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等教育公平”的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 要: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教育是一个与我国教育发展进程相伴始终的问题。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和扩大对于促进整个社会公平程度的提高、保障人的发展及迎接社会挑战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的学科视角下,对于高等教育公平的理解和解析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参考国内外关于高等教育公平的定义、高等教育公平的理论和影响高等教育的因素这些方面来更加深刻的理解高等教育公平,从而对我国以后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平;教育公平观;平等
  众所周知,教育不但在经济的飞速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利益的平均分配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高等教育中类似于“平等”和“社会公平”这类概念受到了很大的政策关注,从而推动了研究的发展。然而,这类概念却缺乏明确的意义。尽管它们经常被使用,却并没有清晰并且能够被大家认同的定义。
  一、关于“高等教育公平”在不同领域内的概念界定
  1.经济学中的“高等教育公平”
  国外学者指出,每个人类社会都会有一些机制来促进经济公平,这并非偶然或巧合。“公平”或“经济公平”,是经济学概念或理念的公平性,特别是在税收方面或福利经济学。更具体地说,它可以指平等的生活机会,即不管个人的身份,为所有的公民提供一份基本并且相等的最低收入、产品和服务或者增加资金和权力的再分配。任何一个社会都想要实现经济的繁荣和机会的平等。人们已经意识到能够创造效率和公平结果的教育和培训系统是经济繁荣和社会凝聚的关键。这些已经着重被欧洲经济顾问指出,而且欧盟已经把能够提供更多工作机会和经济增长的教育和培训提上了工作议程。教育公平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概念,以经济学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公平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高等教育公平包括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高等教育过程的机会均等和高等教育学业成功机会均等三个重要内容。
  2.哲学中的“高等教育公平”
  从国外哲学家关于“高等教育公平”的论述来看,高等教育公平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社会理想与教育理想。古希腊大思想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卢梭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由国家掌管学校教育。卢梭崇尚人人享有平等和自由的教育,坚决反对封建专制对人的摧残和压制。罗素提出教育机会均等思想,认为“我们所应追求的未来的教育制度是一种能使每个儿童都获得最优机会的制度”。在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中,先后出现了两种高等教育哲学,即高等教育认识论哲学和高等教育政治论哲学。在这两种哲学视野中,教育公平事实的生成和教育主体的教育公平感建构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存在事实上的教育不公平,教育公平的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不统一。在高等教育认识论哲学视野中,高等学校的教育公平取向为知识生产,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知识的创新和发展。在这种高等教育政治论哲学中,高等教育系统的教育公平观与政府的教育公平观取得了一致。
  3.法律中的高等教育公平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寻求教育公平,18世纪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在一些西方国家转化为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自十九世纪以来,平等就嵌入在了许多西方民主国家的宪法,这一基本原则在1948年也被联合国作为了人权宣言的一部分。同时,规范和价值观念,以及对应于这些原则的自由,平等和尊严,不仅深深地渗透到人类的普遍愿景中,也成为当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它经历了从受教育的权利对公共教育的责任转移。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教育平等成为“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所有与教育问题有关的人最關心的问题”。毫无疑问,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教育政策议程的一个关键问题。教育机构和政策制定者一直致力于防止、纠正或减少现有的不平等并且致力于创造、促进和提高教育平等的理想的结果。
  二、影响“高等教育公平”的因素分析
  1.社会经济地位平等
  收入一直在塑造学术上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些来自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比那些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有更多的机会和特权。那些来自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孩子可以有更好的导师,参加预科班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暑期课程等等。家境好的孩子们可以有更好的环境。高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更愿意捐赠一大笔钱给某一机构来提高他们的孩子的机会。这创造了一个不公平的优势和鲜明的阶级壁垒。
  2.性别平等
  性别平等实际上是关于男性和女性的平等,但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的性别偏见是针对女性的。教育中的性别歧视已非常明显,并且成为了许多国家发展的潜在问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文化和社会障碍持续阻碍了女性的发展和繁荣。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的现象。纽约时报的一篇文集中体现了教育系统,特别是公立学校系统是怎样造成性别分离的。男孩和女孩会接受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为教育系统认为他们是有所不同的。研究表明,男孩与女孩存在着学习差异,因此应该教的不同。男孩在运动中学得更好,女孩安静的坐着学习效率会更高。因此,这种推理的性别隔离,促进了教育的性别不平等。
  3.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就是指各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包括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所享有权利和所处地位的相同性,也是各种社会权利在各个民族间的平等分配。民族平等和一般平等一样实质上是权利的平等分配。权利可分为基本权利和非基本权利,其分配要依据贡献标准来进行。每个民族都应该完全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而非基本权利则需要各个民族在机会平等的条件下,在竞争中获得。获利较多的要给予获利较少的相应补偿,以取得最终的结果平等。同理,在高等教育中,各个民族都应该有相等的地位和权力。这一因素在国外体现较为明显,但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这一点在我国体现并不是十分明显。
  三、现有研究欠缺与后续研究建议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综述 文献 公平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