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课程论对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 要】人本主义课程论不再过分强调知识本位,而是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以“人的能力的全域发展”为目的,对我国当前的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有着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成人教育传统方式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人本主义课程论对成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角色的转换产生诸多启示。
  【关键词】人本主义课程论      成人教育工作者      启示
  一、人本主义课程论概述
  人本主义课程论流派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课程论不再过分强调特定学科的知识结构、过分强调知识的抽象性,而是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不再像学科中心课程仅仅把重点放在智力上,而是以“人的能力的全域发展”为目的。该理论流派在欧美、日本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尽管在20世纪70年代受到了一些批判以及美国学校“恢复基础”运动的抵制,但它对我国当前成人教育工作者在理论与实践等诸多方面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二、人本主义课程论对成人教育工作者角色转变的影响
  1.转变教师角色,由“指导者”转为“促进者”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主张协作学习,尤为强调的是“非指导性教学”的课程实施原则。这种教学措施是由教师提供材料、创造问题情境,学生则通过内心活动及自我反省的情感体验解放思想,自由地表现自我和认识自我,从而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教学方式。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把教师当作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这种课程中,教师就是学生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更是学生的朋友,同时也有鼓励、帮助、辅导的职责。教师首先要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为学生创设一种有益于学习的心理氛围,在提供学习资源的同时,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课内外学习活动,这样也有助于他们完善和发现个人意义。成人这个特殊的群体,有着自己的观点与看法,那么在面对这样的群体时,成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以朋友的角度来与学生共同协作,在鼓励中学习进步。
  2.协作学习中的协作课程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提倡协作学习的观点,这主要是指多个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相互促进,进而产生了协作课程。在协作课程中,师生间的协作是主要的,教师重视与学生的思想沟通,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促进学生自我人格的全面发展。实现协作课程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的分组教学模式,教师指导下的分组课程学习也是学生协作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是满足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所提倡的依据人性意愿的观点,是为了促进学生适应变化;(2)采取师生合作的合约方式,教师在每门课程的起初几节课程里与学生制订学习合约,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一些反馈和帮助,这种合作课程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3.学生自我评价过程要重视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注重课程实施各个阶段的学生内部自我评价,并反对传统的由教师进行的外部评价。这都要求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管理空间,并借此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机制的建立。成人学习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学习活动,它既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掌握科学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过程,又是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评价的过程。教师参与下的学生自我评价是动态的,教师是组织者和参与者。由于成人学习者社会阅历广、年龄跨度大、职业类别多、学习形式杂,因而,对其的测量与评估,一般很难找到一个通用而又广泛的测量与评估模式。
  三、人本主义课程论对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启示
  1.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师生情感互动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强调人的认知和情意发展的统一,进而强调要突出课程的情意基础,而情意这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就需要借助于教师的课堂情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带着情感在进行教和学的,积极的情感可以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能力的发挥,使教学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人本主义课程理论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信任学生的潜在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高层次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情感领域是丰富的,那么如何进行情感教育也绝不是僵化的、说教式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情感投入是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而教育方式应该紧密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心灵世界,这既考虑到了认知因素,又充分发挥了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增强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2.师生合作者关系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对课程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重视价值、态度、情感等因素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还应重视对学生人格方面的培养,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协调发展。受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影响,处理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时,应一改往日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更多的是合作者的关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着重强调的理念是“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一个智力与人格,或者说认知和情感双方面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
  3.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曾说过,人类学习有两种类型,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无意义学习也就是不涉及感情和个人意义的,自然也就无法培养完整的人,有意义学习是说在情感层次发生变化的学习,它能使个体的行为和态度都发生重大变化。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更多的是设计体验课程、融入情感教学,让每个学生的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郭文冬,杨九民.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原则[J].电化教育研究, 2002(12).
  [2]李勇.人本主义课程范武及其超越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 2007(2).

相关热词搜索:人本主义 教育工作者 启示 成人 课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