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分析

发布时间:2017-02-0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试卷分析篇一: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2014-2015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岫岩满族中学康

一、试卷特点

1、体现新课标理念,注重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

试卷符合新课标要求,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应用,以及考查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试题命题灵活新颖。

2、覆盖面较广,综合性较强。

试题考查的知识面较广,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以及有机结合。不同层次的综合试题的检测,能够较全面地检查出本学期教学效果。如材料分析题:七年级历史材料分析题,注重同类知识的分析比较。(26题,比较齐桓公和曹操称霸策略和目的异同;27题,分析汉武帝与秦始皇共同点;28题,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内容、作用的比较。)八年级历史材料分析题,注重考查知识体系的建构,和综合能力的培养.(27题,考查近代化探索知识结构的掌握;28题,综合考查党的历史上的会议内容意义等;26题,考查会议与政党成立之间的内在联系。)九年历史材料分析题,注重综合知识的比较和内在联系。(26题通过内在联系回答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知识内容;27题综合两次工业革命内容回答问题;28题综合近代英、法、美民族政治内容比较回答不同。)总之,每一个材料分析题都能囊括一个阶段或者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

3、重点突出,七年八年级难易程度较难,九年级难易程度基本适合。

每个年级的试卷都能紧扣新课标要求,突出重点,能考出学生的层次和水平,但七、八年级材料分析题整体看,略难。七年级历史材料分析题,都是同类知识比较分析回答,较难。另外,26题,人物图片结合文言文材料内容回答问题;28题,整段文言文是材料等,找出秦皇汉武共同点,即是比较也是归纳,这又增加了试题难度。八年历史材料分析题,考查知识体系的掌握有一定难度。26题,是从时间和对联切入;28题是从词语(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的比较切入,考查新民主主义时期“开天辟地、力挽狂澜”是哪两件事,即党的会议:中共一大和遵义会议,虽然灵活,但对于考查整个年级学生学习状况,增加了试题难度。九年级28题(2)填表题填政体形式略难。

4、注重热点,迁移性较强,开放性较大。

本次试卷能结合我们日常现实生活中关注的热点,有针对性地切入来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历史时代感和责任感。如七年级28题(5),由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让学生谈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建议。九年级27题(4),让学生谈两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示等。试题具有时代特色,通过谈启示,看法、建议、教训等,更能使学生立足本国国情,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 、学生答题情况

七年历史 :考试人数: 625 总分 :38678 平均分:61.9

优秀人数: 98及格人数:349

优秀率:15.7% 及格率:55%

八年历史: 考试人数:539 总分:30812 平均分:57.2

优秀人数:69 及格人数:257

优秀率:12.8% 及格率:47.7%

九年历史: 考试人数:541 总分: 39764平均分: 73.5

优秀人数:224 及格人数:433

优秀率:41.4% 及格率:80%

三 、失分原因

(一)学生原因

1. 错别字现象严重,汉语水平太差,知识点混淆。

2. 学生不会活学活用历史基础知识。 3.审题能力不强,分析问题的能力薄弱,缺少全面地综合地看问题的能力。

4.解题技巧和方法掌握不佳。

5.不会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回答问题。

(二)试题本身原因

1有些问题一个知识点考察多次。一个问题多个问法,答案相同或相近,特别是八年选择题。如果是一个知识点这样多次切入考查还好,多个知识点这样重复出现已经是试卷的一大弊端,因此不利于更有效更全面地考查学生本学期学习情况。 如八年级历史试题,选择题25个,其中有5个知识点在选择题中相近或相同考查。南京大屠杀,7题考地点,21题考事件名称;重庆谈判,4题和11题都考蒋介石目的;遵义会议,3题和10题都考事件名称,而材料分析题28题中依然考查遵义会议事件名称加上事件意义;九一八事变,16题和20题;平津战役,6题和22题全考傅作义人物。

2.试题略难,给出的选择题标准答案有错。七年选择有三个错误答案,八年选择题24、25答案错误,七、八年级历史材

历史试卷分析

料分析题问题设计略难。九年历史选择题答案给错2个。

四、改进措施

1、教师须转变教学理念,切实改变教学方法,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完善教学。

学习新课标精神,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思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热爱历史学习。同时,领会中考精神,加强思想教育,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大知识的容量,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强化基础知识教学,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注重知识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知识总结和归纳。关注知识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实现知识体系构建。

3.注重能力培养。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的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本质,论从史出的能力,进而明确理论指导实践。

4、加强技巧性训练。

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有计划地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5.注重学科渗透,注重课本中文言文讲解和难写字词的识记等,适当关注社会热点。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注意历史的时代性,重视历史的史鉴作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历史试卷分析篇二:高中历史试卷分析

2014级绵阳一诊历史科试卷分析 一,表扬(他们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 历史前( )名:

2. 需要加把劲的(努力就能做好!)

一、试题质量

第一,从考试题型方面看,本次命题主要设有俩种常规题型,分别是单选题,材料分析题,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与判断;材料分析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分析,总结归纳和文字表述能力等;从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入手,考查学生对历史规律的理解、运用、对比、评价等,题型的设置依据传统,与高考接轨,比较合理。

第二,从命题特点方面看,本次命题特点分明,主要表现在:一是选择题此类题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能力。二是坚持与高考热点接轨,注重对诸如政治文明史等观点的考查。

第三,从难易度方面看,本次命题有一定难度,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对考生的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考试效果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考生得分不很高,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考生大多选择题失分较多,问答题难度不大,导致出现高分扎堆,但贫富差距明显的状况。

其原因从学生角度看,一是考生平时对历史学科所花时间太少,学生精力有限,导致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对基本概念历史规律的理解应用水平尚待提高;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含糊不清,比如:宗法制与分封制.,罗马共和国与 罗马帝国,元朝的建立等。二是考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佳使得考生只注重对单一知识点

的把握而缺乏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考生理解,分析问题过于片面,不深刻;三是考生考试能力尚待提高,审题往往出现重大失误。如:“根据材料一,评述西汉盐铁官营政策”,大多数学生没依据材料作答,导致失分严重。

从老师角度看,一是老师讲授速度较快,学生的适应不足,消化不够,二是老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保守,包办式的灌输较多,学生自我体会独立思考较少;三是老师选题资料贫乏,有局限性,平时训练题质量不高。

三、整改措施

针对出现的问题,应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精备课为前提,课堂上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预习复习及独立思考,讲授新课时循循善诱,避免“满堂灌”,每个星期至少留一节课或一个自习时间给学生自主安排历史学习。

第二,老师授课须主重在平时加强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及不断完善,每一章或几章上完后须作知识体系的梳理,平时讲新课时亦要注意古今联系,中外对比,让学生具备全球史观,具备更广阔的眼界及更全面深刻的思维。

第三,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及答题技巧的指导,抓住每一次讲解试题的机会,有针对性的在诸如审题等方面学生能力的提高加以强化,另外,印发一些学习方法及答题技巧方面的资料供学生参考,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亦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第四,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内各老师知识及经验的交流创造条件,加强与本地或外地其它兄弟学校的交流,争取学校支持,在学术交流,资料更新及完善,教学和改进等方面能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本级教师将一如既往保持高度的责任心,苦练内功,取长补短,争取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更上一层楼。

2013年11月6日

历史试卷分析篇三: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分析

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题评价

从总体上看,难度较大,但是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模拟性。试题很灵活,比较全面的考查了考生的记忆、理解、综合归纳和整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以材料为情境设计试题,以能力为立意全面考查考生,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性、思想性、现实性、应用性。选择题从选题内容到设问分项,侧重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选择题答案唯一,没有争议。非选择题纵横联系中外历史,把众多重大事件贯穿于一体,设问明确,重在分析背景、原因、影响,体现新课标要求。

2.以问题情境立意,关注人类所面临的、现实社会所关注的重大事件。非选择题结合古代至现代的国家对政治制度的选择,体现了制度的多元性以及尊重各国的选择,侧重于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从中外的改革(近现代化)的对比与联系中,考查考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及见解,以深化考生对当今中国的改革的认识。

3、阅读量较大。但是此次历史科的命题视角较广,考试内容都是考纲所要求掌握的要点和重点,体现了对高三教学过程的宏观把握,能够对我们的复习迎考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试卷分析

选择题9-16题分析:选择题,分值32分,失分率较高的题目重要集中在12、16题,准确率不到60%,总体看来,选择题难度大,得分率较低,存在问题:难度大,材料多,而且文言文多,理解有难度;学生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答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时间概念模糊、重要知识点记忆不牢、审题不认真,以及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和分析,另外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掌握的不太理想。

非选择题27题,分值为25分。

第(1)问 :考查学生是否理解题干所给材料及相关历史背景,能否有机地联系起来理解命题者的意图,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条件限制词,确定答案要点。

存在问题:

1、基础知识记忆不清,如第(1)问:记不清孔子思想。

2、不审题或不理会题干要求。题干以及明明写清楚近代化的内涵,但考生的答案却未能体现思想这一点。如第(1)问.

第(2)问:侧重考查考生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考查考生的综合比较、分析和解读材料的能力,以及考生学以致用,从学习历史到认识今天,这是一种认知迁移能力,把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部分学生概括能力欠缺,综合能力不强

第(3)问:存在问题:1、基础知识不扎实,未能确切掌握经济体制的演变过程;2、读不懂问题,不清楚问的是什么。3、答题不规范,不按题目要求答题。

非选择题29题

重点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第(3)问和第(4)问 :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进行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 是一道典型的阅读与理解题。

存在问题:读不懂材料或脱离材料,随意性大。

第(3)问 :存在问题:仅局限于材料的提示,未能得到满分

三、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这次模拟考试考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尚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对课本基本知识点、基本史实与历史发展线索的记忆不清晰,理解不够准确。这反映学生对教材不熟悉,基础知识没有过关,更没有架构起历史知识网络。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存在差距。首先表现为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较差,其次是迁移历史知识能力差。历史试题一般都设置新情境,从新角度提出设问,但都以教材或所学的知识点为依托,然后换了一种方式提问,换过新的材料,有些学生就无从下手,得分普遍较低,这反映学生迁移知识能力差。

3、审题能力差,答题不够规范。不少学生不能认真、仔细审题,导致不应该出现的失误,如看错题目要求,对题干所给材料及相关历史背景不能有机地联系起来理解命题者的意图,不能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条件限制词,不能筛选要点,确定不了答案要点,所以答题时往往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回答一题多问时,不能将新设问的关键词如方式、共同原因、趋势、表现、特点等写在答案前再组织语言。

4、概括能力欠缺,综合能力不强。

5、文言文功底欠缺,读不懂材料和设问。现在的考试,在涉及古代史情境的材料中,有很多文言文,现代历史的长句,要读得懂才能理解、分析,才能答题,而有些同学读不懂,这恐怕是历史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了。

四、今后的教学启示

1、认真研究和解读《考试说明》,始终把握高考复习方向,切实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考试说明的解读不仅仅停留在感性的层面,更应当和《教学要求》进行对照分析,并和新课程高考样题结合起来深入地研究,真正吃透大纲,达到灵活运用,要非常熟悉考试说明对高考各种能力的要求,在复习过程当中指导学生逐渐向高考靠拢。

2、依托教材,夯实基础知识。高考试题尽管大量引用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无论如何,知识的落脚点都是教材的基本内容。因此,熟悉教材,夯实基础是高考取胜的根本保障。

3、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根据新课程高考的命题特点,在下一阶段的复习中,应进一步的理清历史发展的专题线索,抓住知识点,深化知识面,形成点、线、面立体式知识框架结构,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打下基础。

4、抓主干,突出重点知识复习。在近几年高考中,以主干知识为主,学科主干知识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主干知识、重点知识要强化训练,多角度、多层次地练习,特别是抓好学科内综合训练。

5、要处理好讲、练、评的关系。在高三复习最后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时间紧任务重,应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力求做到“精讲”“精练”“细评”,讲练结合,练后细评。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6、加强学法指导,多在“落实上”下功夫。让学生学会对学科主干知识的

整合,将历史知识进行纵向的、横向的多方位的延伸、交叉和联系,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有的放矢地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和答题技巧,让学生熟悉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不仅让学生“多看”“多想”,而且要“多写”;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为学生掌握的一切知识最终都要落实到答题纸上。

具体训练:

①多做新课改地区的高考题、模拟题,让学生消除对高考试题的神秘感,增强信心。

②训练中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审题、解题、答题的规范)。 ③研究、试题答案,提高学生答题能力,用学科语言答题。

④限时训练,提高解题速度。(单选题的时间)

⑤多提供材料题,提高解答材料型题的能力。(学科内综合训练)

⑥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稳定学生的心理因素。

主观题复习中要求从提高效率的角度入手,要用一道题去复习一大片。努力做到: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二是要注意答题文字表述的规范性;三要注意总结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四是要以一带十,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五是要注重对高考中频繁出现的常考的知识点和比较型题目、开放性题目、图文地图类题目解题技巧,答题规范性的训练,尤其是比较思维能力,让思路更开阔,更灵活。六是每道主观题须做到赋分批改,让学生明确每道题目失分的原因在什么地方。

五、努力方向

第一,继续强化双基教学,强调学生回归教材,虽不能要求字字通读,亦要快速浏览,保持熟悉感。重点是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类,重点训练,让学生将前面复习过的零散知识横纵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要求学生对应教材相应章节进行归纳总结。

第二,加强解题方法指导,在日常的复习课和练习中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包括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阐释历史的能力等,如何审题,如何组织语言,如何归纳要点,如何知识迁移都需要有意识指导。

第三,适当关注现实,高考命题注重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有机结合。教师在复习时注意以当前热点问题切入,折射回顾相关历史知识,能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减轻学习负担。

第四、注意收集和研究高考信息,深入探讨考试大纲与说明,正确把握命题方向。

相关热词搜索:试卷 分析 历史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反思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