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风分析下的导学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 要:民族预科教育是国家为加快培养少数民族人才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为广大少数民族地区考生升入高等学校架设一座“金色桥梁”,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对高等少数民族预科生学风分析下的导学实践与思考,对于预科生良好学风的形成以及提高预科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族预科;学风状况;导学思考;对策
  中图分类号:G7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174-02
  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有一支特殊的“部落”——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适应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文化素质提高的要求,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权利和机会。它通过特殊的教育方式和措施,迅速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起点和整体素质,为升入高等高校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少数民族预科生顺利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梦想。
  黄河科技学院民族学院自2000年承办国家教育部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基地,14年来培养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30余所国家重点高校、55个少数民族的11 000余名少数民族预科生。他们大多来自我国西北、西南、东北,高寒,偏远地区,特别是1/3的少数民族预科生来自新疆、西藏地区。在基础教育阶段,他们既接受汉语教学又接受本民族语言教学。而民考民、蒙授、朝授的学生全部接受的是本民族语言教学。他们既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又深受当地浓厚的宗教意识的影响。因此,对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学风状况进行调研,认真研究和对待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风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制订积极的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目前学风状况
  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来自不同的民族,自身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预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全国重点高校和本校本科各专业培养和输送文化基础比较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较好的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生。
  (一)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是“当年参加国家统一考试,适当降分,择优录取”的准大学生
  他们绝大多数来自当地重点高中,并且又是国家重点院校的预科生。因此,从对2011级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书面调研学风的情况来看,58%以上的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有端正的学习目的,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旺盛的学习动力。他(她)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是“适当降分,择优录取的预科生”,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白自己与招生学校正式录取学生的分数差异。因此,在学习上自我加压,争分夺秒,惜时如金,刻苦学习,每年都有部分学生在预科阶段获取英语四、六级证书。在参加各学科竞赛中也连连得奖,为升入本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目前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学风的主流。
  (二)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组建了一支爱岗敬业、淡泊名利、业务娴熟的教职工队伍
  他们严格执行教育部民族司[2010]11号文件要求“教学上耐心细致”的原则,用心教学,全力育人,在学风建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从调研情况来看,85.7%的学生对教师中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满意的;预科生认为教风是学风的决定因素。
  二、目前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风中存在的问题
  民族教育有别于一般的教育,它具有特殊的背景、特殊的对象、特殊的内容。民族预科教育的特殊性在预科教育的学风形成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教育背景的特殊性对学风的影响
  教育与特定的社会经济紧密相连,且植根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中,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也会不同,我国的预科教育也因此出现了区别于其他教育的特征。
  (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对学风的影响
  鲜明的民族性格。历史上的民族歧视以及与自然界长期斗争的经历,使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包括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自卫心、自强心都鲜明而强烈。少数民族预科生在当地学校基本上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深受老师、家长的赞许和宠爱,是当地学校和家长引以自豪和骄傲的资本。学生本人的自尊心得到了十分的满足,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对学风的影响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有特定的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材,简而言之,就是“补差”和“对接”。一方面,预科学校要加强对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补习,弥补中学阶段的薄弱环节,温故知新,做到补差,打牢基础教育阶段的文化课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大学本科教育的需要,引导预科生逐步融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做到“对接”。这种教育的特殊性使它既不同与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又区别于大学的本科教育。
  三、加强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学风建设,为少数民族地区培育栋梁之才
  人才培养质量是本科预科生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链接高中与大学的一个过渡性阶段,承担着承前启后的教育任务,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学风好坏,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切实做好本科院校的对接,关系到民族学生能否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健康成长成才。
  (一)更新教育观念,改革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培养体制,提高预科生培养水平
  在准确的把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特殊性的基础上,寻找本科预科教育的内在规律十分重要。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五观”、“四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教育是搞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风的前提,抓好教风是关键,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是重点,预科教学质量提高是核心,贴近预科生实际的“二课活动”是催化,建章立治是保障,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全面发展。
  (二)教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关键
  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是密切相关的,教风是指教师的治学态度,教育水平和教学态度。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的持久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术指导的效果。教师和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师生间学术薪火的传承,并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更要强调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求真,求知的道德感和责任感的传承,这种传承,正是学风形成并且世代相传的一个基础。因此,要搞好学风必须先抓好教风,“师者,学生之典范也”。
  (三)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破解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学习上困难
  由于地区的差异,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进校时高考分数参差不齐,悬殊很大,这也是各预科基地在学风建设中遇到的共性难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保证质量,共同提高”作为破解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的切入点。从而使每一位预科生都能在良好的学风中取得成功。
  (四)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风建设有赖于校园文化的浸润熏陶,而校园文化建设离开学风建设的支撑,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品位和风格。因此,我们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总之,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为本科院校培养政治上可靠、基础知识扎实、学风端正、有创新精神的少数民族人才的摇篮和基地,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的根本保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涵。
  [责任编辑 安 琪]

相关热词搜索:预科 学风 少数民族 实践 思考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