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供需情况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 要:用供求理论分析了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供需状况,对教育存在的不足和短缺进行了评析,采取有效措施达到教育供需平衡。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育供求 供需平衡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
  高等教育的供给需要必备的办学条件予以保证。具体来说,就是要有足够的师资、校舍和设备等条件。据有关调查和规定表明,我国高等教育从短期内迅速大幅度扩大高校规模的能力是不足的。要想进一步扩充高等教育,就必须对高校给予新的投入,特别是基础设施和办学资源的投入。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投入有两个方面不足:首先是我国公共教育经费总量处于严重短缺,高等教育尽管在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稍高,这种“相对高比例”是建立在总量不足的“绝对低起点”之上的。长期以来,我国以占世界5%的公共经费,支撑着拥有世界学生25%的庞大教育规模。因此,我国教育经费的许多重要指标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财政的公共教育支出,虽然总量逐年增加,但从其占GDP的比重来看,我国为2.6%,国际为2.3%,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8%,9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一直徘徊在3%以下,与《教育法》明确的占GDP4%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财政性高等教育投入在教育投入中的比例不是高了,而是整个公共教育投入的经费基数低了。其次是由于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总量短缺,我国高等教育公共投资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导致改善供给长期欠款,并不断积累,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低投入、低起点、低水平建设模式为高校发展的基本方式和普遍模式。事实上,目前我国大量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赶不上一些好的城市中学,已经不在少数。
  二、我国高等教育的需求能力
  据高等教育的服务属性,高等教育产品存在個人和社会二元主体结构。
  1.学生对高等教育产品需求的因素。学生对高等教育产品需求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学费价格、家庭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和就业机会等几个方面:(1)学费价格:学费价格是影响学生主体产生需求的重要因素。学费价格的高低与个人对高等教育产品消费是成反比的。虽然,学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产品的价格,但是,学费对个人来说确实购买高等教育服务的价格。由于高等教育产品不适纯粹的私人物品,所以,政府要对高等教育进行投资。实质上,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削弱了高等教育产品出售的价格,这样就使得个人对高等教育消费欲望加强。(2)家庭收入水平: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对高等教育服务的购买力,在经济上为满足学生主体需求提供了保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家庭收入一直在攀升。(3)消费偏好:个人有着强烈的高等教育服务的消费愿望。对我国居民目前的消费热点的调查显示,教育消费排在了居民消费的首位。(4)就业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是导致学生主体产生需求的另一个原因。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以获取知识为首要前提,个人为了获得雄厚的人力资本对自己接受教育进行投资显得至关重要。
  2.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因素分析。社会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对各类专门人才和受过一定教育的劳动者的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一般的来说,影响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两个:(1)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生产技能提出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各行业都以知识为依托,社会的生产和劳动知识含量比以往任何时候的要求都高。经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机会都具有高等学历文凭,很难想象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够进入劳动力市场并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2)学龄人口对高等教育服务的需求是一个极为明显的事实,学龄人口的特点导致社会高等教育需求期望将持续增加。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也不平衡,所以,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一直是增长的态势。我国现已对接受高等教育者取消了年龄的限制,无疑,又扩大了对高等教育服务人员的范围。
  三、缓解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的措施
  短时间内,高等教育供求矛盾很难得到有效解决,针对存在的系列矛盾,采取措施,使之得到缓解。
  1.深化高校教育改革与内涵建设。高校教育及人才培养目标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有效促进有特色、高水准持续发展,准确制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建立专业结构,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专业和专门人才,也能很好地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坚持稳定规模,优化资源结构,特色做精,优势做强,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2.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并实施合理配置。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投入。纵观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历史,虽然政府教育投入从相对数和绝对数都在逐年提升,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张,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就有明显的不足。所以,处理高等教育供求矛盾中的质量供不应求问题。首当其冲的是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大力度。在做大“蛋糕”的同时要分好“蛋糕”,因此合理的配置是缓解教育供需失衡的关键。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的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制度、监督管理体系。
  3.转变价值观念,重视高职类院校和培训中心的发展。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进行高等教育投资。如果错误估计个人的禀赋,所进行的高等教育投资就具有低收益性。盲目地高等教育投资所形成的高等教育服务需求,对于居民家庭和社会都会引发教育资源的浪费,扩大高等教育供求的矛盾。因此,要转变传统的价值观念,正确认识到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同样具有甚至具有更好的就业前景和效用。高等教育需要多元化才能保持其供求的平衡发展。社会需要大量的高新技能人才,那么就应该关注高职类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发展,合理分配好人才层次的结构。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扩大企业独立自主经营权,深化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鼓励并扶助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来增强教育需求。制订合理的高校招生计划,形成合理的高等教育产品供给;坚持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教育和指导树立合理的期望水平,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来增强教育供给。逐步实现教育供需均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兵 ,“中国高等教育服务市场均衡机制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5.
  [2]马晓燕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与教育供求均衡”《石家庄学院学报》 - 2001 .
  [3]吴克明 , 教育供求新探《教育与经济》.2001.
  [4]陈兰枝,.市场调节教育供求的有效与失效《教育与经济》.2003.
  作者简介:王 芳,女,汉族,本科学历。主要研究:职业技能经济。李利平,男,汉族,(1978.12—),呼和浩特市人,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教育经济和教育成本。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供需 我国目前 试论 情况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