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 要:理论界普遍认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育者为了实现其教育目的而实施的不为受教育者明确感知的使受教育者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类型。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内容,目前较多的是对其特征、功能和作用及其实施方法等的研究。为深化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笔者认为,其一是应转换研究范式,更新思维方式;其二是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更新研究的方法;其三是应扩展研究的范围和研究的视野,突破研究中的难点。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容;深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0)11-0123-03
  ?
  近年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已经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但从总体上说其研究还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到目前为止,我国学界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散见于一些专业教材的部分章节和一些学术期刊之中,尚没有一部专著出版,但德育领域的专著中已有关于隐性德育的研究,如班华的《现代德育论》、靳玉乐的《潜在课程论》、佘双好的《现代德育课程论》等。本文试对我国学界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作一番梳理,以期有助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界有如下几种界定:?
  有学者从隐性资源的角度来定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倪先敏认为,隐性资源是相对于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的显性资源而言的,它不是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而是以不被人注意的形式存在于校园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的,主要包括校训校风、校容校貌、校园文化活动等[1]。彭小兰、童建军则认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以隐性课程、文化传统和环境情境等为载体来引导学生使之在体验和分享中获得身心和个性发展的一种活动[2]。?
  有学者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来定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白显良指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种可以随便加以套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也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类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上是常新的,在实践中是不断发展的。把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重点不在于把握其实践形式,不在于知其“形”,而在于要把握其实践的理念,即把握其“神”[3]。马雷也认为,所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带有思想政治色彩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氛围,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隐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如学校的教学设施、生活设施、人文景观、人际关系、校风、校园精神以及教育管理者的人格力量等[4]。?
  有学者从教育方法的角度来定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他们使用一个说法,即“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法”,指出隐性教育方法是相对于显性教育方法而存在的,是利用社会实践或其他活动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他们还指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是围绕同一目的而采用的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5]55。有学者指出,所谓隐性教育是指运用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文或寓教于游等的一种教育形式或活动形式[6]。刘莉娟也指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它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开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应通过比较隐蔽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间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一种教育方式[7]。?
  还有学者从隐性课程的角度来探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学者指出,高校隐性的德育课程是指在“两课”(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之外的没有被纳入高校课程管理范围的德育课程。这种课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类是显性课程中所隐含的隐性课程;第二类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所蕴涵的隐性德育的课程;第三类是学校制度中所蕴涵的隐性德育的课程;第四类是校园环境中所蕴涵的隐性德育的课程;第五类是学生的社会实践中所蕴涵的隐性德育的课程[8]。也有学者指出,隐性课程,从空间上看,它包括校内、校外、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影响;从时间上看,它包括系统、持续的影响和偶然性、暂时性的影响;从影响源本身看,它则包括可见的实体性的影响和不可见的非实体性的影响;从影响的方式上看,它包括有意识的、受人为控制的影响和较为自发的影响等[9]。?
  综上所述,尽管理解的角度不同,但理论界还是普遍认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育者为了实现其教育目的而实施的不为受教育者明确感知,从而使受教育者能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到教育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类型。?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观近年来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初始阶段,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确认上,这虽然只是属于外部层面的研究,但它也是许多新研究的必经阶段。由于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其诞生也是源于与显性教育的比较,所以其研究也是通过与显性教育的对比来揭示它的特征并证明隐性教育的存在的。?
  有学者指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它实现教育目的于受教育者的不知不觉之中,开展教育于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之中,它在教育境界上追求的是“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10]。?
  有学者认为,隐性教育具有教育目的的潜隐性及功能的浸润性,即把教育目的巧妙地隐藏在“非教育”的活动之中,以使受教育者能在无压力和无反感的状态下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者所倡导的思想观念,进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在这种教育中,教育方式具有“非正规”的形式及弥散功能,即采用的是与显性教育法中的“正规”形式相对应的“非正规”的形式,并且这种形式往往也不受时空的限制;在这种教育中,教育内容具有渗透性及合力功能,即能把教育内容渗透到各种活动之中去,因而能发挥非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部门或单位的作用,以实现教育的目的;在这种教育中,能比较好地满足教育对象的自主性和自尊的需要,从而推动其在活动中将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实现自我教育[5]90。?
  综上所述,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大家比较认同的有三点,即潜隐性、渗透性和非预测性。但是,目前的研究在具体结论上还不太一致,这表明目前我们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明确,这也为今后的研究指出了继续努力的方向。?
  2.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研究者的意见目前基本上是一致的。?
  有学者认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是通过各类载体来实现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就是含有隐性教育功能的物质化和外在的物质承载体,如计算机网络、校园环境、大众传媒(包括书籍、报刊、影视)和教职工的言行等,因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是通过以上载体来发挥的,其主要作用是隐性育人、幽雅环境育人和文化氛围育人[11]。?
  毛天虹进一步具体指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发展的功能,即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有同化功能,即能同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品德操行、价值观念和信仰等;有完善功能,即能完善学生的人格。更多的研究者还指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还有情感陶冶的功能,因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活动的过程,所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的影响与作用是不能忽视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还有环境熏陶的功能,环境熏陶的意义在于它能潜移默化地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有道德规范的功能,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需要和道德动机等的形成与发展对学生的道德规范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有行为制约的功能,即学校中的规章制度和条例等反映了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它对学生是一种强制性的要求,可以发挥其对学生行为的制约作用[12]。?

相关热词搜索:述评 隐性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