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开发的问题、成因及改进路径

发布时间:2019-08-0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慕课正逐步纳入高校发展战略之中,理性认识慕课开发现状是承接慕课实践历程与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是慕课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的首要实践者。教师在实践慕课课程中的体验是反映慕课发展现状的重要证据。以开设慕课的高校教师为对象进行的调查发现:当前慕课开发存在课程设计结构化、课程教学方式单一,学习评价单维度、缺乏差异性、过度注重结果等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与传统网络课程文化的束缚、课堂教学方式惯性的制约、“关系”断裂的影响、外部支持框架的不足等有关。改进慕课实践中的问题需要教师能够从“课程”视角出发,确立慕课文化的新观念,构筑组织课程的新方式,践行慕课“关系”的意义。政府管理部门、高校、平台运营商、教学团队等外部支持也是促进慕课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关键词:MOOC;慕课现状;开发问题;归因分析;改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16)06-0082-11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6.06.010
  一、问题提出
  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或“慕课”)于2008年首次出现,2013年我国受慕课“飓风”影响,一批重点高校率先投入慕课建设。近年来,慕课在实践上迅速发展,诸多省部共建高校、地方性综合大学等也投入慕课建设,甚至众多中小学也加入了慕课队伍,成立“慕课联盟”、“慕课中心”等机构,慕课俨然成为“我国教育界的最时髦看点”(尹达,2015)。教育部于2015年4月13日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强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预计“2017年前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一政策性文件意味着慕课逐渐纳入高校的发展战略之中。
  但是,“时髦看点”并不能理性指导未来的慕课建设。继“慕课元年”之后,对慕课的“反思”、“质疑”之声不断,如Vardi(2012)认为,以短视频、在线测试、社交网络为本质特征的MOOCs中实则严重缺失了教育学。Strauss(2013)认为人们对慕课最大的误解是将“传递”等同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而实际上在线传输既不是教学方法也不是学习方法,正如同乐器不等于音乐。申灵灵等(2014)认为,MOOCs教学设计简单,既没有分类、分层的教学目标分析,也没有针对多种学员对象的需求分析,难以适应高等教育众多学科和不同类别课程的具体要求。瞿振元教授(2015)指出有些在线教育“过度关注技术而忽视课程本身……是在线教育发展的一个误区”。由此可见,一方面慕课实践不断壮大,另一方面,慕课在发展中也不断遭遇“质疑”。因此,理性认识慕课开发的现状,方是承接慕课实践历程与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慕课建设依赖于教师的观念与行动。基于此,本研究以开设慕课的高校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运用SPSS20.0、Excel进行差异检验、统计分析,旨在探索慕课开发中的偏差与问题,以探求改进路径。
  二、调查对象与调查设计
  1.调查对象
  本研究主要采用自编调查问卷作为调研工具,于2015年7月至2015年11月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联系在不同慕课平台开设慕课的教师,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8份,有效被试达100%。被试高校教师的基本构成情况如下表所示。其所在单位涉及大陆地区985、211等高校(71人次)及台湾地区(共7人次)的台湾清华大学(3人次)、台湾大学(3人次)、台湾交通大学(1人次)等;其开设慕课涉及的平台有中国大学MOOC(48门)、学堂在线(14门)、Coursera(8门)、edX(3门)、华文慕课(3门)、好大学在线(2门)。
  2.调查设计
  本研究调查问卷正式形成之前,访谈具有慕课学习经历的大学生16人、开设慕课的教师2人,分别从学习者体验视角与教师视角了解慕课实践中的状况。学习者认为,教师的微视频授课方式单一,没有体现远程教学的规律与特点;课程设计难以兼顾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缺乏对学习者的前测、过程激励;课程论坛的活跃度不高,教师难以实时反馈,师生深层次互动不充分,学习互动难以实现系统知识的聚集;课程评价侧重数量与结果,没有差异性,难以考虑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成长过程等。教师认为,课程设计与大规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难以协调,预设多于生成;提前录制的微视频在慕课实施过程中难以实现修改;课程从前期设计、微视频录制到实施、互动等,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授课教师虽然积极参与课程论坛,尽量亲自回答学习者问题,但不容易深层次互动,助教不能替代教师;课程评价中难以实现过程性评价、难以将学习结果一一反馈等。
  在结合文献研究与前期访谈调查的基础之上,本研究主要从慕课的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角度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由三部分构成:教师个人基本信息,慕课的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等整体情况,以及教师在开设慕课中的遗憾与期望。个人基本信息包括5个题项:开设或参与讲授的课程、所在学校、职称与学历、课程助教人数、课程所属学科门类等;慕课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的整体情况主要包括26个题项:教师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关注、在线数据的使用、课程建设的时间分配、教学计划调整情况、微视频与学习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学习支持、师生互动与指导、测验与作业、成绩评定等方面,其中复选题12项,单选题14项。问卷第三部分围绕教师在慕课开发全过程中“遗憾与期望”的开放性问题进行调研。
  三、结果分析:慕课开发中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慕课在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整体来看,偏离了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的过程性、生成性初衷,开放性也受到局限,忽视了学习者个性化诉求与学科差异。

相关热词搜索:成因 路径 改进 开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