战中最后的决定性战役。公元前32年,屋大维与统治埃及的安东尼公开决裂,宣布安东尼为“公敌”,随即对埃及宣战。

前31年,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里奥佩特拉率军十万、战船五百艘来到希腊西海岸。屋大维率军八万、战船四百艘渡海东征,并以舰队控制安东尼海军驻扎的安布拉基亚湾出口。最终,双方在海上决战。安东尼将舰队分为左、中、右三个编队,成一线展开,亲率右翼编队迂回敌方左翼,女王率预备队尾随接应。屋大维针对敌方部署特点,也将舰队分成左、中、右三个编队,并成一线展开,由海军名将阿格里帕指挥左翼编队迎战安东尼。9月2曰,安东尼率舰队进至海湾出口亚克兴角,其右翼编队从上风方向发起进攻。阿格里帕的左翼编队充分发挥船体轻、航速快、机动灵活的优势,避开对方远程矢炮的轰击,运用撞击、火攻、接舷翟唤术进行反击。安东尼船大体重,运转不灵,被动挨打,损失惨重。作战中,其中央和右翼编队见势不妙,有的掉头回航,率领预备队的埃及女王不明真象,也下令其编队挂起风帆脱离战场,驶向埃及。安东尼见大势已去,无心再战,命令战船尾随其后撤退。此战,安东尼损失战船三百余艘,陆军全部投降。

不久,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女王先后自杀,屋大维占领了埃及。

阿拉伯帝国的西扩(633年至718年)

阿拉伯四大哈里发和倭马亚王朝向西扩张,主要和拜占廷帝国进行了长年的恶战。

633年,哈里发阿布。伯克尔派遣哈立德及另外三支部队攻入伊拉克和叙利亚,三年内,先后在阿吉纳代因、耶尔穆克河谷等地打败拜占廷军,进而攻占大马士革,夺取整个叙利亚。637年至638年,阿军征服耶路撒冷和美索不达米亚,639年至642年,阿姆鲁突袭并吞并了整个埃及,进而夺取拜属非洲的大部分领地。649年至654年,阿海军攻占塞浦路斯等地中海岛屿。倭马亚王朝时期,阿陆海军先后占领卡尔西登、基齐库斯半岛、塞浦路斯岛和罗得岛等地,形成对拜占廷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合围态势,但长期不能攻克,西扩势头被迫暂时停止。

大马士革的陷落(公元635年至公元636年)

大马士革战役是阿拉伯帝国向西扩张,夺取叙利亚地区的重要战役。633年,阿军进攻叙利亚,与拜占廷皇帝希拉克略展开激战,哈里发阿布。伯克尔派遣人称“安拉之剑”的大将哈立德率军增援。哈立德决定亲率八百精锐横跨大沙漠,直插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从背后袭击拜占廷军。经过十三天的急行军,他突然出现在大马士革东北方,并与北上的阿慕尔部队会师,受命统一指挥在叙利亚境内作

历史上的战争篇二: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争1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著名战役(组图)

第一位 牧野之战

时间:公元前1046年2月

博弈:周武王vs商纣王

结果:纣王兵败自焚,周灭商

评价:中华文化形态的定鼎之战

纪元前1046年2月,当看似弱小的数万武王麾下,经过一天血战,大破堪称巨人的商纣王“七十万”之师,看着那昔日的霸王拥着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玉器,无奈自焚之时,他们谁都不可能想到——这是殷商五百年文化体系幻灭的葬礼,更是

中华文化体系淬火重生、涅槃升腾的典礼。从此,绵延三千年、兼收并蓄,至今仍充满生机的传统中华文化,终于成为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一极,挥就出至上荣光与惨痛磨难并存的、恢

宏历史画卷。

第二位 长平之战

时间:公元前260年4月~9月

博弈:秦军(白起)vs赵军(赵括)

结果:秦军大胜,坑杀40万降卒

评价:中华2000年铁血帝制的定鼎之战

白起一夜之间坑杀400000赵国俘虏和纸上谈兵的赵括的戏剧人生,大约是长平之战留给我们后人的至深记忆。只是,这记忆中,充溢苦涩与暴戾的成份,细细品味,断无值得为此开怀的理由。踩踏在万众尸骨之上的白起,在用铁血强力成就了自己丰功伟业的同时,也使得大秦帝国一统江山之路遽然间坦荡无比,几近水到渠成。只是,随之到来的、绵延2000余年的中华帝国制度,也终于命中注定般地充溢着怪异与暴

历史上的战争

戾的文化基因——铁血、阴谋、功利、无情、没信用、非理性、泯人性——依如它的脱胎母体,依如那个异型般的长平之战。

第三位 利格尼茨与邵约河之战

时间:公元1241年4月

博弈:蒙古军(速不台)vs 波兰联军 马札尔

军(贝拉)

结果:蒙古军大胜,斩杀10万欧洲精锐 评价:对世界历史进程造成重大影响的战役 波兰联军统帅亨利力战身亡,圣殿骑士团无一生还,条顿骑士团首领奥施特恩重伤故去,马札尔国王贝拉远遁亚德里亚海;今日的波兰、匈牙利地域沦丧... ...这是一次令欧洲贵族与民众们,在久远的时段里谈虎色变的战役。冰天雪地之中,人数劣势、远离后方支援的蒙古骑兵以极少的伤亡,缔造出了冷兵器时代最悬殊的杀伤率。成就这一奇迹,肇因于胜利方全面领先的军事技术、组织战略、战术思想、激励体系,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这是一次对世界文明进程带来重大影响的远征,东方文明首次以这种另类的方式,全方位地作用于西方,催生出了日后的奥斯曼与俄罗斯帝国,更对欧

洲人文主义的苏醒功不可没。

第四位 漠北之战

时间:公元前119年春

博弈:西汗军(卫青、霍去病)vs匈奴军(伊

稚斜单于)

结果:西汉大胜,歼灭匈奴主力9万余人 评价:中原农业文明对北方草原文明的首次战

略胜利

当卫青、霍去病挥数十万大军,并分两路,穿越人迹罕至的荒漠地域,奇迹般地千里奔袭匈奴军队主力,用对手擅长的招法置对手于死地,并以坚毅果敢的执行力速战速决时,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为这两位名将击节喝彩。毕竟,这是中华农业文明与草原文明漫长角力中的首次战略性全胜。漠北决

历史上的战争篇三: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对外战争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对外战争

要搞一个“古往今来最不爱侵略民族大评比”中华民族可能能进前十名,但是,和外族的战争还是打了不少次。打算写一个十大中外战争,把那些怎么“虽远必诛”怎么“封狼居胥”全写出来。当然,也有那些“无定河边骨”也写出来。

今天是第一篇,大唐VS阿拉伯 怛罗斯之战

公元751年,大唐天宝十年四月,一支唐帝国的军队由安西都护,向葱岭(帕米尔高原)西行而进。如果你知道这支队伍行军的目的和他们将要面对的敌人,相信会让你感到吃惊。即使是现在,翻越帕米尔高原对一支军队来说,也非易事,高海拔地区行军的艰难,以及后勤补给的匮乏。都会给行进和接下来将要进行的战斗带来巨大的困难。

然而,就在1200多年前的唐朝。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丽人高仙芝却带领着两万多唐朝士兵,以及西域盟国葛逻禄及拔汗那国的军卒一万多人日以继夜的往西前进着。

这支可畏的唐朝联军军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手执陌刀的轻步兵,重步兵,轻重骑兵以及弓弩手。

其中步卒是战斗主力,他们并不是今天纯粹意义上的步兵。每个人都拥有一匹马。而这些马是属于他们个人的。行军时用来装载给养以及代步。这种灵活和个性化的军队配置保证了部队的供应和行军的速度。

前面提到了步兵的主要武器:陌刀,在当时这是一种极为可怕的肉搏利器。当时唐军野战常用的阵形之一是“锋矢阵”,冲在最前面的是勇猛无畏的轻装步兵。他们手执的就是这种长1丈,双刃,重大约50斤的陌刀,一般以密集队形列于阵前。攻击力极为可怕,列阵时“如墙而进”。这次率军出征的将领之一,副将昭武校尉李嗣业就是一员使用陌刀的猛将。这支精锐尽出的安西都护军即将面对的敌人,同样是在世界军事史上威名赫赫的存在——阿拉伯(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和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统率的呼罗珊本部宗教战士四万人,以及被阿拉伯控制的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的几乎所有属国的兵力十余万。总数为十五到二十万之间的庞大军队。

四月的帕米尔高原,虽不如严冬时的苦寒,但也荒凉干燥,了无人烟。虽然被冠以葱岭的名字,但它和郁郁葱葱却没有什么关系。

葱岭,相传周穆王八骏西游,一路沙漠戈壁,有一天突然来到了一个地方,满山遍野郁郁葱葱。

周穆王惊奇地问驾车的造父,这是什么地方。造父不知,但又不能不回答国君的问话,但见满山郁郁葱葱,随口说道:“这里叫葱岭。”周穆王深以为然。葱岭,因而得名。

但现在高仙芝面对的是却是没有半分浪漫意味的高原。很多问题摆在他面前。以至于这位史书记载“美姿容”,也就是长得很英俊的美男子常常眉头不展。他并不知道,自从他决定西征的那一天开始,他就注定了烦恼,纠结,以至于恐惧,悲痛的命运。

750年,大唐天宝九年,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旗帜尚黑,中国史称黑衣大食)取代了倭马亚王朝(旗帜尚白,中国史称白衣大食)。而在初步解决了吐蕃方面的问题之后,高仙芝打算利用这一大食易代、河中叛乱的千载难逢良机,剪除大食羽翼,逐步恢复唐朝在岭外地区的主权。于是一个名为石国的西域小国成了牺牲品。

749年12月,高仙芝以石国“无藩臣礼”为由,在经唐廷允许后领兵征讨。

唐军一到,石国便随即请降。高仙芝先派人与之约和,但不久之后即违背承诺,趁其不备出兵掩袭,攻占石国城池。唐军不但俘虏了石国国王,而且捋走男丁,屠杀老人、妇女和儿童,大肆掠夺财物。

高仙芝在此时表现出了贪婪残忍的一面,许多战利品都流入了他自己的腰包。751年正

月,高仙芝入朝,将被俘的几位国王献于玄宗面前,并因赫赫战功被授予右羽林大将军。 但石国的王子侥幸逃脱,身负国仇家恨的他,向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求救。觊觎中亚霸权已久的阿拉伯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送上门来的机会,虽然在开元三年(715年)和开元五年(717年)两次和唐朝的小规模冲突中失利,但接下来唐朝困于和吐蕃的战争,无暇西顾。阿拉伯趁此机会一直力图扩大自己在中亚的影响,很多原先唐朝的属国也先后倒向阿拉伯。这一次,阿拉伯决定给予唐朝更大的打击。

对于这种情况,作为唐朝在中亚地区的最高长官的高仙芝自然不会长时间容忍。天宝九年(750)高仙芝再度奉命出军,击破亲附吐蕃的师国,吐蕃的气焰被暂时压制下去。腾出手来的高仙芝决定向西谋求巩固唐朝在中亚的霸权。一场大战便由石国的覆亡拉开了序幕。

天宝十四年七月(751年),在经历三个多月的艰苦跋涉之后,高仙芝到达了今天哈萨克斯坦境内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罗斯城。并开始攻城。

直到今天,很多历史学家和军事学家仍然对唐军是如何在高原缺氧,补给困难的情况下翻越帕米尔高原,并且在如此疲惫的情况下还能与数倍于己的敌人作战的问题疑惑不解。其实对于这个问题,通过查阅一些史料。大致能给出答案。

第一,前面提到过,唐军人人都有马匹,可以装载随身给养,虽然数量有限。但在无法得到后勤供应的高原上。就能发挥极大的作用。

第二,高仙芝选择的行军路线。在进入帕米尔高原后,挑选平坦宽阔的山间谷地或河道行军,从而将困难降至最低。

第三,在行军时间的选择上,高仙芝同样做了周密的安排。选择气温最热的三至十月份行军,这样一来可使唐军避免在严寒中艰苦行军,从而使唐军将士和马匹都的体力不至于消耗过大,从而保证了战斗力。

在解决了这些疑问之后,我们回到高仙芝的攻城战中来。唐军对这座阿拉伯人控制的城市的攻击一开始就进入了高潮。因为他们使用了一种阿拉伯人从未见过的武器——床弩。中国的弩早在秦汉时期便已独步天下,到了唐朝更加成熟完善,其射程与威力远非寻常弓箭可比。为了弥补弩射速低的缺点,秦汉以来的军阵中一直是弓弩兼有。

唐军一般使用四种弩,伏远弩射程三百步(450米),擘张弩射程二百三十步(345米),角弓弩射程二百步(300米),单弓弩射程百六十步(240米)在不同范围均可以形成威胁。而在这四种弩之外。堪称弩中王者的,就是床弩。

李筌《太白阴经》记载:车弩(床弩)“十二石”强弩,以轴转车(即绞车)张弦开弓,弩臂上有七条矢道,居中的矢道搁一枝巨箭,“长三尺五寸”,“粗五寸”,以铁叶为翎,左右各放三枝略小的箭矢,诸箭一发齐起,“所中城垒无不摧毁,楼橹亦颠坠”。

也难怪,当这种三尺长,五寸粗的近乎蛮不讲理的人间凶器,还带着子母弹功能漫天飞来时,守城的阿拉伯将领和士兵完全不知所措。稍微平静下来之后,马上做了一个最明智的决定。求援。

由于阿拉伯人同样早就在准备对安西四镇的攻击,在接到怛罗斯的求援后,阿拉伯方面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立即组织了十余万大军赶往怛罗斯城。

数天之后,十几万阿拉伯大军赶到了怛罗斯城。面对数量出乎自己意料的敌人,高仙芝有些惊诧。毕竟,根据出发前的情报来看,阿拉伯方面能调动的兵力也就在数万。所以,高仙芝才以安西一镇之力出击。况且安西都护的的两万唐军,其战斗力在当时的唐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身经百战,装备精良。而且习惯于西域地形和气候。这也给了高仙芝极大的信心。殊不知,这一次不准确的情报,会让高仙芝,唐军将士,乃至整个唐帝国付出怎样的代价。

战斗开始,阿拉伯军队首先进攻,由五千名各属国轻骑兵组成的冲锋集团在距离唐军阵地两三里的地方发起冲锋。统帅阿布?穆斯林并没有一开始就动用自己的精锐力量。而是利用这些炮灰试探唐军的实力。

这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并不能看出什么。唐军的阵地没有被撼动,只是进行了轻微的还击。而这五千轻骑损失了寥寥数百。这一次的试探让阿布?穆斯林轻率的认为,唐军的战斗力并非想象中的强悍。于是,他决定打出自己第一张真正的牌:一万阿拉伯呼罗珊骑兵。

阿拉伯骑兵的装备是长矛盾牌和弯刀,并且装备弓箭。阿拉伯马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马种,刻苦耐劳,富有持久力。呼罗珊又是波斯故地和阿拔斯王朝起家之处,当地战士性情剽悍,骑术精熟,再加上不亚于阿拉伯本土战士的宗教狂热,其素质在全国也堪称精锐。一万阿拉伯骑兵的如同狼群掠食一般向唐军阵地冲来。而高仙芝在多次与阿拉伯的小规模冲突中,了解了对方惯用的战术。所以,他命令五千陌刀步兵列于阵前。五千把一丈长的陌刀斜举,遥指对方冲来的方向。

接下来的一幕,对于双方来说,感受完全不同。当这万名阿拉伯骑兵呼啸而来时,首先迎接他们的是发自唐军后阵弓弩手的箭雨。箭矢对这些装甲单薄的骑兵们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三分之二的路程,阿拉伯轻骑已经损失了将尽两千人。

但天生的悍勇狂热以及侥幸心理促使剩下的人更加拼命向前,他们认为,只要能接触到唐军本阵,手中的大马士革弯刀将尽情收割唐军的生命。

但当他们付出了接近三分之一的伤亡冲到唐军阵前时,才发现,更可怕的噩梦在等待着他们。

五千把一丈长的陌刀构成了一堵锋利的钢铁长墙。第一批撞上的骑兵“人马皆碎”。而余下的人沮丧的发现自己手中的长矛长度不够,无法伤害到唐军的陌刀步兵。投掷而出的长矛也被唐军的盾牌挡住。无法造成伤害。更遑论想用弯刀来搏命的想法了。

受阻的攻击使得冲在前面的阿拉伯骑兵开始恐惧,有些人试图掉转马头。但是源源不断的后来者没有给他们这样的机会。一片混乱中,人马践踏,死于唐军长刀箭矢和自相踩踏的士兵各半。

就这样,半个上午过后。高仙芝得意得看着两千多阿拉伯残骑退走,第一次交锋,阿拉伯就损失了近八千精锐骑兵。而唐军仅伤亡数百人。

在组织了数次骑兵冲锋,损失过万人之后,阿拉伯统帅阿布?穆斯林亲身领教到了闻名天下的唐军的厉害,震惊和懊悔之下,决定改变战术。骑兵由侧翼向唐军用弓箭和投掷长矛发起骚扰,减少正面冲锋的损失。而大量步兵则从正面推进。利用人数优势挤压唐军。打乱对方的阵型。

可以说,大唐名将高仙芝这次遇到了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在正确调整了战术之后,唐军的陌刀威力被打了一个折扣。而一次次的轮番进攻,使得唐军士兵疲惫不堪。伤亡超过三分之一。但即便如此。唐军仍然顶住了阿拉伯联军的七次进攻。阵型岿然不动。

惨烈的战斗持续了五天。双方的步兵骑兵来回厮杀。阿拉伯联军在付出了五万人以上伤亡后,总算稍微占得了一些优势。第五天傍晚,就在双方相持不下之时,一个足以影响全局的变故发生了。

事后有人认为,唐朝属国葛逻禄盟军的叛变是出于对形势的悲观。但更多人相信,是阿拉伯人收买了他们。但不管怎样,唐军绝望的发现。自己的后路被叛军切断了。弓弩手和骑兵被和步兵分割开来。失去了支援的步兵阵脚大乱。而阿拉伯人趁机出动重骑兵冲击唐营中心。

连日征战的唐军在内外夹攻之下终于崩溃。高仙芝在夜色的掩护下单骑逃走。而副将段秀实和李嗣业收拢残兵向安西溃退。

途中恰逢己方联军中的拔汗那兵也溃逃至此,造成兵马车辆拥挤堵塞道路。李嗣业恐阿

拉伯追兵将及,不惜对盟军大打出手,挥舞大棒毙杀百余名同属大唐联军的拔汗那军士,才杀开一条血路,残余唐军得以通过。

李嗣业作为唐军副将,或许是出于对阿拉伯人追击的恐惧,或者是对葛逻禄叛变的怒火转嫁到了同为属国盟军的拔汉那身上。总之,他做出了这种残忍而在当时又属明智的行为。事后看来,正是这样残忍功利的行动,使得唐朝在西域属国心中的地位下降。

高仙芝在逃生后,并不甘心,曾试图收拢残兵进行反击。但在李嗣业的劝说下放弃。此役过后,两万安西都护精锐只有千余生还。阵亡和被俘各半。但也重创阿拉伯联军。杀敌七万余人。阿拉伯人鉴于唐军可怕的战斗力,并没有乘胜追击。而只是趁机巩固了在中亚的霸权。

数年之后,唐朝爆发安史之乱,使得唐朝没有力量再与阿拉伯在中亚进行争夺。而吐蕃的崛起也阻挡了阿拉伯的西进步伐。

怛罗斯之战后,安西都护府的精锐兵力损失殆尽。但几年后,高仙芝仍然率兵大破吐蕃。说明盛唐时期唐朝的国力之强盛。如果不是内乱,完全可以继续与阿拉伯在中亚一较长短。阿拉伯的文化和宗教自此以后,在中亚渐渐生根。排除了中华文明影响。中国的造纸术亦因为唐军战俘中的造纸工匠被带到由阿拔斯王朝第一任哈里发阿布?阿拔斯-萨法赫在撒马尔罕新建的的造纸坊里工作而传到中亚和中东。

怛罗斯战役对东西方历史进程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就战术来说,对于唐朝这是一场光荣的失败。劳师远征,面对六倍于己的敌人。仍然只是由于内部的叛变而失败。毙敌七万余。威震一时。对于阿拉伯来说,取得了中亚的霸权。扩大了版图。造纸术也在西亚生根发芽。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反叛,盛唐的辉煌与在西域的光荣同归于寂??

感谢各位!包括指出唐弩射程疑点的星辰之子,呵呵

关于唐弩射程问题,在写的时候我只是引用了另一篇文章中的数据,很惭愧,写得匆忙,未及细查。

今天查了下,在汉朝,弩机的射程就已经最远达到或超过300-400米,而同时期罗马的弩炮也能达到这个距离,当然,威力还是比汉朝的轻型弩要大很多。

另外,射程这个概念只是说箭矢能飞行到的最远距离,而不是有效杀伤距离。比如说抗战时的三八大盖,射程甚至能达到两公里多。但是那属于空中漫步了,打不死人。唐朝这四种弩射程应该是有这个数字的,唐时一步大概相当于今天的一点五米。写下一篇时我会尽量使用原始史料,谢谢质疑。

下一篇打算写汉朝了,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唐帝国对阿拉伯帝国的怛罗斯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毫无疑问的重大战役,这不仅只战役造成的世界性影响,他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打的唯一一场同文明规模,同一级别版图,同一级人口规模的纯粹帝国间的对垒,这点上汉逐匈奴,唐灭突厥虽然都可彪炳千古名动天下,但终不免以大欺小之嫌,毕竟以上对付的不过只是自己几十分之一人口的民族,作战人口,文明能力,科技能力,装备水平,组织能力等都不能同阿拉伯帝国相比,之前唐军在对阿拉伯的战争中取得过2次胜利,而这次的失败也丝毫未伤及安西都护府的战争能力,可见唐和阿拉伯之间确实在仲伯之间

二、 李陵孤战

这一次战役之所以被记叙,并非因为它的规模,也并非它在历史上的意义。纯粹是为了一个人,一段冤屈,和一部书。

激射在战场上的血和含混于阴沟中的血有时候一样壮烈。比如李陵和司马迁。

天汉二年(前99年)秋,汉武帝刘彻,插一句,谥号是死后议定。但刘彻似乎知道自己的历史定位,和自己该做的事。一再出兵匈奴,似乎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这个“武”字。于是,再一次的,发兵了。

贰师将军李广利奉命带领三万骑兵在天山与右贤王相遇,老对手见面,自然也不用客气。持续几日的战斗下来,李广利却没有取得优势。汉武帝一向是个心急的人。在获知战况后,马上召见了李陵,当然,召见的目的并不是让李陵直接增援李广利。

李陵当时官职是骑都尉。

骑都尉,汉武帝始置,秩比两千石。掌管羽林骑。属于皇上的近卫军官。一般不会派出去冒险。虽然当时李陵并不在汉武帝身边,而是在酒泉一带教习射术。但是充其量是个高级教官,加之几乎没有打过仗。所以,找他不是为了带兵。

汉武帝召见李陵是打算让他为李广利监护辎重。换句话说,就是让李陵给李广利做运输大队长。

李陵不干。他要打仗。

李陵之父是李广长子李当户,李当户早死,李陵为遗腹子。李陵成年后,被选拨为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他擅长射箭,十分爱护手下的士兵。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浴血沙场,光宗耀祖,虽然祖上名头太大,但是李陵觉得自己可以。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数年前李广利凯旋之时,李陵奉命迎接,我相信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李陵那颗骄傲的心。

面对李陵固执的请求,刘彻这个喜欢冒险和挑战的皇帝居然答应了。

李陵的上级李广利,这个名字很绝,李陵的爷爷李广“利了”外人,却没有利到自己的孙子。李陵出征开始就诸事不顺,首先,他的五千步卒只是被做为一路疑兵,分散匈奴的注意力。减轻贰师大将军的压力。

其次,他没有马,不知是来不及调配,还是贰师大将军把马都骑完了,或者是在武帝面前夸得海口太大,以至于刘彻相信他单凭五千“丹阳楚人”也能把单于溜得团团转。 总之,天汉二年,没打过仗的李陵带着五千没怎么打过仗的步兵和辎重出发了,他们出居延(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附近)往北,在戈壁中行进了一个月,没有遇到匈奴人。 李陵有些着急也有些大意,着急的是没有匈奴人他就没法扬名立万,乃至重振李家声威。同时也无法完成战略任务。大意的是,他认为匈奴人都忙着对付李广利,自己估计不会遇到什么敌人。

幸运而又遗憾的是,敌人还是出现了。而且一来就是三万。

浚稽山,两个山头之间,李陵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战斗开始了。他面对的是鞮侯单于的三万精骑。五千人被重重包围起来。在此时,李陵展现出了一个将领的天赋。他命令将辎重车作为营寨,军队列阵于营外,前列士兵手执长戟和盾牌。后列士兵弓箭准备。

阵型排的不错,可匈奴人不怕。当然,换作谁也不会怕。骑兵历来是步兵的克星。尤其是善骑射,马术精绝的匈奴骑兵。而且是六倍。匈奴人虽然没读过孙子兵法,不知道两倍夹攻,五倍聚攻,十倍围攻的道理。但是他们知道,眼前的聊聊数千人,不够自己塞牙缝的。 进攻开始了,上万匈奴骑兵冲向李陵的军阵。却遭到汉军后阵“千弩急射”,匈奴人应弦而倒。在汉胡战争的早期,弩机是汉族军队的一个科技领先项目。数倍的射速,更强的杀伤力,使得匈奴人的弓箭相形见绌。匈奴弓箭手虽然射术一流,但是在大规模互射时,命中率并不是第一要素,在更短的时间里发出更多的箭,以及箭矢的杀伤力。才是制胜的关键点。 匈奴骑兵抛下上千具尸体,向山上撤退。李陵见状命令追击,前列待命的步兵尾随杀敌数千。当然,有一部分是中箭无法逃走的堕落骑兵。但是,就初战来说,简直是个奇迹。未经一战的步兵击退了身经百战的骑兵。性价比之高,堪称经济实惠。

相关热词搜索:战争 历史上 中国历史上的战争 中日历史上的战争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