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精品课程中教学模式的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网络教学模式的特征涉及到资源呈现与组织、教学交互途径、教学交互形式、支持服务、媒体教学方式、教师辅导方式、学习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不管哪种教学模式都包含以上七种关键的特征,只是每种教学模式所包含的特征的比重不同。本文通过具体探究每一个特征对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围绕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开展相应的教学模式的特征分析。对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分析主要是基于课程申报材料及相应的网络课程展开,数据分析方法以基本描述和相关分析为主。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学模式 精品课程 网络课程
  一、“教学交互途径”分析
  (1)基于BBS或聊天室的讨论。网上教学平台大多提供多种支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互的工具,如公告栏、聊天室、课程专用讨论区和主题讨论区等,其中,部分系统还提供交互过程的历史记录。
  (2)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视频或音频会议系统。随着网络带宽的扩充,许多平台提供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视频或者音频会议系统,这种会议系统的功能与基于公众电话网和专用线路的会议系统类似。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宽带网的覆盖范围还很小,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视频或者音频会议系统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中尚未普及。
  (3)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的课程电子邮箱。一些网上教学系统提供课程电子邮箱,支持师生间有关学习问题的交流。课程电子信箱主要用于师生间的交互,不适用于学生间的交互。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中的网络课程信箱常用于学生作业提交和批改后意见的反馈。
  (4)计算机协同工作系统。计算机协同工作系统支持不同地方的人使用同一软件对同一文件一起进行编辑修改,每个用户都可以看到文件被实时编辑的过程。网络协同工作机制使不同地方的学生可以像现在的同班同学一样合作完成某个作业或某项任务。
  二、 “教学交互形式"分析
  教学交互的信息交互形式分为三类: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和学生与学生的交互。
  (1)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随着教育教学信息化、信息技术环境与课程整合程度加大,教学和学习资源都日趋丰富,利用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积极而且显著的影响,并且对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影响也逐步增大。主要出现的几种变化是:师生关系发生变化;交往主体双方之间的交往媒介发生变化;交往双方的空间扩大;交往手段多元化。
  (2)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发生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教师进行交互的方式多样化,各种方式并存,主要用于辅导、交流和答疑。但提供这些交互方式的课程比率和学生的使用率呈现比例差异较大的特点。学生与教师之间采用电子邮件进行交互的精品课程是最多的,其操作容易被师生掌握,并且容易整合到网络教学平台中,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其次,音视频在用于师生间交互中也占了较大比例,主要用于答疑。另外,其他传播方式,如QQ、短信、电话和博客等也在网络教育当中被用于进行师生间的交互。作为一种热门的实时交互工具QQ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到远程教育中,说明了在交互性、便捷性、应用性、用户群等方面这种工具都具备一定的优势。
  (3)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互的形式分为个人形式、小组形式和多边互动形式三种。主要是用于进行学习过程当中的交流,通过相互沟通可以促进学习,交流经验,获得集体归属感。由于远程教学的师生分离,教与学存在异步等特点,网络教育存在一定的情感缺失,有效的学生问的交互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活动能力,集体归属感使学习者的动力性、相互感染性以及交流的情境性影响到彼此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师辅导方式"分析
  针对网络学习的特点,通过BBS课程论坛、学生提问、学生作业、学生课程评价表等方式对学生学习进行跟踪和反馈,根据获得的定性和定量信息,对下一阶段学生的学习给予激励、提示和导向。具体方式有在线自测、课程论坛、语音答疑、平时作业等。
  为了使教学适合于学生的需要和学习背景,通过与学生进行课程论坛交流、语音答疑等,在学生开始学习前对学生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基础进行评价,根据获得的学生学习信息,进行相应内容的补充,并进行针对性辅导。自我评价贯穿在各个评价环节当中,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度调节,提高学习效率。它是学习者进行自我调节的有效方式。
  四、总结
  针对网络课程中教学模式的特征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在远程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点及其所处的教学环境,以印刷教材为基础,以音像及多媒体课件为主导,以网上实时交互、非实时交互为教学手段,面授辅导教学和网上辅导为辅助手段,实现多种媒体的优势互补。
  (2)实现电视广播、面授、自学三结合教学。以学生自学为基础,以网络、录像、VCD等为导向,以面授辅导为纽带,在远程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主讲教师的协同工作。
  (3)增强循环辅导的力度和辅导途径。同样的教学内容,音像课滚动播出,辅导课循环安排,使每个学习者都有多次听课的机会。并增加分类授课、分类辅导的比重。根据教育对象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特点,按小同标准,适当地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班或组,分类以后,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播课和辅导。
  (4)实现播、讲结合的教学方法。辅导教师先看一遍录像带、VCD光盘,精细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对需要进一步展开讲的内容备好课;由辅导教师播放录像带、VCD光盘,播到需要进一步展开讲的内容(重点与难点)时停下来,进行提问与讲解。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燕.我国大学课程的质量及其特征研究一“国家精品课程”特征及其计算机辅助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2007.
  [2]侯治富.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及实现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中国大学教学,2006.
  [3]肖阳,冯玲.高校本科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
  [4]张仁贡.基于现代技术的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

相关热词搜索:教学模式 精品课程 特征 分析 网络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