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创新策略

发布时间:2019-08-0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 要]高校图书馆教育存在教学模式单一落后、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教学与实践相脱离、馆员教育缺乏制度化等主要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提出四项创新策略:结合新媒体技术对读者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结合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灵活开展多种主题式教学,结合实践开展教学,馆员继续教育制度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教育;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1-0068-04
  1 图书馆教育
  高校图书馆与学校师资、实验设备一道被称为办学的三大支柱,其职能包括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其中教育职能具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文献检索和利用教育四个方面。狭义上的图书馆教育指针对读者的教育,广义上则可延伸至馆员教育。图书馆教育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一项日常工作,按教育对象可划分为新生入馆教育和普通读者教育以及馆员教育。新生教育是专门针对新入校的学生,主要目的是帮助新生了解图书馆,并学会利用图书馆,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读者教育则针对各学科专业的在校学生和在校教师,对他们开展信息素养培训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查询相关信息资源,同时协助教师辅导学生完成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馆员教育是为了提高馆员素质而在馆内开展的图书馆专业的继续教育。
  1.1 新生入馆教育
  高校新生在初中、高中时期以应试为目的,涉猎教科书以外的书籍极少,进入图书馆的机会更少,而且,国内普通中学图书馆内只有纸质馆藏,数字图书及网络信息资源甚少,学生对图书馆的认知几乎止于入馆须知。而大学以自主学习为主,进入图书馆查询各种文献资源的机会很多,入馆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它被称为大学生开启大学生涯的第一课。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介绍图书馆馆史、馆藏,宣传信息服务项目,倡导文明行为习惯,禁止不文明行为。入馆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大多数图书馆专门拍摄宣传片,置于图书馆网站、图书馆微博上供读者点击播放,或在各院系开设信息检索课程,或在馆内以讲座形式进行宣传和辅导。近几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图书馆逐步将信息服务延伸至手机终端,微博图书馆、微信图书馆、图书馆APP、图书二维码等在各高校图书馆已广为应用,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新生入馆教育中开始尝试融入新媒体技术,如清华大学等高校的新生专栏中专门提供二维码供新生扫码听馆长致辞、添加微信、登录“爱上图书馆”等。
  1.2 读者教育
  读者教育主要针对在校学生读者的教育。高校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教材,通常还要查阅相关教辅书籍,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与此同时,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或课程论文或参与课题讨论,他们都需要走进图书馆寻找相关资料。这就需要图书馆搜集大量教学方面的信息资源,并对学生提供相应辅导。例如,北美有许多高校图书馆专门将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建立被称为Course Reserve的教学课程资源储备库,在各教学环节中及时为广大师生提供在线辅导和服务,图书馆馆员在此过程中充当着辅助教学的角色[1]。
  另外,对读者开展信息素质培养也是图书馆要面临的一大挑战。网络时代,信息素质是现代人所必备的一种能力、品质或素养,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于1998制定了九大信息素质标准,该标准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等三方面加以表述。加利福尼亚大学信息素质教育计划中,确定信息素质共包括10种核心能力:1)确定研究主题;2)确定适合于研究课题的信息需求;3)检索与研究与主题相关的信息;4)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5)评估信息;6)组织和分析信息;7)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8)明确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伦理、法律和社会政治问题;9)评判性地利用、评价和对待从大众媒介中获取的信息;10)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目前,读者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开展这几个方面的信息素质教育[2]。
  1.3 馆员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不断更新,如手机图书馆、微博图书馆、微信图书馆、图书二维码等都在各大高校中普及应用,大学生普遍使用智能手机,图书馆信息服务已延伸到手机终端,阅读下载电子图书已经成为大学生阅读习惯,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有必要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熟练运用新的技术开展信息服务。图书馆要定时对馆员进行培训,鼓励他们业余学习新技术,并提供各种学习机会。馆员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外语培训、多学科知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教育。
  2 图书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不论是面对新生还是在校读者,图书馆开展教育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面向院系开设信息检索课,二是在馆内面向部分学生开展图书馆知识讲座,三是通过读者活动中心举办活动增进学生对图书馆的认识和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模式单一落后。不论是开检索课还是讲座,学生始终是被动接受者,尤其是新生对即将接触的专业课程尚不了解,谈不上有搜索相关专业信息的迫切需要,也不会自动产生主动学习检索技能的欲望,因此,这些教学模式往往收效甚微。
  二是教学内容单调乏味。信息检索课通常按书本的结构体系来逐章讲授,虽然显得系统科学,但对学生来说,这种从概念到概念的授课方式过于枯燥乏味。
  三是教学与实践相脱离。检索课和讲座往往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很少让学生结合他们的专业学习来开展实际操作,也很少把他们带入图书馆进行具体指导。总之,作为教育一方的图书馆显得力不从心,而作为受众一方的学生也并不领情,他们往往在活动中采取消极被动甚至逃避的态度,其效果当然可想而知。
  此外,针对馆员的教育在图书馆中并没有形成制度,更没有被纳入日常工作中来。近年来,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有待提高,他们知识结构单一,很多人仅具备某一具体学科的教育背景,也有很多人是从其他行业转岗到图书馆,并没有接受图书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处理技术更是不懂。目前,交叉学科增多,信息资源浩如烟海,杂乱无章,图书馆馆员必须及时、正确地处理这些信息,按读者需求,整理出有效的可利用的资源。科技日益发达,信息技术也日新月异,图书馆如果缺乏专门针对馆员培养教育的有效措施,那么馆员队伍的素质将日趋落后,不能适应读者日益个性化的需求,也不能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因此,图书馆要建立一套馆员教育制度,定期对馆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馆员的信息素养,适应未来图书馆工作的需要。

相关热词搜索:图书馆 策略 高校 创新 教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