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7-02-0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葵的历史篇一:论吃的历史

论吃的历史

姓名:李琪

学号:20130704011024

班级:13级生物科学1班

【摘要】: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在我们的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吃”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吃”的踪影。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到处都有“吃”它不仅仅只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文化,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食品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味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原始社会到丰富多彩的现在,中国的饮食情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键词】:变化,交流,学习,中国饮食文化

引言:“吃”对我们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深刻影响,存在于潜意识之中。如:岗位叫饭碗,谋生叫糊口,受雇叫混饭,混得好叫吃得开,受人欢迎叫吃香,受人照顾叫吃小灶,花积蓄叫吃老本,占女人便宜叫吃豆腐,男人老是用女人的钱叫吃软饭,干活多了叫吃不消,受人伤害叫吃亏,男女嫉妒叫吃醋,犹豫不决叫吃不准,办事不力叫吃干饭,付不起责任叫吃不了兜着走。可见“吃”在历史的变迁中已经慢慢融入到我们生活的各方面,随着阅读的深入,将让你体会到不同时期“吃”的文化,了解“吃”的历史,进入到一个伴随着时代变迁的、异彩纷呈的“吃的世界”里。

正文:

一、原始社会饮食

原始社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大约起自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主要分为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尧舜禹时期。

1、有巢氏(旧石器时代)

生吞活剥的食祖,当时人们只会使用石器对食物进行块状分割,发明了“脍”和“捣”处理方法,“脯”肉食保存处理法,但人们那时还不懂得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谈不上烹饪。

2、燧人氏(旧时代石器中期)

钻木取火的食祖,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主要的烹饪方法:

A、炮:钻火直接烤果子、肉类;

B、煲:用泥土裹果子和肉类进行烧烤;

C、炙:把肉割成小片串起来烧烤;

D、烙: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熟;

E、熬:将石器盛有水,把食物放在水里再移到火上煮。

3、伏羲氏(新石器早期)

开创肉食的食祖,在饮食上,织网捕鱼,创立了渔业,驯养牲畜,创立了畜业。

4、神农氏(新石器中期)

发掘草蔬的食祖,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确立了食物中的植

物种类。发明耕具,教民耕种,开创人工种植,开始了农耕和定居生活。神农是中国治陶业的开创者,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保存、加热、制作发酵食品提供了可能。有了一定的食材和相应的盛食陶具,于是酿酒、制酱、制醋也就开始了。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

5黄帝

兴灶作炊的食祖,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有得到了改善,黄帝作灶,始为灶神,他发明了最早的蒸锅,教人作灶,这可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这是食品烹饪史上的一大变化。煮海水为盐是人类饮食史上的又一个飞跃,从此有烹有调,不仅使食品的滋味更加鲜美,而且更有益于人体健康。

6、尧舜禹时期

在饮食方面主要特点:

A、在烹饪时完全摒弃了以往的烧石烤法,而普遍采用了蒸煮方式;

B、碎食工具石盘、石棒等已经出现;

C、出现了素食,但此时的素食只是供奴隶食用的粗劣食品;

D、诞生了“五味调羹”,“羹”即菜汤,最早的羹是黄帝首创的“大羹”,而“五味调羹”则是由彭祖发明的;

E、出现了酒,作为饮料。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原始社会的历程最为漫长,人们的生活也最为艰辛。人们在艰难中慢慢地进步,从被动的采集、渔猎到主动的种植、养殖;餐饮方式从最初的茹毛饮血到用火熟食;从无炊具的火烹到借助石板的石烹,再到使用陶器的陶烹;从原始的烹饪到调味料的使用;从单纯的满足口腹到祭祀、食礼的出现。原始社会时期的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开始萌生对精神层面的追求,食品已经初步具有文化的意味。这一阶段称之为食品文化的萌芽阶段。

二、夏商周饮食

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即夏商周时期,在此期间,他们衣食丰足,便开始追求食品带来的口腹的享受,这在一定意义上说,到增加了食品的花色品种,促进了食品结构的变化,引发了食品制作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产生了不断丰富的饮食文化。

1、食品原料大大增加

三代的烹饪原料显著增加,并习惯以“五”为系列,如五谷、五菜(葵、藿香、蒜头、葱、韭)、五畜(牛、羊、猪、犬、鸡)、五果(枣、李、栗、杏、桃)、五味(米醋、米酒、饴糖、姜、盐)。粮食作物增加,新增了“梁”等作物。肉类最多,仅从殷墟挖掘出土的六千多件动物骨骼中,就含有哺乳动物29种。蔬菜20多种,水果近30种。

2、食品初加工的精进

周代石磨的出现,是谷物初加工方法的一次飞跃,周代还出现了肉类的加工,分辨出有病、健康的牲畜,并辨别畜禽各部位,然后施行宰割。

3、出现了菜园和果园

商代出现了菜园,周代出现了果园。

4、人们开始食用冰

上层社会命令奴隶们白天凿冰,并把它存入冰窖里,用来酷暑吃冰消暑。

5、饮食器具和烹饪技术的进步

三代时期对烹饪起最大促进的是发明了铜器,饮食逐步进入“铜烹时期”。有用来煮鱼和盛鱼肉的鼎,用来煮水和煮食物的鬲,这些餐具都很注重形状和质地 。还专门设立了“疱正”、“膳夫”之类的官,具体负责饮、食、膳事宜。新的烹饪工具使人们学会了丁、条、丝、片等刀工和炸、熘、炒等烹调方法,并提出了“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的调味原则,人类进入鼎香四溢的美味时代。

6、始兴宴席

夏商周时期的饮食按性状可分为常食和筳宴。常食是出于生理需要而定时吃饭,出现一日两餐制。筳宴则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礼”的关系而形成的就餐形式,社会和谐性质浓烈,还有音乐歌舞助兴,因此该时期也称“钟鸣鼎食”时期。

7、早期的陕派菜系基本形成

其中以周代王室的“周八珍”为代表,约有四五百种以上佳肴菜品,还有王侯贵族之家的家常美味佳肴,总计在千种以上。周代的“八珍”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烹饪成为一门重要的艺术,显示了周人的精湛技艺和饮食的科学性。

8、吃与政治相联系

如鼎慢慢由餐具变成礼器等。

夏商周时期出现了奴隶制度,使食物也分等级了,奴隶吃素食,贵族吃美味佳肴,也会把饮食与政治结合,更会享受食品带来的方便,会在吃饭时用歌舞增加氛围,达到一些目的,。

三、春秋战国饮食

这是一个烽烟四起、战火连天的时代,也是群情迸放、文化灿烂的时代。各诸侯为了争夺天下,他们高度重视制铁业,使制铁农具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生产的发展,在饮食方面也有一些新的变化。

1、肉食品相对紧缺

这一阶段粮食、蔬菜是老百姓的主要食物,畜产品远离了千家万户。但是,在上层社会仍保留着肉食的传统。因此,统治者被人称为“肉食者”。

2、水产品备受青睐

在北方、南方,水产品都受人们的喜爱。

3、出现了南北食系

由于战争带来了诸多问题,再加上自然地理的差异,各地物产的不同,风俗习惯又不一样,逐步形成了南北两大食系,即中原食系和荆楚(含吴、越)食系,中原食系以粟、麦为主食,肉食主要靠羊、猪、鹿之类,而荆楚食系则是以稻米为主食,以鱼类为副食。至于菜蔬和水果,南北食系也不一样。

4、注重饮食礼仪

在春秋战国,人们分外注重饮食礼仪。据史书记载,日常进食应体现出孝亲敬师。至于宴会上的礼仪,则更多,主要有以下六条:

A、 宾主入座后,食品端上来时,客人要起立,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

B、 咀嚼时不要出声,不要把嚼过的食物放回盛器里,也不要专挑爱吃的饭菜食用;

C、 不要吃饭时当众剔牙;

D、 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

E、 父母若生病,吃肉只能稍尝其味,酒也不能多饮;

F、 不要用食具扬起饭羹以散热气。

5、讲究饮食卫生

孔子在饮食方面的规矩很多,明确提出“十不吃”原则,还强调“不多食”、“食不语”、以及“不为酒困”等至理名言。

6、饮食学论著问世

战国末年,首次出现了饮食学论著,那就是吕不韦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中的《本味》,首次总结了先秦烹调经验,介绍当时的美味饮食制作,对火候及调味作了专门的论述,第一次将厨师的丰富经验上升到理论,是中国烹饪史上最早的理论性文字。

关于食疗的《黄帝内经》,它从中华民族生存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人们设计了“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助、五果为益”的营养方案,提倡“以素食、五谷为主,以荤食

为辅,不偏食、不过饱”的饮食禁忌。

7、进入铁烹时期

该时期烹饪的一大进步就是铁的发明,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为烹饪提供了廉价、方便、实用的工具。铁质锅的问世催生了油烹法的盛行,使此时的饮食烹调技艺更加丰富、成熟。

8、传世食料食品

油(动物油)、盐、酱、醋、茶、糖(麦芽糖)、粥、羹(菜汤)、太史饼(太师饼)、馓子(一种油炸食品)、粽子、苏州年糕、千层酥(山东名食)等。

虽然人们处在战争之中,但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不同的文化、习俗都汇聚在一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饮食文化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南北菜系,饮食礼仪,饮食卫生等,其中的很多关于饮食方面的规则我们现在都还在使用,这些更加完善了饮食文化。

四、秦汉饮食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国饮食上的大革命时期。由于结束了数百年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使得江山得到统一,大兴农业水利建设,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旅店,使餐饮业更趋发达,尤其是张赛出使西域后,中外交流日趋广泛,烹饪原料、调味品种迅速增多,烹饪技术也显著提高。出现了很多新情况。

1、 面食代替粒食

此时,石磨已遍布各地,而小麦磨出的面粉又白又细,最好吃。人们改“粒食”为“面食”,随着面的出现,各种饼也相继出现。

2、两餐变为三餐

从汉代起,传统的一日两餐制开始向一日三餐制转变,第一餐为早餐,在天色微明;第二餐为午饭,在正午时刻;第三餐为晚餐,大约在下午三点至五点之间。

3、三大菜系趋形成

一个菜系的形成是和它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自然条件、资源、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秦汉时期,鲁、川、粤三大菜系已经形成。

4、注重食养食疗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药食同源”之说。到秦汉时期的人们普遍认为“药补不如食补”,当时人们一旦生病,也往往以食为药,实行饮食疗法。

5、筷子已经普及

筷子起源于中国,古代叫箸。秦末时期,筷子有时还成为一种与文化有关的器物。还有很多筷子的用法和规矩。

6、羊肉备受青睐

羊肉在当时被奉为上品。

7、饮食差异巨大

在秦汉,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饮食水平有天壤之别。皇帝、贵族吃的是山珍海味,饮食生活分外奢侈。至于普通百姓,往往连菜食也填不饱肚子。

8、外来食品的出现

汉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但将中国茶叶等国粹传到国外,也从国外引进一些新食品。如:石榴、葡萄、葡萄酒、青瓜、大蒜等。

9、新生食品增多

这个时期产生了很多食品,豆腐诞生于西汉时期,还有腊八粥、在元宵节吃元宵,还有蒸饼、白饼、烧饼、汤饼、髓饼、鸡鸭子饼、截饼和豚皮饼八大品种的饼。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个时期是历史上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共经历了三百六十年。三国是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因为战争导致大量中原移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长期

居住在边境上的五个少数民族也大规模的内迁,这使得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大融合,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大融合,都给饮食领域带来许多富有生气的新东西。

1、 食品原料增多

乳传入中原后,不但新增了酪、而且从酪生出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

2、 李子誉冠群果

当时社会上已经有数十种水果,但因为李子适应性强,品种多,达十五个品种,李子分春季、秋季、冬季,几乎一年四季都有成熟,所以李子誉冠群果。

3、 苏菜开始形成

苏菜是由苏州、扬州、南京、镇江四大菜系为代表构成的。苏菜与当时的政治局面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4、 饮酒之风盛行

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都喜欢饮酒,而且经常喝得酩酊大醉。

5、 僧尼开始戒荤食素

据说这是由梁武帝提倡而普遍起来的,他笃信佛教,为表明自己“不结恶果,先种善因”,他每日只吃素食,禁鱼肉,不饮酒,断绝房事,不与后果美女往来。

6、 饮食专著众多

出现了很多关于饮食方面的著作,如南朝齐人虞宗《食珍录》,北魏人崔浩《食经》,曹操的《四时食制》,三国的《南州异物志》,西晋人《南方草木状》,南朝梁人《荆楚岁时记》,南朝宋朝人《广州记》,特别是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7、 大量食品传世

馒头、面条、饺子、馄饨、江浙名食甘露酥、古井贡酒、泸州老窖、普洱茶、龙井茶

六、隋唐饮食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外交全都达到了一个辉煌的发展阶段,饮食领域也百花盛开,异彩纷呈。

1、 食物品种空前丰富

该时期严禁宰杀牛、马,但吃螃蟹和吃鹿肉的人大大增加,值得强调的是,温室蔬菜和人造冷饮也源于隋唐时期。

2、 上层人士饮食怪诞

一些上层人士奢侈、愚蠢和残酷,在饮食方面也表现得十分荒唐。如无脂肥羊,就是在地上掘坑,周围用石块围住,用火烧红,用铁笆盛带全羊,上面用柳条盖住,覆以上,焖熟。

3、 出现合食制

隋唐之前,人们吃饭一直实行“分餐制”,自隋唐之后,被“合食制”代替了,这种变化主要是源于家具的变革。隋唐时期,桌椅已进入千家万户,合食制出现,但直到宋代,合食制才普及。

4、 出现工作餐

今天所谓的“工作餐”,最先出现在唐代官场上。据史料,自李豫之后,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衙门,公款吃喝之风愈刮愈烈,为了方便还设立了食堂。

5、 食疗专著问世

唐代食疗专著开始诞生,如:《千金食治》、《食疗本草》、《食医心鉴》等。

6、 茶学专著诞生

自中唐起,茶学作为饮食文化的又一分支而宣告诞生,其标志是陆羽撰写的《茶经》。

7、 严禁捕食鲤鱼

饮食禁忌极多,如忌食父母或自己本命所属的动物,忌食音同父讳的食物,忌“卧吃食”和放后倒卧,孕妇的禁忌更多,还严禁捕食鲤鱼,因为唐代皇帝姓李,而李、鲤同音。

葵的历史篇二:抗日战争重大历史事件

抗日战争重大历史事件

公元1928年:

·6月4日,皇姑屯事件。张作霖(东北军阀,张学良之父)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暴露了日本企图侵略东北的意图。

公元1931年:

·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趁张学良调动东北军主力入关参加中原大战并留驻华北之机,发动“柳条湖事变”,又称“九一八事变”。 事变两个月内,日军占领中国东三省诸多主要城市,除在黑龙江遭到马占山部等的强烈抵抗之外,并未遭受重大损失。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民众自发组织了大量东北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军阀侵略,这些抵抗得到了关内民众同情和声援。

公元1932年: ·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进攻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爆发。驻守上海的第十九路军(粤军)在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的带领下展开回击,随后张治中率中央军第五军增援上海,双方陷入僵持。2月28日,英国、法国、美国三国公使介入调停。5月5日,中日双方签署《淞沪停战协议》。史称“第一次松湖战役”。

·3月,日本关东军在东北扶持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公元1933年—1935年:

·1933年日本将军队开进长城一线,进犯热河、察哈尔两省,史称“长城事变”。 ·1935年1月中旬,日军制造了“察东事件”,迫使南京政府承认察哈尔沽源以东地区为“非武装区”。

·1935年5至7月,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和关东军奉天(今沈阳)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借口“河北事件”和“张北事件”,胁迫南京政府批准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梅津达成的条件,即“何梅协定”,及察哈尔代理主席秦德纯与土肥原签定的“秦土协定”,接受日军所提取消冀、察两省境内的国民党党部等多项要求,使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

·1935年9月,日本再度制造舆论,要求“华北五省(察哈尔、绥远、河北、山西、山东)自治”。

·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

(以上事变统称“华北事变”,它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标志。) ·1933年12月,福建蔡廷锴、李济深及其十九路军组织“中华共和国临时革命政府”,与红军签署《抗日停战协定》,力图挽救危局,史称“福建事变”。

·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了瓦窑堡会议。

公元1936年:

·12月,蒋介石亲自来到西安“督战”,12日,张、杨发动了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实施“兵谏”,逼其抗日。又称“双十二事变”。

公元1937年:

·7月7日,日军炮击中国宛平城,卢沟桥事变发生,中日全面战争开始,史称“七七事变”。

·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淞沪会战开始。它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会战指挥将领:蒋介石。

· 8月16日至12月2日,江阴海战。是抗日战争中罕见的陆海空三栖立体作战,也是抗战期间唯一一次海军战役。

·8月22日,中国共产党中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25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10月2日,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9月23日,中国蒋介石被迫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

·9月25日,平型关大捷,中国八路军115师一部在平型关歼灭日军1000多人,这是中日开战以来共产党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战役指挥将领:林彪。

·10月13日至11月2日,忻口会战。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会战指挥将领:阎锡山,朱德、卫立煌。

·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军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人(南京大屠杀)。

公元1938年:

·4月,台儿庄会战(徐州会战的一部分)。国军大败日军。毙伤

葵的历史

日军一万多人,成为中国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会战指挥将领:李宗仁。

·6月9日,蒋介石命令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南岸大坝,史称“黄河花园口决堤”。此举虽然暂时阻挡了日军南下,但是也造成了黄河下游的大规模水灾,造成上百万民众直接死亡或间接因饥荒而死。

·8月至10月,武汉会战。是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会战,战争中日本损失8万人,因病减员8万人,由此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会战中,中国军队最大的胜利是薛岳指挥的“万家岭大捷”,歼敌4000余人。会战指挥将领:蒋介石、陈诚。

公元1939年:

·5月1日—5月24日,随枣战役。战役指挥将领:李宗仁。

公元1940年:

·3月30日,汪精卫伪政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5月1日—6月18日,枣宜会战。会战中,国民党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他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会战指挥将领:李宗仁、张自忠。

·8月20日至12月15日,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会战指挥将领:彭德怀。

公元1941年:

·1月,中国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杀害。

·12月,香港保卫战。战役指挥将领:莫德庇少将。

·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长沙会战。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会战指挥将领:薛岳。

公元1942年:

·2月1日,中国毛泽东在延安作整顿党的作风报告,其后全党开展整风运动

·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左权不幸壮烈殉国。他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牺牲的最高将领。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协助英军对日作战,救出被围英军7000人。

·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公元1943年:

·11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埃及首都开罗开会,通过《开罗宣言》,要求战后日本归还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公元1944年:

·4月17日至12月10日,豫湘桂战役。抗日战争中损失最大的会战,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会战指挥将领:蒋介石、陈诚、白崇禧、汤恩伯。

·5月,卫立煌将军指挥的中华民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发起滇西反攻,成为了日本在中国战败的转折点。

公元1945年:

·3月起日军先后发动豫西鄂北会战和湘西会战。

·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大会通过的党章中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南

·5月,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重庆召开,决定坚持独裁、准备内战的政策。 ·7月26日,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8月28日,毛泽东抵重庆,与蒋介石会谈,史称重庆谈判。

·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8月8日对日宣战,发动八月风暴行动,于8月9日出兵中国东北。加速了日本投降的步伐。

·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

·10月25日,日本台湾总督签署投降书,台湾、澎湖列岛重入中国版图。

葵的历史篇三:黄秋葵的情况说明

黄秋葵的情况说明

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L.) Moench)又被称为秋葵、咖啡黄葵(海南)、越南芝麻(湖南)、羊角豆(广东)、糊麻(上海植物名录),锦葵科秋葵属植物。20世纪初,由越南、印度引入我国,在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上海、云南和广东省等地均有栽培。种子被用于生产食用油料或工业油料,嫩果可做蔬食用。1983年,长沙现代农业研究所引进了蔬果专用的黄秋葵品种。上世纪80年代初,扬州罐头厂和浙江象山食品厂开发了黄秋葵罐头。

1. 黄秋葵是我国传统食用的食品

检索《中国植物志》

(http:///pdf/49(2)/056a.PDF),黄秋葵被称为咖啡秋葵。1937出版的《中国植物图鉴》(贾祖章主编)第432页收载了黄秋葵。黄秋葵用途主要是,种子作为油料,供食用或工业用;嫩果可作蔬食用。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网站(http:///)全文检索“黄秋葵”

( http:///Result.aspx?c=1&q=%E9%BB%84%E7%A7%8B%E8%91%B5&f=everything),中国方志项下,1982年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合肥蔬菜品种志 》第299-300页收载了黄秋葵作为蔬菜。在中国知网

(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全文检

索“秋葵”,其中1958年出版的 《安徽农学院学报》第67-79页刊登了葛鍾麟的《合肥市蔬菜害虫初步調查》中记载了蔬菜—秋葵。

在中国知网

(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全文检索“秋葵”,《上海食品工业》1985年第4期,浙江省象山县罐头食品厂胡孟立、 洪基光的《新品种秋葵的罐藏性能探讨》一文中记载,在1984年前,扬州罐头厂已经将黄秋葵嫩荚加工成罐头在国外非常畅销。

2013年10月1日执行的《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号,

http:///fzs/s3576/201307/34de96581cfc4751be3bc83870360472.shtml)第22条规定,“传统食用习惯,是指某种食品在省辖区域内有30年以上作为定型或者非定型包装食品生产经营的历史,并且未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以上资料说明,黄秋葵在我国已经有近百年的栽培、食用历史,作为原料加工成食品也有30多年的历史,且未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以说,黄秋葵属于有传统使用习惯的食品。

2. 国家关于普通食品原料的规定

2014年4月2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网发布了《国家卫生计生委政务公开办关于新食品原料、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有关问题的说明》

(http:///zwgkzt/zcjd/201404/32830cde058b413e

87b82119caf89c3f.shtml)。该文件指出,“对符合《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规定的有传统食用习惯的食品,企业生产经营可结合该办法,依照《食品安全法》规定执行”。文件第二部分规定“除已公布可用于普通食品的物品外,《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的物品不得作为普通食品原料生产经营。”也就是说,普通食品原料实行的负面清单管理,已公布可用于普通食品的物品和除《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物品外均可用于普通食品生产。黄秋葵作为有传统食用习惯的食品,不在《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可以作为压片糖果的原料。我公司采用黄秋葵干制品符合NY/T 1393《脱水蔬菜 茄果类》的规定要求。

相关热词搜索:历史 葵力果历史档案 历史小说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