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战略

发布时间:2017-02-0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与战略篇一:军事理论 (2)

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军事科学的研究对象:军事科学源于战争,并以战争为研究对象。

军事科学的根本任务,是从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现象,探索战争的性质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战争的性质主要是指它的社会政治性质(正义,进步,非正义,反动),此外,战争还有它的规模、持续时间和武器装备、作战方法等方面的性质。

战争规律是战争的各种矛盾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在敌对双方在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关系等客观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战争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

军事科学的性质(P3)

具有特定范畴的独立的科学;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特征。(P3~4)

军事科学体系(P4~7)

军事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军事科学对战争和军事活动实践具有重要的先导地位和作用。

军事科学的主要功能:

1. 为国家制定军事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2. 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3. 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提供科学论证

4. 为国家准备与实践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意义:

1. 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是法定的公民义务,责无旁贷。

2. 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力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

3. 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4. 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基本方法

1. 拓展思维领域,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

2. 研究战例,借鉴历史

3. 善于“合成”,融会贯通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内含及本质特征

1.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 毛泽东军事思想根植于深厚的中华文化沃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

4.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

争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基本内容:

1. 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

2. 人民军队思想

3. 人民战争思想

4.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5. 国防建设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1. 毛泽东军事思想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

2. 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得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

3.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历史唯物主义的战争观

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本质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1. 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2.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3. 战争是经济的竞赛

4. 用正义战争消灭非正义战争

研究和指导战争的方法论

1. 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认识战争规律

2. 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

①既要研究一般战争规律,更要研究特殊战争规率

②认识把握特殊战争规律,必须着眼其发展

3. 研究和指导战争,要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4. 研究和指导战争,要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

人民战争思想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关于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战争、争取战争胜利问题的理性认识,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战争是“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的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这个定义表明,人民战争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即正义性和群众性。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

1. 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2.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

3. 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根源

4. 兵民是胜利之本

5.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1.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战争的统一领导

2. 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

3. 发挥人民军队骨干力量的作用

4. 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和“三结合一配合”的组织斗争形式

5. 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6. 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定义

在军队指挥系统中,综合运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技术设备,实现军事信息收集、传递、处理自动化,保障对军队和武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机系统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1. 信息收集分系统

2. 信息传递分系统

3. 信息处理分系统

4. 信息显示分系统

5. 决策监控分系统

6. 执行分系统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1. 迅速收集和处理情报

2. 自动查找和提取情报

3. 辅助参谋人员拟制军事文书

4. 实时观察战场情况

5. 对武器进行自动控制

6. 提高后勤指挥效率

军队自动化系统对作战的影响

1. 对作战指挥的影响

①使指挥机关的组织结构发生变革

②使指挥工作方式发生变革

③使指挥决策更加科学化

④使战场调控更趋完善

2. 对军队机动的影响

军队机动是进行战争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应用,为军队机动能力的提高创造力许多有利条件。

3. 对武器效能的影响

武器控制自动化是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一个主要内容。现代的武器系统,从观察搜索目标到确定攻击方案、实施攻击,均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完成。

4. 对作战保障的影响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应用对作战保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保障和后勤保障两个方面。

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含义

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国际社会中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

国际战略格局的构成要素

国际战略格局作为国际斗争的直接产物和国际战略运用的必然结果,其构成要素是国际战略力量,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际行为主体。

国际战略力量,是指在国际关系中能够独立地发挥作用,并对国际形势和国际战略的运用和发展具有巨大影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国际战略格局本质上就是一种国际力量的对比关系。

国际战略格局的结构类型:单极格局;两极格局;多极格局;多元交叉格局。

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特征:

1. 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

2. 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世界经济格局相适应,并以经济格局为基础

3. 国际战略格局综合司同一定形式的国际秩序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4. 国际战略格局的不同层次之间总是既相对独立,有相互影响

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动因与过程:

1. 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从根本上说,是决定这种格局的国际战略力量及其相互关系的重大改变

2. 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 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过程,反映了国际战略力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发展过程

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规律性特点:

1. 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

2. 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量变到质变过程

3. 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渐变和突变方式

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形势的特点:

1. 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另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正在发展

2. 冷战时期的安全结构已经解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际正在加紧协调,试图形成一个以它们为主的安全结

3. 经济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在上升,但军事手段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手段仍然为各国所重视

4. 随着世界大战危险的进一步下降,地区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对国际安全与稳定的影响相应突出

5. 发达国家向世界一些重要地区大量倾销先进的常规武器装备,有可能对这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不利的

影响

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

1. “多极化”将是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未来国际战略格局中各方关系将日趋复杂化

3. 国际中间力量的崛起影响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变化

4. 中国在“多极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将愈显突出

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际周边地区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外部及内部条件的总和。

中国地缘环境的基本情况

1. 中国是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的国家之一

2. 中国周边地区人口众多,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

3. 中国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

4.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缘战略区的交界处,既受其他大国关系的影响,又影响其他大国关系

所谓威胁分析,主要是对周边国家或地区客观存在的以军事行动危害本国安全的状态进行判定

威胁的要素

1. 实力

实力是构成威胁的客观要素

2. 企图

企图是构成威胁的主观要素

3. 环境、时机和方式

威胁的类型,就时间方面讲,有现实的威胁与潜在的威胁之分;就强度方面讲,有全面威胁与局部威胁之分;就重点方面讲,有主要威胁与次要威胁之分;就武器方面讲,有核武器威胁与常规武器威胁之分;就手段方面讲,有军事威胁与综合威胁之分

威胁的转化

威胁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是可以转化的。因为威胁不是战争。它可以向战争转化,也可以向缓和转化。

威胁的转化是有条件的。根据构成威胁的原因的发展变化,威胁以随之发生转化。如果构成威胁的原因淡化了,威胁就可能转化为缓和;如果构成威胁的原因激化了,威胁就可能转化为战争。

中国周边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祖国统一面临复杂形势

①“台独”势力虽然受到多种因素有利约束,但并未放弃“台独”图谋,“法理台

独”危险依然存在

②台湾当局防范大陆的军事准备不断加强

③国际敌对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④国民党赢得“台湾大选”,两岸关系发展进入关键时期

2. 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

①关于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的争议

②关于南海海域及南海诸岛的争议

3. 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

4. 影响边疆地区安全的其他不稳定因素

信息化战争概念定义:信息化战争是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摄条件下,以大量装备和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化战争理论为指导,在信息化网络化战场上展开的以夺取制信息权为核心目标,以信息对抗和知识对抗为主要对抗手段,附带杀伤破坏减到最低限度的多军兵种一体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的科学内涵:

1. 当代高科技战争中出现了信息化战争的一些端倪,但高科技战争还不是信息化战争

2. 信息化军队是进行信息化战争的主要力量,没有信息化军队参与的战争当然不是信息化战争

3. 信息化武器装备大量使用、参战部队的作战、指挥实现网络化、一体化,而且信息化战争的进行必须以全

新的信息化战争理论作指导

4. 多维战争空间紧密相连,认知和信息空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5. 信息成为能量和物质的调节器,信息在战争中起主导作用

6. 战争仍然具有暴力性质,但是战争的附带损伤和破坏性将不断下降,直到最低限度

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征

1. 武器装备的高度信息化是信息化战争武器系统的主要特征

2. 信息主导的能量释放成为信息化战争能量释放的主要形式

3. 战场空间从海、陆、空三维空间扩展到六维空间

4. 以信息为中心的战场认识系统、战争通信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成为作战双方的主要打击目标

5. 制信息权成为信息化战争战场争夺的核心和基础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1. 战争内涵扩大化

2. 战争空间透明化

3. 作战行动实时化

4. 打击目标精确化

5. 力量运用高效化

6. 作战手段智能化

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新要求

1. 信息化战争要求树立与之相适应的国防观念

2. 信息化战争要求国防建设要融入国家的信息化建设之中

3. 信息化战争要求加强国家战略能力建设

4. 信息化战争要求加快建设信息化军队的步伐

5. 信息化战争要求创新信息化战争理论体系

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基本要素

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国防的目的

1. 捍卫国家的主权

2. 保卫国家的统一

3. 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4. 维护国家的安全

国防的手段

1. 军事

2. 政治

3. 经济

4. 外交

国防的对象,是指国防所要防备、抵抗和制止的行为。一是“侵略”,二是“武装颠覆”。

1. 国防要防备和抵抗的是“侵略”

2. 国防应把“武装颠覆”作为制止的对象

国防历史的启示

1. 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 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1. 现代国防的概念内涵更丰富哦

2. 现代国防是多种手段、多种斗争形势的角逐

3. 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4. 现代国防与国家经济建设关系更密切

历史与战略篇二:谈谈中国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结合现实,谈谈中国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一、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广泛的涵义: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发表的 布伦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是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科学性定义: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 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 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也就不同。(1)生态学家: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2)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3)经济学家: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4)科学家: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一一尽可能接近‘零排放’ 或‘密封式’,工艺方法一一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综合性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 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从1962年《寂静的春天》的发表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争论到1992年正式确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才使得中国人民对环境问题高度重视。但是,这是一条必经之路,无论是对全世界而言还是对中国而言,可持续发展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经之路,原因有一下几点:

第一: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1968年,米都斯领导的17人参考人口、工业发展、粮食、污染和不可再生资源提交了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得出地球资源有限,必须要抑制增长的结论。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他们都是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枯竭,便无法恢复。而人们正在毫无节制的开采,丝毫不考虑后果,长此以往,我们的子孙后代甚至是我们,将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所以,为了在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条件下不损害后代的利益,我们只能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二:人类的生命生活、社会发展需要环境这一物质基础。环境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制约因素,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可以直接促进和支持经济的发展。人口发展作为社会过程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环境是人类自身生产的物质基础和制约因素,若人口增长失控,作为社会消费主体、人口过多,对环境构成巨大压力,将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人们总是努力发展科学技术,但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增强了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同事,也大规模地改变了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改变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系统,建立在学技术成果之上的现代化工业的迅速发展,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有些甚至给环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损害。人们对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和全球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逐渐取得深刻一致的认识,找到了环境问题的根源,找到了解决环境问的正确道路。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所以,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在发展科技、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有助于保护环境。

第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代代繁衍、生生不息的保障。人类的一些无控制的或无计划的活动使环境日趋恶化。森林的砍伐,土壤与水质的恶化和沙漠化已达到惊人的程度,并严重的危及世界大片土地的生活条件。有害的环境状况引起的疾病继续造成人类的痛苦。大气变化,海洋和内陆水域的污染,滥用和随便处置有害物质,以及动植物物种的灭绝,将

进一步威胁人类的环境。例如,臭氧层的破环使得接近空洞地区的皮肤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由于紫外线的辐射,海洋内的生物大量死亡,甚至物种灭绝。再比如,已经消失的罗布泊,原本由于是各个河流的汇集处,河流清澈、绿树环绕。但是,由于两岸人口的剧增,由于人们毫无节制的用水,造成了河流的严重污染,最后直接导致了罗布泊的消失,即使是生命力无比坚韧的胡杨林也是成片的死亡。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但是全球的共同目标,更是为了我们自身的利益与安全,可持续性发展是我们的唯一出路,环境的灭亡将直接导致人类的灭亡,所以,它是一个必然趋势。

第四:可持续化的进程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具有可持续性的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从可持续发展意义上考察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需要分析当前该国所拥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能力,而且需要研究支撑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变化趋势。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去衡量综合国力,使综合国力竞争统一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框架内,从而适应社会、经济、自然协同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观念、作用、评价标准等方面对综合国力进行全面的再认识。显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内涵决定了在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关键手段,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基础,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是条件,社会系统的持续进步是保障。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既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也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综合国力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难度。在目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要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都无法回避科技、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同社会的协调与整合。随着《21世纪议程》的出台,中国也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实行四大战略和四大任务,这已经不单单是中国历史上迈出重要的一步更是世界上一个历史性的抉择,因为它关系着全世界人民的命脉。中国要迎合世界发展的现状,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适应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走出自己的道路。

综上所述,环境无论在经济还是生活、社会还是个人、国家还是世界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为了让历史的车轮不断转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是一个必然途径。只有坚持这一思想不动摇,我们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代与代之间的平等,才能有助于我们生生不息地生活在这个宝贵的星球上。

三、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人类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高度概括,不仅要考虑自然层面的问题,甚至要在更大程度上考虑人文层面的问题。 因此,许多文献研究可持续发展,都把视野拓展到了自然和人文两个领域,不仅要研究可持续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与自然生态问题,还要研究可持续的人文资源、人文环境与人文生态问题。从单纯地关注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局部的自然属性,到同时或更加关注社会经济属性,以把握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寻找全球持续发展的途径,这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环境社会学与社会生态学兴起的根源。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可持续的健康发展的道路,使我们在发展的时候不会毁坏子孙后代的发展。让我们从长远的方向来考虑,这样为人们、国家以至地球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持续发展观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指标!

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一条著名的倒U型曲线,即在经济发展初期环境的破坏程度较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当工业化程度达到高潮时,环境的污染程度也会随之到达峰值。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将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付出巨大的代价用于治理和改善。然而,中国不应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希望这条曲线可以相对平缓,即使付出较高的代价,从长远角度看,也是值得的。因此我们应摆脱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平衡的发展道路综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的差异,以及我们所依存的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先污染后治理”在我国是无路可走的。我国要走以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为核心的新型可持续工业化道路。这既是由于我们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更是对于我们子孙后代和世界全人类高度负责的一种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罗慧,霍友光,胡彦华,庞文保。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1(4): 35-38.

2 刘仁忠,罗军。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多重内涵[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 4(23): 79-82. 3 钱易,唐孝炎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钱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 3(27): 307-313.

历史与战略篇三:军事理论(第二版)答案

第一章 中国国防 1根据国防的涵义,()不属于国防的作用或目的。

D、为公民正常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2()不属于国防的类型。

C、独立型

4()不属于先秦时期中国的国防政策。

A、以和为贵

6()不是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国防状况。

D、器械为宝,和战攻心 7学习军事理论的目的在于培养中国人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正确答案:√ 8扩张型国防代表国家是中国。()

正确答案:×

1()不是唐朝时期中国的国防形势。

C、穷兵黩武,北伐突厥

2()不是元朝的国防形势。

D、积贫积弱,执意求和

3()不是开元盛世的标准。

B、周边无弱国

4()不是宋朝时期的国防形势。

A、闭关锁国

5隋朝时期,中国的国防形势是:集中军权,拓宽兵源;修成路河,以御赴急;征战西域,三伐高丽。()

正确答案:√

6西方人认为的古代四大军事家分别是:拿破仑、成吉思汗、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

正确答案:×

7宋朝的国防政策给后人的一个教训就是:封建统治者不要为了一己之私,导致国弱。()

正确答案:√

1()不是明朝时期的国防形势。

C、火箭、火炮首开先河

2()不属于清朝时期的国防形势。

C、开疆拓土,中兴治国

3俄国历史上的伟大统治者有: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斯大林、列宁和伊凡三世。()

正确答案:× 1关于丰臣秀吉临死前制定下的日本称霸三步走策略,说法错误的是()。

C、第三步,称霸亚洲 2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是()。

B、广袤的国土面积 3俄罗斯曾经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地跨欧亚美三大洲的大帝国。() 正确答案:√

4因为历史上日本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并且被打败了,因此现代中国完全没有必要向日本学习。()

正确答案:× 1抗日战争中,()不是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D、坚持全面抗战 2关于文革期间,中国国防形势和取得的成就,说法错误的是()。

C、没有国家同中国建交 3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国防形势,()不是给我们的启示。

B、为了国防,完全可以放弃经济的发展 4国防战略的涵义是()。

A、谋划和指导国防发展的战略

5()不属于世界上主要的国防战略模式。

D、西欧:藏兵于民

6()不属于制定国防战略的客观依据。

C、国家历史民族状况 7国防的状况从来都是同统治阶级的状况紧密相关的。()

正确答案:√ 8日本的国防战略模式属于重农抑商型。()

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的职责的说法,错误的是()。

D、进行经济建设

2()不属于国防相关立法。

B、《国防经费法》

3()不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常备军发展趋势。

A、持续削减国防投入,确保战争能力不断增长 4下列关于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性,说法错误的是()。

C、后备力量的强大与否同战争的胜利与否完全没有关系 5事实上,有多部法律都是关于国防立法的内容,其中最大的法律就是宪法。() 正确答案:√ 6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政府和学校的责任和义务。()

正确答案:×

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

正确答案:√ 8国防经费是巩固和加强国防建设的基础。()

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武装力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C、是个人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 2下列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说法错误的是()。

A、其历史可以追溯到黄花岗起义

3()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海军部队。

D、海军雷达兵 4下列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的说法,错误的是()。

B、以退役军人为骨干

5下列关于中国的“网络蓝军”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直属于国防部的常设部队

6()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警察部队。

C、海军陆战队

7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由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航空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电子对抗兵、侦察兵等兵种组成。()

正确答案:√ 8中国人民解放军专门的弹道导弹部队,一般称为第一炮兵部队。() 正确答案:× 9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担负国家赋予的国家内部安全保卫任务的部队。() 正确答案:√ 10中国的民兵组织依旧停留在单一的步兵兵种之上。()

正确答案:×

第二章 军事思想

1()通常不属于军事思想的范畴。

D、战争问题的价值论 2下列关于军事思想的说法,错误的是()。

B、其基本内容包括战争观和战争的意义思考

3最早的军事思想是属于()阶级的。

C、奴隶主

4()的问世,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的诞生。

A、《孙子兵法》

5()不属于古代欧洲军事思想的典型代表。

C、拿破仑

6()被誉为古希腊的第一部兵书。

D、《长征记》 7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正确答案:√ 8军事思想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出现,是在封建社会。()

正确答案:× 9资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之后,军事思想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正确答案:√

10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开始强调攻心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贬低了先进的武器的重要作用。()

正确答案:×

1()不属于中国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代表人物。

A、毛泽东

2()代表了冷兵器时代军事思想发展的最高峰。

C、《孙子兵法》

3()不属于军事思想发展的内在规律。

D、其进步依赖于理论发展,尤其是哲学理论的创新

4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于()时期。

B、西周

5()不属于中国先秦时期的军事思想代表作。

C、《孙膑兵法》 6()不属于秦至唐、五代时期的军事思想代表作或代表人物。

B、李斯 7中国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

正确答案:√ 8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使得军事思想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正确答案:×

9军事思想在完整、准确、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借鉴前人的优秀成果中获得了生命力。()

正确答案:√ 10中国先秦时期的军事思想的代表作是《三略》。() 正确答案:×

1()不属于宋至前清的军事思想代表作或代表人物。

D、岳飞

2()不属于成吉思汗的军事思想特点。

C、保守

3()不属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B、士兵修养

4()不属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代表作。

A、《战争论》

5武经七书指的是《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三略》、《六韬》、《李卫公问对》。()

正确答案:√

6孙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

正确答案:√

第三章 毛泽东军事思想

1下列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定位,说法错误的是()?

D、是马克思的思想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不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特色?

B、伟大的理论指导了辉煌的实践

3()不是毛泽东在实际攻城作战中采用的作战方式?

C、屠城

4三大战役是中国共产党军队在优势的情况下领导的,而挺进中原则是在中国共产党尚处劣势的情况下发动的战役。()

正确答案:√

5毛泽东认为他所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是金科玉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

正确答案:×

6决定战争胜败的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而是人心的向背。() 正确答案:√

1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建立于()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2《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阶段的代表作。

B、思想萌芽 3()不属于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步形成时期的代表思想。

C、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原则 4()不属于《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书中的内容?

A、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军事发展问题

5《对美英军目前应实行战术的小包围,打小歼灭战》写于()时期。

D、建国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6毛泽东军事思想全面成熟于解放战争时期。()

正确答案:√ 7《井冈山的斗争》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科学体系时期的重要代表作。() 正确答案:× 8《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的标志。()

正确答案:√

9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已经提出和解决了在现代条件下进行国际主义行动的、局部战争的方针、政策和作战原则。()

正确答案:× 1战争方法论的含义是()。

B、人们在认识战争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战争规律确定自己指导战争的根本方法 2()不符合毛泽东的战争观点。

A、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战争

3()不属于唯心主义对战争起源的认识。

C、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4()最早探讨了战争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战争的本质问题。

D、尉缭子 5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显示了研究和指导战争的立场和观点。() 正确答案:√ 6

历史与战略

经济是战争最终的动因,其中间环节是政治手段。()

正确答案:√

1()是经济和战争之间的中间环节。

B、政治手段 2阶级社会中的战争与和平在哲学上的关系是()。

D、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3()不是判断战争是否正义的因素。

C、战争中使用的手段

4()是消灭战争的途径。

A、以正义战争去消灭不义的战争 5奴役与被奴役是阶级社会的两种不同手段。()

正确答案:× 6战争的最终目的是消灭战争。()

正确答案:√ 7无论在什么时候,凡是资产阶级进行的战争就是正义的。()

正确答案:×

1()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部分。

相关热词搜索:战略 历史 历史与战略 钮先钟 战略 一部历史 pdf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