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学业水平历史

发布时间:2017-02-0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广东学业水平历史篇一:2014广东学业水平历史复习提纲(详细版)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复习提纲 必修一政治文明

第一单元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西周政治制度

1、分封制度

⑴对象:同姓亲族为主,还包括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⑵义务:受封诸侯有政治、经济和军事义务(核心是分封土地和人民)

⑶效果:周朝扩大了统治区域;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加强;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度

⑴性质: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与分封制度互为表里; ⑵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也是最大特点)

⑶内容:大宗和小宗两个体系。

⑷辅助工具:礼乐制度;

⑸成效:强化了王权;有利统治阶级内部稳定与团结;确证贵族垄断特权地位。

3、礼乐制度 作用: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建立背景

1、政治:宗法分封制崩溃;兼并战争频繁;各国进行改革;秦国兼并六国,结束分裂局面。

2、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

3、思想:法家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⑴皇权至上,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⑵王位世袭制

2、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度:

⑴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务。 ⑵特点和优势:互相配合和牵制,有利于皇帝专权。

3、地方机构——郡县制,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4、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5、发展脉络:春秋战国萌芽,建秦朝立,汉朝发展,唐宋完善,明清僵化。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以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君权与相权关系)

1、汉朝——中外朝制度

2、隋唐——三省六部制

⑴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总管六部,负责政令执行。 ⑵作用:第一,分工明确,相互补充,提高了行政效率;第二,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第三,

3、宋朝—“二府三司”:中书门下省、枢密院合称“二府”,盐铁、度支、户部合称“三司”。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三司分割宰相财政权;中书门下省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

4、元朝— “一省制”: 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统领六部,

二、选官制度:

1、西周: “世禄世卿”制度;

2、战国、秦、汉初:按军功授爵;

3、汉武帝时期:察举制和征辟制

4、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5、隋唐至明清: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素质;确保帝国繁荣.

三、监察与谏议

1、监察制度(对官僚):秦朝监察机构是御史大夫;汉武帝时是刺史;明清中央有都察院,各省有按察使司。

2、谏议制度(对皇帝):隋唐是门下省,宋代是谏院。

3、评价:①这两种制度既不能从根本上制约至高无上的皇权,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地效。②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仍有重要作用。

第4课 明清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一、地方政治机构的演变(中央与地方关系)

1、汉初——王国问题

⑴根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汉景帝时期出现“七国之乱”;

⑵解决:景帝平定叛乱,武帝实行推恩令,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隋唐——藩镇问题

根源:唐中后期在地方增设许多节度使,后发展为藩镇割据局面。

3、宋朝——解决藩镇问题 ⑴分割地方军权:第一,杯酒释兵权,兵权收归中央;第二,三衙掌握统兵权,枢密院掌握调兵权,实行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第三,扩充中央禁军,守内虚外;第四,派文臣做地方长官; ⑵分割地方行政权:设通判对各州郡地方行政长官实行监察; ⑶分割地方财政权:派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政权。

⑷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分裂局面,中央集权得以强化;但造成了“三冗”问题和积贫积弱局面。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

1、朱元璋废除丞相,皇帝自掌六部——皇权专制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2、明成祖设立内阁

3、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⑴原因:根本是加强皇权;直接是及时处理西北战事;

⑵地位:只是为皇帝服务的秘书班子。

⑶作用:①简化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②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

第二单元第5--6课 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

一、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1、地理:山地多、港湾多、岛屿多、土地少(三多一少)

2、政治:(1)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制;(2)民主传统:前八世纪贵族制代替了君主制,为政体向民主制方向演化准备了条件

3、经济:希腊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繁荣,

4、文化:海外贸易和海外扩张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希腊城邦文化繁荣,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

1、建立过程: BC594年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了民主的轨道;BC509年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民主制;BC443年伯里克利改革进一步完善民主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2、基本特征: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3、主要表现: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发放补贴、公民大会辩论章法、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陶片放逐法等;

5、积极意义:①伟大创举——为人类提供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的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②有利于正确决策。③有利于修正错误。④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⑤有利于促进经济、文化的深入发展。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

6、消极方面:①民主范围狭隘,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②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和夫权社会;③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和法律

一、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演变

1、君主制(BC6世纪末之前):君主专制、世袭、终身。

2、贵族共和制(BC6世纪末):执政官、元老院(决策机构)、公民大会;

3、元首制(BC27年):屋大维实行元首制

4、君主制(3世纪):戴克里先实行公开的君主统治

二、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1、形成:习惯法——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①内容: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是习惯法的汇编,维护贵族利益。

②评价: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维护贵族利益同时也是平民的胜利。

2、完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内容:《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和《查士丁尼新敕》,统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3、评价;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一定程度上稳固了罗马帝国

的统治,有利于其大肆扩张。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第三单元第8课 渐进的制度创新

一、《权利法案》

1. 背景:英国自古就有限制王权的传统;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2、颁布:1689年威廉接受议会拟定好的《权利法案》

3、意义: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王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统治方式从人治专向法治;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形成:①时间:光荣革命后 ②职责:行政职责

2. 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物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后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3、发展: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为两大政党的竞争,由获胜的多数党组阁;

三、议会普选权完善: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

四、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特点:

1、议会是权力中心,掌管立法权和监督权;

2、国王是国家元首,是“统而不治”的虚君;

3、内阁首相是最高行政长官,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对议会负责;

4、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第9课 北美大陆的新体制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联邦共和政体的建立(1787年宪法的颁布)

1.宪法原则及内容: ①联邦制原则:最高行政权归总统;立法、联邦财政权归议会;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②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③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2、宪法意义:

①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美国依此成为一个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②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和资产阶级民主,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和经济发展。

二、联邦制共和政体的巩固和完善:

1、巩固——南北战争: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和联邦制;内战后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

2、发展——两党制 特点:两党制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统选举、参议员和众议员选举、州长选举、市长选举等政治选举都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一、法国: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一)政权七次更迭:君主立宪制(1791——1792);第一共和国(1792——1804);拿破仑建立的第一帝国(1804—1814);封建波旁王朝的复辟(1815——1830);七月王朝(1830——1848);第二帝国(1852——1870);资产阶级第三共和国(1870——1940)。

(二)共和制度的确立——1875年宪法

内容: ①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妇女、军人无投票权)。 ②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有立法权和行政权;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与美国总统的差异在于:总统由议会选出,向议会负责;总统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向议会负责。

意义:①政治: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最终确立;②经济:促进了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

二、德意志帝国的体制(君主立宪制)

1.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宪法

2、宪法内容:①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拥有行政、立法、军事大权:

②首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③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但立法权不独立,既不能产生政府,也无权监督政府。

3、局限:帝国实际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特色。最终把德国拖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

4、意义:标志着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附:德国政体的演变

1、君主立宪政体(1871—1919):德意志帝国

2.共和政体(1919—1933):魏玛共和国,被称为“没有共和的共和国”。

3.法西斯专制政体(1933—1945)

4.民主共和政体(二战后):铲除法西斯,彻底的民主改革。

第四单元第13、15课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近代前期列强侵华史实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原因:根本原因是英国蓄意要打开中国国门,把中国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直接原因是虎门硝烟;

(2)结果:战败,签定《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割香港岛、议定海关税、赔款2100万银元;通过附件得到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居住租地等特权。

(3)影响:①政治上,主权和领土遭破坏,独立发展道路中断;②经济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历史进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原因:根本是列强要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直接是清政府拒绝了列强的修约要求;

(2)主凶是英法,帮凶是俄美;

(3)结果:战败,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十口通商、外国商船和军舰可出入长江口、外国人可自由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赔英法军费各200万两);1860年签定《北京条约》

广东学业水平历史篇二:2015年6月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广东省2015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2015.6

本试卷共8页,共7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秦始皇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创立了

A.分封制 B.宗法制C.科举制D.皇帝制

2.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曾经是百官之首。下列朝代中,废除了丞相的是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3.古代雅典可能具有公民资格的是

A.妇女 B.奴隶 C.成年男子 D.外邦人

4.下列国家中,19世纪实行民主共和政体的是(转 载 于:wWW.ZHaoqT.nEt 蒲 公英文 摘:广东学业水平历史)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俄国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领导德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是

A.俾斯麦 B.华盛顿C.查理一世 D.沃(尔)波尔

6.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性文件是

A.《共同纲领》B.《共产党宣言》 C.《四月提纲》 D.《权利法案》

7.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京即今天的

A.西安 B.天津 C.北京 D.南京

8.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端的标志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9.“文化大革命”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它开始于

A.1956年 B.1966年 C.1976年D.1978年

10.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实现国家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D.“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11.针对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困难,美国提出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D.成立欧共体

12.国际政治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性事件是

A.苏联解体B.赫鲁晓夫改革C.不结盟运动兴起 D.欧洲联盟成立

13.21世纪初,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

C.加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4.古代中国景德镇享誉世界的手工业是

A.丝织业 B.造纸业C.制瓷业D.冶铁业

15.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C.荷兰 D.英国

16.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

A.汽车时代B.网络时代 C.电气时代 D.蒸汽时代

17.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最早出现在

A.东南沿海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1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C.甲午战争时期D.五四运动时期

19.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场危机首先爆发于

A.工业领域B.贸易领域 C.农业领域 D.金融领域

20.“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着重发展的产业是

A.重工业 B.轻工业C.农业 D.商业

21.20世纪80年代末,在苏联推行改革的最高领导人是

A.戈尔巴乔夫 B.勃列日涅夫 C.赫鲁晓夫 D.叶利钦

2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率先改革,实行

A.人民公社化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合作化 D.土地私有制

23.20世纪90年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步骤是,开发开放

A.深圳 B.浦东 C.厦门 D.海南

24.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A.1978年12月 B.1986年9月 C.1991年11月 D.2001年12月

25.19世纪70年代已经在中国出现的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

A.轮船 B.飞机 C.汽车 D.马车

26.辛亥革命后,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文官制服的新式服装是

A.中山装 B.列宁装C.长袍 D.马褂

27.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家是

A.黄宗羲 B.王阳明(守仁) C.朱熹 D.董仲舒

28.唐朝怀素的主要书法成就是

A.楷书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29.代表元代最高文学成就的是

A.赋B.小说 C.散曲 D.词

30.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哲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普罗泰(塔)戈拉 D.梭伦

31.启蒙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最突出的特征是

A.崇尚古典文化B.倡导理性

C.主张政治革命D.批判教会腐败

32.近代中国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

A.孙中山 B.林则徐C.严复 D.胡适

33.李大钊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首次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是

A.《文学改良刍议》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4.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创立了

A.上帝创世说 B.生物进化论 C.量子理论 D.自由放任说

35.提出空间和时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的物理学家是

A.爱因斯坦B.牛顿 C.普朗克D.伽利略

36.下列有关《人间喜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作者是雨果 B.具有现代主义的风格

C.描绘的是18世纪美国的社会生活 D.被誉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37.“默片时代”最为著名的喜剧大师是

A.猫王 B.卢米埃尔兄弟C.卓别林D.莎士比亚

38.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此卫星被命名为

A.“东方红” B.“神舟” C.“嫦娥” D.“银河”

39.1905年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的核心内涵是

A.扶助农工B.平均地权 C.推翻满清统治D.反对帝国主义

40.深刻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中国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41.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的著名政治家西塞罗曾说:《十二铜表法》是“必要的诗歌,小孩子可得而诵读之”。据此可知,该法

A.是口头流传的不成文法 B.是古罗马专门的儿童保护法

C.在古罗马得到普及 D.是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

42.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体现了宗法观念对人们起居生活的影响。家中长辈住在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43.“它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它还需要大力改造。”“它”是

A.《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44.恩格斯曾说:“公社是旧的、法国特有的社会主义的坟墓,而同时对法国来说又是新的国际共产主义的摇篮。”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评价的是

A.巴黎公社B.法国大革命 C.光荣革命 D.十月革命

45.某条约缔结后,晚清重臣张之洞哀叹:“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巴黎和约》

46.有人在日记中写道:“省城各学校之学生,各执小旗,书‘讨卖国贼,等字,奔走呼号??询系留日学生因驻日公使章宗祥将青岛私卖于日本,追章返国至天津,用炮击章,而步军统领捉拿19人下狱,议治该留学生之罪,都中各校一齐罢课,以救在狱之学生。”该日记写于

A.1919年5月 B.1927年4月 C.1937年7月 D.1945年5月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通过这一宪法条文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48.有人认为,“冷战结束后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主宰世界。”能支持他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俄国实力衰落B.美国不再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面临挑战

49.清朝有官员认为“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他支持的经济政策是

A.农战结合B.对外开放 C.重商 D.海禁

50.引起下表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5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工业革命 D.光荣革命

51.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2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44%。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 B.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

C.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 D.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

52.罗斯福新政推行期间,很多大企业集团和保守派对新政持敌视态度,他们对“大笔开支”“经济狂想”“社会主义改革”极为不满,成立了“美国自由联盟”,号召民众反对新政。据此可知,罗斯福新政受到“敌视”的原因是

A.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B.违背了工人的利益

C.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D.推行了自由贸易政策

53.1919年3月苏维埃政府将全国城乡存在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社,一律联合并改组为统一的消费公社,规定全体城乡居民都必须加入消费公社,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由此可知,苏维埃政府

A.取消了自由贸易 B.实行了普遍义务劳动制

C.鼓励私人办企业 D.征收固定粮食税

54.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

D.“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5.1965年,法国将其持有的数以亿计的美元兑换为黄金,在此影响下,欧洲其他国家和日本的私人投资者纷纷抛售美元,美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急剧下降。据此可知,当时法国

A.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趋势 B.瓦解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C.破坏了经济全球化的局面 D.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56.“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提出这一看法的学派是

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

57.“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这场“激烈变革”是指

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

58.一个欧洲人谈及其在美国的见闻时说:“这种地方真令人难以置信:这里有工人的帐篷营,尤其是还有无数在建铁路的护路工??此外还有缠作一团的电报和电话线缆,错综复杂的在建电力铁路线延伸至看不到边际的遥远城镇。”他描述的这一现象最早发生于

A.17世纪末B.18世纪末C.19世纪初 D.20世纪初

59.“场景超越现实,光线太过完美,教堂过于雄伟。抛开了启蒙理性的限制,没有反映19世纪生活的真实状况。”这是对某幅画的评论。由此可知,该画的艺术风格是

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古典主义

60.当有人报告一位在华讲学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一些观点时,毛泽东说:“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如果企图禁止,那是完全错误的。”毛泽东的这番话符合

A.“一边倒”政策 B.“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

C.“双百”方针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61.列宁曾在《真理报》上说:“四万万落后的亚洲人得到自由了,对于政治生活已经有觉悟了。此事对于文明的欧洲是不发生关系的,甚至法国至今还未正式承认中华民国。欧洲这种冷淡的态度,用甚么可以去解释呢!原来在西方各处都受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之统治,这资产阶级四分之三已经腐朽。”据此可知,列宁

A.肯定了辛亥革命 B.批判了帝国主义

C.宣扬了俄国二月革命D.赞颂了法国大革命

62.1970—1972年,中国出现了同世界各国建交的热潮,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三年内翻了一番。导致这股建交热潮出现的原因有

A.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B.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

C.中美关系解冻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63.“西欧人采用了多种‘疫苗’来抵御共产主义,如社团集体谈判、经济计划、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与福利国家等,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署则又为其添加了一种新的‘疫苗’:跨境经济一体化。”由此可知,这段话的作者

A.认识到冷战对西欧的影响 B.担心冷战阻碍经济全球化

C.认为西欧联合有助于遏制苏联D.主张加强西欧与苏联的经济联系

64.下列概念中,可以概括秦朝至清朝2000多年历史特征的有

A.理性时代B.专制社会 C.农耕时代 D.科举社会

65.1898年清政府发布谕令:“图治之法,以农为体,以工商为用??兼采中西各法,讲求利弊,有能创制新法者,必当立于优奖。”清政府在这一谕令中

A.提倡发展工商业B.主张向西方学习

C.主张重农抑商 D.否定洋务运动

66.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新的经济危机。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危机发生后各国陆续调整了经济政策

B.危机迫使各国重新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危机爆发表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彻底失败

D.危机主要表现为通货膨胀与生产停滞并存

67.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该计划

A.以重工业为主要建设内容 B.实施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C.处于美苏冷战的国际背景下 D.导致浮夸风和“共产风”盛行

广东学业水平历史篇三:201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

2014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共7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为巩固统治,西周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实行

A.宗法制 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2.中国古代废除丞相,设置内阁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3.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

A.陶片放逐法 B.《十二铜表法》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4.沃(尔)波尔对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贡献在于

A.提出了1787年宪法 B.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

C.促使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D.推动了责任内阁制度的发展

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首相

A.对皇帝负责B.对帝国议会负责

C.对联邦议会负责D.对总统负责

6.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发表《共产党宣言》B.发动十月革命

C.发动二月革命D.建立巴黎公社

7.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

A.洪秀全 B.康有为C.林则徐D.孙中山

9.下列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是

A.“打土豪、分田地”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0.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重要意义体现在

A.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B.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B.新民主主义C.三民主义 D.共产主义

12.1966—1976年间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受到破坏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正在进

A.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C.“文化大革命”D.人民公社化运动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形成,两极指的是

A.美国和苏联 B.美国和日本 C.美国和中国 D.美国和英国

14.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

A.与苏联结盟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与日本实现邦交正常化

D.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15.为促进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合作,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于2001年建立的国际组

织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不结盟运动 C.华沙条约组织 D.上海合作组织

16.都江堰水利工程兴修于

A.夏商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17.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经济结构中,“织”指的是

A.农业 B.官营手工业 C.民族工业 D.家庭手工业

18.宋代以前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一定场所内进行,这类场所被称为 B

A.坊B.市 C.城 D.街

19.17世纪荷兰领先世界的产业是

A.电力工业B.棉纺织业 C.航运业D.采煤业

2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

21.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它最早发生在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日本

22.20世纪50年代在苏联推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A.勃列日涅夫 B.赫鲁晓夫 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

23.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货币是

A.美元 B.英镑 C.欧元 D.人民币

24.20世纪90年代,在关贸总协定基础上建立的国际组织是

A.欧洲联盟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作出的战略

决策是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重返联合国

C.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D.实行改革开放

26.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B.包产到户

C.发展外向型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中国的电报电话事业始于

A.明朝 B.晚清 C.民国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28.“诸子百家”中,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A.韩非子 B.荀子 C.孔子 D.老子

29.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其中发明于宋代的是

A.火药 B.指南针C.造纸术D.活字印刷术

30.主要以草书成就流芳后世的书法家是 A

A.张旭 B.颜真卿C.欧阳询D.苏轼

31.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都是

A.法国人 B.美国人C.德国人D.英国人

32.下列文献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A.《孔子改制考》 B.《文学改良刍议》 C.《庶民的胜利》 D.《资政新篇》

33.为近代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奠定基础的科学家是

A.瓦特 B.普朗克C.亚里士多德 D.伽利略

34.19世纪,用科学观点挑战神创造世界这一宗教信条的是

A.《社会契约论》B.《十日谈》C.《论法的精神》 D.《物种起源》

35.电力的使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电气时代开始于

A.17世纪下半叶 B.18世纪下半叶 C.19世纪下半叶D.20世纪下半叶

36.用科学方法证明“时间和空间并非永恒不变”的学者是

A.达尔文 B.爱因斯坦 C.哥白尼D.牛顿

37.印象派画家在技法上强调“光”和“色”,其代表人物是

A.达·芬奇B.雨果 C.毕加索D.莫奈

38.2001年,袁隆平荣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的科技贡献有

A.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B.参与研制“两弹一星”

C.发明巨型计算机 D.主持“嫦娥”登月航天计划

39.为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繁荣,1956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

A.“八字”方针 B.“双百”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D.“教育革命”路线

40.提出并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中国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C.江泽民D.邓小平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41.在古希腊戏剧《伊昂》中,伊昂祈祷他的母亲是个雅典人,这样,依据雅典关于公民权的法令,

他就可以从母亲那里获得自由演说的权利,“因为一个陌生人在这个城邦里必须让他的嘴象奴隶一样紧闭着,不能自由表达他的思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奴隶没有公民权 B.伊昂有公民权

C.戏剧作品往往脱离社会现实 D.妇女可以在公民大会上自由演说

42.“经过革命的洗礼后,这个国家已成为自由和机会的象征,作为没有以往数千年负担和积淀的

一块新土地受到人们的羡慕。”这里的“国家”是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43.宣统三年(1911年)的某一天,清廷忽然接到广东省地方高级官员的电报:“省城乱党潜图起

事,三月二十九日猝有匪徒多人轰击督署。”电报所说的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金田起义

44.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孙中山像和国旗经常出现于抗战建国纪念日、国庆节等纪念

活动,这反映了

A.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专制 B.中共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国共两党达成和平建国共识 D.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45.有人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虽然给美国带来了满意的结果,但从长期看也产生了对其不利的

后果”。“不利的后果”有

A.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盟友关系 B.消除了西欧倒向苏联的可能性

C.促进了西欧的联合自强 D.扩大了美国产品的海外市场

46.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他认为:“中国的潜力极大,任何灵活的外交政策都不能对其忽

视或拒绝考虑。”为此,尼克松政府在外交上采取的策略是

A.逐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B.与中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

C.赞成中国的“一国两制”方针D.支持中国改善与苏联的关系

47.“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各项原则并按照

这些原则办事??这些差别就不应成为和平的障碍或造成冲突。”这段话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某重要文件,文中的“原则”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另起炉灶”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D.“一边倒”

48.北魏时期出现了“舟车所通,足迹所履,莫不商贩”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解体B.商品交易活跃C.人口大量流亡D.重农政策被废除

49.引起下表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5世纪末16世纪初威尼斯、葡萄牙香料进口总值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工业革命 D.光荣革命

50.有研究表明,在抗战爆发前夕,中国民族工业在劳动力组织上不但盛行着由工头招工的包工制,

还存在着把农村来的男女儿童包养起来的养成工制、以极低代价收买农村失业男女的包身工制,以及工场手工业式的家庭工制等。这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A.无法避免官僚资本的压迫 B.以传统手工业为主

C.仍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D.管理水平高于在华外资企业

51.“罗斯福上台后,短时间内就促使国会通过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立法。胡佛政府领导下实

行的援助农场主、小户人家和工业的小心翼翼的方案,被空前地扩大了,以致面目一新,无从辨认。”这段话的作者认为罗斯福新政

A.使美国彻底克服了经济危机 B.使市场经济变成了计划经济

C.与胡佛政府的政策差别不大 D.是对胡佛政府政策的大胆突破

52.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相比,人们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时期称为“缓和与妥协”的时期。这里的

相关热词搜索:广东 学业 水平 历史 广东学业水平测试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