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文献检索》课程过程性考核教学改革心得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一、引言
  考试是评定、检查教与学效果最常用的一种手段。科学合理的考试形式和内容,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近年来,在新课程实验中,过程性考核得到大力提倡,并受到了较为广泛的重视。所谓过程性考核,又被称为过程性评价,目前尚无权威的定义,过程性考核通常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以及能力获取的过程性结果,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笔者多年来一直在深圳大学材料学院从事材料科学文献检索的教学工作,在学校以及学院的支持下,就《材料科学文献检索》课程进行过程性考核的教学改革,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课程特点以及改革必要性
  文献检索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基本素质之一。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文献载体形式已由纸质文献向电子文献方向上发展,文献的生产和传递更加迅速,知识信息的存储和利用更加便捷。加强高校学生文献检索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掌握知识情报的意识,使之具有快速检索电子文献的能力,以便及时获取与利用文献,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拓宽知识面,快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针对目前电子化网络化的信息技术特点安排课程内容。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专业领域对于文献的偏重以及对于文献中信息的提取重点各有不同,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的学科就文献检索课程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
  笔者担任的课程为《材料科学文献检索》,本课程开设的对象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课程依据材料学是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科学,以及材料学工科学科的本质。针对目前文献载体网络化电子化的趋势,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如何利用现有互联网数据库,快速检索和获取目标文献资料,并加以分析和利用。重点讲述国内外常用科技文献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和评价策略,并结合实际重点培养学生获取材料学方面科技文献资料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此外,课程还针对目前材料学本科生毕业可能的就业取向学生,对学生的科技论文、专利申请书、科技查新报告等文献资料的撰写格式以及方法进行介绍。
  笔者采用的主要为传统的教学以及考核方式:即教学方式以课堂讲述为主,结合一部分作业以及实践上机检索。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课程论文,结合平常网上检索的成绩以及最后课程论文的成绩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综合评价,课程论文的命题通常为一篇材料相关领域的综述。在考察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课程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对于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仍不甚熟练,参考文献种类有限,主要以科技论文居多,英文文献普遍偏少。经过与学生交流,其问题主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论文这样的考核方式相对而言是比较宽松,部分学生本身学习态度欠端正,以获得学分为选修该课程之最大目的,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有限。
  (二)虽然在课堂上介绍了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以及格式要求,但学生练习太少,很难熟练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程序。
  (三)课程论文写作时间偏少,往往不能做系统的文献检索以及整理工作,尤其是英文文献阅读对于本科学生来说还是难度较大,尤其对于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投入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相关的英文文献阅读并整理,确实有些勉强。
  (四)当代大学生本身已经具有了较强的文献检索技巧,原来课程中设计的各个专业数据库的检索技巧很多时候是具有相通性,介绍起来难免千篇一律,导致学生对听课时缺乏兴趣。
  (五)对于专利写作,查新报告撰写等实践性的内容,由于时间限制,停留在介绍的阶段,没有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近年来,多有报道提出高校文献检索课应注重实践环节,并提出将论文写作引入到文献检索课程汇中,因此有必要针对以上问题对课程教学进行进一步改革,笔者尝试引入过程性考核方式,加强课程中的实践部分,提高教学效果。
  三、考核内容及实施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曾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尝试。在教学之初即让学生准备课程论文的撰写,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教师亦可以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将整个课程作为一次文献综述的撰写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在教学中发现课程中实践的部分仍然显得比较薄弱,学生还不能将所需的文献检索知识与科技文献的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笔者对2008级材料学与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进行了试验,在课程内容上,加强了实践环节的分量,而关于课程具体考核形式设计如下表:
  表1 过程性考核形式及评分比例
  从评分比例来看,大大增加了平时分在课程得分中的比例,从平时分占20-30%上升到80%。经过调整,考核内容包括4次平时作业,主要是考核对课堂讲述的基本数据库以及检索方法的掌握程度,这是考核内容中分量最重的部分,为了保证考核的公平性,杜绝抄袭等现象,考核结合深圳大学校园网网上课程系统,设定在每次课程结束以前就必须提交作业。
  综合性的大作业拟综合考察学生文献检索以及文献温习能力;主要是课程论文的写作,在期末提交。由于该课程教学主要是针对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高年级本科生。学生已经掌握了材料学基础知识,笔者调查发现,深圳大学材料学院大三以上学生有85%以上都有参加“挑战杯”以及“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等小型科研项目的经历。因此,本课程教学在组织过程采用讲述与实践并行的形式。在课程开始之初就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为选题,查询资料,撰写提纲等,为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引导。并于期中组织讨论会,交流心得体会。
  同时,针对课程中讲述的其他形式的科技文献,会布置一次大作业由团队合作来完成。本课程给予每个小组一个立项查新的课题,笔者分别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给予一些不同的材料方面的科研项目的题目以及简介,由小组协作完成查新报告,报告在期末提交。
  四、考试改革效果
  该课程网上选课者共计23人,其中20人为08级同学,2人为07往届重修,1人为09级。在考核过程中,有1人缺考,实质有22人实际参加考核。其结果如下。成绩最高分为95,最低分为60,均值82.5,标准差8.48。85分以上比例为25%,75-84分占51%,65-74分所占比例15%,60-64分所占比例9%,60分以下比例0%,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总体说来学生分数以75分以上居多,约达到了80%。各项得分中,多数学生在平时作业一项都能拿到较高的得分,这是学生得分普遍较高的原因,而由于平时作业的重要性,学生对该作业的重视程度明显上升,作业质量也获得较好的提高。
  综合性的大作业的完成情况也比较好,22个同学被分为4个小组,各个小组对于该项目积极性普遍较高,均在期末提交了各自的查新报告,从所交的报告来看,4篇查新报告格式基本规范,对于交予的课题都有一定的研究和独立的看法,且查询的信息量也较大,虽然在创新性的判断上有一定的误差,但总体而言,能够较好的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文献检索知识有效的应用于该大作业中,基本达到了本综合性大作业的教学目的。上课同学也对本考核方式给予了较好的评价。
  在各项考核中,讨论一项是效果较为不如意的一项,在讨论课上,明显感觉到很多同学准备并不充分,发言并不踊跃,特别是易于偏离主题,如在检索方法上,很多同学提出的检索方案都过于笼统甚至有不可行之处,而听者却鲜有提出异议者,而部分已经提出来也缺乏建设性。笔者作为任课老师在讨论的引导以及积极性调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关热词搜索:材料科学 教学改革 文献 考核 检索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