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

发布时间:2017-01-1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篇一: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

永泰三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人类在距今年形成,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 。

2.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 、 、 和 四个阶段。

3.为了维护_______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_______________。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_______________ 的成文法典。

4.公元前5世纪,________当政期间,雅典空前繁荣,________ 、_________,奴隶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全体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最高的权力机关________ 。

5. 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公元前49年_________夺取政权,各派力量经过激烈的较量,__________在公元前27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罗马共和国被__________所取代。

6.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________国家。后来,本州中部兴起奴隶制国家

________。________世纪统一了日本。

7.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________封建国家。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________;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过渡的标志。

8.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________建立起政教合一的

政权。

9.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________,630年以后, 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10.________,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________年,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11.西欧封建社会时期, 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12.西欧封建社会时期,与教会观点相悖的思想都被称为“”;在精神和文化领域, 凌驾一切。

二、选择题

1.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人类分为

A.黑种人 白种人B有色人种 无色人种

C. .黑种人 白种人 黄种人 D.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母系氏族中,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B.在母系氏族中,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C.在父系氏族中,人们“只知其父,不知其母”

D.在原始社会末,出现阶级压迫是人类的倒退

3.统一的古代埃及建立于

A.公元前3500年 B.公元前3000年 C.公元前15世纪D(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公元前6世纪

4.古代埃及法老权力的象征是

A狮身人面像 B 空中花园 C木乃伊 D 金字塔

5.最早在两河流域建立国家的是

A.苏美尔人B. 阿卡德人C.非尼基人 D. 西伯来人

6.两河流域的两河是指

①尼罗河②幼发拉底河③底格里斯河④恒河⑤印度河

A. ②③ B. ④⑤ C. ①⑤ D. ①④

7.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连河流域是在

A.公元前3500年 B.公元前19世纪 C. 公元前18世纪 D.公元前16世纪

8.来自中亚侵入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的是

A. 希腊人B.苏美尔人 C.波斯人 D.雅利安人

9.在引导的种姓制度中被征服者属于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首陀罗 D. 吠舍

10.繁雅典荣主要体现在

①商业兴盛 ②手工业发达 ③广泛使用奴隶劳动 ④全体居民都能参加政治生活 ⑤文化兴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③⑤

11.雅典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A.伯利克里时期 B.斯巴达克时期 C.屋大维时期 D.凯撒时期

12.公元前6世纪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是

A.斯巴达 B. 罗马C. 雅典D.迦太基

13.罗马建立共和国的时间是

A.公元前8世纪 B.公元前509年C.公元前27年D.公元476年

14.颁布大化改新诏书的天皇是 A.中臣 B.孝德 C.明仁 D.德川

15.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 . 一世纪前后,奴隶制国家的出现B. 5世纪大和国统一日本

C .七世纪中期,大化改新 D .十九世纪中期,明治维新

16.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

A.穆罕默德 B. 哈里发 C. 苏丹 D. 释迦牟尼

17.伊斯兰教元年是

A.622年 B.630年C.632年 D.640年

18.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是在

A.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以后。 B.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以后。

C.穆罕默德征服麦加以后 D.穆罕默德病逝后不久,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时

19.穆罕默德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是在

A.麦加B.麦地那C.巴格达 D.大马士革

20.下列事件在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过程中起了加速作用的是

A.出走麦地那B. 确定伊斯兰教历 C.征服麦加 D. 穆罕默德病逝

21.伊斯兰教历元年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相关?5.C

A.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 B. 穆罕默德病逝

C.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 D.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22.根据史料探究历史的真谛是学习历史的目标之一。

对右图(9世纪日本人的作品)的分析不正确的是:B

A.中国的书法艺术受到日本人的喜爱

B.日本人没有自己的文字

C.中日文化交流较为密切

D.作者可能是谴唐使之一

23.中古时期西欧处于哪一个历史时期1.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4.6世纪欧洲最主要的国家是.A

A.法兰克王国 B.查里曼帝国 C.英吉利王国 D.意大利

25.西欧封建制度开始确立于.C

A.西罗马帝国灭亡后 B.843年 C.9世纪 D.5世纪末

26.西欧封建社会最大的封建主是.A

A.教会 B.国王C.大封建主D.骑士

27.对西欧城市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西罗马灭亡后,西欧城市衰亡了

B.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

C.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级形成了

D.西欧城市多为政治中心,规模很大

28.对西欧封建社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比中国晚近1000年 B.西欧封建主重视教育、文化年发达

C.西欧封建社会存在严格的封建等级制 D.在精神、文化领域神权高于一切

29.“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的局面出现于

A.查里马特改革之前 B.查里马特改革之后 C.大化改新以前 D.大化改新以后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7.B

①东罗马帝国也叫拜占廷帝国 ②14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兴起 ③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500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④东罗马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三.问答题

10、古代四大文明的名称并填写出它们产生的大致时间。它们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域?

答:(1)埃及文明,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500年;印度文明,公元前2500年;中国文明,公元前2070年;(2)大河流域。(3)原因大致有:a.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b.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9.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为取得地中海霸权,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诺战争。帝国强盛时地垮亚、非、欧三大洲,地中海成为内湖。境内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流入帝国,受到上层贵族的青睐。

①从材料反映的信息判断此帝国名称是什么?其西部强国是哪一个?

① 罗马帝国;迦太基。

②帝国的初期相当于我国的哪一个朝代?②如西汉。

③中国同该国的贸易通道是什么?今天我国同西方国家的贸易通道叫什么?说说它的起点和终点城市。③丝绸之路,有陆路和海路之分,从中国通王西亚、欧洲和北非;今天的是欧亚大陆桥,江苏连云港至荷兰鹿特丹。

8.读图回答问题:

(1)该图反映了哪一地区的什么制度?(1)西欧等级制度

(2)该图最底层代表哪一阶级?(2)农民

(3)该图反映的主要矛盾是什么?(3)封建主和农民

(4)图中A能否管辖D?为什么? (4)不能,因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篇二:人教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九上社会背诵资料1

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1、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之路的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一系列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迅速发展。

2、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为获得更多的殖民地,列强进行了疯狂的瓜分。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

3、欧洲列强军备竞赛:

(1)原因:为了瓜分世界和夺取霸权, (2)表现:英德的军备竞赛引人注目。

(3)特点:工业革命中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到武器研制上,具有杀伤力的新式武器不断研发。

注:这些国家相互联合的原因:瓜分世界与争夺霸权

根本原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 1、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1)巴黎和会相关知识

①会议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成为解决的问题。各国人民都热切盼望签署一项真正的和平协定。

②会议时间、地点:1919年1-6月,法国巴黎。 ③会议的操纵国:英、法、美。

④会议的性质:列强的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⑤会议的特点(历史地位):历史上第一次具有世界规模的缔结和约的会议。 ⑥与会国的意图:

A美:借战争发横财,利用德国制约英国与法国,削弱竞争对手。 B英:反对过分削弱德国,让法德相互牵制。

C法:以最严厉的手段处置德国,肢解德国,确立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D日本:确认大战期间所占的全部土地包括中国的山东的权益合法化。 ⑦会议焦点问题:对德问题; 重点问题:中国山东问题。 (2)《凡尔赛和约》

2、凡尔赛体系

(1)概念:以《凡尔赛和约》为核心的一系列条约构成的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新体系,称为凡尔赛体系。 (2)影响:

①暂时确立了列强在欧亚非统治的新秩序,欧洲获得了暂时的稳定,列强在欧洲的矛盾基本上等到协调。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②奥匈帝国解体,波兰等一批新兴国家独立。

③但是列强间的矛盾并未消除,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

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一、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1、20世纪初中国面对的局势

政治上:控制清政府,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企图全面控制中国经济。 思想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2、中国的觉醒和抗争

(1)面对列强的掠夺,有识之士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民族经济。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2)知识分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也成长起来。邹容写成《革命军》。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与同盟会。

(3)清政府也试图改革,实行“新政”和立宪。(未触及腐朽的制度本身)

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通过平均地权使国民摆脱贫困,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社会革命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三、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1、袁世凯上任后独揽大权的表现:

(1)政治上:将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往北京;改组内阁,委任自己的亲信为内阁总理;想办法削弱革命派的力量;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全面控制国会;恢复帝制。 (2)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3)对外关系上:擅自签订合同,向列强借款;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时间与国号:1915年底,宣布接受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

(2)结果:各阶层人士反对,护国运动席卷南方多个省份。迫于列强的不满与国内局势的发展,袁世凯被迫撤销帝制。

3、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之争凸显,分裂为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中国出现了长达十多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篇三: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知识点

整理人:胡晓波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1.各国争夺殖民地

(1)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德国走上对外扩张道路:①在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德国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愿望最为强烈。20世纪初,德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欧洲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

(3)结果: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确立。 2.欧洲列强的军备竞赛

(1)原因:在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过程中,欧洲列强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2)表现:英、德最为引人注目,德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海军强国。

(3)特点: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到武器研制上,新式的具有巨大杀伤力的武器被不断发明出来,更增加了军备竞赛的激烈性。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形成:①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其中德国为核心 ②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其中英国为核心

(2)影响:造成国际关系的极度紧张,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相互敌对,频频引发国际危机。 (3)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煽动。 (4)导火索(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 2.进程

a大战爆发:时间: 1914年7月28 日

标志:德国支持下的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b主要战场:欧洲

c主要战线:西线(分东线、西线、南线)

d主要交战国家:英国、法国、俄国和德国、奥匈帝国 e重大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

f加速战争因素:交战双方无力继续战争;各国出现反战浪潮;美国、中国等参战;奥匈帝国瓦解。 g大战结束:时间:1918年11月11日

标志:同盟国与协约国签订停战协定,以同盟国失败告终。

3.战争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 4.战争特点:时间长、范围广、规模空前、损失惨重。

5.影响: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 1.巴黎和会☆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时间地点:1919年1月,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3)与会国:以英、美、法、日、意五国为主导的战胜国,德、奥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外。各国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4)焦点:如何处理德国。山东问题也列为重点问题。 (5)列强打算

①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②法国:严厉处置德国,确立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③日本:要求各国承认它所取得的德国原来在山东的权益 ④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以使法、德相互牵制。 (6)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等其他条约。

(7)评价或实质:是一战后战胜国依据各自实力的对比,经过斗争和妥协达成的协议。 2.凡尔赛体系☆

(1)形成:以《凡尔赛和约》为核心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战后欧洲关系的新体系,被称为凡尔赛体系。

(2)影响:

①暂时确立了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②欧洲获得了暂时的稳定,列强在欧洲的利益与矛盾基本上得到协调 ③根据民族自决原则,确认了波兰等国的独立

④战胜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重重,特别对战败国处置极为苛刻,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1.列强的掠夺

20世纪初,列强不仅在政治上控制着清政府,经济上也加紧对中国的掠夺。特别是铁路。 2.民众的觉醒

(1)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代表人物:张謇。

(2)知识分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也成长起来,积极宣传革命。代表人物:邹容、章炳麟、陈天华。

3.孙中山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1905年8月 地点:东京

组织者: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机关刊物:《民报》

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①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 ②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核心是土地问题。

4.清政府的“新政”和立宪

结果失败。根本原因是它们都未触及腐朽的制度本身。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1)武昌起义 时间:1911.10.10

导火索:保路运动

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响应武昌革命运动。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2)中华民国成立

①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颁发。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3)革命的结局 ①帝制的终结

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着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也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 ②袁世凯篡权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4)正确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意义与局限)

成功:政体变化——思想上解放——经济上发展——国际影响 失败:社会性质[双半]——革命任务[双反]——对农村影响不大 ①意义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政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②局限

领导这次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十分软弱,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在关键时刻向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妥协,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和特权丝毫没有触动,没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1.袁世凯独揽大权措施

将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往北京;废除《临时约法》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组内阁;削弱革命派力量,扩张武力。(虽然在表面上支持民主,但实质上与君主专制没什么区别) 2.袁世凯复辟帝制

时间:1915年 国号:中华帝国 年号:洪宪 结果:撤销帝制

失败原因:①: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各阶层反对,③护国运动的开展,④欧美列强不满,⑤违背了历史潮流 3.军阀混战

三大派系:直系、奉系、皖系。

影响:①整个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状态,②各派系轮流执政,政局动荡不安;③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第三课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 生活中的变化?

(1)新型交通工具:轮船、火车、自行车等 (2)新的通讯工具:邮政、电话、电报。 头脑中的变化?

(1)阅读报纸、看电影、拍照片等

(2)科学、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3)争取婚姻自由。妇女地位提高。 (4)教育体制的变化等。

点点滴滴的革新,推动着中国社会一步步由传统迈向现代。 注: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并没有深入到全国各地

相关热词搜索:九年级 单元 历史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 九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